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教学案_第1页
经济地理学教学案_第2页
经济地理学教学案_第3页
经济地理学教学案_第4页
经济地理学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开展过程、方

向;经济地理学与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及本书的编排情

况。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

系及其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重点:[1)经济地理学的开展概况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3〕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开展中的作用

课时:4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开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特点

(一)史志描述(公元2000年前)一一地理学开展的初级阶段

以散记为主。当时的没有专门的地理学,散记于历史、风俗、物

产、医学、哲学、游地中。与非地理内容混杂在一起。

(1)内容丰富,涉及到许多经济地理学的内容,累积了丰富的地

理知识。

(2)记述性。记录、描述性的地理知识的堆砌。最早出现于中国、

古希腊、阿拉伯等古代文明国家,多地理志、游记等。

(3)以区域为基本框架,以地理为主要内容

(4)开创地理科学所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商业地理研究

(1)随着第一、第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

换〔部落之间)具有范围小的特点,之后随着欧洲国家资本

主义开展,原始的资本积累,需要广阔的资源、市场,为商

品交换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根基。

(2)同时地理大发现、欧、美、非三角贸易使商品交换扩大到了

世界范围。

(3)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海外市场、资源,对海外地区的资源市场

情况进展调查、研究,因而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

理学的形和开展。

所以,商业地理学是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最早的研究内容之一。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1)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局部范围的分工,

英、美、法、意等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生产,使工业区位的选

择、市场选择、资源供给分工更加明确。

(2)这样农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向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多

方面开展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开展特点

1.开展速度加快

(1)经济本身的研究一一构造:第一、二、三、朝阳、夕阳;跨

国公司的研究、开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市场、生产要素、

需求等)。

(2)经济开展条件的研究、企业组织的研究

(3)空间布局的研究

2.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1)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经济、地理涉及到的内容

(2)研究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单个企业的区位选择、组织构

造;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组织构造;区域的区位关系;全球化〕

(3)传统经济地理学多注重“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布局〃的

研究(工厂、农田、道路)

现代:物质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同时进展研究(服务、组织、

功能关系等)

生产布局——物质、非物质

对经济活动系统本身进展研究

4.与其它科学领域渗透逐渐加强,并大量借鉴其它研究领域的研究

方法、理论体系、思维方法、并出现生态化、社会化、综合化开展趋

5.区域-企业综合分析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区域与企业关联十分密切。区域内

的经济地理状况是一个个企业〔或企业分部、工厂〕状况的综合表达。

然而,对于总部不在所研究区域的企业来说,仅仅从区域内各种经济

地理条件的分析,已不能提醒影响经济活动区位变化的原因,因为支

配企业开展的决策来自于该区域或国家之外公司首脑机构。为了公司

总体的利益,某一局部的工厂(或其他运营机构〕可以在低利润甚至

无利润的情况下运行。企业地理从公司空间组织角度的研究,可以弥

补此缺乏;但是,该研究方法并不考虑〔或不重视)公司所涉及的区

域内的整体状况(李小建,1991a〕。伴随着经济地理研究尺度的扩大

和企业组织的跨国化、多国化、融合企业地理与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

综合分析方法已日益显示出活力来。近几年来,在Economic

Geography杂志发表的论文中,相当一局部侧重于企业活动与区域开

展。

6.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

经济活动全球化意指跨国性、跨洲性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任

一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变得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从区域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均理所当然地表现出对经济

活动全球化研究的关注。目前,与经济地理有关的主要研究领

域包括:区域〔企业〕间联系网络变化与全球化①;各经济活

动类型(包括农业、工业、财经、广告业、劳动力、技术研究

与开发等)的全球化或与全球化的关系〔见Economic

Geog-raphyl990至1997年各期论文);经济活动全球化中的

跨国公司活动〔公司组织构造调整〕及跨国公司活动对经济全

球化的影响;国家(或区域〕政策与经济活动全球化(Dicken,

1992)o

7.新产业区研究

新产业区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为一些学者基于对意大利

东北部地区中小企业联系网络密集、柔性专业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突出的成功开展案例研究后提出的。之后,

