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创造性劳动_第1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创造性劳动_第2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创造性劳动_第3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创造性劳动_第4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创造性劳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现代社会与劳动精神

第三节创造性劳动一些人认为创新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劳动精神,因为每种职业、每名个体的创造力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它不宜成为普遍要求。事实上,在劳动形态层出不穷、劳动标准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每位劳动者的必备素养。任何一个岗位(无论是体力劳动为主,还是脑力劳动为主),都要求从业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创造性。进一步来看,这既是客观规定,也是主观诉求——在创造中,人展现自己作为类主体的特性,在创造中,人见证了劳动美的诞生。导语CONTENT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02.创新是人之主体性发挥的集中体现03.创新是劳动美的重要源泉目录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创造性劳动——课前思考材料一400万年与1分钟有专家说,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400万年间,一共创造了5EB(1EB=10亿GB)的信息,这个存储量相当于50亿部1GB的电影。而到2010年,人类每两天就会创造5EB的信息。到2013年,人类每10分钟就创造5EB的信息。后来,人类每1分钟就能创造5EB的信息!材料二《职业分类大典》里的职业变迁1999年,我国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下文简称《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共有1838个职业。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社会职业构成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年底,我国启动《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一次修订工作,历时5年,颁布了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课前思考材料二《职业分类大典》里的职业变迁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大的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职业变迁加速,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已无法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职业领域情况,社会对修订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呼声很高。2021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第二次修订,并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公布2022年版《职业分类大典》。与2015年版相比,2022年版《职业分类大典》对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把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职业分类大典》中。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了1639个。2022年版《职业分类大典》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同时,延续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其中,既是数字职业也是绿色职业的,共有23个。这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带来的职业变化。请你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具有何种特征?现代社会加速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组合,但流动意味着不稳定,组合意味着新的可能性,劳动者的生活方式因此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和不确定性。社会学家将现代社会称为“个体化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一个“有威胁的未来”始终影响当前行为的社会。“不再—但—还没有”这种独特的现实状态(不再信任,但还没有毁灭;不再安全,但还没有灾难)就是风险概念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涵。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从整体中分离出来,成为自足的个体,个体没有整体的保障,需要自己负责全部生活。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从劳动的角度来看,现代劳动的标准具有相当程度的弹性——知识更新、环境改变都为工作赋予了新的复杂性,甚至工作本身的更迭也加快了(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也可能不时消亡)。劳动者必须要在不同程度上展开新的探索。创新是劳动者的必备素质——劳动者从事的传统职业中有新的内容,劳动者还可能开创出新的职业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风险社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以及个人不能再安于现状,而是积极改变。从创新的本质来看从创新的条件来看AB创新本就是对“标准答案”的突破和对既定思维方式的超越。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1999年,我国第1版《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列出了1838个职业。2015年新修订《职业分类大典》,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个体需要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拥抱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知识。制度对创新的鼓励非常重要。如果制度没有为多元主体提供参与机会和宽松氛围,一些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就不易被人发现。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课堂讨论“卡脖子”技术,难在哪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创新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芯片及集成电路更是信息领域尖端技术最密集、最鲜明的体现。2020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达到4498亿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7.3%。但以美国为主的前十大半导体巨头就占据了56%的份额,其中,美国英特尔的销售额为702.44亿美元,占比15.6%;而因美国打压,我国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已经跌出前15名。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芯片设计、封装、制造,都呈现高速增长状态。但高级芯片却依然极端依赖进口,迟迟无法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要集成数十亿个晶体管和线路,而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技术难度大是阻碍我国高级芯片取得突破最显著的原因。但实际上,技术难度大本身并不足以阻止我们实现突破。芯片与集成电路等半导体行业还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一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动辄需要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投资;二是对材料技术要求高;三是制程工艺水平要求高,这也是芯片领域的核心技术,国际最先进水平在向3纳米进发,而我国到今年才有望实现14纳米制程量产;四是生态链构建复杂。课堂讨论“卡脖子”技术,难在哪儿?进行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面临技术难题,还面临制造工艺、制造设备及生态链构造与专利壁垒等难题。正是这些方面,形成了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生态链和价值链,即便有更好、更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取而代之。然而,技术的底层是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想;而所有这一切,又都与人才有关。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哪些领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为什么?要实现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创新不仅是个体在风险社会中应对挑战、拔得头筹的法宝,更是助力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和平崛起的利器。创新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国家安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01创新是拥抱不确定性的积极探索课后作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来献策!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生,你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更多更好地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理念上,应该:                           

