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2、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B.圆明园惨遭洗劫C.邓世昌殉难黄海D.林则徐虎门销烟

3、太平天国运动中被封为“翼王”的是(

)A.石达开B.韦昌辉C.冯云山D.萧朝贵

4、对《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过程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新民民主主义发展的历程

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A.外国侵略者B.阿古柏匪帮C.慈禧太后D.满族贵族

6、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共和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制度改革的第一次尝试C.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D.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7、学习历史,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A.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B.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C.1915年蔡锷、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8、下列选项中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袁世凯号召或领导B.都取得了重大胜利C.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9、孔子排序下降(见表)反映了(

A.儒家文化受到冲击B.江苏崇尚民主科学C.北大废弃儒家文化D.民国时期思想僵化

10、每年的5月4日是青年节,那么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D.戊戌变法

11、下表教材某单元中的三课。这一单元是(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13、年来,遵义市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系列活动。某中学讲长征故事:生死攸关——遵义会议;战略转移——瑞金出发;转危为安—会宁会师;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讲解,“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应排在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4、西安事变爆发后,亲日派不顾蒋介石安危力主讨伐张、杨,亲英美派主张营救蒋介石,共产党呼吁“联蒋抗日”。上述各派持不同主张是基于A.国家利益的需求B.政治立场的考量C.社会舆论的导向D.国际形势的变化

15、“莫愁湖畔跑狼犬,夫子庙前行恶魔。满地冤魂三十万,冲天怒气怼东倭。”诗句描绘的事件发生在A.南京B.广州C.延安D.重庆

16、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A.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B.是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D.位于山海关以东的平原地区

17、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历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我们在研究“敌后战场”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电影作品《地道战》B.历史论著中对敌后抗战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抗日根据地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18、下表是1937年到1941年间,投入侵华战争的日本陆军所占其陆军总兵力的比例示意图。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主力中国派遣军在中国无条件投降。据此可知(

A.中国战场对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巨大B.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C.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D.日军在中国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

19、民主人士柳亚子在诗中写道“阔别羊城19载,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诗中表明诗人对重庆谈判的态度是(

)A.希望谈判成功,国家避免内战B.漠然视之,不置可否C.反对两党谈判,支持国民政权D.希望借助外部势力介入谈判过程

20、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土地占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2.9亩,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支援前线上,这十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抗日根据地的创建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生纱厂,他是()A.魏源B.左宗棠C.张謇D.张之洞

22、某历史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当时倡导剪发辫是因为(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战争二、综合题

23、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兄弟齐心】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学校……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申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材料一,说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早在1936年处理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36年处理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派谁参加谈判?【同室操戈】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制胜之道】材料四: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曾国藩说:“欲求自强之道…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功夫。”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材料三

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