山东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1页
山东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2页
山东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3页
山东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4页
山东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23.4姓名:考号:考生注意: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签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这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界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体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国:人敦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和选择性公修下册第一、三单元。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诗,古人音容笑貌知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C.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3.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诗经》《楚辞》等也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但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B.唐诗宋词中表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普通人的基本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故其内容与现代人没有距离。C.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虽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下面这段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材料,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对此简要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出发①老舍不要说高粱与玉米,就是成熟最迟的荞麦,也收割完了。平原变得更平了,除了灰暗的村庄,与小小的树林,地上似乎只剩下些衰草与喜欢随风飞动的黄土。近处的河流与铁道,和远处的山峰,都极明显的展列着,仿佛很得意地指示出这一带的地势。这是打仗的好时候。大山在西边。我们不要说出它的名字吧,因为它仿佛已经不是山,而是一个伟大的会放射与接受炮火的,会发出巨响与火光的,会坚决抵抗暴力的武士。山下有向东流的一条不很大,也不很小的河。河的北边,无论是在靠近山脚,还是距山一二百,甚至于好几百里的地方,都时常有我们的军队驻扎。我们的军队时时渡过河去杀敌;敌兵也不断地渡过河来偷袭。这条浑黄,没有什么航船,而偶尔有几座木筏子的河,也正像西边的大山,时常发出火光与炮响,成为决不屈服的战斗员。大山的脚底下,现在,有我们的一军人。河南边,铁路东边,是被敌人攻陷的文城。河北边,在文城的东北约五十里的王村,驻着我们的一旅人。文城的敌军,望见远远的西山,便极度不安地想起山下的一军人——他们必须消灭这一军人,才能逐渐的“扫荡”山里的军队;他们只有消灭了山下与山上的军队,文城和其余的好多地方才能安安稳稳地爬伏在他们的脚底下,他们怕和恨西边的大山,正好像小儿在黑暗中看见一个丑恶的巨人一样。同时,我们的驻在文城东北王村的那一旅人,就像猎户似的,不错眼珠地,日夜监视着文城的敌人。只要文城的敌马一往西去,他们便追踪而至,直捣敌人的老巢。地上连荞麦也割净了,西山的远峰极清楚地给青天画上亮蓝的曲线。山峰高插入云,也仿佛是一些利剑似的插入文城敌人的心中。右纵队自文城附近渡河,再向西;左纵队自文城先向西,而后再渡河,敌人分南北两路进攻大山脚下的我军。王村的一旅接到紧急命令,以先头部队两营渡河南进,相机袭击文城和车站。由全旅选派的便衣队首先出发。他们的任务是:一,要混进城去,探听敌情;二,要把旅长给城内维持会会长——王举人——的劝告书送达;三,要在城内散布开,以便里应外合,克复文城;四,假若攻城不得手,他们便到车站上破坏交通,并毁坏堆栈。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像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壮丽,严肃。他们似乎不知道什么叫作危险,而只盼着极快地混进城去——一到城里便好似探手到敌人心脏里去,教敌人立刻死亡!对化装、入城、埋伏、袭击……他们都是老内行。只要还有中国人的地方,他们便能钻进去;像只要有风便能放起风筝那么简单而有把握。副队长中尉丁一山虽然已经从军二年,却还像个学生。他原本是位衰落了的大户人家的少爷。在胆量上吃苦耐劳上,他是个顶好的军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派为副队长。但是,在他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一些少爷气。他决不想再做少爷,也丝毫没有以身家做人的意思;可是,不知不觉地在像一定神或一微笑的小动作上,他老遗露出一点他的本色。因此,他在军队中的绰号便是“大少爷”。在初一得这个绰号的时候,他心中时时感到不大舒坦。及至被大家叫惯了,而且看清大家丝毫无恶意,他也就不大理会了。久而久之,以他的勇敢、忠诚和知识,他给“大少爷”挣来一些光辉,使喊他的人不能不表示出亲热与尊敬。在朋友中,最足以表示出他的大少爷气味的是他得信最多,写信最多。他用邮票之多,每每教勤务兵惊讶。他的信,十封倒有八封是寄往文城的。文城的王举人——现在的维持会会长——曾经教过他的书,而王举人的女儿,梦莲,是他的未婚妻。他的信都是写给梦莲的——自从他的岳丈附逆,他的信中永没提及那个老人一个字。从王村一出发,丁副队长的脸就是红的。他异常地兴奋。偷入文城,除了职分上的任务而外,他还要去看看他所爱的人,而他所爱的人的父亲却是汉奸!把所有的主意都想过了,他想不起怎样处理这件事才好。在途中,他把文城城内的形势告诉了大家,并且本着他在抗战前对文城的认识,说出哪里可以隐避,和哪里应当作为联络的中心。在大家打尖休息的时候,他请示石队长:“我愿意最先进城,看看情形。下午两点钟,咱们在东门外松树林里相会。”得队长的许可,他揣起几个馒头,快步如飞地向文城走去。他所提到的松树林是在东门外,离城门大概有五里地。松林的西端有个人家,孤零零的从松枝下露出点黄色的茅草屋顶。树林越往东越靠近河岸。假若看见树再渡河,过了河便可以跑入松林去隐藏起来。丁副队长便是走这条路的。