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4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

B.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

D.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答案:D详解:A、B: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舒张使得晶状体曲度变小,让光更发散使得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物距越大所以像距越小,像越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处的帆船还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

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震动发声的答案:D详解:A、碗中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时碗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碗中装的水越少,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敲击不同的的碗,音调不一样,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用不同力度去敲碗,碗和水的振动幅度不同,但是频率仍然相同,因此音调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响度,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因此碗的材质不同,敲击时的音色自然就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碗和水振动发声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厘米B.6厘米<f<18厘米C.9厘米<f<12厘米D.18厘米<f<24厘米答案:C详解:当物距等于6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分析可得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分析可得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分析可得f<12cm。综合三个结论归纳可得出9cm<f<12cm。故选:C4.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详解:A、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正确;

B、声音的响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变小,错误;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错误;

D、根据以上三个选项的结果,错误。故答案为:A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A.90°B.60°C.45°D.30°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小球到达A点时,像也到达A点,所以平面镜应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交点A;根据题意,当小球在图示中的B点时,像点在竖直方向的C点,平面镜过BC连线的中点D;平面镜一定在AD连线上,其中:因为BD=CD,AD⊥BC,所以AD是∠BAC的角平分线,又因为∠BAC=90°,所以∠BAD=45°,如图所示:所以题干中的夹角α=45°;故选C。6.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详解: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C。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一声B.最多二声C.三声D.四声答案:C详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8.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答案:A详解: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9.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是()A.均在手指伤处B.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C.在手指伤处的真皮和表皮D.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答案:B详解:在手指伤处是感受器的部位,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脊髓内有神经中枢,可以将接收到的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A.小孔成像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D.树下彩虹答案:B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珠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C.手影游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D.树下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B。11.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红外线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C.紫外线成像仪D.超声波成像仪答案:A详解: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故选A。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主要依靠红外线,各种可见光对植物的生长是没有作用的

B.红外线发出的光对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人们制成了红外线诱虫灯来高温杀虫

C.红外线灯通电后能发出红光,说明红外线可能属于可见光

D.红外线对植物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答案:D详解:A.植物的生长主要依靠可见光,故A错误;

B.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见光,故B错误;

C.红外线灯通电后能发出红光,但是红外线不能引起人类的视觉,即看不到红外线的存在,故C错误;

D.红外线对植物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故D正确。故选D。13.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B.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黄色D.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答案:D详解: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因此红光照射到香蕉上被吸收,呈现黑色;白色瓷盘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红光照射到瓷盘上全部被反射,呈现红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4.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答案:B详解:这种新材料为不透明体,拉伸状态时为蓝色,说明此时它反射蓝光;压缩状态时显示红色,说明此时它反射红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5.日地之间的距离是1.496×108km,按照每秒钟前进3×105km的光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A.6minB.8minC.10minD.12min答案:B16.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面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A.外耳道虹膜B.视网膜耳蜗C.鼓膜瞳孔D.耳蜗脉络膜答案:B详解: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由此说明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若是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故选:B17.小明患有近视,下图中对小明视力矫正原理正确的是()A.B.

C.D.答案:D详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向后转动硬纸板AB.沿ON向后转动硬纸板B

C.增大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减小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答案:B详解: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让反射光线所在侧的硬纸板和入射光线侧的硬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再观察是否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即沿ON向后转动硬纸板B,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9.(2020七下·上虞期末)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详解: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那么物距将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因此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始终大于物体的移动距离,故①错误;

②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移动的距离肯定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移动的距离小于物体移动的距离,故②错误;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它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成像会更靠近凸透镜,因此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故③正确;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当物距和像距的数值相互交换时,仍然会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只是像的大小发生改变,故④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③④。故选D。20.如图是小科观察到的瓜渚湖夜晚喷泉的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科看到喷泉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到空气,再进入小科的眼睛

