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分析的过程ByJane精神分析的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终结期3个阶段:初期:对患者是否适合治疗进行核对,签订治疗合约到医患之间形成移情关系为止中期:从患者出现移情和阻抗,对移情进行领悟和领悟的修通(对神经症的症结有所领悟,并将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全过程的练习)终结期:化解患者的移情,将分析家视为现实性的对象及解开冲突分析的开始分析初始时的主要工作是选择适合进行分析的人,并制定与分析相关的必要合约。对患者的选择决定了治疗的成败,哪些人适合进行精神分析?1、自我强度:A、一般自我机能:通过患病前患者的生活状况,可以了解他的自我机能。
★能否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或者完成自己的职责★能否长期维持人际关系
★能否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分析过程中能否坚持不懈,顺利解决各种困难对严重精神障碍、混乱或妄想等自我机能严重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十分困难(无法有效利用领悟,支持性心理治疗)B、特殊自我机能:★客体关系:患者的人际关系或交际能力医患之间的关系通过移情产生情感纽带(弗洛伊德说,没有形成移情就无法治疗病症。)患者维持客体关系的能力越大,治疗的效果就越好★动机:有寻找令其痛苦的神经症病因和解除冲突的动机,且决心很大,分析是有望的特别强调的是非语言的无意识动机★悟性:患者对自己内心感情变化的洞察力越强,治疗就会进行得越顺利过分注重现实的患者不适合进行精神分析脱离现实和外部环境,只热衷于内省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分析治疗(光说不练)悟性可以有效的表现自身★防御机制的使用:患者有效利用的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越多,其效果越好(精神分析时,需要逐渐弱化自我防御机制)★智力:精神分析的患者应具有普通或普通以上智力(自省力、悟性、沟通能力)★对焦虑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只有能够忍受焦虑或挫折,并为了达到治疗目标能够延期冲动欲望的人,方才适合进行精神分析。但忍受性强的极端受虐人格者除外★他变型与自变型:他变型(只希望改变他人和环境→分析的长期性)和极端自变型(只注重内心世界的体察,领悟与现实脱节)不适合进行精神分析2、本我机能:
★情结越集中在性蕾期或俄狄浦斯期,治疗的效果越好(前性蕾期冲动与攻击性、依赖性、分离性焦虑等有关;性蕾期冲动与性欲、三角关系、罪恶感等有关)
★患者可利用的精神能量状况3、超我机能:在道德上态度过分严肃和固执刻板者;没有形成社会化所需的道德观念,超我机能薄弱的人,都不适于精神分析治疗4、以往的治疗效果5、年龄:其他条件同一的情况下,青壮年(20—40岁)最适于进行精神分析
青少年进行精神分析是否合适?
6、障碍的性质:
▲暂时性神经症症状
▲神经症症状持续多年并成为患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症状本身可以为个体带来快感和满足
▲疾病的继发获益
均不适合7、现实条件:能否信守合约、时间问题、治疗费用、亲朋好友鼓励、支持和帮助、在自身和自身的症结间保持适度距离(保存精神能量)8、分析家自身因素:受教育程度、能力、日程安排、对收入的期望值、爱和憎、无意识反移情签订治疗合约及其步骤:1、对精神分析的说明:◆概念:“您一定为这个症状吃了不少苦头,也为莫名其妙的焦虑不安感到困惑吧?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精神分析疗法?”“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有我们知晓的一部分,也有我们不知晓的一部分。这后一部分叫做无意识世界。在无意识中,所产生的焦虑是难以理解、难以解决的。