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1页
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2页
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3页
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4页
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分部石会隧道驻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电测村231号服务电话真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II目录TOC\o"1-2"\h\z\u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 11.3执行的技术标准与工作方法 21.4工程勘察等级 31.5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表 41.6任务完成情况 51.7勘探工作质量评述 52工程地质条件 72.1行政区划及交通位置 72.2地形与地貌条件 72.3气象与水文 82.3地质构造 92.4地层结构与岩性 92.5水文地质条件 112.6不良地质作用 112.7特殊性岩土 11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13.1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1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23.3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 134、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144.1场地现状稳定性评价 144.2场地适宜性评价 154.3工程地质评价 154.3.1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154.3.2基坑稳定性评价 164.4地震效应和地震稳定性评价 204.5相邻构(建)筑物影响评价 214.6地基均匀性评价 224.7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 224.8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224.9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作用评价 234.10基坑涌水量 234.11特殊性岩土评价 234.12成桩条件分析评价 234.13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风险分析 245、结论与建议 255.1结论 255.2建议 25附件:图件: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图1:5002.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3.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试验测试报告:1.岩土试验测试报告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前言1.1工程概况小学创建于1943年,地处渝中半岛,解放后由原国府路小学和张家花园小学合并,命名为“重庆市实验小学”,是重庆市的第一所实验小学。其附属幼儿园位于住宅老区之中,四周被老旧住宅楼围绕,南侧大树遮挡采光,整体无法满足幼儿园日照要求,幼儿园用地紧张,8班教室已经占满原有建筑指标,且建筑局部破损较为严重,为确保师生安全和满足学校招生需求,拟对现有园区进行改扩建。受小学校(下称业主)委托,我院承担了人和街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任务。场地位于,总用地面积约2333.6m2,东西宽30~40m,南北长70m左右,共2栋建筑,拟建主要建构筑物见表1.1-1,其中2#楼为保留建筑,仅对其进行装饰装修改造,本次勘察不包含。表1.1-1拟(改)建物基本情况一览表编号项目名称层数-*F/*F建筑高度(m)设计等级结构类型基础类型柱荷载备注=1\*GB3①1#楼3F/-1~-2F20.40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3000(kN)②2#楼(改建)砼1F4.0二级框架结构改建,本次勘察不含1.2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收集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水文资料,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支护、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建议,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依据。主要进行下列工作:(1)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物及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进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评价与整治工程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石和土分类及其空间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岩土参数;(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拟建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提供边坡、基坑稳定性验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评价边坡、基坑施工和使用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9)确定抗震场地类别,并进行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对场地地震效应、地震稳定性进行评价;(10)分析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提出防治措施建议;(11)编制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3执行的技术标准与工作方法一.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如下:主要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0)《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2)《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3)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参照执行:(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50/T-229-2015。