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概论_第1页
科学素养概论_第2页
科学素养概论_第3页
科学素养概论_第4页
科学素养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i}i导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

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实践空间和认知范围,深刻地提升了人类辨识真理和理解自我

的能力。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己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产效结构、经济

体系、社会形态、思维模式和生活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人类的种创

造性的活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当

今的世界,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世界。创新能

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将先进的理念、深邃的思想、新颖的设计以及

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国力的提升,崛起成为强国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探索未知世界,从事

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创造,是没有现成的光明大道可走的。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反之,轻

则事倍功半,重则失败乃至造成严重损失。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言:“踱足而不迷路的人

能够赶过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立志在专业领域建功立业的科技及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若能够掌握

基本的科研方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则可以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增强自觉性,减少

盲目性,促进早出成果、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第一讲科学素养概论与提高回答并阐释

有关素养、科学素养、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等问题。

第二讲科研方法导论及学习

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方法、科研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要学习科研

方法、怎样进行科研方法论的学习等问题。

第三讲科学研究与基本规程

回答并阐释有关科学、科学研究、科研特征、专业技术人员需了解的基本科研规程等问

题。

第四讲典型的课题研究方法

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方法基本类刮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典型科研方法等问题。第五

讲典型的科研思维方式。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思维、创新思维、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典

型科研思维方式等问题。

第六讲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论文、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论文撰写方略与发表程序等问题。

第七讲技术专利写作与申请。回答并阐释有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专业技术人员必须

掌握的专利写作方法与申请规程等问题。

第八讲科研方法应用案例选

结合具体科研案例分析、解读有关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

径、采用的科研方法等。

讲座理念交流:沟通并分享务实:所讲乃所需合作:携手促双赢获益:讲座

之目的

1.2»1基本概念

1.素质:指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该词通常被认为是由英文}}te}ac翻译而

来,其基本含义指能读会写,即通常所指的有文化,,。

2,素养:素养是指素质渐进发展、逐步成熟并固化的过程,它是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学

习与训练的综合结果。素养通常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索质和修养,包括品德、

知识、才能及体质等诸多多方面。

3。二者差异:“素”者,原也,即本来之意;“质”者,为“固有”、“应有”之意。因

此,索质侧重于形成的结果。孟二养则可以视为素质的养成,即强调通过教育、学习与实践

等方式养成素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l"2i素养特点

]..实践性:素养是一个在教育、学习和实践中进行“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过程,也

是一个渐近累醉楼翼性:素质的培育及养成过程又具有修养性。在素质的养成过程中,通过

“知”与“行”的有机结合,达到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目的。1⑵延伸概念

L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和派生,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具

有基本的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2.专业技术人员

的科学素养:指掌握了专业知识、科研方法和必备技能,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的敏

锐眼力,以及能够寻求到解决问题办法或有效途径的业务能力,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且不断积

累的训练过程。3.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1问题意识: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

征问题、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创新精神;指思维不固化,学术无权威,有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观点。

(3)求实态度:指尊重科研事实,严格按照科研规程进行课题研究或技术开发。

(4)讲究方略:指善于寻找有效解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目标专一:指在科研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定不移地朝前迈进。

素质的养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相结合的辩证过程。该过程需

要重视自我修养、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完善的设计与实现。只有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实践,

方能取得成效。

1.3.1素质养成的方式

lo提倡自主性科研修养

⑴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2)理智敏锐创新进取

(3)心绪平和乐观向上

(4)意志坚定善于自制

2,建设良好的养成环境

⑴高尚的道德品质

(2)高度的敬业精神

(3)自身的人格修养

(4)要亲历科研过程

(5)团队协作育新人

Irt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一般是指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⑴给自己正确定位

正确定位的前提是“准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

样的事江作)。(2)迅速汲取新知识提出问题,追求学问;不取亦取,虽师勿师。(3)迅速掌握新

技术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聆听高水平讲座,参加高水平技能培训,迅速掌握新

技术。(4)学会研究性学习海量信息处理,学会全球交流,自我导向研习。注意做事细

节诚信、仁达、宽忍、敬业(6)发扬团队精神善于团结,精诚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7)注意为人为事目标设计要适度,理想追求要执着;注意把握做事分寸。从问题入手,把知

识学习和技术工作过程创建成为一种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的“研究”过程。研究性学

习与技术工作相互促进,提供类似“科研”的工作环境或途径,在“研究”过程中白主获得

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科研问题能

力。

®张传酗mi雌与斗受超必强功强

1.4.1因素关联作用图

1.星型互动图I绩效评价

团队写作开放管理

提高方法

自主学习学研结合

学习方法

'研,

主动探究学提升素养

学习过程

卷张胞瞬1嵬曲虹*为源猱LSL磁

2.绩效因素图

绩效重要因素关系图绩效范要因素作用图

1*}.研究性学习平台

1.学习情景创设与实施2.探究环节的灵活设置3。问题/案例/项目分析4.协作学习组织

的创建

5.小组全方位交流沟通6.多元化、过程性评价7.项目过程、进展管理

}i}i研究性工作平台

1.工作环境创设一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学习与实践2.协作工作组织的创建运行3.

项目小组全方位交流沟通4.多元化、过程性研究评价5.研究性工作及其有效管理6.项目研究

环节的设置考评}i}"}重新认识工作环境1.工作环境为才智展示提供平台2.工作环境为素养

提升创造条件3.工作环境为塑造个性提供熔炉4。工作环境为人才发展创造机会li4.参加课

题的研究策略有限目标,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项击破。

li科技创新必备的素质

1.敏锐的眼力一发现科学问题

2.方法与策略一攻克技术难题

3.怀疑的勇气一质疑学术权威

4.求真的毅力一求证问题到底

下面简述信息化社会的特点,教育模式的转变,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方略。

信息化社会特点: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爆炸教育模式的转变: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全社会教育、模式转变我们面临的挑战:

1.你对当今信息化社会有多少了解?你掌握多少可量化的数据?