有一种探寻无意识内容的治疗,那就是精神分析。怎么样,您愿意试一次吗?方法可以慢慢的教给您。”◆治疗方法:“您只要自由的谈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即使谈话的内容让您感到羞耻或痛苦也没关系。要坦诚相见,不要对谈话的内容作任何修饰。作为分析家,我只需要认真地听,努力地理解,只有在感觉对治疗有所帮助的情况下才做适当的介入。更多的时间是听您讲。”◆治疗效果:“向您这样的患者,治愈的例子并不少见。可是,治疗的效果往往因人而异,因为在治疗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疗效。”◆治疗时间:“您也知道,人的心理是深奥多变的,所以无法确定最终的日期。在治疗过程当中,还会有一些意外的因素需要考虑进去。”“人的无意识是深奥的。要探讨无意识,需要很长的时间。”2、治疗合约:在共同制定治疗目标的基础上,保证精神分析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治疗关系A、治疗费用:以患者认为此支出不可忽视为宜英国精神分析学会2001年将治疗费用限定在每次25—60磅,2003年11月的单次治疗费用为50—200美元B、治疗时间:
全程:一开始便确定治疗期限是不明智之举频度:一般以每周4—5次为度每次时间:较合理的时间为45—50分钟C、缺席的处理:在约定的治疗时间内,不论出席或缺席都应支付治疗费D、保护患者的隐私权E、其他因素:环境、笔录、接电话分析的中期:出现移情和阻抗及修通的过程1、阻抗(resistance):妨碍分析的所有现象种类(弗洛伊德按原因分5类):A、压抑阻抗:自我压抑本我冲动和愿望所产生的阻抗,是自我为了回避冲突所使用的防御机制。B、继发获益阻抗:因疾病症状带来物质、社会和心理的利益称为继发获益。自我因不想放弃这种利益而使用阻抗。C、超我阻抗:在精神分析中,有罪恶感的患者害怕治疗的成功。随着病情好转,会出现自我破坏行动,导致治疗退回到原来的零点位置,是负性治疗反应。D、本我阻抗:因强迫性重复和力比多黏着而产生。E、移情阻抗:将分析家看成心目中的爱人或过于畏惧的客体时,都会阻挠自由联想。产生阻抗的原因:
●不愿意改变现实生活(习惯痛苦,避免风险)
●不愿意放弃无意识愿望的满足(依赖性)
●不愿意正视无意识冲突(挑战、羞耻)应对阻抗的方法:沉默不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阻抗3种应对方法:●问患者“能告诉我您在想些什么吗?”让患者明确,分析家希望患者在治疗中将联想到的内容说出来,这是他应扮演的角色●分析家直接询问想要知道的问题●等待患者打破沉默,继续进行联想(最常用)对沉默阻抗加以说明沉默多是移情因素的作用。患者对分析家的反应患得患失,是幼儿期和父母关系的再现。如果说出心里的欲望或愤怒时,患者害怕受到指责或被抛弃,这是幼时恐惧的再现。
在遇到沉默的阻抗时,分析家应找出与自身的关联,并可以向患者解释。认识阻抗:分析家的第一课题“现在,患者是在接近无意识中的有意义的内容呢,还是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则暗藏着阻抗“患者是在每次治疗中不断补充有意义的内容,还是只为了打发时间?”——只为了打发时间,意味着阻抗
在经验丰富的分析家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治疗,是学习阻抗的的最好方法显现阻抗:让患者意识自己“在阻抗什么?”、“为什么阻抗?”和“如何阻抗?”患者“合理的自我”越强,越容易认识阻抗阻抗越明显,也越容易看出★沉默是耐心等待阻抗显现的最好方法★通过提问让患者自己加以说明★以闲聊的方式让患者说出他忌讳谈及的重要问题的主要想法(“我不是让您说性方面的事情,而是希望您说一下对性难以启齿的理由。”)★就事论事,提示患者(“您想回避什么?今天迟到了,又不肯说话,刚才还说忘记了梦的内容,看来您是要回避什么。”)治疗初期进行阻抗教育合适吗?有关阻抗的技术规则:★在分析内容之前,先分析阻抗如:手淫和自责是内容×
回避的态度是阻抗√
★在分析本我之前,先分析自我如:“您是被性问题困扰着。”
×
“好像有什么让您难以开口。”
√
★从表层着手分析如:“今天早晨您在停车场重新体验到了小时候的委屈。”
×
“您是不是在停车场跟人生气了?是不是感到很委屈?是否想到了很多?”
