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与参考答案A卷_第1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与参考答案A卷_第2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与参考答案A卷_第3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与参考答案A卷_第4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与参考答案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28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与参考答案[A卷]一、选择题(共6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C.15cm D.18cm答案:D答案解析: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f<30cm<2f15cm<f<30cm四个选项中在15cm到30cm之间的只有18cm。故选D。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A.、放大 B.F、放大 C.、缩小 D.F、缩小答案:A答案解析: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光源“F”开口向里(即垂直于纸面向里),因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左右、上下相反,所以,在光屏前面看到的字母“F”的形状应该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一定是光源D.吸收各种色光部分呈现黑色,白色部分反射各种色光答案:D答案解析:A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B错误;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正确。故选D。4.人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性征。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A.男性出现胡须、腋毛 B.女性骨盆变宽、乳房增大C.音调变低,声音低沉 D.男女性体重、身高迅速增加答案:D答案解析: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洪亮而低沉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可见D不是第二性征,符合题意。故选D。5.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受精在子宫内进行 B.②细胞分裂所需的营养来自母体C.①③过程中不需要营养和氧气 D.④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答案解析: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娩出。答案解析:A.①受精在受精卵内进行,A不符合题意。B.②细胞分裂所需的营养来自卵黄,B不符合题意。C.①③过程中需要营养,C不符合题意。D.④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物质交换,D符合题意。故选D。6.(本题3分)(2021·浙江金华·)下列常见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C答案解析:①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②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③筷子上折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④鸭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则属于折射现象的是①③。故选C。7.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A和B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答案:C答案解析:从半球形玻璃砖B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字反射的光进入玻璃时都经过球心,沿法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仍在字处,位置不变;但正方体玻璃砖A下的字反射的光除垂线那条外,都是斜射入玻璃砖中,在界面处会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字的像,比字的位置高。即: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故选C。8.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用轻重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敲击其中一个,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表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D.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答案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轻重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不同,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了一个音叉,另一个音叉也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它们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答案:D答案解析: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CD.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0.某村的“茶苗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赠送的茶苗已长成产茶。所赠茶苗采用短穗扦插育苗,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与白茶育苗不同的是()A.大豆的生殖 B.变形虫分裂C.桃树嫁接 D.酵母菌出芽答案:A答案解析:大豆植物体成熟后,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种子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而白茶扦插育苗、变形虫分裂、桃树嫁接和酵母菌出芽的生殖过程均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生殖。故选A。11.五一佳节,在杭州太子湾公园里,小科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那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科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A.无色 B.绿色C.红色 D.蓝色答案:C答案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A.滤色镜如果是无色的,则所有色光都能通过,所得到的照片应是绿叶蓝花的郁金香,故A不符合题意;B.滤色镜如果是绿色的,则绿光能够通过,蓝光不能通过,所得到的照片应是绿叶黑花的郁金香,故B不符合题意;C.滤色镜如果是红色的,则绿光和蓝光都不能通过,所得到的照片应是黑叶黑花的郁金香,故C符合题意;D.滤色镜如果是蓝色的,则绿光不能通过,蓝光能够通过,所得到的照片应是黑叶蓝花的郁金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答案:B答案解析: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13.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的个体,真菌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的B.细菌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叶绿体C.细菌的个体虽然十分微小,但是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单个的细菌D.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相似,食用菌都是单细胞真菌答案:A答案解析:A.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利用孢子生殖,故A正确。B.细菌没有形成的细胞核,但是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故B错误。C.细菌的个体虽然十分微小,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单个的细菌,故C错误。D.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蘑菇),故D错误。故选A。14.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防止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免噪声传出去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离墙,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花草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答案:C答案解析: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不符合现实,故A不符合题意;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不可行。,比如:汽车发动机产生噪声,汽车不能在真空中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属于在传声途径上减弱,方法可行,故C符合题意;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有些重物需要大型机械,不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下列关于人体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只能产生精子B.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只能产生卵细胞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D.胎儿发育所在的器官是子宫,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答案解析:A.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错误。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故B错误。C.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故C错误。D.胎儿发育所在的器官是子宫,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D正确。故选D。16.关于如图所示国庆70周年大阅兵彩排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光B.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D.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的答案:B答案解析:A.红旗是不透明的,它能够反射红光,所以红旗呈现红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军徽自身不能发光,它不是光源;士兵帽子上的军徽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故B错误,符合题意;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7.(本题3分)(2021·浙江嵊州·)生物的繁殖有多种方式。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玉米用种子繁殖后代B.桃、梨等果树的嫁接C.马铃薯用块茎培育幼苗D.柳条插在地里长成新植株答案:A答案解析:A.玉米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属于有性生殖,故A正确。BCD.桃、梨等果树的嫁接,马铃薯用块茎培育幼苗,柳条插在地里长成新植株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CD错误。故选A。18.如图所示,物体AB长1.6m,平面镜CD长0.7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长与平面镜的长相同,为0.7米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米D.像长与物体的长相同,为1.6米答案:D答案解析: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所以A错误;B.物体AB长1.6m,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应为1.6m,所以B错误;C.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所以C错误;D.物体AB长1.6m,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所以D正确。故选D。19.如图是视觉形成的示意图,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A.感受器 B.效应器C.神经中枢 D.传入神经答案:A答案解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所以,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故选A。20.如图所示,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将红光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红色的是()A.欧洲环 B.亚洲环C.澳洲环 D.美洲环答案:D答案解析:红光依次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只有美洲环能反射红光,观众看到的是红色;而红光照在其他四种颜色的奥运环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黑色,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36分)21.图如中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______答案:答案解析: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的像点A′、B′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连结A、B即为物体AB,如下图。22.如下图所示。画出经过凸透镜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或入射光线。______答案:答案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23.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由图可判断,入射光线是______,空气在分界面的______侧。(填“上”、“下”、“左”或“右”)答案:CO