2.在全球信息化一日千里的今天,你的竞争对手在哪里?谁又是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3.我们是否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资本?

我们为明天(未来)的工作是否做好了准备?应对方略:面对未来•我价而典

1.投入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

2.使用目前尚未发明的技术

3.解决现在还未发现的问题

如何才能做到?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研方法和创新技能!

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都应该:

耍有追求真理的事业心;

要有循序渐进的平常心

要有难以满足的好奇心

要有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耍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要有求真务实的踏实作风;

要有克服万难的决心毅力;

耍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要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要有服从事实的宽广胸怀。

第二讲科学方法导论及学习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内涵

二.重要观点与理念

三.科研方法的学习

四.研究性学习科研

2.1甚本撅念及内汪

科学理论博大精深,科学技术精细

复杂,这些辉煌的科研成果是如何取

得的?其研究过程采用了什么方法?

科研方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

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这是需要认真

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2.1.1科研方法

科研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

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

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理论工作者

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

的有效工具。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科

研方法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

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进行,从

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2.1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一般指从哲学的视角,将具

体科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科研方法加以

提炼,力图使其系统化并具有普遍性,

即注重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科学方法具有可遵循性、有效

性以及发展性等属性。

2.1.3.二者差异

科研方法不能等同于科学方法。科

研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

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

难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它注重科研

过程实际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可操作

性。而科学方法则强调采用的方法是

否科学,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等

2.2重要观点及理念

2。2,1方法的重要性

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中的重要问题,事关得失成败。得

其法事半功倍,不得其法事倍功半。

1.意义;世界观、方法论、益治学

2,作用:方向盘、指南针、生产力

“跋足说”:跋足而不迷路的人能够

过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证说":大胆假设,小石戏彝

一一胡适

“方略说”:敏于思辨,成于方略。

一一张伟刚

科研方法的实际意义

⑴科研方法关系科研工作的取向成败

(2)正确的科研方法促进高质量的科研

(3)错误的科研方法导致谬误和伪科学

(4)掌握科研方法会促进工作绩效提高

2.2.2问题层次理论一三层次分析法

1,基本层次:提出问题

发现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中间层次:梳理问题

梳理出科学或技术创新问题。

3.高级层次;凝练问题

凝练出可望解决的科研选题。

223科研训练要义

一两完整~掌握

1,完整地参加科研课题申请

2.完整地参加科研课题研究

3.掌握必备科研方法和技能

224课题研究策略

有限目标,量力而行;

学研结合,注重实效。

.既追求科研结果,更注重科研过程;

.目标设计要适度,理想追求要执着。

2.2.5科技创新素养

1.敏锐的眼力一发现科学问题

2,方法与策略一攻克技术难题

3,怀疑的勇气一质疑学术权威

4,求真的毅力一求证问题到底

2.3科研方法的学习

2.3.1学习科研方法的必要性

1.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科技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母

2.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3.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专业技术

人员有望承担重要课题公

4.掌握最新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

有望攻克重大技术难关公

5.学习科研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专

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

2.3.2学习科研方法的途径

1.查阅相关论著,学习并感悟真谛

2.初学者应请教科研的资深经验者

3.参加学术会议,聆听高水平报告

4,参加科研课题组,在实践中感悟

5.多与同行交流,勤钻研,善总结

2.3.3科研方法的层次

1.哲学方法:抽象性,普遍性,

最顶层。

2.J般方法:综合性,桥梁性,

中间层。

3.特殊方法:专业性,单一性,

基础层。

2.3.4《科研方法导论})体系

在本系列讲座中,《科研方法

导论》的体系由内核模块、中层

模块和外围模块有机组成,构成

了三层次模块结构。其中,体系

中的五个模块是相辅相成、互为

促进的关系。

张伟刚找投耕『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

2.3.5科研中的各种关系

1.职业与爱好

2.自信与固执

3.独处与协作

4.目标与结果

5.科研与行政

2.3.6科研中的为学为人为事

•迅速领悟领导意图

•做科研工作有激情

•善于把握创新机会

•注意科研各种关系

•守住科研道德底线

2.4研究性学习科研

2.4.1科研三阶段

⑴科研前期阶段

(2)科研中期阶段

(3)科研后期阶段

⑴科研前期

科研资料收集:包括收集方式

范围、最新原文等。

文献阅读理解:抓住要点,准

确理解,精泛结合,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形成观点。

(2)科研中期

课题组织与分解:课题组织

任务分解,各取所需。

方案设计与实施:方案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监控。

成果提炼与累积:成果提炼,

亮点累积,文章专利。

(3)科研后期

整理研究材料:根据课题任务指

标,对比阐述任务完成情况;以表

格或图示提供具体数据,附录相关

证明;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讨论,

重点阐述创新点;对研究成果的评

述,包括先进性、存在问题及展望

科研成果的推出:申请专利;