√2、移情(transference):
“自我不应处于被动状态。只说出联想到的,或者只听取分析家相关的解释是不够的。在此之前,患者会把分析家看成自己幼年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体会到对那个人的情感,这被称为移情。移情是非常有价值的治疗辅助手段,但同时也会给治疗带来危险。”——弗洛伊德
移情也是一种阻抗,但它不仅仅是分析的障碍物。通过对阻抗的分析,使患者获得领悟,意识到可以发现并解除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早年冲突。1、移情的迹象:发生正移情或负移情时不同的行动变化A、正移情:▲患者提前到治疗室等候分析家▲患者更为注重自己的穿戴和形象▲患者关心治疗室的环境▲患者会做一些与分析家有关的梦▲患者常表示治疗效果很好▲即使在家里,也经常想起有关治疗情景和分析家的事情▲对分析家本人的状况更加关心B、负移情:经常抱怨因治疗导致诸多的不方便▲抱怨医院的停车场设备陈旧▲抱怨为了抽出时间治疗在单位要克服很多困难▲骂别的医生▲说起治疗失败的例子▲对治疗室的环境不满意▲批判精神分析理论▲拖延支付治疗费▲做暗示治疗费太贵的梦▲常说起在外面与别人吵架的事情▲抱怨分析家冷淡、倦怠、令人畏惧分析家应考虑:“为什么在这时说这种话”“在你心中我是谁?是你内心世界的母亲、父亲,还是……”从提问中发现有意义的移情2、移情的临床意义:
通往幼儿遗忘症和幼儿神经症的捷径幼儿期遗忘→心理冲突的核心→幼儿神经症优点:患者把分析家摆在自己母亲和父亲的位置,这时分析家成为患者的超我,纠正父母在教育中的错误;通过移情患者可以全方位的看到自己生活经历的重要部分。危险:患者不认为移情是对过去的再现,而认为是现实的体验。
3、增加移情反应的因素:●分析家对个人情况守口如瓶●分析家对患者的言行保持中立态度●治疗过于频繁或治疗时间过长●分析家对移情现象表示出关切●分析家对患者的移情反应不置可否且不感到焦虑时3、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A、制造分析家内心冲突的反移情:分析家将患者错认为自己内在客体的现象
★意识领域的反应——逆反应:情感反应与患者表现的行为和现实情况相符,不影响治疗关系。★无意识领域的反应——反移情:可能导致分析家的分析失误,甚至失败。反过来,分析家也可以运用反移情去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分析家只有在走出反移情之后,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分析家如何运用反移情去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反移情的前兆:★分析家希望成为患者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希望患者依赖自己★分析家希望自己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分析家有操纵或支配患者的欲望★分析家在为异性患者治疗时感到心情愉快★分析家无法治疗具有某种冲突或某种障碍的患者★分析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对患者私生活寻根究底★分析家不愿深究患者的病症,或不能提出相关问题★无法自如的解析患者的冲突,或想起某一患者就心烦★分析家常出现口误、失约、算错治疗费★分析家时常讲起某个患者,做关于那个患者的梦,或时常想起那个患者的情况★分析家对患者产生愤怒、罪责感、过度同情或担心、对性方面关心等深刻情感反应如何克服反移情:◆分析家必须接受个人分析◆分析家必须接受他人对自己分析的案例进行督导◆与同事们在非正式聚会上谈谈自己的治疗体验B、患者制造的反移情角色反应:另一种反移情是患者将自己内心客体投射给分析家,让分析家扮演其中的角色,称为角色反应的反移情。患者会利用投射认同的防御机制,如故意惹分析家生气来招致分析家的指责。这类患者因为背负着罪责感,会产生受罚的欲望,所以力图赋予分析家处罚者的角色。分析家默认并身体力行了患者赋予自己的角色。分析家只有通过分析自己的处罚行为,才能洞察到患者的负罪感和希望被处罚的欲望,也就是说,通过角色分析,分析家可以把握患者的内心冲突。4、领悟(insight):自觉认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中的心理及情感上的冲突a、理智领悟:只从表面或者认识层面上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无法解除无意识中的冲突)情感领悟:通过自身的体验,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突然明白您要说的是什么了。”★“对这个问题,我们以前也谈过几次,但我一直不太理解,现在似乎明白了。”★“突然,一切变得简单明了了。”★“对,就是这个道理。”★“啊哈,就是这个!”