研究案例扩展到北美、西欧,侧重于分析新产业区的成因、构

造及空间组合状况1李小建,1997b)。新近来自开展中国家的

研究,尤其是中国王缉慈等人[WangandWang,1998)和韩国

朴杉沃(Park,1996)的成果,不仅仅在案例上拓宽了类型,

而且在理论上也有推进之处。如朴氏认为新产业区为“贸易取

向性的新生产活动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具明显

劳动分工、生产网络和根植性〃(Park,1996)。这里的“新〃

代表在过去非工业化地区或正在工业化地区新开展的工业区。

新产业区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它的发挥当地优势的劳动分

工、区内外联系密切和根植性明显的特点,以及不少国家(如

意大利、美国、韩国等)的实践经历,均说明其在区域(尤其

是落后地区)经济开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就我国而论,80年代

以来农村工业的飞速开展及在一些地区相对集中,完全有可能

成长为新产业区;此外,主要靠外资注入,在一些过去不兴旺

或不甚兴旺的地区迅速形成另一类快速增长的区域。这些区域

可否(或若何)开展为新产业区,也值得研究。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1)地理学一一研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与变化

开展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学。地理学以地理环境

与人类活动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

(2)地理环境一一狭义: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即自

然地理环境

广义:还包括了人类活动形成的社会圈(智慧圈、人

类圈〕一一人文地理环境。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划分为人文地理

学、自然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地理技术、地理实验〕,其中经济

地理学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为地理学的三级分支学科。此

外地理学一一通论、区域、应用之分,经济地理学为通论地理学

也为三级学科;地理学在中国还有一种划化方法一一自然、经济、

社会文化,为二级学科。

经济地理学为地理学基本的、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地理

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1)经济学一一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展配

置的科学。经济运动对比复杂由此产生各种经济学〔工、

农、服务、行为、住宅、宏观、微观、供给、福利、转让、

歧视、制度、城市、旅游等等〕。主要研究资源拥有者、利

用者、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2)经济地理学一一研究资源拥有者、利用者、消费者的空间

经济行为

(3)关系:二者研究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以经济学为根基,借用其理论、研

究方法、思维方法、内容、成果、甚至是一些实证数据。

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学的研究有补充、完善、指导等作用。

三、经济地理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关系

(1)人类对科学的划分一一自然、人文〔社会)两大体系。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即最基本的人文现

象(民以食为天)。经济活动最基本的〔根基性的活动,

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的生活资源)经济活动成为连接

自然与人文两大体系的纽带、桥梁。经济活动与自然、

人文现象都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经济地理与自然、人文

科学产生一定的联系。

(2)自然科学是进展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物质根基、物质条件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事项建设在劳动地域分

工、自然环境的根基上。

(3)经济地理学与人文科学有一定内在联系。经济活动本身

是一种人文现象,经济地理学对人文科学的研究有一定

的补充、完善、指导等作用。同时人文科学的开展对经

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指导等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开展中的应用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开展的意义

(1)实践的指导意义。经济地理学是对资源、环境、市场、经济

空间格局等整体性研究得出一系列结论、理论的。所以经济

地理学具有长远性〔战略性)、预测性、整体性等特点,为

经济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对经济活动起指导作用等。

(2)理论上进一步完善经济学的理论

经济学注重经济活动本身的运动规律的研究;经地学注重经

济活动的空间活动研究,二者可相互补充完善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研究

(1)现代世界重大问题

人口一一数量大、增长快(1亿/年〕、分布不平衡

资源一一数量锐减、需求量增加、浪费严重一一生龙活虎产

品、尤其是消费品下降一一经济问题

环境一一破坏严重、恶化一一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一一经

济活动

开展一一人类存在空间、开展失衡、可持续等

(2)这些都与人类经济活动有关,经济地理学者积极参与研究

工作,并从空间的角度谋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三、跨世纪经地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一)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1)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人地关系〃地理学分支学科和建

设也是围绕这一核心进展,旨在提示地理事项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使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建设一种和谐的、可

