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卫生法律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卫生法律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卫生法律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卫生法律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概论第二章卫生行政执法、卫生法律责任和卫生法律救济第三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法规第四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法律法规第五章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第六章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第七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第八章公共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第九章母婴保健相关法律法规第十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第十一章血液管理法律法规第十二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法律法规第十三章中医药法律法规第十四章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第十五章感染管理制度第十六章精神卫生法律制度全套可编辑PPT课件163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概论章节概述第一节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特征和渊源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学习目标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卫生法律法规的渊源、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的特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了解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过程。

案例引导医疗事故处理适用法律案例

某年6月25日,陈某因发热、怕冷请某卫生所医生何某来家诊治,7月12日上午被送某中心卫生院(下简称卫生院)住院治疗。7月15日,患者转市级医院治疗,于7月24日医治无效死亡。经市医学会进行技术鉴定,结论为本案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原告诉请判令被告何某、卫生所、卫生院共同赔偿人民币445463.72元(其中包括死亡赔偿金75065.6元)。

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判决卫生所和卫生院对原告的合理损失合计人民币402672元中承担30%的赔偿责任;被告何某是卫生所的医生,在执业期间履行卫生所职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卫生所承担。

一审宣判后,卫生所、卫生院不服均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医疗事故已无争议,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应参照《条例》的规定审理。根据《条例》的规定,死亡赔偿金并不是法定的赔偿项目,应扣除。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将赔偿数额调整为71538.3元。第一节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特征和渊源(一)卫生的概念广义的卫生是指为了一种好的状况(特指维护人的健康状态)而进行的个人活动及社会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卫生是指一种状况,包括人的身体、心理的健康状况,环境的整洁状况。(二)法律法规的概念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且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法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三)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卫生法律法规是调整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总称。一、卫生法律法规相关概念第一节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特征和渊源二、卫生法律法规的特征(一)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主要宗旨;(二)是行政法律规范与民事法律规范相结合的多元化法律;(三)与医学科学发展相互协调和促进;(四)执法过程有强制性和任意性两种形式;(五)与国际卫生法律法规寻求一致性。第一节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特征和渊源三、卫生法律法规的渊源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卫生法律;(三)卫生行政法规;(四)地方性卫生法规;(五)卫生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六)卫生行政规章;(七)卫生标准;(八)法律解释;(九)卫生国际条约。知识链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现在世界两大主流法系分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或罗马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以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包括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大陆法系现时主要由欧洲大陆的国家(例如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及其他受上列国家影响的国家(例如日本)采用。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美法系首先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两者在法律渊源、法典编纂、法律结构和法律适用方面均有着各自的特点,例如,从法律适用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法官在确定事实以后首先考虑制定法的规定,而且十分重视法律解释,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适用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确定事实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以往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与判例加以比较,从中找到本案的法律规则或原则。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卫生法律法规是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分为宪法统领下的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三大法律部门。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大多是行政法律法规。01(二)卫生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具体实施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它调整的是根本社会关系,确定国家基本制度和原则。卫生法律法规作为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将《宪法》规定的卫生相关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落到实处的任务。02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卫生法律法规与其他部门法律法规的关系

01卫生法律法规与行政法

02卫生法律法规与民法

03卫生法律法规与刑法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卫生法律法规与行政法卫生法律法规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法,是结合行政法规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将卫生部门行政法进行具体化,以利于贯彻执行的法律法规。(二)卫生法律法规与民法卫生法律法规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卫生法律法规调整的是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行政社会关系,而民法调整的是以平等为特征的民事社会关系。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卫生法律法规与刑法法规与行政法卫生法律法规和刑法都是实体法,其中卫生法律法规是调整型实体法,刑法是保护型实体法。大部分卫生法律法规表现为强制性(小部分为任意性规范),而刑法表现为禁止性,卫生法律法规受到刑法建立的刑事法律法规的保护。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卫生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维护社会卫生管理秩序;(二)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利益;(三)规范卫生行政行为。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维护社会卫生管理秩序卫生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卫生社会关系需要被持续调整,使之条理化和秩序化。卫生社会关系的调整需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市场途径和政府途径。无论是市场途径还是政府途径,都离不开卫生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利益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卫生需求,实现公共卫生利益。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卫生管理活动。卫生法律法规便承担了这样的使命。卫生法律法规为保护公共卫生利益及个人卫生利益而建立了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第二节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规范卫生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但需要通过人或者组织来操作完成,其运行好坏也取决于操作者的依从性。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操作者之一,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权。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始终以保护社会卫生秩序和保护公共卫生利益为宗旨,做到行政合理、合法,程序规范,便民利民,责权统一,诚信执法,防止滥用行政能力、执法犯法,将行政行为始终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第三节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目前为止,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萌芽时期早期规范化时期专业化时期新发展时期