左答案解析:[1]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知道,MN左侧的两条光线OC、OA与OP的夹角相等,因此MN为界面,QP为法线;CO、AO中应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2]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玻璃在右侧,空气在分界面的左侧。24.身边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1)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km/s。答案: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3×105答案解析:(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3×105km/s25.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_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m。答案:0.6

0.2答案解析:[1][2]由题知,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凸透镜的焦点在平面镜前面,而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所示:光束会聚处F和M点的距离s=2×0.3m=0.6m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则凸透镜的焦距f=0.5m-0.3m=0.2m26.痛别!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使其后代获取水稻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这种传粉方式称为______,其生殖方式属于______。答案:异花传粉/人工授粉

有性生殖/种子繁殖答案解析: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这种传粉方式称为异花传粉。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这种生殖方式需要两性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三、探究题(共40分)27.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闻和小涛同学利用焦距f1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6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f2为15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表一焦距10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高(厘米)12020623015334013.3245012.51.5表二焦距15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高(厘米)5206018630306740243.685021.42.57(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5、6、7、8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3)小闻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小涛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判断小闻的结论是______的(选填“正确”、“错误”)。(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______有关。答案:见解析;1、2、3、4

;错误;焦距答案解析:(1)实验序号1中,物距u=20cm=2f,像距v=20cm=2f像高等于物体高度;实验序号6中,物距u=30cm=2f,像距v=30cm=2f像高等于物体高度,可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2)分析实验1、2、3、4或5、6、7、8的数据,物距不断增大,像距不断减小,像的高度不断减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增大,像距v变小,像变小。(3)计算表一中1、2、3、4中的物距与像距之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大,成的像越小,所以通过计算的表一的结论是错误的。(4)根据表一和表二信息分析作出猜想是: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有关。28.(本题8分)(2021·浙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当烛焰距凸透镜15厘米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_____。(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闻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答案:下

像距

见解析

左答案解析:(1)如图甲,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向下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3)在测量过程中,要移动光屏位置,使上面的像最清晰时位置,可能在确定像的位置时会不太准确,造成误差较大。(4)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因近视镜为凹透镜,会使光延迟会聚,故像距会变大,这时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29.小科用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两个凸透镜,A的焦距为10厘米,B的焦距为20厘米。如图所示,他选用其中一个凸透镜,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获得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光屏上像的性质11260倒立、放大、实像21530倒立、放大、实像32020倒立、等大、实像(1)利用上表中相关信息可判断小科在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2)接着小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利用光屏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若将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3)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制成人脸识别仪,识别时,面部应位于___________(填“一倍焦距内”或“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答案:10

倒立、缩小的实像

光路可逆

二倍焦距以外答案解析:(1)由表中第三次实验知道,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等于20cm,并且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物距、像距都等于2倍焦距,所以f=10cm。(2)由图知道,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可逆知道,若不移动凸透镜,只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能收集到蜡烛清晰的像。(3)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人脸识别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30.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D.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______。(4)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6.208.6810.513.52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6.208.7310.3513.48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DCBA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见解析

测量距离时有误差答案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顺序是:D.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C.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由图乙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有的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说明已经注意到玻璃板的厚度问题,所以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不等,可能是测量距离时有误差造成的。3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1)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E射同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测得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相等。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___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的是___________。(3)如图乙,以法线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观察在F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上述实验操作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

OA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案解析:(1)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沿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