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为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英国遂从中国攫取了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协定关税的特权2.1921年10月,苏俄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1922-1924年,实行货币和财政改革,稳定卢布币值,规定工商业税额。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重点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3.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4.“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5.下面是1950—1962年苏联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指标比较表。这说明当时A.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B.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国家C.冷战的消耗使苏联经济增长的势头减缓D.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重严重失调6.图表为1895-1911年中国商办工矿交通各企业地区分布统计表。该表反映出,晚清A.民族资本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 B.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C.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 D.经济结构因半殖民地环境而畸形发展7.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D.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史实结论A1954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C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成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宣言书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A.A B.B C.C D.D10.“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这种职权的作用已经消失。但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这次会议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B.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C.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1.1937年4月,周恩来率团从延安出发去和国民党谈判红军的改编问题,一行人在劳山遭国民党袭击。同年6月,周恩来同蒋介石在庐山举行会谈并提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蒋介石提出:红军编制为3个师,45000人,朱德、毛泽东必须离开红军,谈判最终未获结果。这表明A.国民党抵制国共两党合作 B.第二次国共合作历经艰难曲折C.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庐山谈判成为国共关系转折点12.18世纪的欧洲,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一些国家推行“启蒙专制”(又称开明专制),在否定君权神授、推行重商主义的同时,实行了一些保留君权、实行分权和代议的新制度。这些制度()A.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 B.与英国政体大同小异C.实践了启蒙思想学说 D.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3.西汉前期,社会活跃着许多大盐铁商,他们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庞大,有的冶铁商同时役使上千人的劳动力。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农业,扩大地产。这一变化A.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B.反映了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C.强化了自耕农的存在基础 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14.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当代表们吵得不可收拾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议去请牧师。他们请来了牧师,带领大家祈祷,以放弃“唯我正确”的看法。这反映了A.民主建立伴随着退让和妥协 B.政治是各方力量的博弈C.精英人物不能代表民众意愿 D.宗教影响美国政治生活15.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化不再等于美国化”“汉语、印度语、阿拉伯语都可以发展出全球性的报纸、广播、电视频道。“播客’更是本土文化走向全球的利器。”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A.多元文化并存的趋势加强 B.美国失去了全球化的机遇C.国际政局发生剧烈的变动 D.亚洲国家居于主导的地位16.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17.春秋时期,郑、陈、宋等诸侯国经常参与会盟。据《左传》记载,楚国就先后两次以土地和重赂求得郑国与之会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 B.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C.周王室努力缓和诸侯争霸 D.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18.下表是欧美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表(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B.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C.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D.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19.“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东周时期言论属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0.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这些规定A.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 B.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C.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 D.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21.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22.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ShanghaiLandRegulations),据此设立了上海A.英租界 B.美租界 C.法租界 D.公共租界2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24.如图是彦涵于194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图中四位完全是农民打扮的人正努力托举着-位穿军装的人正对敌射击,而另一位持枪者正在奋力攀出战壕。在他们的身下,一个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支撑半躺在地,另一只手高举一枚手榴弹,准备递给上方的游击队员。该漫画A.记录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形 B.昭示了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C.反映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D.表达了抗日民众的顽强信念25.荀子认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判断荀子A.主张性恶反对性善 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实施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26.隋初沿袭了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存在“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这些政策调整A.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民众经济负担C.导致了君主专制强化 D.阻碍了阶层之间流动27.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28.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9.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30.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B.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D.雅典政府剥夺了贵族的自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不缠足运动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志士所热衷的要务,除了政治变法之外就是妇女的不缠足。材料一: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最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严复《原强》,《严复集》材料二:1897年6月,上海不缠足总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时务报》馆内。未几,举国上下,竞相效仿,入会竟达30万之众。1898年4月,谭嗣同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湖南不缠足会,参者有一千多人。