二.基准系统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56年黄海高程系。三.勘察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3.业主提供的平面布置图、立面图;4.我院编制的《详细勘察大纲》。四.工作方法采用1:500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工程地质填图,当有因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以及建设范围内本身存在不良地质现象时,扩大填图范围至其影响范围。地质单位为组、统(第四系地层)。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室内岩石试验等多种工程地质勘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1、钻孔布置及钻探深度收集利用已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水位观测、取样试验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次勘察布置7个钻孔,拟利用既有勘探孔6个,其中一般性钻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等风化基岩6m,控制性钻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等风化基岩10m,共布设勘探剖面7条。工程地质调查采用1:500有拟建物的地形图,剖面测量采用1:200。2、取样工作岩样:在利用相邻项目2组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特征结合拟建构筑物特点,在钻孔岩芯中采集岩样3组做抗压试验。3、测试工作岩石试验:以抗压试验为主。1.4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表1.4-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表判定因素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地形坡角0~25°2岩层倾角(°)10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场地特殊性土有素填土、强风化岩体5土层厚度1.0-4.2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7不良地质条件不发育8破坏地质的人类环境活动地铁隧道,1~3、9对相邻建筑的影响程度小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中等复杂场地1.5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表按渝建发【2013】345、346号文规定,对拟建项目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表处下:表1.5-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局部陡坎,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以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位于范围以外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注:1、判定结果为“需进行初步勘察”或“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需进行初步勘察”的工程将本表纳入该工程初步勘察文件。表1.5-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位于外倾结构面外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滑动滑动影响范围以外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滑动滑动影响范围以外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岩质基坑深度的1倍以外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土质基坑深度的2倍以外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注:1、勘察单位应按照本表逐条进行判定,并将勘察范围线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标明。2、判定结果栏填“满足勘察范围”或“不满足勘察范围”。1.6任务完成情况我院于2022年2月16日组织2台设备进场施工,于2022年2月19日完成钻孔共6个,总进尺84.6m。在钻孔岩芯中采集岩样3组做抗压试验。钻孔水位观测6孔。工程地质测绘约0.02km2,测绘工程地质剖面7条,总长约0.49km。具体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6-1。表1.6-1完成工作量统计项目单位实物工作量备注钻孔布测孔7个钻孔本次完成机械钻探m/孔84.6/6利用机械钻探m/孔147.74/7草测工程地质剖面m/条488/7水位观测孔6室内试验天然抗压组3利用2组饱和抗压组3利用2组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021.7勘探工作质量评述我院接受勘察任务以后,工程人员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踏勘,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及勘察技术要求编制了勘察方案(大纲)。勘察方法运用地面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与室内测试等多种手段进行。勘察中坚持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要素,对勘测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果验收的三环节控制,杜绝不合格资料产生:1、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场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0.02km2。着重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成分、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工程地质测绘观察点和各种界线在图上的误差小于2mm,满足要求。2、工程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图(重庆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以甲方提供位于场外的两个点的坐标、高程作为本次测量控制起算依据,使用RTK测量剖面数据及钻孔坐标、高程。勘探点高程误差小于5cm,平距误差小于50cm。测量成果经现场自检、互检和专检,精度符合规范要求。