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练习(一)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练习(一)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练习(一)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练习(一)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练习(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织补人

聂鑫森

当下的城里人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没有!人们普遍生活富足,很

少有人去费工夫,寻找难得的织补人去补衣服,除非是具有某种纪念意义

而舍不得扔掉的衣服。现在的织补是一种艺术,要做到接缝处合经合纬,

一如原物。这个手艺了不得,有如字画的修补。

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叫甄法嘉一

——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从服饰中专技校毕业后,放弃到大型服装生产

企业任职的机会,选择当自由织补人。

父亲问他:“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

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很用心。”

父亲又问:“碰了老同学你不难堪吗?”

他一笑:“凭手艺吃饭,不丢人!”

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一条小板凳,一个手提工具包(里面放着针、

线、布块、木绷子),一个可叠折的纸板广告牌。广告牌顶上端写着“织补人

甄法嘉”,两边各写一句话,右边是“织补小漏洞”,左边是“不留大遗憾”;

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一年内

保证不破。

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手艺好,待人有礼性,收费公道,生意

一直不错。顾客送来活计,有当面等着他完工的,也有隔些日子再来取的。

还有不是顾客的,但对一个小伙子用木绷子绷在破损处,操持针线织补,

很好奇,便蹲在旁边看,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他一边干活,一边答话,

满面春风。

甄法嘉发现有一个蓄短发的中年大姐,隔三差五总要在他摊子前待一

阵。

于是,甄法嘉忍不住问:“大姐,你贵姓?”

“不敢,我姓刘。没打扰你的工作吧?”

“没有。欢迎你提意见。”

“我想问,纯丝之类织品,你可以织补吗?”

“应该可以。”

“做好的旗袍,再在上面绣出图案的,有了破洞怎么织补?”

“先用原色布料织补好破洞,再在上面依原样补绣图案。”

“你还会绣花?”

“见笑。手艺还过得去。”

刘大姐点点头,说:“我祖母留下一件从未穿过的苏绣旗袍,可惜被虫

蛀了十几个小洞,我明日送来,请你织补。祖母虽然过世了,但我要留个

念想。”

“谢谢刘大姐照顾我的生意!”

这件旗袍用料是杭州产的紫缎,绣的是淡雅的白玉兰花。刘大姐送来

后,当场付下工钱二千元,约定五天后来取。甄法嘉不肯预收工钱,说:

“按我的常例,一律是顾客取货、验货认为满意了再付款,刘大姐也不例

试卷第2页,总21页

外。“

第五天,刘大姐没来取织补好的旗袍。

又过了五天,刘大姐仍未见踪影。

甄法嘉的父亲忽然从乡下打手机来说:“法嘉,有位县里来的老板找你,

让你赶紧回来织补件西装,说是只要在三天内补好,给多少钱都行。”

“爹,不行啊,有个顾客约好了来取货,却没来。我要等她,怕她找不

到我着急。”

又过了十天,刘大姐来了。

刘大姐把旗袍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脸上浮满赞赏的笑意,说:“你叫甄

法嘉,谐音是‘针法佳',名不虚传。”说完,赶忙付工钱,还特意多付了一

百元作奖励。

甄法嘉执意退回一百元,说:“谢谢你。但我决不能多收一分钱!”

刘大姐说:“你很实在。”接着她拿出她的工作证,让甄法嘉看了后,说:

“我是古代纺织品博物馆的,馆里有不少古代的衣、帽、袍、褂、帷、帘,

有的破损了。这些日子我考察你的手艺不错,人品也不错,想请你到敝馆

去织补,待遇从优,也免了你在街头日晒雨淋。怎么样?咱们现在就去?”