B.小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喷泉变模糊了,是因为喷泉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科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湖中的桥,看到了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科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远,“取景”范围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答案:A详解:A.小科看到喷泉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再进入小科的眼睛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小科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远,“取景”范围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共8题;共42分。21.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选填“前”或“后”)。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答案:前;凹透镜详解: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它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因此相当于近视眼,即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看起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近视镜,也就是凹透镜。22.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详解:(1)观察图片可知,从左到右,瓶子内水柱越来越短,空气柱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高,因此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倒入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据此可知水是否已满。23.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率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美国表演,震惊全场。(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的缘故。(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在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答案:(1)直线传播(2)音色(3)振动详解:(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音色是不同的。(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在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振动,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2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蜡烛,若要看见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________(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3)如图丙在树阴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________的像。答案:(1)三个小孔和烛焰在一条直线上(2)膜(3)太阳详解:(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蜡烛,若要看见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三个小孔和烛焰在一条直线上。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丙在树阴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的像。2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0.05;变小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也是10cm;根据u=v=2f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因此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5cm,即在0.05m以内;(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由于u>f,所以凸透镜成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因为物距增大,所以像的大小变小,像距变小。26.“针光鼠标”是“光电鼠标”的革新,它更加精确。如图是“针光鼠标”简化的光路图,可以在不同高度的反射面1和反射面2正常使用。(1)图中入射光线与反射面1垂直,入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度,反射光线透过玻璃片时发生光的________,此时感应器能接收到光线;(2)若图中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反射面2,此时感应器接收到的光线方向与原接收到的光线方向相比________(填“偏移”或“不偏移”)。答案:(1)0;折射(2)不偏移详解:(1)图中入射光线与反射面1垂直,法线与反射面I也是垂直的,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的大小是0度。反射光线透过玻璃片时发生光的折射,此时感应器能接收到光线;

(2)若图中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反射面2,此时感应器接收到的光线方向与原接收到的光线方向相比不偏移。27.“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1)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2)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答案:(1)视网膜;小于(2)凹透镜详解:(1)由分析可知,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要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要变凸,焦距要变小,所以填小于;

(2)根据近视的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知,手术也是为了达到这种配戴凹透镜的效果,所以通过削去一部分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28.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______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_______。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详解: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三、解答题共3题;共16分。材料一:大家都见过水波,其实光也是一种波。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的距离称为波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如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材料二:实验表明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即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2)汽车的雾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你认为养路工人的服装用什么颜色较好?答案:(1)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雾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详解:(1)天空为是蓝色的原因: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是黄色的原因: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传播距离远。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V射下,A为一只昆虫。

(1)标出昆虫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昆虫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飞行,请在图乙框中画出昆虫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答案:详解:(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通过A点作竖直向下的垂线,这条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就是昆虫的影子。

(2)根据上面的方法,做出昆虫在最左边的影子的位置,然后将左右两个影子的位置连接起来,就是影子的运动轨迹。入射角α/°1020304045485060反射角β/°1020304045485060折射角θ/°132742597182——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科学现象。如图甲,一个透明的薄壁水槽底部有一个印花P,现在往水槽中缓缓注水,人在A处观察印花(如图甲)。开始时,能够看到印花(如图乙),但当水位升高到一定高度后,发现印花“消失”了,即人在A处看不见印花了(如图丙),查阅资料: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光路会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发生偏折,如图丁,当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其对应的反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如下表:注:表中“一”表示此时无折射角,即折射光线消失。请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解释:当水槽中水位较低时能观察到印花,而水位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印花“消失”的原因答案:由于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光线消失;当水位较低时,光线从硬币反射出来并斜射向空气的入射角较小,光线可以折射进入空气并最终到达人眼;当水位逐渐升高后,光线折射进入人眼时的入射角要逐渐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后,折射光线消失,所有光线在水与空气的界面处只发生反射,使得光线无法进入人眼,因此硬币“消失”。详解:由于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光线消失;当水位较低时,光线从硬币反射出来并斜射向空气的入射角较小,光线可以折射进入空气并最终到达人眼;当水位逐渐升高后,光线折射进入人眼时的入射角要逐渐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后,折射光线消失,所有光线在水与空气的界面处只发生反射,使得光线无法进入人眼,因此硬币“消失”。四、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2分。3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3)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答案:(1)倒立(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详解:(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3.小金制作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安装一个进出水口,在圆环支架的两侧密封上透明的橡皮膜,用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并向圆环与橡皮膜所围成的空间内注水,使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便制成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1)将制好的水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中心、水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________,之后将水透镜的位置固定,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2)从水透镜中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若不改变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若不改变蜡烛、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则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答案:(1)高度(2)右;近视眼镜详解:(1)做透镜实验时,首先要调节烛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当焦距变大时,成像向后移动,所以光屏也要后移才能继续承载物像,即向右移动;注水时透镜的焦距减小,成像向前移,不移动光屏,则需要将成像后移,放入凹透镜即可(近视眼镜);3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乙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小详解:(1)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如乙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35.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次数123材料玻璃玻璃水晶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焦距/cm8.04.0(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cm。(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