商周到秦朝时期,主要标志《周礼》。

秦朝至清朝时期。秦朝开始,我国有了比较系统的法典,卫生法律法规逐渐增多,各项医疗制度逐渐规范化。关于卫生法律法规的刑事责任在各朝代的律典中也均有规定。

民国时期,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开始趋向专业化,当时的国民政府制定的一些法规包括《传染病预防条例》《助产士条例》《医师条例》《中医条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建设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知识链接《周礼》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第三节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卫生法律法规的新发展时期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卫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1982年制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8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以下简称《国境卫生检疫法》);198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1994年制定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此后还相继制定了《母婴保健法》《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第三节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卫生法律法规的新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随着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新增。如新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并且对《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目前,在卫生领域,有十几部专门法律、40多个专门行政法规、100多个部门规章。它们的实施对监督和维护公共卫生与医疗秩序,保障和促进公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一)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概念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是指拥有权力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者废止规范性卫生法律条文的活动。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具有以下特点:由特定主体完成,依据一定的职权进行,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制定、认可、修改、废止等一系列的活动。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卫生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家卫生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二)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在结合社会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包括:《宪法》是法律依据,维护和促进公民健康是思想依据,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依据,社会经济条件是物质依据,卫生政策是政策依据。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有结合这些依据,才能不脱离社会实际,不违背制定的初衷,才有利于制定后的贯彻实施。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三)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基本原则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主体在进行卫生立法时必须遵守基本行为准则,这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规定,立法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坚持民主立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四)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机制立法机制是指关于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机关的设置和立法权力的行使等方面的体制和制度所构成的整体。其核心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法规文件的权利。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五)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遵循一定的方式和程序。程序化制定是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民主立法的保障。不同种类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部门的不同,制定程序也不同。例如,卫生法律制定程序包括准备、卫生法律议案、卫生法律草案的审议、草案的表决通过和卫生法律的公布,卫生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审查、通过、公布和备案,地方性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程序包括规划与计划的编制、起草、提出、审议、表决、通过、批准、公布及备案。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二、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卫生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过程,是把卫生法律法规转化为主题行为的过程,是卫生法律法规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包括卫生法律法规适用和卫生法律法规遵守两种方式。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卫生法律法规适用卫生法律法规遵守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行使国家权力,将卫生法律法规创造性地运用于具体的人或者组织中,以此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专门活动。它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执法活动和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具有权威性、目的特定性、合法性、程序性、国家强制性和要式性的特点。

准确、及时和合法是卫生法律法规适用的基本要求。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1、卫生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指卫生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者适用范围,即卫生法律法规在时间、地点和人群方面的作用范围,具体包括卫生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3个方面。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不至于出现在两个或者多个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难以选择适用的问题,主要包括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同位阶的卫生法律法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规定优于旧规定和不溯及既往原则。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2、卫生法律法规的解释

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或者遵守卫生法,根据立法原意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术语、含义、内容和适用条件等所做的解答、说明和分析,是完成卫生立法和实施卫生法律法规所必需的工作内容。