撰写一论文发表。

2.4.2*撰写论文“两高原

,嘛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一撰写论文的基础

2.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写作技能

一发表论文的条件

2.4.3"申请专利"两先原

•}:}-'_,一'—一

1.任专利甲请前必须进行查新

一专利申请之前提

2.在论文投稿前需先申请专利

一专利申请之策略

2.4.4科研论文的重要性

1.论文写作是科研技能中非常

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

2.发表科研论文是推出科研成

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必须

以研究报告等形式表述

4.论文撰写与修改,是科学研究

与技术创新的一种过程

5.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必须

具备高水平的写作技能

2.4.5i专利技术的重要性

1.专利写作是科研技能中不可

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

2.申请专利是保护技术发明成

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应该

以专利技术等形式显示

4.专利撰写与申请,是科学研究

与技术创新的一种过程

5.申请发明或使用新型专利,必

须取得高质量创新成果

2.4.6学会问问题

1.问什么样的问题

原则是“抓大放小”,把最关键

的问题弄懂,一般问题自己去解决。

2.怎样问问题

原则是“有备而问'',带着试探

解决的想法或方案去问问题,效果

回更好。

2.4.7几项必备技术

1.学会上网检索文献,掌握重要的

搜索网站。

2.学会做Po}ve}}po}}xt文件,为在课

题组会上发言做准备。

3。学会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和绘图

程序,为处理实验数据做好准备。

第三讲科学研究与基本程序

主要内容

一科研概念特征

二.科研基本规程

三,课题研究准备

四.科研选题规程

3.1科研概念特征

3.1.1科研概念

1,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是一种系统

化了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具有

内在的逻辑性和自洽性。科学是人们

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

2。科学的一般概念:指反映客观世

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

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

指出了科学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

系统性。

3,科学的广义概念;指人们对客观

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利用客观规

律造福人类,完善自我。它指出了

了科学的目的和实用功能。

4.料字认识:以退求事物的本原,

以探索事物的本质为目的,以发现

5.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简称“科研”

是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认识活动,是

一个由不知到知之较少,再知之较多

的认识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从

表象认识到深入内部,并逐步揭示其

本质规律的过程,也是知识体系的创

建过程,其目的在于揭示内在规律,

解释客观或主观现象。

6.科学分类:科学一般可分为哲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其中,

自然科学有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

学和应用科学。

⑴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与

世界的关系的科学,它既包括人们从

总体上认识并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也包括人们对这种关系的驾驭程度。

(Z)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

然界的物质结构、形态和运动规律

的科学,是人类生产实践经验的总

结,反过来又推动着生产不断地发

展。就自然科学而论,因其研究领

域不断扩展,故导致其内部产生了

诸多新学科,现」形成了庞大而复

杂的体系。

(3)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与阐

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各种学说一般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

建筑的范畴。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

社会科学一般具有阶级性质。

7.科研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广义

上讲,是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

社会和人类思维)。

3.1.2科研特征

1.科研的继承性:指科研是传承、连续、

终身学习的不断一认识过程,是科研工作

者一代一代进行探索、不断发现真理并

累积科学知识的过程。

2.科研的创新性:指科研工作者具有探

索自然界奥秘的强烈兴趣,这种求是的

理念是人们认识白然、理解自然、利用

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内在动力源泉。

3.1.3科研意义

1、创造学术价值:科学认识是一种探索

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

发展人类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科研的

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现象或事实,阐释

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通过科

研活动,提出新思想、新概念,不断充实

和更新己有的科学知识,创新科学体系,

改进人类世界观,提升人类韧能,丰富人

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

2.推动技术进步:通过科研活动,人类不

但能够获取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而且

能够运用己掌握的客观规律逐步地认识自

然、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从科学认识

活动中逐步完善自我。科研活动作为一种

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技术手段,在人类社

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

类社会发展历史证明,每一次技术创新,

都会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3.促进社会发展:通过科研活动是促进

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之一,科研之所以

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因为科研

活动能够提供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的

“物质手段”和“思想方法”。人们一

旦掌握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技能,就能

将其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科学

能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新思想、新方法,

从而创造更美好、更和谐、更积极的生

活方式。

4.完善人类自身:科学上的每一次重大

发现,技术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

对人类的文明和自身的完善产生重要影

响。伴随着科学与技术脚步的一次次跃

进,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也

在不断提升,而如何认识和理解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

是不断考验人类智慧的永恒命题。

3.2科研的基本规程

所谓科研规程,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所

遵循的最基本、最有成效的规则及其程

序。研究领域不同,科研规程亦有所不

同。在科研工作中,采用恰当的研究方

法,并遵循科学的研究规程,是事半功

倍、获得正确研究结果的必要条件。

3.2.1理工类科研规程

1.确立科研课题:科研决策

2.获取科技事实:研究基础

3,提出假说设计:科学抽象

4.理论技术检验:设计验证

5.建立科学体系:知识创新

3.2.2社科类科研规程

1.提出研究课题:科研决策

2.收集整理资料:科研素材

rJr资料分析判断:资料甄别

4.提出研究论点:科研设计

5,结论检验推出:形成论点

其中1、2对应于“调查准备”,35分

别对应于“调查实施”、“分析研究”

和“总结应用”四个龙开究阶段。

3.2.3课题研究基本规程

问题■•筛选~立题~积累(观

察、实验、调查、分析等)一抽象

一假说~验证一修正一再验证一

下一个问题一一一母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

往复地进行的。其中,各个相互联系的

阶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3.2.4一个实用的科研规程

需求分析*立项审查(满意否

y月丫)*构建方案(满意否Y脚)*实验

探索*检查结果(满意否Y八)*试制

样机、评估验收(满意否Y八)~结束

或提出新课题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程

3.3课题研究准备

经验表明,从事科研工作需要具备

一定的条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不

仅需要了解科研规程,还要在专业技

能和技巧方面进行培训,尤其重要的

是学习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着手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3.1专业知识学习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提出问题,追求学问;

不取亦取,虽师勿师;