情感领悟对患者具有重大的治疗意义。通常情感领悟在自我无意识冲突的阻抗减弱时产生。因为只有当自我能够接受曾被回避过的驱力派生物时,才是领悟成为可能,而这些通常要经过长期的治疗努力之后才能获得。有时短期治疗也能获得情感领悟:★患者的领悟力强★目前的主要冲突接近意识领域★分析家掌握了患者的冲突核心★患者信任分析家,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治疗关系
理智领悟主要依靠与记忆相关的海马或颞叶,而情感领悟是无意识情感过程的产物,它广泛地调动着大脑的神经回路,因而更具有治疗效用。单靠头脑认识来改变人格是十分困难的。只有靠切身体会及心灵认识才能改变一个人。b、始发领悟(纵向领悟):对病因的领悟,是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是由过去的某件事或与过去的某人之间的关系中而产生的。动力领悟(横向领悟):觉察到自己的冲突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5、修通(working-through):领悟→应用
(时间最长)因为阻止联想的自我防御和妨碍治疗的阻抗会持续不断出现,不论领悟到到何种程度,都会有阻止无意识冲动和驱力派生物浮现到意识层面的可能,这就需要分析家反复加以解释,直到患者对抗的无意识内容达到理解和整合为止。分析家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幼时的冲动或情结正在现实生活中复现,并从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机能的角度去阐述问题的实质。因此,修通是在取得期望的领悟之后,逐渐反复的扩容患者领悟的过程。
有时,在对现实的移情现象或对患者的过去生活中的冲突进行分析时,修通就开始出现了。患者反复联想同样的内容时,伴有情感反应、不断补充新内容和进行新联想,则属于修通过程。为避免分析的单调乏味,分析家应时常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转换表述方式,或在患者的联想内容中选择话题,还可以试着打一些寓意丰富的比喻。当患者利用领悟或修通以及在精神内部结构的变化基础上,为了适应生活而表现出成熟的举止时,分析家应当予以支持。(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分析的终结制定分析结束的时间或结束的方式同样不可忽视。分析的结束方式有多种情况:★因分析成功而自然结束★分析虽没有成功,但不得不终结★因患者希望终止而结束★因分析家希望终止而结束★双方协商后达成结束共识★因患者或分析家一方的客观情况而不得不终结★双方没有经过任何协商便终结★按照分析过程有计划的结束分析因患者的人格、症状、过去的经验不同,患者对终结分析的反应大致可分为两种:1、意识到现实原因的反应2、神经症性原因的反应对分析终结的反应1、意识到现实原因的反应▲患者会因疗效的不同,对终结分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影响患者终结反应的另一个现实原因,是患者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分析家,尤其是当治疗有效时,这种缺失感会更为沉重▲患者在接受精神分析期间保持健康成熟的适应,但在分别时突然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患者如释重负,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时间和金钱的负担2、神经症性原因的反应决定终结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患者如何处理移情。当患者产生强烈的移情反应时,终结反应会表现出较强的神经症性因素。与分析家分离,就如同幼时离开父母一样,无法满足神经症移情欲望,甚至产生负移情。★患者认为,立即结束分析较之经历分离的痛苦要好得多★患者为了减轻终结的痛苦,会利用压抑、否定、置换或反相形成等心理防御机制★患者因为不想结束分析而引出新问题,借此延长治疗时间★患者将心理冲突置换给非分析家的其他人,与他们形成“治疗关系”★患者认为治疗对自己毫无用处,结束了也无所谓
解除移情需要患者放弃与分析家的客体关系,而失去重要人物时,患者会因客体的重要程度而体验到程度不同的悲痛。但当悲痛减轻时,患者则会具有与新的客体结成关系的能力。即使失去重要客体也不感到悲痛的人,往往属于那种经常压抑悲痛情绪的人,以至于这种情绪持续更长时间,甚至成为神经症障碍的病因。因此,在分析终结时期分析家应为患者提供机会,让患者将悲伤倾诉出来,便于解决。分析终结的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分析开始时所指定的目标
★患者处于危机状况时、发生重大生活变故时,应保持治疗关系,不应终结分析
★患者的人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是精神分析终结的动力指标
★超我机能的变化也是终结分析的指标之一
★患者的无意识中较少使用病理的防御机制,在解决了深层次的冲突之后,可以独自的分析其他冲突的性质和根源,作出的判断
★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工作能力提高
终结分析的指标不是指完全消除了冲突,而是指具备了发现和处理冲突的能力——自身分析(最重要指标)谢谢!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者
----M.Klein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曾奇峰"...feelingsofloveandgratitudearisedirectlyandspontaneouslyinthebabyinresponsetotheloveandcareofhismother.Thepoweroflove-whichisthemanifestationoftheforceswhichtendtopreservelife-isthereinthebabyaswellasthedestructiveimpulses,andfindsitsfirstfundamentalexpressioninthebaby'sattachmenttohismother'sbreast,whichdevelopsintoloveforherasaperson.Mypsycho-analyticworkhasconvincedmethatwheninthebaby'smindtheconflictsbetweenloveandhatearise,andthefearsoflosingthelovedonebecomeactive,averyimportantstepismadeindevelopment.Thesefeelingsofguiltanddistressnowenterasanewelementintotheemotionoflove.Theybecomeaninherentpartoflove,andinfluenceitprofoundlybothinqualityandquantity."(fromLove,Hate,andReparation)
