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④山项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B.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3、《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制度开始的标志A.禹传位给伯益B.舜传位给禹C.启承父,家天下D.汤战胜桀
4、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说明(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C.河南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文明中心D.北京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文明中心
5、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C.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7、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王朝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东汉
④北魏
⑤东晋
⑥西晋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
8、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楚汉之争B.张楚政权C.霸王别姬D.鸿门宴
9、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10、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1、史学家司马光说:自三代既亡,风华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下列体现“东汉之盛”的是A.武丁中兴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元嘉之治
12、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战争D.黄巢起义
13、208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该战役(
)A.促成西晋的短暂统一B.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D.使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14、西晋在中国历史上短暂存在,西晋曾爆发过一场内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并且造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这场内乱是(
)A.七国之乱B.桂陵之战C.五胡内迁D.八王之乱
15、“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回族的形成D.唐蕃“和同为一家”
16、《齐民要术》中明确提出从事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这强调了农业生产(
)A.创造经济效益B.遵循自然规律C.改进生产工具D.追求品种齐全
17、学完秦汉时期的历史后,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你认为最为准确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8、“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使用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各诸侯国实施变革
19、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0、“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下列王朝中,曾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①西汉②东汉③曹魏④东晋⑤北魏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如图)前后经历了120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秦孝公变法时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它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材料二
秦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大力推行郡县制。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汉时,虽然郡县与分封并存,然而从武帝时代起,诸侯王在政治上的影响甚微。汉承秦制,郡县制成为汉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三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1)材料一中的商鞅方升见证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实行的共同地方行政制度。并归纳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
(3)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具体表现。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华文明延续的主要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完整叙述历史事件一般包含三个环节:背景、进程、影响。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叙述秦统一的:A背景B进程C影响。(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材料二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西汉]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解读:这则材料反映了秦王朝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体制,深刻地影响到后世治国方式,其创建之功,不可埋没。
(2)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秦朝中央集权体制中皇帝的权力是什么?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三
(3)请依据材料三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北方的粟作农业及黄土房屋,与南方的稻作农业及竹木建筑,都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材料四
现在(我)从经传中采集,又涉及到民间歌谣;向阅历多的人询问,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开始,到醋酱的制作结束。维持生计的职业,没有不完整记录的,命名为《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序(译文)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粟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典型代表人类。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领域的措施?材料认为商鞅变法有何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改革和秦的统一有何联系?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说出《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来源于哪些方面。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4、民为邦本,顺应民意、发展民生、凝聚民心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本传统】材料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指出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主张,以及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践行民本思想的成效。
25、著名的历史人物会受到来自于后世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汉)司马迁《商鞅》(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1)司马迁和王安石分别是如何评判商鞅的?司马迁提及的“孝公”是哪个国家的君主?商鞅主张的“浮说”是指哪种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测量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搬运设备智能调度与路径规划考核试卷
- 电力仪表的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考核试卷
- 石棉在水利工程和港口建设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行业法律法规与标准解读考核试卷
- 电子元器件在移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照明项目实践指导考核试卷
- 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考核试卷
- 购物中心运营现场管理
- 2025知识产权许可协议样本: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clsim100-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
- 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联系单位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8210-2024热敏纸
- 子宫脱垂的治疗与护理
- (高清版)TDT 1058-202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 该努力的事不推明天(班)-图文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初级药师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修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