孜孜不倦,终生研习。

1.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

2.对本专'业的经典文献要精读细研

3.批判性阅读,独立性思考,切忌

因循守旧

4.要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课题研究

相结合

332专业技能培训

1.初学者应请教本行业中有经验者

2.参加专业培训,聆听高水平报告

或讲座

3.学习研究报告、科研论文写作规

范和技巧

4.参加文献查询、翻译、整理等技

能培训

3.3.3明确研究动机

1.个人兴趣:愉悦、满足等

2.工作需求:职业、生计等

3.获得荣誉:职称、地位等

4.价值追求:升迁、荣誉等

3.3.4树立问题意识

li兴趣: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发现:好奇心,敏锐眼力

3.提出:整理、筛选出问题

4.表征:概念,逻辑,工具

3.4科研选题规程

3.4.1科研课题类型

科研课题因其管辖机构、经费来源

以及研究内容的不同而丰富多彩,主

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木身的

发展、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国家的

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战争)的需

要、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需要等。

1.课题类型:按研究内容或经费

来源可有不同分类

(1)一般分类:理论性、实验性和

综合性研究课题

(2)基本类型:基础性、应用性和

发展性研究课题

(3)特殊类型:专项研究、指令性、

招标性研究课题

2,课题来源:视国家需要、社会需

求、经费来源、项目

管理机构等因素决定

(1纵向课题:指令性、指导性课题

指令性课题:政府制定,行政主

管,指令单位,重大/重大课题。

指导性课题:政府规划,行政主

管,公开招标,竞争立项。

A国家白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等。

B.科技部专项计划课题:973计划

项目,863计划课项目等。

C.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基金:教育部

博士点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

D.单位科研基金:各单位自行设立

基金及课题。

E.国际协作课题:跨国家、跨区域。

(2)横向课题:设备改造、科技攻关、

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

发等课题。

(3)委托课题:属于横向课题。来源

于各级主管部门、大

型J一矿企业和公司等。

(4)自选课题:专业特长及个人喜好。

3.4.2科研选题原则

科学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不

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提

出有创见的、合适的研究课题,对于科

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获取有价值的成果

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

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选

定一个优秀课题,必须遵循选题原则。

⑴创新性原则:概念

机制

理论、

技术、

方法

工艺

(2)可能性原则:

理论、

软件、

实验

方法

硬件

智能

(3)优势性原则:基础

方向

(4)需要性原则:热点

长期

成果

综合

应用

潜力

近期

统筹

中期

兼顾

(5)经济性原贝IJ:成本

效益

投资、

目标、

周期、

平衡。

(6)实效性原则:

验证、

证伪、

判定、

改进、

补短、

系统、

技术、

政治、

应用、

创新。

(7)团队性原则:择优

协同

(8)发展性原则:科学

军事

合力

攻关

经济

民生

3.4.3科研选题策略

1.价值取向:

填补空白,辩析证伪,

国防安全,发展经济。

2.调研充分:

深挖信源,疏通渠道,

多积素材,形成链条

3.量力而行:

慎重选题,方案可行

有限目标,能够完成。

4.相互沟通:

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部门对日,学科相符。

3.4.4科研选题方式

1。选题源于招标的课题

2.选题源于所遇的问题

3.选题源于文献空白点

4.选题源于旧课题延伸

5.选题源于要素的重组

6.选题源于领域的跨越

3.4..5科研选题程序

1.提出问题:始动性,基础性,

战略性。

2.构建方案:思路新,起点高,

意义大。

3,选题报告:集思广益,反复修正,

形成方案,专家评估。

4.申报取向: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部门对},学科相符。

3.4.6参加课题研究

科研技能的培养,除了要学习科

研方法的基本知识外,最直接、最

有效的途径就是参加课题研究,在

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积累、

体验和感悟科研方法,提高科研的

实际能力。

课题研究实例:

市场场的基本规律初探:市场场

理论是一门运用现代系统思想、将

系统动力学方法、场论方法和信息

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

究市场的产生、发展及运动规律的

综合性的新理论。0

第四讲典型课题研究方法

一典型的课题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与工作关系

三.单兵作战与团队攻关

四.要善于克服科研阻碍

4.1典型课题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

性的活动。科研方法是历代科学工作

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

及技术发明的有效工具。方法问题是

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科

研工作的成效。得其法事半功倍,不

得其法则事倍功半。

4.1.1逻辑方法

哲学是科学的基础之一,逻辑思

维和方法则是哲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

一部分。科学体系之中,同一学科的

内部,一般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

同的学科之间,也可以通过逻辑关系

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科学研究过

程中,逻辑方法同样发挥着巨人作用。

1.归纳与演绎:从个别到一般,再

从一般到个别的不断认识过程。

2.分析与综合:从整体分解为部分,

再从部分到整体不断认识过程。

3.抽象与具体;从表象到内在,再

从本质到具象的不断认识过程。

抽象与具体方法示例

一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19世纪3住

40年代在5个国家,由从事六七种不同

职业的十多位科学家,通过研究蒸汽机

的效率、人体的新陈代谢、电磁的转化

等不同侧面而独立发现的。该定律揭示

了热、机械、电、磁、化学等各种能量

与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成为整个自

然科学体系的基石凸

该示例给予我们的启示:

⑴事物现象具体而本质抽象

(2)具体是对事物抽象的基础

(3)抽象最终需要回归到具体

(4)抽象与具体需要结合使用

4.1.2经验方法

科技创新需要科学事实的不断积

累,只有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并通

过逻辑思维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加工,

才能够取得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经

验方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获取科研

事实的科研方法,是形成、发展、检

验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实践基础。

1.观察方法: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

助于精密仪器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在

自然发生状态下和在人为发生的条件

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和描述的一

种研究方法。观察原则有:客观性、

全面性、典型性、辩证性等原则。亦

需克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偏差。

2.实验方法:发现科学奥秘的钥匙

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任

务和目的,利用一定实验仪器、设备

等物质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

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

或典型的环境中,去探索客观规律的

一种研究方法。实验的特点是:主动

变革性、控制性、因果性等。亦需注

意辨析实验假象,阐释实验误差等。

3.类比方法:通向科技仓U新的桥梁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是根据

两个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

的基础上,进而推测它们在其他特征

上也可能存在相似性的一种科学研究

方法。类比就是要异中求同,同中求

异。在类比过程中,诱发人的想象力,

刺激创造性设想。类比具有或然性和

创新性特点

4.测量方法;检验理论的判断依据

测量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参

量(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

体而言,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

数'4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

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自然、社会等

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测量方法属于

定量研究方法。测量的有效性包括三

点:准确性、完备性和互斥性。

5.统计方法:以数量特征揭示规律

统计方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

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

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方法。统计方法为

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

了新的可能,是定量研究社会现象的

一种重要手段。统计方法具有数量性、

技术性、条件性特点。其作用是分析

解释、简化描述、判断推论等。

实验与测量方法示例

一基本粒子J柳的发现

1974年}1月X0日,美籍华裔物理学

家丁肇中(136})教授所领导的小组,在

美国纽约州阿普顷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

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一“J',粒子。

在该日上午9时2()分,由美国科学家里奇

特。931}领导的小组也在加利福尼亚州

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发

现了这种粒子,并名为“旷,粒子。

该示例给予我们的启示:

(1)当代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必须借助

于高精密的实验仪器

(2)高超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是获

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前提

(3)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及良好的合作

攻关意识是成功的保证

4.1.3数理方法

科技创新需要科学事实的不断积

累,只有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并通

过逻辑思维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加工,

才能够取得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经

验方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获取科研

事实的科研方法,是形成、发展、检

验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实践基础。

1.数学方法:简明精确形式化语言

数学方法是将研究对象进行提炼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使科学概念符号

化、公理化,采用数学符号进行逻辑

运算和推导,从而定量揭示研究对象

的客观规律。该方法具有高度抽象性

高度精确性、严密逻辑性、辩证性、

随机性等特点,其作用是提供简洁、

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为科学研究提供

定量分析和理论计算方法。

2.模拟方法:再现模型的运动规律

模拟方法是根据相似理论,首先

设计并制作一个与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

型实验和研究,间接地研究原型的性

质并探索其规律性的科研方法。模拟

方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可提高设计质

量并缩短研制工期,有物理模拟、数

学模拟和智能模拟等类型。

3.理想化方法:突出问题本质抽象

理想化方法又称理想方法,是指

根据科学抽象原则,有意识地突出研

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弱化次要因素,

剔除无关因素,将实际的研究对象加

以合理的推论和外延,在思维中构建

出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进而对研究

对象进行规律性探索的方法。理想化

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建立理想化

模型,并进行理想化实验。

4.假说方法:科学研究理论的先导

假说是指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当人

们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其规律之前,往往

先以一•定的经验材料和己知的科学事实

为基础,以已经掌握了的科学知识或经

验为依据,对未知的研究对象的内在本

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作出程

度不同的猜测和推断。假说可以采用直

接验证法、间接验证法、逐步逼近法、

排除法、反证法等进行验证。

数理科研方法示例

一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

著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161)一

生辛勤仰望星空,收集了非常精确的天

文资料。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

1幸运获得这些观测资料,并进行复

杂而冗长的计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

三定律,创造了科学史上的伟大奇迹。

行星运动三定律主要内容:

(I)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每一个行星都

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

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而太

(2)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对于同一行星,

在相等的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的行

星连线所扫过的面积均相等。

《3)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各个行星绕太

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

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该示例给予我们的启示:

⑴耐心细致的观察是获取科研真实

资料的基础

(2)深厚的数学功底是克服科研障碍

的有力武器

(3)不迷信权威是获得重大科研成就

的必备品质

4.1.4现代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技术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和革新,而各种全新的技

术也层出不穷;经典理论随着新事实、

新现象的出现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而

各种新的理论也迅速出现和发展。同样

科研方法也随之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方

法被赋予新意,同时一些全新的现代科

研方法亦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1.系统方法;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性、协调性、最优化、模型化。

2。控制方法:以信息调控系统功能或状

态。负反馈、功能模拟、人机结合。

3。信息方法: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普

遍性、存储性、传输性、复用性等。

现代科研方法示例之一

一中国古代“•举三得”工

桅古人己知道并成功地运用系统

论方法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中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等综合调配问题,北宋科

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

一书中一记载的“一举而三役济”故事

就是•个典型实例。

现代科研方法示例之二

一中国“神舟”号飞船系

中酬古代先驱很早就有了。飞天,的梦

想,而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一直是中华儿

女的心愿。“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与

发射成功,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自1999年开始,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号飞船系列开始发射升空,至今已从

“神舟”一号飞船发展到“神舟”•七号

飞船。

4.2课题研究与工作关系

421理念一研究性工作

以研究的方法进行工作。善于从

实际工作中发现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或

技术创新的课题或问题,以科研方法

为指导,寻求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

4.2.2关系一科研促工作

以科研提升工作绩效。以科研为

助力,把科研工作中获得的研究成果

或科研经验物化到实际工作之中,提

高工作质量,促进绩效的提高。

423前提一工作总为先

424准备一动机及条件

(1明确研究动机:为什么参加科

研?是否真的想做科研?今后

的职业取向如何?

⑵评估自身条件:是否有足够的

时间参加课题研究?是否有很

强的自学能力和吸纳本领。

4.3单兵作战与团队公关

现代社会讲究质量和效率,个人

单兵作战能力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

说,是直接影响能否与他人合作的先

决条件。现代科研活动,团队各个成

员通过协作攻关,科研工作的质量和

效率往往较高。

4.3.1现代科研特别是重大课题,需要

团队集体攻关,整体协调高效运作。

432在当代课题研究中,与他人合作

的前提是个人具有强独立科研能力。

4.3.3既有单兵作战能力又善与他人合

作的研究者,容易取得大家的信任。

4.4要善于克服科研阻碍

科研阻碍指在科学发展进程中,

山于社会的、心理的、认识的、法律

的等一些因素,导致某些研究成果不

能及时发表、公认或应用,甚至使研

究者遭受不应有的磨难等,科研工作

者对此需有心理准备并有效克服。

4.4.1科研阻碍成因

⑴传统观点和习惯势力的阻挠

(2)科学知识与认识水平的局限

(3)技术发展滞后阻碍科学发现

(4)非科学的管理延误科研进程

4.4.2克服科研阻碍策略

⑴了解发现公认的过程0

任何新发现都需要有一个被公

认的过程,该过程有时很漫长。

(2)讲究消除方式和策略

健全科技法规,重视科技滞后现

象,完善科学化、民主化的评审制

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注意科研异常现象,巧妙化解科研阻碍

户实验出现异常

①设计或操作问题

②科研发现新机遇

尹化解科研阻碍

①客观条件制约

②主观意识狭隘

第五讲典型的科研思维方式

主要内容

一科研思维概念及价值

二。创新思维特征及形式

三.典型的科研思维方式

四.科研思维的训练过程

5.1科研思维概念及价值

5.1.1科研思维

1.思维: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认

识的理性阶段,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

工,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思维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间接性、