“刘馆长未能按时来取旗袍,我想也是你考察的内容之一。”

刘馆长脸一热,不好怎么回答。

“刘馆长,我喜欢织补,也喜欢一个个顾客取回衣物时的笑容,好像我

补好的不只是衣物,还是他们心里的遗憾。谢谢你的好意。”

好多个日子过去了,甄法嘉还是守着那套行头,在百货商场设摊,一

边干活,一边和顾客答话,满面春风。

(选自《2020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编)

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织补

人》。

(1)文学作品中的“闲笔”指“与正事无关的话”。虽然看似无关,但往往必

不可少。请品读小说《织补人》,说说第一段为什么“闲笔不闲”。(不少于

50字)

(2)小小说作为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因其情节设计巧妙、人物形象鲜明、

主题思想深刻受到读者的喜爱。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从情节设计、人物

形象、主题思想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

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

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

—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

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

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

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

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

试卷第4页,总21页

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

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

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

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

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

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

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

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

看看那些姓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

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

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

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

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

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

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

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

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

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

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

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

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

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

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

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

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

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

(1)分析第⑥段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

(5)读完本文,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想。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试卷第6页,总21页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

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

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

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

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

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

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

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

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

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

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

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

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

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

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

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

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

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

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

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

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

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

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

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

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

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

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

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

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

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

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

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

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

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

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

试卷第8页,总21页

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

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

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

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

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

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

寂寞的。

(1)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

(2)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从动词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文意,请写出你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诗句。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中第⑧段“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

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水,富有表现力。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土地的誓言

端木熊良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

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

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

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

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

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

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

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

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词语,原野上怪诞的

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

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

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

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

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

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

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

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

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

试卷第10页,总21页

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

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②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

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

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

蠕,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

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

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

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

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

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

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

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

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

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

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

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

前一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文章第一句话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作为描

写对象?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文章运用呼告手法,委婉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眷恋,并将倾

诉对象拟人化。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

目口。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蠕,在那沉重的镐头

上有我的手印”运用了排比手法。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远去的腊月捏面人

①前几天去同事家做客,听见同事的女儿唱起了儿歌《捏面人》,小姑

娘的歌声稚嫩动听,也唤起了我对捏面人的记忆。

②在我的家乡,每逢腊月,捏面人的就会推着独轮车走村串巷招揽生

意,车子上放着一个小柜子,柜面上放着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

的由圆心向外呈辐射形的格子,格子里面写着“大头娃娃”“猪八戒吃西

瓜”“关云长”等。圆木盘上有一个转杆,转杆的顶头垂一根小针,转杆停止

转动时,小针指向哪个格子,就中哪个奖。当然奖品越大,格子就越窄,

命中的几率就越低。柜子的抽屉里放着面团、竹签、小刀、细绳等,面团

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素、石蜡、蜂蜜等经过防裂防霉

处理后制成的,五颜六色,非常漂亮。

③捏面人的老伯总会在孩子多的地方“安营扎寨”,孩子们一围拢过来,

捏面人的老伯就拿出做好的面人向我们炫耀,有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有

试卷第12页,总21页

踩着风火轮的哪吒、有握着丈八蛇矛枪的张飞,我们被栩栩如生的面人吸

引了,脚都迈不动。这时捏面人的老伯就会催促我们说:“快回家找爸妈要

钱去,还可以拿鸡蛋来换面人。"我随即跑回家中,央求父母给点零花钱。

父母在家里忙活,做腊鱼腊肉,腊月里母亲变得特别大方,一次就给我几

块钱零用。奶奶最心疼我了,怕我钱不够用,还给了我几个鸡蛋让我去换

面人。

④我兴冲冲跑到捏面人的老伯那里,此时他已经被孩子们包围了。我

挤进人群,给他三角钱就可以拨动一下转杆转面人了。大多数人转到的都

是形态简单、容易制作的大头娃娃,我的运气总那么好,总能转到我喜欢

的面人,比如“猪八戒吃西瓜”“三英战吕布”“真假美猴王”。捏面人的老伯随

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刀灵巧地点、切、亥I]、戈L面

人的头、身子、手脚、衣裳、发饰、佩带的武器顷刻之间就活灵活现展现

在我们面前。像变戏法一般的手法,不光孩子们看得入神,还有许多大人

也前来观看,不时发出啧啧赞叹,捏面人的老伯此时一脸的得意。我和小

朋友手拿形态各异的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欢乐中迎来了新的一

年。

⑤不知不觉我们已经长大,在日渐繁华的都市里却少了捏面人的身影,

真让人有些失落。腊月总会唤起我们一些美好的记忆,在寒风中涌上心头

的也有淡忘已久的纯真和喜悦。

(1)选文中的腊月捏面人有哪些迷人之处?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中画线词语含义的理解。