3、钻探:严格按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钻孔岩心回次采取率:第四系全新统土层80~90%,基岩强风化层≥65~75%,基岩中等风化层80~95%,均符合规范要求。回次进尺土层不超过1.5m,在岩层中不超过2.0m。岩芯取出后,按上下顺序,地质员现场跟班即时编录,钻进深度、基岩面量测误差控制在±5cm之内,确保原始资料的可靠性。4、采样:选择控制性钻孔采集岩样,岩样直接利用岩芯样采集,及时封装,及时填写样品标签,妥善保存。土样采用静压法薄壁取土器、连续静力压入法采集,土样完整,及时密封。样品运输采用木箱充填纸屑或稻草装箱。所有样品均及时送至重庆市勘测院进行检测。5、钻孔水位观测:钻孔终孔后用提筒抽完孔内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静止水位。水位观测完成后对钻孔进行了封孔处理。6、外业见证:坚持外业见证制度,控制点的来源、钻孔的施放以及外业钻探的过程均有业主委托的见证单位“重庆德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进行旁站、巡视、验收,钻探外业资料真实可靠,满足规范要求,质量良好。见证人员:伍权,手机号印章号:YKJZ-2310570-0013。7、内业整理: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的编制绘图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6.7和AUTOCAD2008中文版。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由重庆市勘测院工程检测所承担。勘察成果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56年黄海高程系统。综上所述,勘察工作严格按勘察方案和现行规范组织实施,勘察方案制定的工作内容、勘察意图均得到落实和完成,基本完成了勘察大纲规定的内容,勘察的重点突出,查明了场地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达到了对场地的详细勘察目的,质量良好,勘察报告可供设计与施工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行政区划及交通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幼儿园排危工程建设场地行政区划上属重庆市渝中区管辖,勘察区位于人和街小学南东侧,周边为居民区,紧邻临华福巷等市政道路,勘察区的地理位置详见图2.1-1。2.2地形与地貌条件勘察区所在处地段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后经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现场地为居住区,场地经回填、开挖后,呈台阶状,场地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地面高程约225~244m,平台地形坡度0~3,挡墙坡角80~90°。2.3气象与水文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具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秋雨连绵等特点,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平均气温为16.8~18.0℃之间。勘察区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象(1)气温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日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最大日降雨量122.9mm(2)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3)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4)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5)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2、水文根据调查,勘察区及影响范围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经人类活动改造,部分区域进行预埋排水管及箱涵进入城市综合排水系统,场地总体水文条件简单。2.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重庆向斜西翼,无断裂构造发育,构造纲要图见图2.3-1。岩层产状110~125°8°~12°,其优势产状约120°10°,层间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J1:290°~310°∠60°~75°,优势产状305°65°,延伸5~10m,微张1~3mm,平直,间距1.0~2.0m,偶见钙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J2:200°~230°∠60°~80°,优势产状215°65°,延伸1~5m,一般闭合~微张,舒缓波状,局部有倒转反向现象,间距5~8m,偶见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调查区内岩土层序正常,未见断层及破碎带通过。2.4地层结构与岩性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并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场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以素填土为主,主要由砂泥岩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200mm,局部可达500mm以上,块、碎石含量比例与深度、部位等无连续呈随机分布状,局部含砖块等,分布于整个场地,地表一般为混凝土地面覆盖,厚度100mm左右。结构一般稍密为主,湿润,堆填时间一般大于10年,以抛填为主,本次钻探揭示最大厚度4.05m(ZK6钻孔)。由于受生活污水浸泡、废弃物浸染,局部为杂填土;地表零星存在丢弃的棉布、塑料等生活垃圾。粉质粘土(Q4el+dl)褐色,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残坡积成因,主要在原始地形低凹地带零星分布,地表未见,本次钻探揭示最大厚度0.65m(ZK4钻孔)。(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该地层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1、砂岩:灰色~紫灰色,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质胶结,岩质硬,岩体完整性好。强风化岩层中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下部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为场地主要岩层之一。2、砂质泥岩:以紫红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上部强风化泥岩岩层中等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下部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为场地主要岩层之一。