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这说明A.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 B.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C.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D.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2.为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体制 D.行省制度3.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五次北征蒙古,与此同时,他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先后派亦失哈5次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结合下面表格,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引发了明蒙战争B.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C.奴儿干都司的官员要定期朝觐述职D.奴儿干都司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5.如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名称拟出最合适的章的名称A.环境:黄色土地与蓝色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学术:重伦理与爱智慧6.美国于1930年通过法令,对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提高40%。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这一现象导致了A.经济危机的缓解 B.关贸总协定成立C.世界经济的恶化 D.罗斯福实施新政7.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B.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C.1832年会议促进民主化进程改革D.英国议会传统由来已久,法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8.“‘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9.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言:“不要盲目地跟从权威,不论是知识权威、政治权威还是宗教权威;也不要盲目地跟从传统和社会习俗。要自己动脑思考,观察事实,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下列言论与上述观点相一致的是A.“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B.“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C.“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D.“理智一经运用,鄙夷就失败了”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进程如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A.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高速发展 B.对外开放面临强大的阻力C.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中争议很少11.下图是《全球通史》中“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2.晋商在区域中充当着中介作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这反映出晋商A.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 B.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C.主导商品经济的发展 D.满足社会各阶层的经济需求13.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B.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D.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14.下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15.“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末期16.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17.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18.如表是清朝中期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乾隆1761—1780934350乾隆1781庆1801—1820283107176如表可以说明清朝中期A.社会腐败逐渐严重 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刑事犯罪特别猖獗 D.农村雇工日益增加19.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B.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D.雅典政府剥夺了贵族的自由20.面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这样告诉他的秘书:“我们在萧条时期所遇到的困难,百分之九十是由恐惧引起的。”这反映出A.恐惧引起经济危机 B.政府不愿意承担反危机责任C.经济危机程度较轻 D.政府未看到经济危机的严重21.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欧洲许多国家物价飞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人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关于欧洲“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趋于全面C.缺少权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D.后期的研究比主流观点可信22.古代中国的贵族政治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因此,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这些做法A.标志着世袭制走向消亡 B.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开始出现C.催生了分散的小农经济 D.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型23.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下列选项中,能够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4.“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25.在以下示意图中“?”处应填上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26.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27.城隍是道教神话中的城市守护神。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甚至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由此可知,唐代A.城市经济日益发达 B.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C.道教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地位受到严重冲击28.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29.罗马法规定,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反映出A.妇女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B.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C.法律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D.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30.19世纪60、70年代,“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为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征服满洲”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安立甘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摘编自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士大夫阶层的最初反应与历史上其面对外族进扰的反应并无二致,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中国主权利益受到损害,而是传统华夷秩序遭到践踏。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国民众,用恩格斯的话说则是依然“保持平静,让皇帝的军队去同侵略者作战”。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的表现。(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教育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1904年1月,清廷批准《奏定学堂章程》,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袁世凯为自己当皇帝复辟帝制,重新尊孔,在教育方面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面对这种情况,“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研究新学制,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摘编自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政要》材料三: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2)概括材料二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内容强调某些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说明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故C选项正确;A项中“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契丹族源的定论或倾向,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2、C【解析】

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实行文官体制,防止武将篡权,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出现的中央官制,排除B项;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C。3、B【解析】

依据表格来看,亦失哈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都是在朱棣北征蒙古前后,这有助于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B正确;A项永乐八年进行北征蒙古,而奴儿干都司设立在永乐九年,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奴儿干都司官员的义务,排除;D项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奠定于清朝,排除。故选B。4、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5、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和希腊的政治制度。先秦逐渐走向专制,古希腊逐渐走向民主,C正确;A与材料无关;中国帝制确立于秦朝,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6、C【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转嫁危机后果,各国纷纷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保护本国产业,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导致世界经济的恶化,故答案为C项;这一现象加剧了危机,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排除B项;罗斯福实施新政是从1933年开始,排除D项。7、B【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下半叶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因此能为人民提供物品,B正确;法国只能为贵族提供产品,说明当时法国工业化程度不高,而非民主化发展曲折,排除A;民主制度的完善不能构成主要原因,排除C;提供物品属于经济生产能力领域,D属于政治领域,排除。8、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说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其建立殖民霸权,因此选A。考点:工业革命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9、D【解析】

D项强调理智的运用,与材料“不要盲目地跟从权威”“要自己动脑思考,观察事实,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描述一致,符合题意;A项体现的是对私有制的维护,与材料对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B项强调的是自我救赎的步骤,与材料对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材料强调了理智,但未强调行动,排除C项。10、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起初少数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到中共中央不断商讨摸索,再到最终得到肯定并大规模实行,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高速发展和开放的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外开放的内容,B选项错误;D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C。11、A【解析】

