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广丰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广丰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广丰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广丰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广丰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模考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两个强盗是(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沙俄D.沙俄和法国

3、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D.反映了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4、当今世界,自由贸易浪潮不可阻挡。120年前,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均等贸易机会”要求的国家是(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5、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如图学习资源。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6、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促使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中华大地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7、1911年12月,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A.孙中山B.黄兴C.陆皓东D.秋瑾

8、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提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接受“二十一条”②解散国民党③修改总统选举法

④解散国会⑤颁布《中华民国约法》A.②③④⑤①B.①③②④⑤C.②④⑤③①D.④①②③⑤

9、陈独秀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B.民族、民权C.民主、科学D.改革财政、废除八股

10、五四运动是中国史上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运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D.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11、有人盘点过中国历史上“从南方发起、朝北方进攻”的战争共有十一次。在十一次南北大战当中,南方只获胜过一次,其余十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唯一获胜的一次,就是发生在90多年前的北伐战争。这次战争的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B.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C.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D.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2、“1927年,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武装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13、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昌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B.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C.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D.遵义会议———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4、1936年两位爱国将领在《对时局的宣言》中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蒋委员长介公受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警察枪杀爱国幼童……学良等……不忍坐视……”由此可见,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妥协投降B.反动军警镇压了学生运动C.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D.奉命“围剿”红军的失利

15、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影像资料D.日本的官方言论

16、《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其作者是(

)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蒋介石

17、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大家把诗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其中就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可见该运动旨在(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

18、“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最大遗产,是它以极为深重的民族苦难这种特殊方式,磨砺了中华民族在百年积弱中日趋萎靡的精神,用血与火重塑了中华民族之魂,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实现民族的独立,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9、“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议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文学家郑振铎在1945年写的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要和平,要民主”B.“抗战到底,还我河山”C.“打倒列强,铲除军阀”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0、“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一规定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天朝田亩制度》

21、虽考中状元,但主动放弃高官厚禄的清末实业家张謇提出(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C.“实业救国”的口号D.“求富”的口号

22、在“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纷纷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西裤,着西装的留洋学生也多了起来。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拜孔子,有人着长袍戴礼帽,这说明当时(

)A.儒家思想已被否认B.观念开放,全盘西化C.社会变革,新旧杂陈D.政治影响社会生活二、综合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在华北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24、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

(4)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材料二:年代英输华货物总值1837—1839年年均不到100万英镑1845年约179万英镑1846年约239万英镑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材料四: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