作为对母亲的爱和关照的回应,婴儿直接而自然地产生了爱和感激之情。爱的能量—它是保护生命的力量的表象—存在于婴儿的心中,破坏性的冲动也是如此。在与母亲乳房的依附(关系)中,爱的能量发现了它的第一次重要的表达,并发展成对母亲整个人的爱。我的精神分析工作向我证明,当婴儿心中爱与恨的冲突升起的时候,丧失所爱的人的恐惧就被激活了,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就完成了。这些内疚和痛苦的情感此时便作为一种新的元素,加入到了爱的情感之中。它们变成了爱的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并且深深地影响着爱的数量和质量。一、生平(1882-1960)出生于维也纳结婚并生了三个孩子以后开始儿童精神分析与安娜弗洛伊德齐名1910年移居布达佩斯1912年接受S.Ferenczi的精神分析训练1921年迁居柏林,从事精神分析工作1924年至1925年K.Abraham成为其分析师1926年移居伦敦,直至1960年去世客体关系理论的出现,完全地受到了克莱因的工作的深刻影响。克莱因致力于通过她对儿童的观察和临床工作,阐释和扩展弗洛伊德的最初的理论,的确,克莱因的工作作为整体是弗洛伊德的工作的延伸,但通过她的独一无二的解释的观点使其成为了弗洛伊德最初的观点的变革性产物。克莱因也深深地受到了她的分析师弗伦茨的影响。确实,相对于弗洛伊德的著作,克莱因的观点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许多正统的弗洛伊德主义者排斥她的理论—这一冲突极好地反映在克莱因的“伦敦学派”和维也纳学派的分裂上,后者极其紧密地与安娜弗洛伊德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克莱因和安娜弗洛伊德最初的派别的划分,导致了这一深刻而持久的“分裂”,这包括在对儿童的治疗上的观点的分歧。克莱因使用游戏治疗,并且使用非常接近于对成人使用的解释技术。安娜弗洛伊德,从另一方面,坚持认为儿童的自我还没有发展到足够做经典(精神)分析的程度,取而代之的是,她提倡针对儿童工作的分析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激烈的辩论发生在二战中的英国—英国精神分析协会内—这在精神分析团体中导致了目前仍然很明显的影响深远的分裂。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更接近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轻视克莱因和其后的客体关系理论,与此相对,克莱因学派的传统一般地也妖魔化自我心理学运动。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种分裂已经开始被修复。二、客体关系理论要点客体关系理论学者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objectseeking”,亦即人际关系的发展,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像其他重要的精神分析术语一样,“客体”这个词汇也来自弗洛伊德。他可以被称为客体关系理论之父。弗洛伊德是从本能的观点来阐述客体的定义与特性的:客体是个体力比多投注的对象,包括任何人或者物。本能/驱力的四个要素:冲动能量、来源、目标和客体。婴儿早期和他们所偏爱的客体建立的关系导致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內在世界的发展,并影响到他后來的人际关系。
理论的焦点---将精神分析理論中以器官为基础的发展阶段转移到強调个体在人际关系发展中早期幻想角色的重要性。
客体关系理论相信:人的精神发展是在很早、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人格的发展与形成是客体关系,尤其是婴儿与母亲关系不断内化的结果,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婴儿与客体的关系,而非性驱力。客体关系理论较少强调生物本能的驱力而较注重于人际关系模式的一致性。什么是客体客体(Object):是与主体(Subject)相对应的概念。弗洛伊德最先在讨论本能驱力和早期母子关系时引用了这个概念,他认为客体是本能需要满足的对象,这个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在客体关系理论框架里,客体是个体愿望或行为所指向的人,而不是非人化的物。什么是客体关系?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客体关系是指人际关系以及塑造个体当前人际互动特征的既往人际关系在其内心世界的残迹。客体关系理论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精神结构是如何从过去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Kernberg)”。资料来源:正常或患儿童发展过程观察。防御机制:投射、内射、分离、投射性认同等。治疗重点:Oedipus期前婴儿与母亲的“二元关系”。治疗策略:治疗师的宽容、忍耐、节制,使患者在退行中重建早年的客体关系,使内化的坏客体得以外化、修正。其他重要客体关系理论家MargaretMahler内科医师、儿童精神分析师。由于她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深入研究,被誉为发展心理学家。OttoKernberg最有影响的客体关系理论家,现任国际精神分析联盟主席。他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边缘性人格的治疗与研究。DonaldWinnicott儿科医生与儿童精神分析师,主攻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提出的“足够好的母亲”、“支撑性环境”是客体关系理论的“经典”概念。EdithJacobson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她的重要贡献在于将自我、本我、超我、本能及客体关系等概念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形成所谓“整合模式”。