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北京人生活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较,“新”在(

①有原始农耕和陶器

②过定居生活

③过群居生活

④以磨制工具为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3、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禹传子,家天下B.西周分封制C.商汤灭夏D.平王东迁

4、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甲骨文对应汉字王臣劓刖

注:荆、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A.科技进步B.经济发展C.军队建设D.政治状况

5、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的图片共同见证了我国先民(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A.过着定居生活B.开始饲养家禽C.掌握磨制技术D.学会建造房屋

6、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表明二人的共同主张是(

)A.爱惜人民B.儒道合一C.改革变法D.奖励农耕

7、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259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0年出生六王毕,四海一蒙恬北击胡焚书坑儒崩

A.该帝王开始用年号纪年B.秦始皇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该帝王把西域纳入版图D.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8、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刘邦建立西汉的公元前202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9、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中的朝代依次是(

A.西汉、东晋B.西晋、隋C.西汉、西晋D.西晋、东晋

10、汉武帝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A.刀形币B.蚁鼻钱C.半两钱D.五铢钱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汉从凋敝到强盛的变化原因的是(

)A.休养生息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张骞通西域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牧野之战B.楚汉之争C.巨鹿之战D.陈胜吴广起义

1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两次战役的共同点是(

)A.都发生在三国时期B.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D.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14、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是西晋与秦朝的相同之处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B.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C.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都不长D.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15、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6、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A.撰写《齐民要术》B.创造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割圆术”C.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D.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17、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下列措施体现这一“建议”的是(

)A.实行分封制B.实施“推恩令”C.实行郡县制D.建立刺史制度

18、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青铜器的出现C.诸侯争霸D.金属货币的流通

19、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A.使用打制石器B.开始种植粮食C.懂得使用火D.学习饲养家畜

20、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汇聚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

21、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举行“儒家、道家、法家学派代表谏秦王”的历史剧。你认为商鞅会支持哪一学派?

(3)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什么措施?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6)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将原有井田制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摘编自赵燕霞《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材料二: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王绾建议说:“燕地、齐地、荆楚之地离咸阳太远,不在那里设王,就没有办法统治他们。请陛下立诸皇子为王,镇守这些地方。”李斯则建议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他们互相攻击、如同仇敌……将这些地方都划分成为郡县,国家才会安定。——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秦于哪一年统一全国?根据材料二,简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王绾与李斯不同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最终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制度。简述该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____朝的历史,文献记载很粗略,故很多学者曾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使得____朝历史得到了考古实物的证实,表明____王朝是确切存在的。——摘编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贾思勰在某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如图为该书内容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三处横线应填入哪一个朝代的名称?

(2)阅读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本农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农书中反映的生产经验。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王国维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重要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代表人物是?

25、制度的改变与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