逻辑性、加速性等特点。

2,科研思维:科研思维是研究者在科

研工作中为解决科研问题而采用的科

学思维方式。科研思维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多样性、交叉性等特点。

5.1.2科研思维价值

1.科研思维有助于促进科研方法的发

展和正确使用

2.科研思维有利了人的综合素质提高

以及全面发展

5.1.3问题认知层面

1,发现问题:发现那些尚未解决(或

未完全解决)并感兴趣的问题。

2.梳理问题;从发现的问题中梳理出

具有科研价值的若干“科学问题”

3.提炼问题:在“科学问题”中提炼

可望解决的“科学或技术选题”。

4.解决问题:探索并建立解决问题的

科学方法或有效途径。

5.2创新思维特性及形式

科研过程是人对自然、社会以及

精神活动的一种认识过程。科学家或

研究者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都

必然需要运用理论思维,这是由科学

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科学研究或

技术创新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往往

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发现或成果。

5.2.1创新思维特征

1.创新性

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标志,评价创新性最重要的

指标是思维成果的新颖程度。其中,

创新程度的最高级别是独创。

2。批判性

研究者在发现新现象、新事实与既

有知识、经验和定律相矛盾且采用常规

思维方式无法解决该矛盾时,创新思维

的批判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3.灵活性

主要指研究者的思维活动不受常规

思维的定势的束缚与局限,并且能够根

据具体的科研对象自由、灵活地采用多

种思维方式探索问题的答案。

5.2.2创新思维形式

1.弹性思维

指思维在广度和深度层面具有弹性特

点的思维方式。代表性弹性思维包括发

散思维、收敛思维和联想思维等类型。

2.多元思维

指思维的指向不拘泥于单一的方向去

分析、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

反向(或逆向)思维;类比思维、水平

思维、纵向思维;等等。

3.跳跃思维

指思维直接越过逻辑思维的某些

既定环节或改变某些操作步骤,非常

规地获得结论。跳跃思维属于非循序

渐进的思维过程,其跳跃性会带来认

识上的某种突变和飞跃。跳跃思维有

诸多的具体形式,如灵感、直觉、想

象等•灵感思维O直觉思维母

5.3典型的科研思维方式

人们对自然界的反映,是通过概、

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而概念、判断

和推理都是使人们通过科学抽象获得

对客观事物全面的、具体认识的思维

形式。搞科研,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于科学认识研究对象、有效地揭示

客观规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5.3.1抽象:抽取固有的本质特征

在科学活动中,研究者在思维过

程中将那些对研究对象影响不大的非

本质因素剔除,抽取其固有的本质特

征,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认识。

即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对所得的科研资

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制作,进而概括

或抽取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思维

过程。抽象的原则包括实践第一、材

料充分、逻辑思辩、综合概括等。

5.3.2概念: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是指能够反映同类研究对象一

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并能够

用语言、符号表述其本质特征。自然

科学的成果是概念,概念是建立理论

大厦的基石;科学概念构成判断,由

概念利判断才能进行推理,形成科学

定理、定律,进而创立科学理论体系

科学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原始概念

和原始关系来创立知识体系。

5.3.3判断:研究对象的评判思维

判断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

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

式。与概念相比,判断是较为高级、

复杂的思维形式,并以之为基础获得

对研究对象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

认识。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特

殊判断过渡到一般判断是否成立,则

取决于判断的前提、概念的使用以及

判断之间的关联程度。

5.3.4推理:判断过渡的思维方式

推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判断过渡到

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比判断更为

高级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是由前

提(已知判断)、结一论(推出的新判断)和

推理根据(真实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

联系)三个部分组成。要注意进行推理

的前提事实要可靠,推理根据的属性

应具有可类比性,各个判断之间的逻

辑具有必然性。否则,推论不可靠。

..5.3.5证伪: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

证伪是指对己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

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人们对自

然现象及本质的认识,都是不断地通

过证伪错误的假说和理论而逐步深入

的。证伪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试错法,

体现着一种批判精神。证伪方法存在

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受证伪实验的完

善程度,判断的可靠性、假说或理论

完善程度的制约。

5.3.6想象: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

级的形象思维活动。科学想象是指研

究者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时,对己有

的表象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而建立的

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科学发现和

技术发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

不单独起作用,而是物化于整个研究

过程,并起到催化科研成果的作用。

5.3.7直觉:突如其来的领悟理解

直觉是对研究情况的•种突如其来

的领悟或理解,亦指突然跃入脑际的、

能阐明问题的思想。所谓直觉方法,是

指在经验基础上不经过逻辑推理,而凭

借理性直观一下子获得对事物本质的

洞见能力和方法。直觉转瞬即逝,要善

于捕捉,必须及时记录。讨论、刺激、

交流对直觉有促进作用。

..5.3.8自洽:科学体系内在一致性

自洽指研究者提出的科学理论、学

说(或假说)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在

内容、体系上是完整的,并与公认的

理论或学说在逻辑上不矛盾,即能够

自圆其说。自洽是一种和谐,理论的

自洽性在科学上则体现出了一种美。

科学中的关是与科学的真结合在一起

的,脱离真理的科学不是美。0

八大科研技巧要领:

注重实验观察一勤于实践;

善于抓住机遇一敏锐眼力;

长于提出假说•创新思维;

发挥想象能力一睿智分析;

充分利用直觉一捕捉灵感;

正确推理分析一自洽体系;

下定决心攻关一执着追求;

不断总结规律一揭示真理。

发散思维示例

一无漏油圆珠笔诞生

当年日本发明成功圆珠笔时,有一个

难题困扰着生产厂家;一支圆珠笔芯大

约写到20万字的时候,就开始漏油。究

其原因,是圆珠磨损到一定程度导致了

漏油。山地笔厂的青工渡边建议将笔芯

截短,保证其只写到18-19万字就已经将

油耗尽,即可避开圆珠磨损问题。于是,

无漏油圆珠笔诞生了。

联想思维示例

一巧化腐朽为神奇

X年,美国化学家艾伦(}92}-700〃

教授到日本进行学术访问。他在东京技

术学院实验室参观时,楼道角落里的一

堆既像塑料又闪着银光的薄膜吸引他的

注意力,陪同的日本教授说这是无用的

废品。但艾伦在访问结束后请求带走了

这堆废品,发现将微量的碘加入这种聚

乙烯时,可变成金属般的导电塑料!

