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案_第1页
“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案_第2页
“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案_第3页
“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案_第4页
“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第一节《数据的收集》。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用图表表示数据等。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表示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用图表表示数据。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这组数据。2.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数据收集方法,并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这些方法。3.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整理、排序整理等数据整理方法,并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这些方法。4.讲解用图表表示数据: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这些图表。5.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6.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整理、排序整理等。图表表示数据: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某班同学进行了身高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身高(cm)人数140214531505155716081651017012175151801818520a.条形图b.折线图c.饼图(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班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如何?答案:a.条形图:身高(cm)人数140214531505155716081651017012175151801818520b.折线图:身高(cm)人数比例14022/100=2%14533/100=3%15055/100=5%15577/100=7%16088/100=8%1651010/100=10%1701212/100=12%1751515/100=15%1801818/100=18%1852020/100=20%c.饼图:身高(cm)人数比例14014555%1501551212%1601651818%1701753030%1801854040%2.作业题目:某商店对购买商品的顾客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商品数量牛奶100面包200鸡蛋300水果400(1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的收集方法1.调查问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简洁性,避免引导性问题,确保数据的客观性。2.实地观察:直接到现场对数据进行收集,如观察商品的销售情况、顾客的购买行为等,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但需要考虑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数据进行收集,如在商店中设置实验区,观察顾客的购买行为,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变量,但需要考虑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二、数据的整理方法1.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将商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可以便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2.排序整理: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如将商品的销售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3.频数分布:对数据进行分组,并计算每组的频数,如将顾客的年龄分为几个年龄段,并计算每个年龄段的顾客数量,这种方法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三、用图表表示数据1.条形图:通过长短不同的条形来表示数据的多少,适用于比较数据的大小。2.折线图:通过连接数据点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适用于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3.饼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表示数据的比例,适用于表示数据的占比情况。四、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方法的原理:详细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3.示例讲解:通过具体的示例来展示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如何操作。4.随堂练习: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巩固所学知识。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五、板书设计1.突出重点:将教学内容的重点突出显示,如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列出。2.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板书的结构,如将方法的步骤列出,让学生一目了然。3.简洁明了: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表达教学内容,避免冗长的解释。六、作业设计1.题目设计: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2.难度适中:作业的难度要适中,既要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3.答案解析: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作业,并理解解题过程。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3.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拓展延伸是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拓展延伸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让学生探索其他的数据分析方法,或者分析更大的数据集。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调和语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时,教师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语气来强调调查问卷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据收集的乐趣。二、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讲解、示例、练习和反思等环节的时间。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时,教师可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和示例,然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三、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用图表表示数据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哪种图表最适合展示顾客的购买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并选择合适的图表。四、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商店销售调查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销售数据。五、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