3、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①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网状裂隙发育,强度较低,本次勘察钻探揭示厚度1.20m左右。②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强度高。③基岩顶面:场地内基岩面形态与地形基本一致,整体较为平缓,倾角一般0~10°,局部陡坎达50°以上。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钻孔情况一览表。2.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区,根据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水的补给,素填土渗水性较强。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较大,动态稍稳定,接受大气降雨或松散层孔隙水及临近地表水系的补给,砂岩为透水层和储水层,砂质泥岩为隔水层。本次勘察在钻探结束后将孔内水抽干,并在24小时之后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通过观测发现,钻孔水位基本无恢复,个别钻孔因地表渗水或管道渗漏水补给后,钻孔水面位于岩土界面附近。2.6不良地质作用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钻探工作,勘察期间,场地内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2.7特殊性岩土根据勘察,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残积土及强风化层。主要由砂泥岩碎石及粘性土组成,局部存在砖块等建筑垃圾,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200mm,局部可达500mm以上,块、碎石含量比例与深度、部位等无联系呈随机分布状,分布于整个场地,随意抛填。结构一般稍密为主,湿润,堆填时间10年以上。残积土即粉质粘土,分布在场地东侧ZK4钻孔处,呈可塑状,厚度较小,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分布范围有限,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层主要沿岩土界面发育,其厚度一般1.20m左右,强风化岩体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网状裂隙发育,强度较低。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利用既有2组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本次勘察采取3组砂质泥岩岩样作岩石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岩石各项指标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于表3.2-1。表3.2-1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野外编号岩性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ZK3-1砂质泥岩9.205.579.005.328.605.72ZK4-1砂质泥岩8.024.507.804.367.464.64ZK6-1砂质泥岩5.412.815.252.915.062.74SCK87-1砂质泥岩10.26.8*10.97.1*10.46.7*LZK24-1砂质泥岩7.06.29.57.18.1样本数n1415平均值fm8.15.4标准差σ1.921.69变异系数δ0.240.30标准值7.24.6最大值10.98.1最小值5.12.7软化系数0.65根据试验成果统计可知,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2MPa,变异系数0.30,变异性中等;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6MPa,变异系数0.24,变异性中等。统计结果表明:岩石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变异性中等,且室内试验可靠性较好,较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对物理指标取平均值,对变异性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力学参数取标准值。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岩石坚硬程度根据上述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1,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7.2MPa,软化系数0.65,为易软化的软岩。有关岩石的其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等见上述统计表3.2-1~3.2-2。2、岩体完整程度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采取率>80%,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故场地中等风化岩体属较完整。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完整性,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场地中等风化岩石基本质量等级:泥岩为Ⅴ类,砂岩Ⅳ类,强风化基岩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3.3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根据本次勘察岩石试验数据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选取,设计参数建议值按各工程部位岩层年代、岩性变化,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取值原则及依据如下:(1)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1\*GB3①岩体物理性质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平均值。=2\*GB3②岩体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标准值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的0.7倍,泊松比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3\*GB3③岩体抗剪强度、岩土界面抗剪强度、岩层层面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根据、裂隙面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结合邻近项目试验结果或重庆地区经验选取。