内心世界的形成1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最初的精神发展是在非常早、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婴儿从与母亲完全共生的状态,经过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从熔合到分化,最终完成精神上的个体化与分离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内在精神世界。内心世界的形成2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患者。内心世界的形成3共生状态:大约从出生后二个月开始,自闭的壳打破,逐渐形成一个积极的、新的保护层,这就是婴儿与母亲的共生圈。共生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婴儿与母亲(客体)表象的幻想性熔合。在这个阶段婴儿以为他与母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在精神上、情感上对母亲照顾的高度依赖以至于婴儿都意识不到这种照顾的存在。内心世界的形成4母亲也以照顾婴儿为其首要任务,甚至将婴儿视为自已的一部分。此时,婴儿通过母亲(乳房)对他的抚养来理解外部世界,并由此形成婴儿最初的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Fairbairn称之为内精神状态Endo-psychicSituation)。内心世界的形成5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得很舒服的乳房(母亲)是好,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此时,他觉得自己也是好的。这样婴儿就形成了一个“好的”自我表象和客体表象。相反,如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或者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乳房是坏的,他自己也是坏的,这样就形成了“坏的”客体表象和自我表象。内心世界的形成6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客体关系不仅能根据婴儿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提供适时的、足够的照顾,同时还可以让婴儿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其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内心世界的形成7个体化与分离:出生四、五个月以后,儿童开始爬并慢慢直立行走,这使他有了关于自身存在的最早感受,这种对自我存在的觉醒称之为个体化,这是一种内在精神自主化的过程。此时,如果母亲能及时地满足婴儿的这一需要并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就可以较好地从与母亲的共生圈中走出来,顺利开始他的个体化与分离进程。内心世界的形成8在完成个体化的同时,儿童还必须经历与母亲在精神上的分化、脱离并保持适度距离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便是所谓分离。一个稳定的、正性的客体(母亲)表象是顺利完成分离过程的基本保证。随着个体化与分离的进行,儿童逐渐用言语交流代替其它交流方式,超我及自我的各种功能开始发展,现实原则逐渐替代快乐原则,现实检验能力逐步建立。婴儿的防御机制1投射:婴儿把自己的某种感受“强加”或“转嫁”给客体。如:吃得很舒服的婴儿把他的好感转嫁到乳房上,于是他认为这个乳房是好的。相反,饥饿的婴儿也会因其不舒服而认为这个乳房也是坏的。内射:婴儿把从外部世界感受到的事情带回到自己身上。在内射机制作用下,令其受挫折的乳房被内化成了内在的迫害者。Fairbairn坏客体内化,然后压抑。婴儿的防御机制2投射性认同:为了缓解内在的焦虑与危险,婴儿将他的感觉外化并经外部世界修正后,再重新内化,这就叫投射性认同。例如:饥饿的婴儿将其难受感外化到乳房(客体),然后,这个令他丧气的乳房再重新被内射到婴儿的内心世界。分离:是指婴儿将有关自我和客体的复杂经验分成几个可以控制的部分,以便选择性地保留某部分以避免焦虑的过程。克莱因强调生命早期的4到6个月的重要性。她认为,婴儿生命的开始并不是空白的,而是带有减轻焦虑的遗传倾向,而婴儿的这些焦虑则来自经验到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两股力量的冲突。克莱因的基本假设是:婴儿即使是刚出生时,就有一种丰富的幻想生活。这些幻想是潜意识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它不同于意识层面的幻想。克莱因认为初生婴儿潜意识层面具有“好”的“和”坏的形象。例如:一个饱满的胃就是好的,空腹就是坏的。婴儿吸吮着指头睡着了,这意味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3年航空辅助动力系统资金申请报告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FOB条件下国际货物买卖协议模板
-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4年度模具采购协议精简样本
- 2024年度矿权出让及转让专项协议
- 2024年矿泉水采购正式协议样本
- 2024年服务协议增补协议样本
- 2024年医疗机构医生劳动协议模板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措施方案
-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备课讲稿课件
-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样本
- 汽车文化知识考试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 金坛区苏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课《我的兴趣爱好》课件(定稿)
-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讲义课件
- 学历案的编写课件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