但众多会员中却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源自张鸣《历史的碎片》问题:你如何看待维新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家族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祖先崇拜是家族宗教的核心,家长死后成为祖先,因此对祖先的敬畏也就转化为对父权的敬畏,强化了家长的权威。君权则是父权在社会中的延伸,父权则为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个人专制提供了基础。在家族中,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每个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家族整体利益,因此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法,夷灭三族”的认识。大多数家族都置有大量的族田,清代广东一些县的族田占到了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主要用于宗族祭祀、赈济贫困的族人,以及资助族人入学接受正统教育。族田、父权和祭祀一起成为维系家族的重要手段。——摘编自杨知勇《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孙中山号召“合各宗族之力来成一个国族,以抵抗外国”,就是“用宗族的小基础,来扩充国族”。具体做法是:先让一个一个姓去联合,次让已经联合的若干姓氏联合起来,结成大的团体,在此基础上再行大联合,“便可以成一个极大中华民国的国族团体”。毛泽东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将家族主义视为统治人民的一个绳索——“族权”,要加以消除。祠堂族长压迫族下子孙,对农民实行“打屁股”“沉潭”“活理”的肉刑和死刑等,所以毛泽东教育农民觉醒,起来造族长的反,以此促进农村阶级分化,破坏、战胜家族主义,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封建政权。——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族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和毛泽东对古代家族认识的不同之处,并对两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33.材料“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全世界所有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有平等投票权,这实际上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非军事方面拥有更大的声音,例如在劳工、文化事务、公共卫生方面,分别有“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在整个冷战时代,只有当两大集团都一致认为某个冲突是其危害性的(例如何以冲突),联合国的干涉才能奏效,否则就有一方面选择抵制决策程序,例如,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出兵南朝鲜等——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2)根据材料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联合国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因此据材料“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可以判断出是片面最惠国待遇,B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A排除;居住及租地权与材料无关,C排除;协定关税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破坏的是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B。2、B【解析】
根据材料中“1921年”“1922—1924年”可知,当时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材料中“货币流通事务”“工商业税额”等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恢复商品货币关系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选B;计划经济形成于斯大林时期,排除A;C项与新经济政策不符,也属于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21年”“货币流通事务”“工商业税额”,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解答。3、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山东存在齐鲁等诸侯国时,诸侯有对地方的世袭统治权,而右图中只有郡的设置时,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免,听命中央的垂直管理,这一变化说明古代山东地区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了,A项正确;图片中左图的地理范围比右图的要小,行政区的范围并没有变小,B项错误;只有山东地区的地方管理区划制度变化,不是采用直辖等做法,C项错误;行政机构设置都只有一层,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4、B【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5、A【解析】
根据图表内容可以看出苏联固定资本年平均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没有优势,说明投入多,产出少,即产出与投入的比与西方国家相比比值最小,表明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答案为A;材料不能显示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国家,B错误;CD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排除。6、A【解析】
1895年至1911年正值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江沿海省份数量较多,但是内陆各省逐渐出现,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A正确;题干未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排除B;题干未提供传统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之间的比例变化,排除C;畸形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7、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的把握。依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在1957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迅速下滑,1962年后开始回升。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在1957年到1962年是不断上升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是不断升高的,不会在1957年后迅速降低,并在1962年达到-5的情况。受到“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断下降,到1962年开始调整,使之不断回升。故A正确。【详解】8、B【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9、B【解析】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选项B正确;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选项A排除;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C排除;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解决,排除D。10、B【解析】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作用已经消失”、“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等内容可知,这次会议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从政协职权变化不能说明这次会议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项错误;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项错误。11、B【解析】
1937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去与国民党于庐山谈判途中“一行人在劳山遭遇国民党袭击”,同年6月,周恩来同蒋介石在庐山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始终力促国共第二次合作,但过程中历经曲折,故答案为B项;国民党没有抵制庐山谈判,排除A项;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国共关系的转折,排除D项。12、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洞悉18世纪欧洲的现状,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基本上是封建君主国,“启蒙专制”是为了富国强兵、扩充实力而采取的一种专制主义或绝对君主制形式,实际上并不会直接减少君主权力,其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专制”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因而与当时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不同,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专制”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没有实践启蒙思想学说,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专制”非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选项错误。13、A【解析】
西汉中期之后,汉武帝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很多商人转而从事农业,变为地主,故国家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一现象,A正确;B项与材料所反映信息恰好相反,排除;商人购买土地会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农的存在,排除C;商人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14、A【解析】
