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案模板锦集十篇爱莲说教案模板锦集十篇爱莲说教案设计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教学目标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课前准备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授课类型:赏读课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二、出示学习目标1、齐声朗读。2、用心感悟。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5配乐自由朗读课文6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氛围中,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清白正直)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因为她”的句式说一句话。(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八、板书设计: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爱莲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生:感觉怎样?美极了。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明确:比作君子;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志向高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五、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六、总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同学们,当我们学习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七、布置作业:⒈背诵课文。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爱莲说教案篇3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理解文章的主旨。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幻灯片1)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幻灯片2)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幻灯片3至幻灯片6)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幻灯片6)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幻灯片7)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幻灯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幻灯片9)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二、了解作者体裁。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⒈(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幻灯片10)(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⒉了解本文的体裁。(幻灯片1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幻灯片12)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三、朗读训练。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幻灯片13)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⒊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⒋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础上去读。四、出示学习重点。(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6)⒈托物言志的写法。⒉衬托的写法。⒊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五、理解文意。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幻灯片17)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8至幻灯片21)六、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幻灯片22)明确⒉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幻灯片23)明确莲花、菊花、牡丹⒊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幻灯片24)明确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⒋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幻灯片25至幻灯片27)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⒌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幻灯片28)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⒍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幻灯片29)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板书(幻灯片30)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无(突出)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灯片31)例如莲花君子七、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灯片32)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⒈背诵课文。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爱莲说教案篇4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一课时(刘禹锡)一、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三、正课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爱莲说》(周敦颐)一、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甚爱牡丹甚: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3.请再次朗读课文。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五、板书菊花正衬莲花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爱莲说教案篇5一、教学目的1、知识: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2、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3、德育: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一课字词(二)由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文章或片断(5分钟)。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三)作者简介(见课文下注释)(四)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五)请听课文朗读的录音,给生字注音。(六)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七)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八)分析课文。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①“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教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是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香远益清”——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发清香扑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武不屈,令人敬重。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了“予独爱莲”的原因。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抒发感慨作了有力的铺垫。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听一句朗读录音跟读一句)③再引导学生开展背诵竞赛,3分钟背下的加分。2、学习第二部分①第二部分写了什么?莲花的比喻意义。②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衬托手法。从菊的“隐逸”来旁衬;从牡丹的“富贵”来反衬。③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小结: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九)作业:192页二、三;默写全文三、目标形成性检测内容,实施手段及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投影):可爱者甚蕃;濯涟清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回答: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7个短语)莲花的这些品质比喻了哪些人格?四、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爱莲说可爱菊———“花之隐逸者也”——鲜有闻爱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众矣者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花喻人)甚爱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花之君子———————同予者何人蕃不可亵玩洁身自好爱莲说教案篇6教学目标: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情景导入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预习检测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2、解释加点的词语。(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4、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2、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明确:·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3、仿写:我心中的莲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五、课堂检测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六、课堂总结七、板书爱莲说教案篇7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提高文学修养;3.培养高尚情操。教学时数: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生花妙笔梦落雁沉鱼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中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32.介绍作者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们“备课”。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二不可亵玩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4.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本文主题是什么?5,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三,请“老师”们“讲课”——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最后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自李唐来:唐朝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濯清涟而不妖:清水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重不蔓不枝:长蔓;长枝香远益清:更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树立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认为花之隐逸者也:隐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噫:唉陶后鲜有闻:少同予者何人:我宜乎众矣:应当2.《爱莲说》译文: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四,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爱莲说教案篇8教学设想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教学安排两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人新课。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彩屏显示:彩图及课题《陋室铭》。二、检查预习。彩屏显示: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四、学生质疑,教师答题(基本扫除文字障碍)五、指导朗读。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1.释题。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讨论后,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明确:引古贤之名室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5.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明确: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子过来,达到最完美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6.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7.熟读并当堂背诵全文。8.默写全文。爱莲说教案篇9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一、导入课文。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四、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3、总结。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五、背诵全文。六、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爱莲说教案篇10一、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导入新课"键放莲花组图)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律加以肯定)解说:莲花确实是诗意盎然的。历来就有许多咏莲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风荷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内在的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二、体裁作者在讲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体裁和作者。(按放图像)1、同学读"说"的介绍。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论述道理。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解释呢?明确: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2、(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三、前提测评在读课文之前,先请大家对照屏幕上映出的生词,把它在课文上画出来,并能正确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9小说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 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政治试题(理)
- 一年级体育课教案人教版上册
- KPI绩效考核表格大全适合大小公司-20220426102406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信息与技术人教版期末考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私人工程承包合同样本
- 主体工程施工劳务合同2024年
- 即食型金针菇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工装装修合同范文
-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子
- 光伏车棚施工方案图
- 《少有人走的路》课件
- 营养与食疗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江西中医药大学
- 渤海小吏讲中国史:秦并天下
- 工程监理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 治安管理处罚法共ppt
- 初中政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中国梦》教育教学课件
- 小学生少先队中队长竞选PPT
- 余热发电专业考试500题及答案
- 依恋理论心理学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