到了树林的西端,他在那孤零零的人家门外耽误了两三分钟。这里住着王举人的佃户老郑,和老郑的儿子,儿媳妇。丁副队长嘱咐老郑帮忙他的朋友,假若他们也走到这里来。他又再三嘱咐老郑,切莫说出他自己与王家有亲戚的关系。老郑让他喝水,他不喝;让他吃东西,他不吃;让他看一看郑家娶来不到一年的儿媳妇,他摇头。就好像有什么鬼怪追着他似的,他连一句客气话没说,便急急地跑去。老郑莫名其妙地呆呆地望着王宅的姑老爷的后影。他呆立了许久。在他刚要进屋里去的时节,他仿佛听到远处响了两枪。注解]①选自老舍创作于1943年的中篇小说《火葬》第一部分,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简练的语言将抗战时期文城附近的敌我态势作了介绍,交代了故事发生背景。B.选文由“一军”“一旅”“左右纵队”到便衣队“三十二人”,由大到小地展现了英雄群像。C.选文具体地介绍了全旅和便衣小分队的作战任务,给读者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D.选文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包含了中国人民不可侮、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民族情感。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于老郑的心理活动描写,再次强调了丁一山王宅准女婿的特殊身份。B.“呆呆”“呆立”写出了老郑的善良和淳朴,也表现了他对丁一山的担忧。C.“仿佛”二字写出了老郑对枪响听而不闻,反映战争对普通百姓摧残。D.最后一句不交代枪声的来源,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后来故事的期待。8.选文中为什么反复提到“大少爷”绰号,试作分析。9.景物描写对作品的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任选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节选自《汉书·匈奴传》)材料二: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求之皆不与。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辉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曰:“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单于举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节选自蔡邕《琴操·怨旷思惟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昭A君B怨C恚D日E久F不G得H侍I列J乃K更L修M饰N善O妆P盛Q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倍,指加倍,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信”字意思不同。B.形容,文中指容貌神色,与成语“形容枯稿”的“形容”意思相同。C.幸,指有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字意思不同。D.厚,指丰厚,与《苏武传》中“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的“厚”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昭君的美丽远近闻名,被选入宫中五六年,连元帝的面也不得见,后作为和亲女子,被赐给单于,万里投荒,思乡思亲,最终独留青家,怨恨贯穿一生。B.在汉元帝选拔后宫女子去和亲时,王昭君主动起身上前,并极力丑化自己,这实是讽刺元帝有眼无珠,元帝后悔,但因昭君去意已决,出塞的命运无法改变。C.王昭君出塞是个人命运的不幸,但促成了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和好,从材料二中的死后隆重下葬和两则材料都提及的单于喜悦来看,昭君获得了匈奴人的敬重。D.材料一中的王昭君只是一个人名,于国有功,却不见具体形象。而材料二中的王昭君有情感、有言行,神、形和传奇色彩兼备,这是由两则材料的不同主题决定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2)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14.昭君出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作答。(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古诗,完成小题。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尽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样富有才华,而谢尚却不可复遇,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感喟。16.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之情。(3)《过秦论》中,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端深刻变革,一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方位调动观众感官;在音乐、设计等平台上,人工智能创作成为一种新型内容生产模式;文娱领域的虚拟主播、虚拟歌手,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交互体验。随时可以畅玩的云游戏,关注度持续攀升的数字藏品,城市青年热衷的推理游戏……蓬勃发展的文化新业态种类丰富,各有千秋,但都呈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动力的基本特征。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文化新业态能够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提高文化广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基于新技术进行内容开发是文化新业态发展的必由之路。融合餐饮、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领域的跨界明星深圳“客家小镇”,通过推出一系列包括虚拟现实体验、古镇生态旅游等在内的内涵丰富的文旅项目带动了当地客家村落的发展振兴。与此同时,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版权体系,调动文化企业和创作者的积极性,以有效的制度安排为文化新业态的发展保驾护航。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