按照解释的主体和解释的法律效力不同,卫生法律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3种解释;非正式解释包括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第四节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二)卫生法律法规的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行事。其主体包括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中国公民和全体中国领土内活动的国际组织、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的遵守包括《宪法》、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地方卫生法规、卫生规章、我国参与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规章、我国参与缔结的国际卫生条约等。思考与练习1.简述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2.卫生法律法规的渊源有哪些?3.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是什么?4.卫生法律法规的特点有哪些?5.卫生法律法规是如何制定的?6.简述卫生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7.简述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过程。第二章卫生行政执法、卫生

法律责任和卫生法律救济

章节概述第—节卫生行政执法第二节卫生法律责任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学习目标掌握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主体,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卫生法律责任、卫生法律救济的概念。熟悉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必要条件,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分类,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的形式,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了解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及种类,卫生行政复议、诉讼和赔偿的程序。案例引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案例

某年12月7日,北京市某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接到举报,称北京市海淀区某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姚某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在海淀区某大厦六层开设门诊,对外开展针灸诊疗活动。12月14日,监督管理人员经现场检查发现:该大厦六层内有一名男性患者正在接受针灸的诊疗活动;现场执业人员姚某取得中医专业的医师执业证书;现场发现装有针灸针的针炙盒52套,盒上贴有接受针灸人的姓名;该地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监督员现场拍摄了照片并填写了现场检查笔录,现场对姚某制作了调查笔录。12月18日,该案经批准正式立案。经调查核实,姚某从上一年12月26日以来就长期在该地接诊患者,开展针灸诊疗活动,违法收入144610元。该区卫生局经重大案件讨论,事先告知和听证程序后,对姚某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认为姚某因“未经批准擅自在其租用地开展针灸诊疗活动”,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以:①罚款人民币10000元;②没收违法所得144610元;③没收针灸针及针灸盒52套。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一、卫生行政执法概述(一)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卫生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照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卫生行政事务,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卫生法律法规,达到管理国家卫生工作目标的活动。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

01主体只能是卫生行政主体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只能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履职,不得滥用职权和越权

02卫生行政执法的对象具有特定性,这些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为卫生行政相对人

03卫生行政执法必须要以各级的法规为基础和依据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

04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是主动行为

05卫生行政执法体现的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

06当相对人认为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时,相对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三)卫生行政执法的主体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

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卫生行政执法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执法活动,并且独立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执法主体仍然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成立时有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行政主体资格授权为职权性执法主体;由宪法和行政组织法以外的单行法律、法规的授权获得的执法资格组织为授权性执法主体。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三)卫生行政执法的主体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种类和职责(1)卫生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所监管的对象进行部门分类,可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等。我国目前具体的职能部门包括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各部门的职责包括拟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并且组织实施和监测管理。

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三)卫生行政执法的主体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种类和职责(2)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为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内,通过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依法聘任,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能履行卫生监督职能的工作人员。监督职权包括卫生监督管理、现场调查和采样、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和卫生法规知识宣传指导。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职权和人身安全依法受到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或者干涉。卫生执法人员必须有法定的道德行为职业规范。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四)卫生行政执法的必要条件只有符合必要条件的卫生行政执法才能产生法律效力,这些必要条件包括: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必须合法,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权限必须合法,卫生行政执法的相对人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卫生行政执法的形式必须合法。这些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一)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在国家或者政府权力部门规定的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卫生行政执法活动,管理社会公共卫生事务,做出具有法律意义和法律效力的行为过程。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一)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概念按照种类,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可分为卫生行政赋权行为(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奖励和卫生行政救济)、卫生行政限权行为(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和卫生行政命令)、卫生行政确认行为(卫生行政鉴定和卫生行政证明)、卫生行政裁决行为(卫生权属纠纷裁决和医疗损害赔偿裁决)、卫生行政救济行为(卫生行政赔偿、卫生行政补偿、变更卫生行政行为和撤销卫生行政行为)。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二)卫生监督检查1、卫生监督检查的概念

卫生监督检查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依照法律对行政区域的相对人群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履行卫生行政机关的决定情况进行勘察、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法律知识和检查项目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相对人的守法情况进行强制性检查,不会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二)卫生监督检查2、卫生监督检查的形式

