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2、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考试的选官标准主要是(

)A.门第高低B.觉悟高低C.财产多寡D.才能多少

3、历史上有人这样评价武则天:“对人民来说,她不算坏皇帝。”这一结论给出的依据是(

)A.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B.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局面C.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政策D.开凿了大运河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更方法,下列示意图空格处应填入的是(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5、下列甲、乙两种文学体裁分别盛行于(

甲: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刘禹锡《百花行》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A.秦朝、汉朝B.汉朝、唐朝C.唐朝、宋朝D.三国、元朝

6、《新唐书》中记载“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末年(

)A.藩镇割据B.凋敝的社会经济C.农民起义不断D.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7、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不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A.设立进士科B.增加科举名额C.让文官担任要职D.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8、下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现象。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是(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棉纺织业兴起

·江西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瓷都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发展史,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造纸技术的成熟B.商品经济的发展C.都市生活的繁华D.冶铸工艺的进步

10、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A.宋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B.南北朝时期流芳千古的书画艺术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D.宋元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1、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南宋灭亡②蒙古灭金③元朝建立④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⑤西夏灭亡A.④⑤②③①B.③①②④⑤C.④②①⑤③D.③④①②⑤

12、忽必烈在1271年发布《建国是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据此推知,他(

)A.实现全国统一B.实现蒙古统一C.接受中原文化D.重用儒臣

13、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B.文化科技繁荣C.对外贸易发展D.国家统一完成

14、句子有长短、便于歌唱且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之一的是(

)A.诗B.词C.曲D.诗经

15、下列历史知识描述有误的是(

)A.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B.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C.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首诗表现了戚继光的(

)A.爱国主义精神B.开拓进取精神C.团结合作精神D.坚忍不拔精神

17、被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的建筑是()A.大运河B.都江堰C.长城D.赵州桥

18、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文中的他是(

)A.郑和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9、如果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套用在历史现象中,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比作“螳螂”,那么这里“黄雀”应该指的是(

)A.明B.清C.元D.后金

20、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21、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农民极端贫困C.国内关卡林立D.腐朽的封建制度

22、在徽调基础上形成的“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因此又被称为A.徽剧B.昆剧C.京剧D.汉剧

23、分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是重要的历史学科能力,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B.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西汉王朝对西藏的管理C.《资治通鉴》--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二、综合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发布诏令:“郑锦(经)既伏冥诛,贼中必乖离扰乱,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军国大计,阁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赵尔巽《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材料三

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美]基辛格《论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规定澎湖、台湾”后设立的管辖机构名称,并简述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摘编自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材料二: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之后,台湾局势变动,不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统一,因此清廷派施琅将军统一了台湾,并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清两朝中央与西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说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反映的共同主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8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播出,这个活动凝聚了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更传递了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而最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笔一划都蕴含着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希望,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材料二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几年,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等特点和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材料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史学著作的评价之语,该书在史学界地位极高,记述了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近千年的历史。

(1)材料一中“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笔划”指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