(3)请简要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邻居刘四爹

刘克邦

①邻居户主叫刘四爹。我们虽然都姓刘,但无亲缘关系,之前也不是

很熟。刘四爹一家六口,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妻子

患有爆病,长年卧床不起,咳嗽起来没有个完,应该说,生活过得挺艰难

的。但他吃得苦,精于盘算,每天除了在生产队出工外,一回家就提把锄

头或挑担粪桶直奔自留地忙活起来,把菜园子盘弄得井井有条、一片生机,

小日子也还算是过得去。

②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菜园子里除了长满了萝卜、白菜、豆角、南瓜、

冬瓜等蔬菜外,还有其他农家极少栽种的西瓜、凉薯、花生、甘蔗等作物。

这些作物经济价值高,收成后可挑到附近厂区兜售,换一些零用钱来补贴

家用。

③那年,我12岁,“双抢”时期插秧、扮禾,一天劳作十多个小时,承

受着难以想象的饥饿和劳累。我每天收工回家,两腹空空,饥渴难耐,经

过刘四爹那片枝繁叶茂、绿荫如盖的凉薯地,想象着那地底下生长的一个

个水泱泱、脆甜爽口的凉薯就垂涎三尺,有一种欲罢不能、极想品尝一口

的冲动。

试卷第14页,总21页

④那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我起了个大早,悄无声息,蹑手蹑脚,低

着头,勾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来到那片凉薯地,瞪大眼睛四处

搜索,确定没有人时,才弯下腰来,摸到一株凉薯藤,抓住贴近根部的茎

秆,一个骑马桩,怫足劲就往上拔。殊不知,那凉薯倔强得很,根本不吃

我这一套,任凭我使出吃奶的劲来,硬是深扎在土里纹丝不动。我左一下,

右一下,变换着姿势拔,怎么也拔不出。一株不行,换一株再拔,还是不

行。连续拔了好几株,力气用尽了,不是揪断了藤条,就是副脱了茎皮,

除了一手黏糊糊的汁和湿漉漉的藤皮碎屑外,连个凉薯影子也没见到。

⑤我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坐在地上,沮丧极了。正待起身再干时,

“谁?”一声喝问,声如雷霆,不远处一个身影在晃动。哇,是刘四爹!我吓

出了一身冷汗,心知不妙,转身就跑。他肯定看清了是我,追了几步,没

有再追,在后面冲着我大喊:“我告诉你家大人!”

⑥这下子完了,全完了!我害怕极了,怀着恐惧的心情回到家中。父

亲见到我,劈头就问:“一大清早去哪儿了?”“扯秧去了。”我撒了一个谎。

“刚才刘四爹来了,找你有事吗?”父亲用疑惑的眼神瞟了我一眼。“没,没,

没什么事!”我强作镇定,生怕露出什么破绽来。从父亲的语气中,我知道

刘四爹来过我家,但没有提及我偷他家凉薯的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来了。

⑦一天,两天,三天……我像一只惊弓之鸟。幸运的是,刘四爹网开

一面,未将我的“丑行”散布出去,我担心的结局始终没有出现。我无地自容,

悔恨不已,觉得很对不起刘四爹,老远老远躲着他。

⑧“双抢”进入了最火热最激烈的阶段,队里收上来的新谷子还在晒谷坪

里,要等晒干车净后才分到每户家庭。而这时,我家的米缸已见了底,每

天的劳动强度只增不减,不吃饭哪有力气去干活?无米下锅,祖母急得团

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⑨父亲手拿簸箕,把我叫过去“去,,到刘四爹家借几升米来!”一听到

要到刘四爹家去借米,我心里咯噎一下,扭转身子,躲到一边。显然是不

愿去。怎么了?父亲不明就里,平日里言听计从的儿子,今天竟违抗起他

的“命令”来。“家里没米了,你好生跟四爹说,就借几升,度过这几天荒,

待队上分了新谷子,马上就还。”他追过来,连哄带劝。“我不去!”想起凉

薯地里的事,我心有余悸。“你敢不去!”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父亲怒目

相向,厉声呵斥。

⑩走向邻居家的路很近,但对我来说,好难好难,太长太长。我磨磨

蹭蹭,走一步,停一下,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不知走了多久。我哪有脸面

见四爹呀!