根据检查的目的和需要,卫生监督检查可划分为多种检查形式,具体包括:一般性和重点性卫生监督检查,事前、事中和事后卫生监督检查,定期与不定期卫生监督检查,现场和书面卫生监督检查,主动与被动卫生监督检查,单独与联合卫生监督检查。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三)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处罚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对被实施卫生监督检查的相对人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但是该行为尚未构成犯罪)进行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卫生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先询查取证后判决;合法、适当、公开、公正;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卫生行政处罚的程序简易程序:主要是对一些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和处罚较轻的案件进行现场处罚的程序。一般程序:又称普通程序,是卫生行政处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四)卫生行政强制1、卫生行政强制的概念

卫生行政强制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为了保障卫生监督管理目标的实现,依法采取强制性手段促使义务人员履行义务,或者为维护公共卫生利益、保护群众健康、安全,对有关的机构场所和卫生管理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实施及时、紧急的强制措施的卫生执法行为过程。

其具有行政性、具体性、强制性和非处分性的特点。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四)卫生行政强制2、卫生行政强制行为的分类

我国卫生行政强制行为分为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和卫生行政强制执行两种。(1)卫生行政强制措施:为卫生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务进行暂时控制的行为。其具体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务,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等。(2)卫生行政强制执行:为卫生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卫生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其具体包括加处罚款、加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等。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三、卫生行政执法监督(一)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监督是指有监督职权的机关和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过程,目的是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违法或者执法不当。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包括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的确定性、监督内容的特定性、监督行为的法定性。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三、卫生行政执法监督(二)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的种类对卫生行政执法进行监督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部分。其中,国家监督属于有权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是非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社会组织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公民个人的监督。第二节卫生法律责任一、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卫生法律责任是指卫生法律法规的主体因为违法、违约行为,或者法律中明确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某个或某些不利后果。其特点包括:是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后果,在卫生法律法规设定权限内有明确规定,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执行性,由法定机关进行责任追究。第二节卫生法律责任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根据行为主体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性质和造成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卫生法律责任可分为卫生民事责任、卫生行政责任和卫生刑事责任3种。卫生民事责任卫生行政责任卫生刑事责任第二节卫生法律责任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一)卫生民事责任特点

主要以财产责任占多数;是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目的是补偿当事人的损失;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民事责任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解决。构成条件

要有损害的事实存在;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行为人必须有过错;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过错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卫生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以赔偿损失为主要形式。(二)卫生行政责任卫生行政责任是指卫生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卫生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卫生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产、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等。第二节卫生法律责任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三)卫生刑事责任指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实施刑事责任的方式是刑罚。《刑法》对与卫生有关的违法行为及其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做了规定,确定的罪名有: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强迫卖血罪,非法行医罪,污染环境罪,食品监管渎职罪等。第二节卫生法律责任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卫生法律救济是指组织、机构法人或者公民个人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补给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违反不当行为的纠正、财产损失的弥补等多项内容。其特征为:是对权利进行的救济,是对行政所实施的救济,在法律上制度化,一般是事后的救济。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一、卫生法律救济的概念我国现有的卫生法律救援途径包括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和卫生行政赔偿3种。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卫生行政赔偿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二、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1、卫生行政复议的概念2、卫生行政复议的特征

卫生行政复议是一种具有行政与司法双重性的活动,既不等同于行政行为,又不等同于司法活动。其特征为:一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的行政行为,二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纠错机制。3、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

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反映行政复议的基本特点,纵贯行政复议的活动过程。其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公正性、公开性、及时性、便民性、有错必纠性和诉讼终局原则。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一)卫生行政复议4、卫生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

①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②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相关强制性措施决定不服的;③对卫生行政机构做出的有关许可证、资格证等证书的变更、终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④认为卫生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经营权的;⑤认为卫生行政机关侵害其财产、人身权的等。