=4\*GB3④岩体抗拉强度结合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5\*GB3⑤岩体完整性根据临近项目声波测试资料和钻孔岩芯质量综合判断。⑥填土的设计参数根据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7\*GB3⑦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3.8条选取。=8\*GB3⑧由于场地砂岩偏少,表3.5-1中建议值指标主要引自《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二期工程大礼堂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K9+364.587~K9+564.587)(详细勘察)》、《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运动场改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试验成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工程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综合确定。根据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统计结果,结合区域经验,综合提供本场地内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归纳见表3.3-1。表3.3-1岩土设计参数一览表岩土名称参数指标强风化基岩中风化砂质泥岩中风化砂岩结构面裂隙面层面岩土界面重度(kN/m3)20*19*24*26*25*天然抗压强度(Mpa)7.234.5*饱和抗压强度(Mpa)4.626.2*现场实测120*300*15188646*变形模量(MPa)600*4600*弹性模量(Mpa)900*5700*泊松比0.40*0.10*抗拉强度(kPa)90*452*内聚力(kPa)天然5*21*400*1452*50*20*20*饱和3*18*16*内摩擦角(°)天然26*12*31*39*18*12*10*饱和23*8*8*)30*60*14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5*0.55*(kPa)360*1080*(kPa)100*40*30*60*420*6*10*4、工程地质分析评价4.1场地现状稳定性评价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现已收集的资料,勘察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及周边存在多处边坡,本次在勘察区重点调查3处边坡,访问收集1处地下洞室资料。对现状边坡、洞室稳定性分析如下:(1)边坡1位于勘察区北西侧,坡向296°~332°左右,坡角约80°~90°,边坡总长约100m,坡高约5~9m为主,为岩、土质混合边坡,已采用挡墙支挡(上部一般为条石,下部为混凝土),但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现状稳定。(2)边坡2位于勘察区东侧,坡向122°左右,坡角约80°~90°,边坡总长约70m,坡高约3~5m为主,为岩、土质混合边坡,已采用挡墙支挡(上部一般为条石,下部为混凝土),但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现状稳定。(3)边坡3位于勘察区南西侧,坡向35°左右,坡角约80°~90°,边坡总长约35m,坡高约4m左右,为岩、土质混合边坡,已采用挡墙支挡(上部一般为条石,下部为混凝土),但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现状稳定。(4)地铁隧道位于勘察区南西侧,根据调查及资料搜集,该隧道为轨道交通十号线二期七星岗站至大礼堂站区间隧道,为双线单洞隧道,隧道跨度12.2m,为马蹄形断面,采用钻爆法施工,复合式衬砌结构,洞底标高192.9左右,洞顶埋深35.8m左右,覆岩厚度1~3倍洞跨为主,现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开挖支护,并经过验收,根据监测结果显示洞室现状稳定。4.2场地适宜性评价拟建项目岩土工程条件为中等复杂;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构造部位为重庆向斜西翼,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无滑坡、断层等不良地质作用,无不利的河道、沟滨、墓穴、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自然岩、土质边坡总体稳定,在合理的设计施工条件下适宜兴建本项目。4.3工程地质评价4.3.1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建筑周边环境标高与现状地面标高基本一致,基本无新挖填形成的环境边坡,且周边环境按照设计实施后,对现有挡墙顶基本不存在堆填,无加载作用,对既有挡墙影响较小。图4.3.2-1边坡分段示意图4.3.2基坑稳定性评价(1)地下室基坑拟建工程按设计标高整平开挖后,将在1#楼地下车库四周形成基坑边坡,边坡高约3.40~8.8m,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分段情况详见图4.3.2-1,现分段进行评价如下。A-B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北东侧,边坡走向127°,坡向217°,边坡长34m左右,高4.0~4.6m。根据1-1'剖面,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上部土层厚度1.3m左右,横向岩土界面平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可按1:1.5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下部岩质部分高3.6m左右,根据赤平投影图4.3.2-2,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近于正交,边坡属切向坡,裂隙J2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2裂隙控制。坡高按4.6m计算其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4.3-1,其稳定系数1.82,稳定,但受施工扰动和卸荷影响后,可能出现沿裂隙面的滑塌掉块现象。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按1:0.5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表4.3-1J2裂隙外倾时稳定性计算成果表(4.2m高计算)上部土层厚度(m)岩体重度(kN/m3)结构面长度(m)结构面面积(m2)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内聚力(kPa)边坡稳定性系数1.625.63.312.106518501.82B-C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东侧北部,边坡走向217°,坡向307°,边坡长20.7m左右。