持续的开展模式。

(2)经地学是以探讨人类经济活动若何与地理环境之间保持、

建设协调、和谐、可持续开展关系。经地学必须对人地关

系进展实证、理论性的研究。

(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4)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主要结果导致了国际地域分式的形成。

(5)经地学:第一,谋求地方经济活动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立足

点,最正确经济效益点,使地方优势发挥到最大。第二,谋

求最正确的经济空间组织构造模式(跨国公司式的、单个企

业式的)。

(三)区域经济开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1)公平一一区域内经济均衡开展一一理想化模式

(2)效率一一投资低、见效快、效益高一一现实主义,使一个区

域经济开展既公平又有效率是我们经地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之一。

(四〕企业与区域经济开展的关系

(3)企业开展对区域经济开展产生影响:正面一一增加区域经济

收入,带动域开展,增加就业、影响生活、劳动习惯

负面影响一一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区域经济活动不协调、产生

冲突。

(4)区域对企业影响:正面一一提供劳动力资源、服务;负面一

一传统劳作的影响、习俗、文化、观念发生冲突、纠纷对经

济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经地学者一一探讨企业与区域经济开展的合理模式,谋他们

之间共同开展。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区位的一系列相关

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因素及分析影响因素的方法、一般规律。

(3)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

教学难点、重点:[1)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2〕经济活动区位因子及其分析方法、一般规律

〔3〕经济活动理论

课时:10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野外考察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1)来源源于德语Standort,意为位置、场所

英译为location,意定位置

我国区位

日本立地

历史上中、俄、和一些其他国家意译为布局、配置〔有占据场所、并

对布局的对象进展设计、规划、组合、调配等意)。

(2)内涵场所、位置(静态)一一空间、地点等意。一般分为自然、

经济、政治、数理等相对和绝对位置

’(动态)选择场所的过程

选择的场所一一<

(静态)选择的场所

(静态)场所、占据场所的主体选择场所的(

过程

人类活动占据的场所一一3)

(动态)场所的扩大对占据场所主体的组

合、规划等区

概念:人类有目的、有动机选择活动场所的行为

注意:(1)区位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种行为一一随经济、科

技、文化、政治、习俗等背景下进展的区位选择,因而区位选择

这一活动是开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

(5)人类对区位的选择是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综合性质的,

一旦区位得以选择具有了长远性、战略性一一有必要进展区

位选择的研究。

(二)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一一简称区位论:研究人类选择活动场所的理论或关于

区位的理论。包括两层意义一一选择场所活动过程的理论(什么样的

人类活动集中于什么场所的问题〕;选择空间组合的理论〔城镇体系

建设、各种经济区的规划、划分等)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一)区位条件

1.区位主体——占据区位的事物

2.区位条件一一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注意:(1)不同的区位主体有不同的区位条件

[2)区位条件一一当地区位条件,区位主体分布位置的条件和

地域关系的区位条件,即与所在地域资源、交通、消费等关系

(3)不同的时代区位主体也有不同的条件一一动态观点。见P28

(二)区位因子

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条件(区位因素)或能产生经

济效益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

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根基

1.经济活动区位一一指经济活动所占据的区位,即以经济活动为主

体进展的区位研究。

2.经济活动区位理论一一指经济活动占据区位的理论或人类选择经

济活动区位的理论。

3.经济活动一一传统:生产、交通、流通、消费等;现代:科研、

宣传、生产、流通、消费等。但凡产生短长期经济效益的活动。

♦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根基:

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性

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

经济活动空间移动的限制性

四、区位论的分类

m广义与狭义

狭义:指个别工厂、事物最正确区位的规模理论(经济学范畴)

广义:关于人类各种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的说明理论(人

文地理学范畴)

(2)微观与宏观

微观:个别对象或群组对象侧面的最正确区位理论

宏观: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

13)静态与动态

静态: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分析的区位理论(运费〕

动态:多因素综合分析[系统性的,开展的生产、科研、开发、

消费)