在教育内容上,应该:                           

在教育方法上,应该:                           

其他建议:

02创新是人之主体性发挥的集中体现——创造性劳动——课前思考爱动脑筋的波特100多年前,英国有个名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他的工作是在工厂里看守一台蒸汽机,每当蒸汽机的操纵杆下落时,他就把废蒸汽放掉。波特生性好动,难以枯燥乏味地久坐在一台机器旁,于是他就盯着蒸汽机动起脑筋来。一天,波特突然灵光一现,在蒸汽机上装了几根铁丝和一些螺栓,使阀门能够借此自动开关。如此一来,波特不仅没有影响工作,反而使蒸汽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据说,往复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便是由此得出的,人类工业时代的科技发展也由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请你思考:你在学习中是否有过灵光一现的瞬间?(一)劳动是人的创造活动之一创新是个体对抗异化劳动、展现自己“人之为人”的特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身处异化劳动情境时,创新能够帮助个体再次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用灵动和新颖超越乏味和机械。创新既然能够展现人的类本质,那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劳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而其他依靠本能生存的动物不可能具有。(二)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创造力具有普遍性,所以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无论个体身处何种职业,都可以具有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之所以有的人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是因为他们实现了坚持不懈与敢于实践的统一。一方面,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它需要大量知识或经验的积累。许多创造性劳动都是建立在劳动者长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创造不是空想,它必须建立在实干的基础之上。课堂讨论个人创新素养的要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除了坚持不懈和敢于实践,个人的创新素养还包括哪些要素?(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种要素综合优化而成的:在知识方面,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通识性的知识;在能力方面,包括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操作力等;在优良的个性品质方面,则包括意志、情操等。虽然创造性有时候表现为“灵光一现”,但这背后却是长久以来的积淀和转化,是每一名劳动者利用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能力和优良的个性品质来完成的了不起的探索课后作业小采访在你的身边就有很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比如教师、同学),请围绕他们的某一项创造性工作(如教师的某次讲课、某项研究),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这项创造性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如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过程)。03创新是劳动美的重要源泉——创造性劳动——课前思考“中国制造”之美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设计和施工难度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其更是成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比如,6.7千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施工难度史无前例。2013年5月2日,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开始下放,中国建设者们经过1400多个日夜的苦战,终于将33节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48米处实现无人安装、精确对接,误差在2厘米以内。在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类似沉管技术这样的革新技术还有很多。在挑战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中国建设者们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打破多项世界纪录,形成的发明专利达400多项。如今,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伶仃洋上最美的风景!请你思考:还有哪些能够体现制造之美的中国工程?试列举3~5个。(一)劳动创造美马克思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来说明美,认为审美感受是一种在对象中确证自身具有人的本质力量、肯定自己价值的感觉。个体在创新中更容易感受到这种本质力量,也事实上创造出更多的美。1.2.人类正是以美的创造活动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二)劳动者的审美及创造美的变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人的主体性本质的丧失,劳动者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摧残甚至扼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以资本增殖为目的一方面使人的劳动失去自由自觉的性质,成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劳动,人们在从事美的实践活动中得不到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使人的真正本性如审美需求等被物质需求所排斥,于是审美能力逐渐萎缩,一切价值最终都归于物质价值,使个体片面且畸形发展。课堂讨论单调工作的危害审美的敌人既不是实践,也不是理智。它们是单调,目的不明而导致的懈怠,屈从于实践和理智行为中的惯例。其一方面是严格的禁欲、强迫服从、严守纪律,另一方面是放荡、无条理、漫无目的地放纵自己。(以上材料节选自杜威《艺术即经验》,有改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在某个劳动组织中,劳动者始终被迫从事单调的工作,这将对劳动者带来何种影响?劳动者可以采取哪些手段规避痛苦?(二)劳动者的审美及创造美的变化如此一来,将会带来两种极端:一是劳动者无法在自己单调、压抑的工作中创造美;二是劳动美被消费主义五光十色的假象所遮蔽,使得人们不再能感受到劳动中的创造之美,而追求消费文化中趋同的符号和潮流。由此可见,创造性劳动不仅仅是一个事关改革与创新的经济性活动,而且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政治课题,同时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