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土层厚度0.8~4.15m左右,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横向岩土界面较平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若有放坡条件,可按1:1.5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以下沉庭院边墙作为支挡结构,挡墙可采用重力式挡墙,以基岩或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C-D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东侧中部,边坡走向307°左右,坡向37°左右,边坡长8.8m左右,高度6.2m左右,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上部土层厚度1~2m左右,岩土界面较平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按1:1.5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下部岩质部分高5m左右,根据赤平投影图4.3.2-3,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近于垂直,边坡为切向坡,该段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按1:0.3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下沉庭院边墙兼作支挡结构,挡墙可采用重力式挡墙,以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D-E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南侧,边坡走向217°,坡向307°,边坡长12.3m左右。边坡以岩土质边坡为主,上部土层厚度1.5m~2.5m左右,岩土界面较平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可按1:1.5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下部岩质部分高4.8m左右,根据赤平投影图4.3.2-4,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近于反向,边坡为反向坡,裂隙J1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1裂隙控制。选3-3'剖面,坡高按7.2m计算其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4.3-2,其稳定系数1.28,稳定,但受施工扰动和卸荷影响后,可能出现沿裂隙面的滑塌掉块现象。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按1:0.5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表4.3-2J1裂隙外倾时稳定性计算成果表(7.2m高计算)上部土层厚度(m)岩体重度(kN/m3)结构面长度(m)结构面面积(m2)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内聚力(kPa)边坡稳定性系数2.325.65.305.376518501.28E-F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东侧南部,边坡走向307°左右,坡向37°左右,边坡长8.9m左右,下挖高度4.4m左右,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上部土层厚度1~3m左右,岩土界面较平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按1:1.5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下部岩质部分高5.5m~7.8m左右,参照赤平投影图4.3.2-3,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近于垂直,边坡为切向坡,该段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按1:0.3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下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该段挡墙紧贴既有条石挡墙,还需下挖4.4m左右,边坡总高度8.8m左右,边坡上部为绿化区,应业主要求,区内树木作保留处理,故本段边坡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以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F-G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东侧南部,边坡走向217°左右,坡向307°左右,边坡长8.9m左右,高度8.8m左右,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上部土层厚度3~4m左右,岩土界面较平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下部分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近于反向,参照赤平投影图4.3.2-4,边坡为反向坡,裂隙J1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1裂隙控制。坡高按8.8m计算其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4.3-3,其稳定系数0.987,不稳定,施工时将沿裂隙面的滑塌掉块现象。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边坡上部为绿化区,应业主要求,区内树木作保留处理,故本段边坡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以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表4.3-3J1裂隙外倾时稳定性计算成果表(8.8m高计算)上部土层厚度(m)岩体重度(kN/m3)结构面长度(m)结构面面积(m2)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内聚力(kPa)边坡稳定性系数4.525.65.64.66518500.987G-H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南侧,边坡走向307°,坡向37°,边坡长15.2m左右。