(4)生产部门:农业、工业、交通业、服务业、城市等

★古典:狭义、微观、静态,目标:经济满足。

★现代:广义、宏观、动态,目标:综合效应满足

★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之间存在如下区别:

(1)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

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局部〔如工厂局部),而现

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

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

⑶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

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人民币上的收益以及满足。

⑷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

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

风险、收集信息、防止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

(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

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⑹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

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

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异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

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上下,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

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7)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

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都给予

充分考虑。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概念

(1)要素:指进展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原素。

★古典:经济学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劳动、土地〔指土地及其地

上和地下一切自然资源〕、资本

★现代: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

根基层次:土地、原材料、劳开工具、劳动者、能源等简单而具

物质实体的生产要素一一进展劳动、生产的根基条件

中间层次:科技、教育、生产信息等非实物形态要素,它附着在

根基层次上,通过改善其素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基本层次的

功能和效率。

最高层次:生产管理,包括对要素构造设计、规模选择、时序安

排、布局决策、分工协作等对企业生产活动进展合理的组织、指挥和

高度。

⑵边际效用

效用:指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

的满足程度〕,包括根基效用〔数学的基数系列,可加和求值包括总

效用、边际效用〕;序数效用(数学的序数系列,只表次序〕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

效应量的增加〔递减的〕

边际效用的提出主要是人类在进展生产活动时一,不仅能为人类提

供有形物质的满足,而且人类在对有形物质满足的过程中,能得到对

无形物质的满足(情感、安康、娱乐、服务等〕一一现代生产活动的

行为因素占有相当比例。

2.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一般用投入产出衡量〕

(1)函数式:X=f(yi,yi...);其中X为产出,yi,y2为不同要素的

投入,二者是一函数关系。

(2)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以美国制造工业的产出

P,劳动量〔雇用〕L,信固定资本量C得出P=bFP*柯布一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b为技术性因素,k为常数从实地调查中

得出。

(3)技术关系涵义一一此函数中可以通过变化1、c来相互使用权P

到达一个稳定的值,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存在一种技术性

的关系。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是经济区位的基本影响因子之一,土地是经济活动的基

本条件。

(2)对经济区位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因子的经济属性

(3)不同的经济活动,土地因子对其区位的影响程度不同

「自然属性:固定不变的,一旦经济活动的区位确定之后,基

'本确定了自然属性(地表形态、土地的肥沃程度)

J经济属性:变化的①经济活动不同,使用价值不同,农业资地因子,土地

《源,场所;工业场所(具有了相对意义,一旦经"'

因子[济位置发生变化,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不同的)

''②经济活动不同,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二、।不同,土地经济价值发生变化(地租〕

(一〕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原材料是经济活动的物质根基(尤其是工业生产)

(2)原材料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从而对经济区

位产生影响

(3)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

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原材料一般可分为①初级原材料,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或人工培

育的〔原材料产地影响)

②加工原料——初(粗〕加工:有可能受原材

料产地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还受到初加工材

料的失重性影响

——深(精)加工:一般受市场、

技术、经济等影响较大(失重较强)

(4)不同的经济活动受原材料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

①不同工业耗材有差异的

②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失重是不同的

(5〕不同的技术条件、不同的生产力开展水平,原材料对经济活动

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说明:

(6)可替代性:用其它的材料代替其执行产品中的职能,对失重性

强、稀缺的材料使其制约性降低。

(7)供给商园:一般是指半成品,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的,为这

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给的供给商的空间集聚区,到达节约时间、高

效快速的目的。

主要原因:现代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活动,原材料组织的空间

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即在全球生产组织与体系中寻求既能满足

自身需要,又价格相对低廉并且供给有保证的原材料供给商。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能源分类