直觉思维示例

一发现浮力定律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

岛的叙拉古国,国王让工匠打造一顶金

皇冠,但又怀疑他掺了银子。因此,国

王请阿基米德想办法测定并鉴别。

阿基米德受命,煎熬数日后,有一天

在洗澡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发现了物

理的浮力定理: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

体所排梦卜的液体重量相等。

灵感思维示例

一避直就曲

电冰箱中的冷冻机中充满着氟利昂和

润滑油,如果密封不良,氟利昂和润滑

油都会外漏。传统的查漏办法是直接观

察,既费时又不可靠。有人将掺有荧光

粉的润滑油注入冷冻机里,然后在喑室

里用紫外光照射冷冻机,根据有无荧光

出现来判断是否出现渗漏和渗漏发生在

何处。这是一种避直就曲的好办法。

5.4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

有人说,“如果思维是人的智慧

中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科学思维就是

这朵花里最高贵的花蕊。”思维是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

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是人类特有的•种精神活动。

5.4.1创新思维过程

1.问题提出阶段

有意识,矛盾性,探索性。

2.探索创造阶段

无意识,瞬时性,创造性。

3.整理完善阶段

有意识,逻辑性,严密性。

5.4.2创新思维训练

1.科研逻辑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逻辑方法在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并正确地应用科研之逻辑方法是

创新思维训练的必要前提。在科学研

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常常会获得大

量的数据。要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就

必须采用科学逻辑方法对这些数据进

行处理。

科研之逻辑方法应用实例

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提出

168}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一书,正式提出了三条运

动定律,这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其中,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三

条定律的基础。伽利略、笛卡尔、牛

顿等人的研究工作,其中就大量地应

用了逻辑方法中的归纳与演绎方法。

2.创新思维方式的学习与实践

学习并实践创新思维方式,是训练

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对于那些计划

将科研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技术

人员而言,在当今这个需要不断创新

的社会中,要想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

果,就应当不断地开拓进取,努力培

养臼己的创新思维并加以实践。

创新思维之应用实例

一鱼雷“登陆”作

在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的一

艘潜艇发现,德国在新罗西斯克港设有

特殊的布防,在高厚的防波堤后面,修

筑了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阵地。苏军有

位舰长提出用鱼雷去对付迫击炮。苏军

对这项建议很重视,立即着手鱼雷“登陆

作战”的研制;并在正式攻击新罗西斯克

港的战斗中使用,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3,有效克服思维活动中的障碍

常识、习惯和经验常常会影响并

束缚人们的创造力。思维定势是人们

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设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一旦形成某种程度的固化,

就容易导致思维活动出现障碍。从这

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必须跨越常识,

突破习惯,修正经验。

有效克服思维障碍实例

一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世纪,一些有胆识的人开始探索人类

上天的愿望,可当时蜚科技界的一些名流

却站出来横加阻挠,如法国天文学家勒让

德、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著名物理学家

赫尔姆霍茨等。然而,莱特兄弟却不迷信

权威。经上千次实验,他们终于在1903年

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

行的飞机一“飞行者”1号,实现

了人类的飞天之梦。

4,大胆怀疑填密求证超越自我

怀疑是一种科研的基本素养,是从

事科研工作很有价值的一种思想素质。

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研究者需要在新发

现的科学事实基础上,重新对以往的观

点、理论、结论和经验等进行评价。期

间,研究者通过不断地怀疑、•论证、评

价,并从中做出科技创新的成就。

大胆怀疑缤密求证实例

一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医学与哲学家

盖伦(约130-200)提出血液运动系统学说

英国医生哈维(1578-1657)不迷信权威,

他于1628年出版了《论心脏与血液循环

的运动》一书。在书中,他以确凿的实

验事实证明了心脏肌肉收缩是血液循环

的机械原因,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第六讲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主要内容

一科研论文特点及形式

二.科研论文检索与评价

三,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四。典型论文与论著示例

6.1科研论文特点及形式

6.1.1科研论文意义

1.科研论文是对科研最新成果的记录,

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2.论文撰写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

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3二论文索引是反映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

现,是评价科研成效的公认尺度。

6.1.2科研论文特点

1.独创性或创新性:科研论文报道的主

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或他人)所没有的

无新观点、新见解、重要结果和结论,

很难称其为科研论文。科研论文中往往

强调“首次提出”、“首次发现”,表

示研究成果价值重大,其结果具有独创

性或创造性。在某一科学问题的原理、

方法、实现技术等方面有突破或发展,

可视为创新,即研究工作要有新意。

2.学术性:指科研论文具有的学术价值

包括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

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总

结,形成科学的见解;对自己提出的科

学见解或问题,要用足够的事实和填密

的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论证与说

明,也就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反过来

作者或其他科研人员亦可用其正确的理

论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3.可读性:科研论文中的文字描述是科

研结果整理和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要

求:,}.直上简洁、准确、通顺:童法上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有据;引皿

上要忠实于原文,应仔细校对、准确无

误。总之,文章内容应该简单、明了地

说明结果(理论、实验、开发、设计、

证伪等)的概要、图和表的内容要点特

征,切忌在论文中重复具体数据。

6.1.3科研论文类型

1.期刊论文:指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

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专论

(评述)、综述(REVIEW)\论文(Article)\简报讯(Commiunication)