其排除范围为:①不服行政处分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②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做出的调解和其他处理的。对于这些事项,申请人不能提出复议申请。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一)卫生行政复议5、卫生行政复议的管辖设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卫生行政复议的管辖为以下几种。(1)对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卫生行政机关的本级政府,也可以向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申请。(2)对卫生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设立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一)卫生行政复议(3)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为不服时,可直接向管理该组织的卫生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4)对多个卫生行政机关或者卫生行政机关与其他机关共同做出的行政行为,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5)不可以多级同时申请复议,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且已经受理的,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一)卫生行政复议6、卫生行政复议的程序

申请期限一般以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特别规定的除外;申请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方式包括书面申请和口头申请;卫生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卫生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并且制作复议决定书;卫生行政复议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执行,对于不执行者行政复议机关要责令其限期执行,甚至强制执行。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一)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的概念卫生行政诉讼的特点卫生行政诉讼的构成要素卫生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卫生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卫生行政诉讼的程序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二)卫生行政诉讼卫生行政诉讼的特点:原告是卫生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卫生行政机关;审查具体卫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二)卫生行政诉讼卫生行政诉讼的程序:

卫生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3个阶段。首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为起诉阶段,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其次,人民法院通过公开审理,由合议庭进行法庭调查和双方当事人辩论,在辩论结束后依法裁判;最后,法院执行裁判结果,对拒不履行的当事人,卫生执法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二)卫生行政诉讼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三)卫生行政赔偿卫生行政赔偿的概念卫生行政赔偿的特点卫生行政赔偿的构成要素卫生行政赔偿的范围卫生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机关卫生行政赔偿的程序卫生行政赔偿的范围: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包括违法拘留、非法拘禁而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或者殴打、虐待造成公民伤害甚至死亡等;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三)卫生行政赔偿卫生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机关:(1)卫生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诉讼的原告,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包括受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受害公民死亡,其继承人或者有抚养关系的亲属也可以提出赔偿请求;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出赔偿请求。(2)赔偿机关:指做出违法行为的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三)卫生行政赔偿卫生行政赔偿的程序:

赔偿请求人请求卫生行政赔偿的实效为2年,从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职时行为被依法定为违法之日开始计算。卫生行政赔偿程序分为单独请求行政赔偿的程序和附带请求行政赔偿的程序。单独请求的程序是指赔偿请求人仅仅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和诉讼-卫生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收到申请书2个月内依法做出行政赔偿或不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赔偿义务机关不履行赔偿义务时,赔偿请求人在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附带请求行政赔偿的程序是指在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第三节卫生法律救济(三)卫生行政赔偿思考与练习1.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有哪些?2.卫生行政执法的主体有哪些?3.简述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的概念。4.简述卫生法律责任、卫生法律救济的概念。5.卫生行政执法的必要条件有哪些?6.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分哪些种类?7.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的形式有哪些?8.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9.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10.简述卫生行政复议、诉讼和赔偿的程序。第三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法规

章节概述第—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第五节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目标掌握医疗机构的概念及特征、医疗机构的执业。熟悉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了解医疗机构管理的立法依据、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案例引导医院非法出租科室案例

某年6月,某县人民医院与社会人员签订合作协议,将本院的皮肤性病科出租,由合作人负责皮肤性病科的日常诊疗工作,并每月收取合作人“发展基金”3000元。后经省卫生监督所查实,该院皮肤性病科属于超出核准科目范围执业,且在执业过程中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该县卫生行政部门责令该院立刻停止性病诊疗活动,立即停止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此外,处罚款9000元,没收非法所得16.5万元。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一、医疗机构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一、医疗机构管理的概念及特征1、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这是医疗机构最基本的特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既是医疗机构的权利,也是医疗机构的医务。2、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成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获得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只有依法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证书并履行执业登记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才能开展相应的诊断、治疗活动。知识链接医疗机构设立的条件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医疗机构是依法成立的卫生机构;第二,医疗机构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第三,医疗机构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我国的医疗机构是由一系列开展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构成的。医院、卫生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医疗机构。

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本标准(即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尚未敖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民族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具备六项条件:

(1)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2)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