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度1.5m~4.6m左右,根据6-6'剖面,岩土界面倾角较大,直立切坡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选6-6'剖面计算上部土体沿岩土界面滑滑动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4.3-4,分块示意图详见4.3.2-5,其稳定性系数0.757,结算结果表明无支护条件下其开挖后将沿岩土界面滑塌,若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若有放坡条件,可将土体清除处理;下部岩质部分高4m左右,参照赤平投影图4.3.2-3,该段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边坡上部为绿化区,应业主要求,区内树木作保留处理,故本段边坡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以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表4.3-46-6'剖面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稳定性计算成果表(饱和工况)条块号滑体体积(m3/m)重度(kN/m3)重量(kN/m)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kN/m)下滑力(kN/m)剩余下滑力(kN/m)稳定系数长度(m)倾角(º)内聚力(kPa)内摩擦角(º)12.112144.313.0460.0032318.5238.3713.860.48325.6421118.442.0316.301680.59448.4633.240.001.168312.3621259.563.4926.751681.01788.41116.830.000.757H-A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西侧,边坡走向37°,坡向127°,边坡长38.1m左右,为岩土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度1.5m~4.9m左右,根据1-3剖面,横向岩土界面较平缓或与坡向相反,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失稳,按1:1.5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下部岩质部分高2.3m~2.8m左右,根据赤平投影图4.3.2-6,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基本一致,边坡为顺向坡,但层面倾角10°左右,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于极软岩,较完整为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有放坡条件,建议按岩质部分按1:0.5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车库内部错台处存在边坡,分别为1-2段、3-4段和4-5段,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分段情况详见图4.3.2-1,均以岩质边坡为主,评价详见表4.3-5。表4.3-5边坡特征及评价一览表边坡位置高度(m)坡向稳定性分析评价措施建议1-2段2.837°参照图4.3.2-3,该段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建议按1:0.3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3-4段2.3217°参照图4.3.2-2,裂隙J2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2裂隙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按1:0.50坡率临时放坡,施工时及时清除松动易滑落块体,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4-5段1.1127°参照图4.3.2-6,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基本一致,边坡为顺向坡,但层面倾角10°左右,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破裂角取60.5°。建议按1:0.30坡率临时放坡处理,施工时对坡面松动易滑落块体进行清除或锚固处理,以地下室边墙兼作支挡结构。4.4地震效应和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3,参考相邻报告和地区经验,素填土υs取155.00m/s,为中软弱土;下伏强风化基岩500m/s<υs<800m/s,中等风化基岩υs>800m/s,为稳定岩石。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结合覆盖层厚度,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见表4.4-1。表4.4-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建筑名称覆盖层最大厚度(m)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s)抗震地段1#楼4.8155.0Ⅱ0.35一般拟建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域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不存在砂土液化、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4.5相邻构(建)筑物影响评价场地位于老城区,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周边存在地铁隧道、挡墙、住宅楼等建、构筑物,挡墙主要位于场地东、南、西三侧,详见平面图。1、对既有挡墙的影响东侧边坡大致分为2段,北段坡脚地形标高227.1m左右,坡顶235.0m左右,高8m左右,坡面采用混凝土护面,现状稳定,根据平面图及1、2剖面图,本项目建筑(下沉庭院)边线(BC段边坡)距离边坡线最近约11m左右,项目下沉庭院底标高232.40m左右,在现有地面标高的基础上下挖4.5m左右,故对该段边坡为减载作用,对其影响较小;建筑主体地下室地坪与边坡脚连线位于岩层层面(倾角10°)以下,其基础位于其连线下方,对边坡岩体无加载作用,且岩层倾角平缓,主体建筑对该侧边坡无加载作用,对其影响较小。东侧南段边坡坡脚地形标高235.0m左右,坡顶236.0m~241.0m左右,高1m~5m左右,采用条石混凝土挡墙支挡,现状稳定,本项目建筑(1#楼)边线距离边坡线最近约15m左右,项目1#楼底标高231.20m左右,在现有地面标高的基础上下挖3.2m左右,故对该段边坡为减载作用,对其影响较小。南侧既有边坡坡脚地形标高238.4m左右,坡顶242.6m左右,高3.8m左右,采用混条石挡墙支挡,现状稳定。项目建设时挡墙西段(GH段边坡)将破除,该挡墙东段(EF段边坡)与地下车库边线紧贴,车库底标高234.0m左右,在现有地面标高的基础上下挖4.4m左右,对该挡墙影响大。建议拟建E-F-G-H段边坡采用桩板挡墙支挡,先支挡后开挖,另对EF段边坡对应段既有挡墙保留段进行加固处理。西侧边坡坡脚地形标高229.7m~231.7m左右,坡顶237.5m左右,高6.0m~8.9m左右,采用混条石或混凝土挡墙支挡,现状稳定。本项目建筑(1#楼)边线距离边坡线最近约4m左右,项目1#楼底标高231.20m~234.00m左右,在现有地面标高的基础上下挖4.2m~7.2m左右,故对该段边坡为减载作用,对其影响较小。2、对周边房屋的影响根据平面图,场地北侧砖6距离本项目基坑边坡最近5.9m左右,该建筑地坪标高238.78m左右,其基础情况不详,该建筑南侧端墙置于挡墙之上,挡墙底标高237.1m左右。拟建基坑底标高232.4m,与挡墙底之间高差4.7m左右,根据场地覆盖层情况,结合重庆地区经验,既有砖6的基础置于基岩上,可以推测出砖6基底与拟建基坑底连线倾角小于45°,基坑开挖对该建筑影响较小。