“放弃‘唯我正确’”意味着放弃部分权力和利益,通过相互之间的退让和妥协达成一致,故选A;B项没有揭示题意主旨,排除;CD与题意无关,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15、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仅仅是全球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等在内的本土文化必然在世界扩大影响,全球化的世界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故A项正确;全球化机遇对每个国家机会均等,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国际政局发生剧烈变动,排除C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16、D【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成都慢生活并非成都人民不思进取;B项错误,说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明显错误;C项错误,夜市在宋代出现,并非在汉代;D项正确。故选D。考点:成都的商品经济等点评: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土地肥腴,再加上都江堰的灌溉作用,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成都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休闲时可以领略成都的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尽情享受都市慢生活。17、A【解析】
春秋形势图中郑国因为处于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许多诸侯国经常与郑国会盟,故B、C、D与材料无关,排除。18、A【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很多国家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工业化带动各国农业的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即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出口贸易额超过英国,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材料数据只是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无法得出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数据只是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没有体现美国国际地位,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没有体现西方大国的工业化,D项错误。19、A【解析】
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说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体现出儒家的君臣观,故A正确;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20、C【解析】
材料反映明代法律对监察官员的违法行为加重处罚,体现了监察体系内部的权力约束,目的是防止监察官员腐败,以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官员的约束,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在实际效果上是否有效遏制腐败,且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而非各级官员,B错误;材料中的个别规定无法证明古代监察体制成熟,D错误。故选C。21、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1924年,选项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D排除。22、A【解析】
巴富尔是英国领事。依据《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故A项正确;美租界、法租界设立是在英租界之后,而且与“巴富尔”不符,B和C排除;公共租界设立是在1863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23、A【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B项;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东周时期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D项24、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群众对中国军人抗击日军的支持,表达了抗日民众的顽强信念,D正确;正面战场主要以正规军作战为主,属于大兵团作战,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25、B【解析】
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由此可知看出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故B正确;材料不是说明荀子用性恶论反对性善论,排除A;严刑峻法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故选B。26、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代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并由吏部统一选任官吏等措施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故A正确;这些措施减轻了民众经济负担,故B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故C错误;材料和阶层之间流动无关,故D错误。27、C【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1928年一1935年中国轮船船只数量、吨位尤其是千吨位以上的轮船增长的数据,说明轮船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27年后南京政府通过与声名显赫的资本家合作来促进工业发展,推动了中国轮船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海洋经济一般指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轮船船只数量及吨位数的增长可以从侧面说明内河或沿海航运繁荣,但不能说明政府重视海洋经济,故A项错误。1928一1935年,外国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从沿海到内陆的侵略,但不能说明由沿海转向内陆,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轻工业的信息,因此不能判断工业结构的变化,更不能说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故D项错误。2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项,由材料“江淮草市”可判断在唐朝江淮地区已经出现民间集市,故①正确。②项,材料中没有南北经济的比较,不能看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故②错误。③项,该项材料不能反映,故③错误。④项,由材料“劫杀皆便”可以看出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根据题意,C项符合要求。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9、B【解析】
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扫盲运动并非一般意义的文化教育,而是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塑造,是希望由此塑造农民对新国家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高科技水平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钻研,扫盲运动不可能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并非扫盲运动,排除D项。30、C【解析】
材料“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体现了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雅典城邦贵族只占少数,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法律规定,无法体现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排除B;D表述太绝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能从材料中辩证出不同的历史现象,并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参考:近代以来,受人权意识等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维新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成为进步知识分子解放思想观念、挑战传统陋俗、拯救民族危亡、进行社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引发了巨大反响。然而,这一时期不缠足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一批先进的男性,本作为运动主角的女性处于“被启蒙”、“被解放”的被动境地,说明当时女性主体意识薄弱,缺乏内在的解放要求,依附于男性的传统仍根深蒂固。这正说明近代妇女解放是一个挣脱外在束缚到激发自我觉醒的漫长过程,体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解析】
由材料“严复……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可见资产阶级维新把不缠足运动看作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由材料“湖南不缠足会……但众多会员中却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可知不缠足运动缺乏群众基础,男性的传统仍根深蒂固。不缠足运动的局限性说明解放妇女尚待时日,深层次说明中国由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艰难。32、(1)特点:祖先崇拜;父权(族权)专制;家国一体;家族利益至上;有强大的经济保障。影响: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专制统治的巩固;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偶家传统伦理道德;忽视和压制了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利于近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