(3)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5)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6)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一、医疗机构管理的概念及特征3、医疗机构主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和紧急救护活动,同时部分医疗机构还承担着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培养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4、在我国,医疗机构也是维护国家卫生安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构。其职责除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健康服务之外,还包括维护国家卫生安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使命。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二、医疗机构的类别(一)按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分类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疗养院。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二、医疗机构的类别(一)按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分类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其他诊疗机构。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二、医疗机构的类别(二)按医疗机构的所有制分类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采用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按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医疗机构可分为以下4类。公立医疗机构。私立(民办)医疗机构。股份制医疗机构和股份合作制医疗机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二、医疗机构的类别(三)按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投资主体分类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红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2、营利性医疗机构

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概述三、医疗机构管理的立法依据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颁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2014年7月25日,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设立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近几年来,又出台一系列新的规定,如《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一、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卫生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遵循公平性、整体性、可及性、中西医并重及分级的原则,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为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二、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条件(二)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受理(三)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审批(四)撤销与变更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条件1.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申请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3.申请开办美容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申请开设医疗美容科室应具备2.在城市申请设置诊所的个人应具备5.申请设置台资独资医院、港澳独资医院应具备4.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应具备6.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条件7.医疗机构设置的禁止性条件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条件(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务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5)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6)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

(7)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

布局和设置审批(二)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受理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三)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审批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本细则审查和批准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自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对不予批准的要以书面形式告知理由。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①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②设置人不符合规定的条件;③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④投资总额不第二节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三)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的审批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⑤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⑥污水、污物、粪便处理不合理;⑦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四)撤销与变更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接到备案报告之日起30日内纠正或者撤销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出的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设置审批。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一)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具备的条件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2、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3、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有相应的规章制度。6、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提交的材料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者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三)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受理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投资不到位。医疗机构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通信、供电、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三)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受理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消毒、和等基本知和技能的场查考核不合格。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四)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包含以下10项内容。类别、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卫生法律法规有制形式。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注册资金(资本)。服务方式。诊疗科目。房屋建筑面积、床位(牙椅)。服务对象。职工人数。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登记事项。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五)医疗机构登记的变更与注销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医疗机构非因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停业超过1年的,视为歇业。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批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二、医疗机构的校验方法(一)需要校验的文件1、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3、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二)暂缓校验期的情况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二、医疗机构的校验方法(二)暂缓校验期的情况1、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2、限期改正期间。3、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三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与校验三、医疗机构的命名医疗机构名称是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的必备条件之一。医疗机构名称的构成医疗机构的命名原则医疗机构命名不得使用的名称医疗机构名称需要审核的情况医疗机构名称的使用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一、医疗机构的执业条件医疗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具备以下执业条件。(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未经许可和登记,不得向社会开放。医疗机构被吊销或者注销执业许可证后,不得继续开展诊疗活动。(二)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流程图医疗机构应当核准登记的诊疗科开展诊、治疗活动。需要改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一、医疗机构的执业条件变诊疗科目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三)按规定收费应当按照政府物价等有关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应当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四)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医务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一、医疗机构的执业条件戴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工作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五)正确使用医疗机构标识医疗机构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以及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使用两个以上名称的,应当与第一名称相。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不得、出借和转让。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一、医疗机构的执业条件(六)遵守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例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病历资料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病历和病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对病案资料要严格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病案的使用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使用病历。

知识链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流程图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二、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1、对危重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本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当及时协调转院。2、对未经医师亲自检查的患者,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等证明文件,对未经医师、助产人员亲自接产者,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只用作是否死亡的诊断,不作为死亡原因的诊断。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二、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3、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医疗质量保证案,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5、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6、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不得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和失效药品,以及违禁药品。第四节医疗机构的执业二、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7、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第五节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一、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一)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二)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三)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四)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第五节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二、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有违反医疗机构管理规定的行为者依法承担以下责任。(一)医疗机构的行政责任(二)医疗机构的民事责任(三)医疗机构的刑事责任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法律法规三、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分支机构的法律法规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版务机构的设置和审批登记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登记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其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章制度1、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2、人员岗位责任制度。3、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4、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5、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6、服务质量管理制度。7、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8、医疗废物管理制度。9、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10、其他有关制度。