等。一般而言,综述、论文篇幅较长,

分量较重,而简迅篇幅较短,仅报道

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期刊性论文特点

⑴原始报道:以书面形式发表的最

原始的研究性成果;

(2)探索创新:提出新的观点或原理

建立崭新的理论;

(3)推翻旧论:推翻(或证伪)原有的

理论或实验结•论;

(4)丰富发展:在原有理一论或实验基

础上获得新的创见。

综述性文章

⑴对该领域研究情况总结较为全面

(2)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

(3)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发展方向

(4)为读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5)期刊论文中综述性文章篇幅最长

专题性文章

⑴提出创新性理论观点和实验发现

(2)比较完整地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

(3)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发新进展;

(4)阐述新产品及新工程的最佳方案;

(5)期刊论文中专栏性文章篇幅居中。

报道性文章

⑴快速报道理论或实验的最新发现;

(2)简明扼要地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

(3)期刊论文中报道性文章篇幅最短。

理论性论文:其特点是提出新观点

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

模拟分析。理论性论文的正文结构

形式灵活,无固定格式,可将研究

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

层面或步骤,按一定逻辑关系逐层

或分步对其进行分析、推导、模拟

和论述。

实验性论文:其特点是提出新的设计

思想、新的设计方法或新的设计方案,

通过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

和分析,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

明。实验性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性

论文不同,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

基本结构包括“材料和方法”、“实

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三部分,侧

重实验分析和说明。

描述性论文:其特点是对研究对象进

行描述和说明,重点阐述新发现的自

然、社会等领域内的现象及变化。描

述性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描述”

和“讨论”两部份构成,侧重事物或

现象的说明。如论述新发明的仪器系

统,描述新发现的地质现象,阐释新

发现的动物或微生物物种,等等,这

样的论文均属于描述性论文之列。

设计性论文:其特点是对新产品、新

工程等最佳方案的设计原理、设计过

程进行全面论述。设计性论文既有理

论方面的,也有实验方面的,更有设

计的描述说明(包括图纸),其基本

结构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两

大部分。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论文常

属此类。

2,学术著作':指在某一研究领域资深

的专家和学者撰写的专题著作,或者

为申请学位(如博士学位)而撰写的

学位论文。根据作者对该论著内容的

创新程度,学术著作有独著、编著、

编写、主编、合编等之分。

3.会议论文: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由

专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国内外

学术会议,有关的学者及研究人员为

该会议举办而撰写的、旨在反映最新

科研成果的论文和研究报道。有特邀

报告、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之分。一

般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发行。

6.2科研论文检索与评价

6.2.1科研论文检索

科研论文检索是指根据特定课题

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专门的

工具,从大量文献中迅速、准确、相

对无遗漏地获取所需信息(文献)的过

程。这是科研人员从事课题研究的必

要过程,也是科研选题的信息基础。

1.检索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最新

的研究资源和科研动态,特别是该领

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对

所完成研究工作的创新性之评价。

2.重要作用:资源性开发,协助性决

策,集成和创新,便捷及高效。

3i检索方式

⑴书R文献数据库*图书馆馆藏目

录(联合目录)。获取印刷原文。

(2)计算机全文数据库(校园网)一

获取电子原文或印刷原文;

(3)网络资源与传递:电子期刊、引

擎、大型文献数据库、亚洲桥、

图书馆馆际互借等*获取电子或

印刷原文。

4.三大检索工具

(l)SCI(scienceCitationIndex

《科学引文索引》

(2)EI(EngineeringIndex

《工程索引》

(})ISTP(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eedings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国内也有一些重要检索工具。如: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解

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中

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

刊网》、《全国报刊索引》、《中

国学术会议文献通报》、《专利公

报》、《中国物理学文摘》等。

6.2.2科研论文评价

科研论文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

准,对一篇科研论文所创造的学术成

果、推动的科学进步、产生的实用价

值以及论文本身的文笔水平等要素进

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过程。具有权威

性的论文评价结果,是衡量科研论文

水平高低、价值程度的重要依据。

1.评价的必要性

⑴衡量学术水平:科研绩效,创

新水平,贡献大小,评聘依据。

(2)展现科研实力:

学科建设水平,

(3)遏制学术腐败:

确立学术尊严,

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整体实力。

建立评价体制,

遵守学术规范。

2.论文评价内容

⑴理论价值:创新程度,预测功能,

模型构建,模拟分析,成果应用。

(2)实用价值;直接应用,间接应用,

潜在应用等。

(s)其他价值:除理论和实用价值

外,其结构、表达、文体、文风

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论文评价原则

(1)创新性原则:根本特征,价值所在。

(2)公正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准定量原则: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

(4)可比性原贝IJ:公共参照系(SCI,EI)a

4.论文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

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6.3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撰写科研论文是为了交流、传

播、贮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

用。因此,必须按照约定的格式写

作,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写作

格式须按照拟投期刊的要求,并根

据投稿须知的具体格式撰写。

6.3.1科研论文结构

I..题目:简洁、鲜明、确切而有

特异性和可检索性。

2.作者及单位

的作用

按作者在研究中

贡献、责任署名

3.摘要:简明扼要提供论文的

关键信息,中英文对照。

4.关键词:简洁、准确,便于作

主题索引及计算机检索。

5.引言:切题,精练、有吸引力,

本文的目的性。

6.正文: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

包括科学研究理论和实验结论,

阐述应有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7.结论:言简意赅的反映论文的

重要结果,与引言相呼应

8.致谢:单位和个人、科研基金

资助的课题,实事求是。

9.参考文献

设计科学

:尊重前人的科学成果,

、方法可靠,格式规范

10.附录:补充项目。

6.3.2科研论文写作

I.文字表述

简洁、准确、通顺、完整。

2.谋篇布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