根据图示可见材料描述的是三角贸易,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选项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往来,未反映出英国殖民帝国相关信息,选项B排除;材料时间1763年,工业革命尚未开始,选项C排除;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准确提取图片信息和主旨,即图片描述国际贸易,然后结合时间1763年基本可以解答出正确答案。12、A【解析】

从材料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限制”可知晋商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故选A;而B项“商业市镇”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错在“主导”,排除;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13、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让农业、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材料中的“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等字眼说明了斯大林在为自己所创建的经济发展模式辩解,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均是自身是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两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并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4、A【解析】

材料图示可知,1986年工资性收入呈大幅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而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故B选项错误;材料无锡农户家庭收入分类变化,没有体现农民生活水平,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是否受冲击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5、D【解析】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是,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发现有国家兴起并冲击了自己的地位。而材料中说的是美洲大陆,那么只有美国。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都是世界霸主,而其地位的下降则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革命首先爆发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冲击的英国的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以答案选D16、B【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17、A【解析】

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故选A。18、D【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雍正年间到嘉庆年间,农村雇工案件数量增多,说明这时期农村雇工日益增加,D项正确;农村雇工案件的增多与社会腐败和阶级矛盾尖锐无关,A、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农村雇工案件以民事纠纷为主,而不是刑事犯罪,C项错误。19、C【解析】

材料“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体现了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雅典城邦贵族只占少数,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法律规定,无法体现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排除B;D表述太绝对,排除。20、D【解析】

胡佛总统告诉秘书的这句话说明总统对于危机很乐观,并没意识危机的严重,D正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危机,A错误;B与题无关,排除;1929年经济危机破坏大,空前严重,C错误。21、B【解析】

本题以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史学界对欧洲“价格革命”出现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从外部条件到内部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只能有一种”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均不合理”也表述过于绝对了,排除C项;后期的研究并不一定比主流观点可信,排除D项。22、D【解析】

材料中的“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和“削弱世袭特权”等信息说明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色彩逐渐淡化,以军功为主的官僚政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出现了转型,故D项正确;世袭制度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项错误。2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孩儿枕是宋代定窑著名作品,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盛世滋生图》描绘的是清代盛世境况。由此可知,能够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①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24、B【解析】

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可知,在人们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则对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因为司法官失职导致结果变化,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是定罪的依据,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排除A;材料说的是遭遇到现实挑战,而不是无法实现,C项以偏概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排除D。25、D【解析】

根据题干所学可知,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推动了战后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所签订的合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包含《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该体系的形成,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故排除AB两项;C项,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建立在美苏均势下两分天下,建立两极格局局面的体系,排除。26、D【解析】税收是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南京国民政府放弃对地方农业土地税的管理,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全国农业失去了调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丧失了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契机,故此题正确选项为D选项。A选项迷惑性比较大。南京国民政府把土地税划拨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换取地方支持,加强中央集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省是支持中央的。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地方军阀派系、国共对峙。各省对土地税的征收、对农业的发展、管理政策不一,国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发展农业、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权。27、A【解析】

材料表明城市守护神在唐代地位逐渐上升,意味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表明城市经济日益发达。A正确;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排除;唐朝时儒家思想是文化的主流思想,C排除;城隍地位的上升不代表儒学地位受到冲击,D排除。故选A。28、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研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在研究李鸿章的资料中最具有史学价值的是第一手资料,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内容都带有主观色彩,排除即可。29、C【解析】

“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说明罗马法保护了妇女的权利,即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故C正确;材料不是说的妇女社会地位,故A错误;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罗马婚姻关系,故D错误。30、B【解析】

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①项正确;明治政府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幕府封建领地,实行“废藩置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项正确;“征服满洲”并非是为“脱亚入欧”才制定的。故③项错误;明治政府号召向西方学习,推行文明开化。故④项正确。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③错误,A、C和D排除。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建立民族教会;确立王权至尊;政教一体化。作用:促进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2)不同: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是由于宗教改革强化了英民族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是在与西方列强的直接对抗中逐步产生并觉醒的。表现:民族观由原来的华夷秩序观发展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3)提升民族国家意识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方式;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民族的复兴。【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英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髙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等,提炼出民族教会、王权至尊以及政教合一等特点。英国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可以从材料中的“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归纳出英国宗教改革促进了对国家和国家主权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2)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中“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这种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