建议施工前核查该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及埋深,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相关建筑物的安全。3、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本项目与基本建成的轨道交通10号线七星岗至大礼堂区间隧道最小水平距离约7.8m,竖向距离28.5m~35.5m,该项目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根据该区间轨道勘察资料,该隧道围岩级别为Ⅳ级。本幼儿园1#楼建筑为1~3F/-1~3F,其单柱荷载较小,结合两者空间位置关系,拟建幼儿园1#楼对隧道结构影响有限。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0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设计、施工应严格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完善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设计及论证工作,严格确保自身建设项目及轨道交通的结构安全。综上,对南侧挡墙区域先行施工支挡桩基,再进行开挖作业,分段、分层开挖,随挖随支;新建1#楼对其他建构筑物影响较小。4.6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主要由素填土及强~中等风砂质泥岩、砂岩组成。特征如下:1)素填土:素填土因填料、填筑时间、填筑方式差异大,大多呈松散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其地基均匀性分类为不均匀地基。2)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厚度薄、分布不均,其地基均匀性分类为不均匀地基。3)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完整,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不大,延展性较好,分布较连续、稳定,承载力较高。其地基均匀性分类为较均匀地基。4.7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该拟建区开挖后大部分区域中风化基岩出露,局部为强风化基岩出露,建议选取中风化基岩做持力层,采用扩展基础。4.8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工程场地内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场地内基岩面起伏基本与原始地形起伏相一致,基岩面倾角总体平缓,一般在3~8°,周边受人工改造影响,挡墙区域较陡,倾角可达80°左右,埋深一般1.0~5.0m,基岩面标高231~237m。场地基岩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厚度一般约1.2m左右,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极软。4.9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作用评价4.9.1地下水及其作用评价本次勘察在钻探结束后将孔内水抽干,并在24小时之后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通过观测发现,钻孔水位基本无恢复,个别钻孔因地表渗水或管道渗漏水补给后,钻孔水面位于岩土界面附近,地下水贫乏。大气降水易沿地面向势低洼的基坑内部汇集,地下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易沿基岩面向基坑内部排泄,施工时做好基坑四周截排水措施,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并做好相应的预案。4.9.2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建设场地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在历史上无工厂、矿山及污染物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未受污染。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场地内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4.10基坑涌水量场地位于地势较高地段,不利于地下水汇集赋存,地下水贫乏,基坑开挖时大气降水、管道渗漏水可能往基坑汇集,基坑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4.11特殊性岩土评价根据勘察,场地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强风化岩、残坡积土。人工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地表一般为混凝土地面覆盖(厚度100mm左右),堆填一般大于10年,局部含砖块等,分布于整个场地,抛填为主,结构松散~稍密,厚度分布不均匀,钻探揭示最大厚度4.05m(ZK6钻孔),且局部含架空块石,粒径差异性较大,均匀性较差,力学性质差,具中~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场地范围内局部地段分布有残坡积土,对工程的影响较小。风化的砂岩及砂质泥岩,其厚度较小,且一般不具膨胀性,对工程的影响较小。4.12成桩条件分析评价本项目南侧边坡支护采用桩板挡墙支挡,根据对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场地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砂岩、砂质泥岩),物理力学性质稳定,岩体较完整,成桩过程不易塌孔,成桩条件性好,上部土层易出现垮孔等现象,成桩条件较差。机械成孔、人工挖孔两类成桩工艺在该类岩、土中施工成桩均可行。1、桩基成桩可能性拟建场地地下水贫乏,土层厚度1~7m,中风化埋深2~8.2m。上覆土体厚度较大,均匀性差,桩孔壁易垮塌,成桩条件较差;桩周土体稳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严禁在桩孔四周大量堆载。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基岩段成桩条件较好。2、桩基施工条件分析机械成孔灌注桩:优点:①地下水位较高时,不用降水即可施工,基本不受天气情况影响;②安全隐患较小,且耗时较少,受桩长影响较小;③可以解决填土土层中的块、孤石问题。缺点:①对场地平整程度要求较高;②施工时对桩底沉渣厚度难以控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③中风化岩层很难扩底;④废弃泥浆不环保,现场施工环境差;⑤桩孔处于岩层面起伏较大部位易产生斜孔;⑥为获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需要用较大孔径,意味着需要大直径的钻机,对施工设备要求较高。人工挖孔桩:优点:①人工挖孔相对便宜,施工成本相对较低;②桩端持力层便于检查,桩底沉渣易控制,质量容易保证;③可以扩底,容易得到较高的单桩承载力,以节省桩身的混凝土用量;④对施工场地平整度要求相对较低。缺点:①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