⑪站在刘四爹窗台下,犹豫之下,我硬是不敢跨进那扇门。正徘徊之

际,一阵咳嗽声传来,刘四娘站在了我的面前:“克邦,有啊么事?"我一脸

通红,支支吾吾:“我……我……我家没米了!”恨不得一下子钻到地底下。

“我家的米也不多了。”见我拿只簸箕,她明白我的来意,迟疑了一下,很快

就转变了口气:“没关系,匀一点给你!"她抢过我的簸箕,转身进屋去了。

⑫我感激涕零,连声谢谢都忘了说了,接过小半簸箕米就走。刚走出

几步,后面一声“等一下”,是四爹的声音,吓了我一大跳。拐哒场,那天的

事,他还没有跟我“算账”的。我止住了脚步,站在那里一动都不敢动,心里

怦怦直跳,等待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

⑬他追上来,端着满满的一升米,“哗啦”一下倒进我的簸箕里,“你四

娘量少了,不够你家吃两天。”声音很小,却如洪钟般撞击着我的心灵,铮

试卷第16页,总21页

铮作响。

⑭我红着脸,不敢正视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结结巴巴,从牙缝里

挤出几个字来:“那……那……那天早上……”话未说完,他手一摆,抛过来

一句:“别说了,我晓得你是扎好彳牙子!”一转身走了。

⑮我哭了!捧着簸箕,拖着沉重的脚步往回走,始终不敢回望他一眼!

(选自《湖南日报》2020年10月10日,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我”和刘四爹之间的哪两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请说说下面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我止住了脚步,站在那里一动都不敢动,心里怦怦直跳,等待一场暴风骤

雨的来临。

(5)邻居刘四爹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文章第一段虽然没有直接写小说中的人和事,但是介绍了当代社会织

补手艺的特殊意义,既紧扣题目,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主人公的出场

作铺垫,的确是“闲笔不闲”。

(2)【示例一】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小说中刘大姐隔三差五就要在甄法嘉

摊位前待一阵不仅引起了甄法嘉的好奇,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后来在甄

法嘉主动开口同她讲话后,她让甄法嘉帮她修补旗袍,并约定好拿衣服的

时间,但过了约定时间刘大姐并没有出现,而这期间又有县里的老板要求

甄法嘉补西装,文章在最后揭露了这些悬念,原来都是对甄法嘉的考验。

【示例二】小说人物形象鲜明。如甄法嘉因为热爱织补,从服饰中专技校

毕业后,放弃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任职的机会,选择当自由织补人,不为

名利,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为顾客们填补遗憾,在被考验的过程中,他以

诚信的品质赢得了馆长的认可,直到后来遇到了可以去古代纺织品博物馆

的好机会,他也选择了拒绝。

【示例三】小说主题思想深刻,对当今社会极具启示意义。小说写甄法嘉

毕业后在商场当自由织补人,凭着自己的爱好为人织补衣服,填补心里的

遗憾,即便后来遇到了更好的机会,他还是选择了坚守在这里,以此体现

出了初心的重要性。甄法嘉在被考验的过程中,坚守诚信,不为钱财所动,

最后赢得馆长的认可,以此也体现出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2.

【答案】

试卷第18页,总21页

(1)弥漫”是指充满、布满的意思。文中的弥漫是指母亲的病痛萦绕在他

心中,而随着母亲因为对花的喜爱,找到了情感的依托,让他内心对母亲

的愧疚和伤感也渐渐释怀。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柔柔地拂着面颊”,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依偎在母亲身旁时的美好。

(3)①坚韧勤劳。②热爱生活,内心丰富。③从容、认真、执著。

(4)①每一种花都在展示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

②与花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情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的要义;③有

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