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1、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3、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的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4、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法律法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指外国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外方),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除外,下同)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设立的医疗机构。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法律法规(一)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条件(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与登记(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四)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三、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分支机构的法律法规非公立医疗机构是指由非政府财政或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非集体投资开办(或控股)的医疗机构,包括个体、私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合作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第六节各级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三、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分支机构的法律法规(一)分支机构开展活动应逢盾的原则(二)分支机构设立的条件(三)分支机构委员会的职能(四)分支机构的考核(五)分支机构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处理办法思考与练习1.简述医疗机构的概念及特征。2.简述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原则。3.医疗机构不予登记的原因是什么?4.医疗机构的执业条件有哪些?第四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法律法规01020304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医师管理法律法规

乡村医生管理法律法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05060708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外国、港澳台地区从业者管理

护士管理法律法规药师管理法律法规08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分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可分为以下6类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护理人员药剂人员医技人员其他人员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规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下列基本行为规范。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热爱学习,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1、医疗机构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本规范的贯彻实施。2、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行政领导班子抓好《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落实,纪检监察纠风部门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监督检查。4、医疗卫生有关行业组织应结合自身职责,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本规范的贯彻实施,加强行业自律性管理。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三、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的实施与监督5、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和执行本规范的情况,应列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6、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由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解职待聘、解聘。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三、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的实施与监督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以下简称违纪违规问题)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党纪、政纪和医疗卫生行业规章、纪律,以及本单位内部有关制度、规定的问题。违纪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1、对接收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和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做如下处理。(1)属于本单位管辖的,由本单位相应职能部门办理。(2)属于上级单位管辖的,应以函件形式将举报件原件报送上级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复印件留存。(3)属于下级单位管辖的,应将有关举报线索和材料转交下级有管辖权的单位办理,必要时可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办理结果。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4)对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管辖范围内的举报,应将其材料移送有关单位处理,或告知来信来访者向有关单位反映。(5)对重要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和材料应当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2、初步审核后,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分别做出以下处理。(1)认为违纪违规事实不存在的,或者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过于笼统,不具可查性,举报人又不能补充提供新线索的,予以了结或暂存,有关线索和材料存档备查。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2)认为被反映人虽有错误,但违纪违规情节轻微,不需要做进一步调查的,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责成其做出检讨、予以改正。(3)认为有违纪违规事实,需要做进一步调查的,按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调查。3、对需调查的违纪违规问题,负责调查的单位应根据情况组织调查组。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4、调查组应当严格依法依规、客观全面地收集、调取各种能够证实被调查人有违纪违规问题或者无违纪违规问题,以及违纪违规问题情节轻重的证据。5、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当写出调查报告。6、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审理工作结束后,经调查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区别不同情况,按以下原则处理。第一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概述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一、医师概述(一)医师的概念《执业医师法》第二条规定,医师是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医师是医疗体系中的主体,应当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履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职。医师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一、医师概述(二)医师准入制度我国执业医师所实现的准入制度是,依法取得职业资格并在相应的医疗机构中注册。严格、标准的管理医师与医疗服务、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实行医师执业的准入制度对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一、医师概述(三)医师的技术职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将医师划分为高级、中级、初级3级技术职务,高级技术职务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中级技术职务有主治(主管)医师,初级技术职务有医师、医士。(四)执业医师法律法规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一、医师概述(三)医师的技术职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将医师划分为高级、中级、初级3级技术职务,高级技术职务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中级技术职务有主治(主管)医师,初级技术职务有医师、医士。(四)执业医师法律法规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三、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一)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种类:医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的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4类。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三、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一)医师资格考试

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1)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的。(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2年的。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三、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3)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中等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5年的。(4)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3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5)在1998年6月26日前获得医士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后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医士从业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计满5年的。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三、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6)7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生和8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1年生产实习和1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7)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第二节医师管理法律法规三、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中国实行医师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