(1)按能源的来源分为:一次性:可以被直接利用的自然能源:煤、

石油、天然气

二次性:一次能源加工转化后的能源:电力、汽油、煤油等

(2)按利用程度:常规能源一一已被广泛利用的电力、汽油、煤、

石油

新能源一一没有大量使用的,有待开发的太阳能、地热、风等

(3)按自我再生性质

①可再生(更新的〕:生物、风、太阳能等,自身周转、再产生

的能力较强,

不可更新(再生的〕:矿物能源、核能等再产生能力较弱,不

能尽快满足生产的需要

②恒定性能源〔再生):从人类开展角度来看对其利用是无穷无

尽的、也不会耗损的,太阳能、风、潮汐、水

储存性(不可再生〕:再生能力慢于人类利用的速度

临界性:生物,可再生的但其生长速度与人类利用速度对比接近

(二〕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是经济活动动力的根基

(2)能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能源因子成为影响经济区位

造择的主要因子之一。现代可以远距离送电,但一电费昂贵、另一方

面电力不能代替所有的能源。

13)由于常规〔不可再生〕能源的强污染性,更多的国家三方面致

力于新能源的研对并发;另一方面,进展强污染企业的国际转移(兴

旺国家开展中国家;兴旺地区欠兴旺地区)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资本概念与类型:

(1)概念:在经济学里,资本是指用来生产其它商品和提供各种劳

务的商品,是一种人为的投入。目的利用现时生产未来生产要加以利

用的某些物资,可以让人类更多地消费一些。〔劳动者经培训增强技

术的熟练程度,提高后期的生产率,用少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产品〕

(2)类型:1)物质资本一一固定资本,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

长期存在(一年以上)并发挥作用的生产物资1机器、厂房、设备库

存货物等,代表该时期的生产能力,即进展区位再选择的经济历史根

基);流动资本一一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只能一次地用于生产和

消费过程的物质财富(原材料、燃料、化肥、农药、在制品、半成品、

待销商品、发出商品)等。

2)金融资本(金融:表示一切货币关系。)

〃实在物质形态——金属制品、房地产

金融资本《货币形式存在的一一纸币、外汇等

3)人力资本一非货币形式存在的一一(有价的的证券)国库券、股w示

、票、信贷等

的非物质资本〔数量、质量,这里重要的是指质量一一人口的素质)

'数量一一根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规模,尤其是传统农

业劳动建设在体力与生产工具的结合,劳动者的差异性不大

质量一一体质、文化素养一一使劳动者有差异和层次性,对生产率

<的奉献是有差异的

人才一一能够运用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术上进展研究,在实践中

卓有奉献的专业人员,表现为社会层次中具有学术造旨和实

鹿纭田的群体----柏年施令A才洎那A才淋牛

资本是上述1)+2)+3)

(二〕资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资本是经济活动的内动力

「替代并节约活劳动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劳工段

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

原因《资本扩张可促进科研技术提高,使生产力有较大提高、突破,大

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I投资增加,扩大就业时机,创造更多的价值

历史经济根基:历史上投资较多的地区,吸引新产业布局(节约成本)

Y

我资环境:目前资本的全球化(尤其是金融资本)有投资优势的地区可成

能得到较大的资本支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

本愈低,吸引一些经济活动进展布局。作为消费者的数量直接影响

到消费品生产量和消费量。劳动力是可以移动的(目前大规模的移

动已近尾声)

(2)劳动力通过本身的差异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

性别:男劳动力适合重工业,女劳动力多的地区适合重点开展轻

工业。

数量:是劳动力资源的根基

人口迁移:入境一一专业人员:人力资本的增加、减少人力投资

(培养费、教育费)、非专业人员一一节约生育、抚养、保健费用;

丧失劳动能力,增加负担

人才流失

人才浪费一一教育构造与经济构造严重脱节(人尽其才一一学有

"体质----安康情况

智力一一通过对劳动者实施的教育、培训,使劳动者在知识、技

能、工作熟练程度、管理、创新等各方面表达出的差异

J(人才)。

所用〕

素质:

L少数高素质劳动量的投入可加倍扩大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节

约劳动力资源,又扩大生产

原因K可进展产品创新,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企业的开展需要人才(多高科技产品),人才集中的区

域成为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重要的目标

①市场:产品出售的地方,使产品自身价值得以表达,消费者的物质、

精神需求到达满足的地方

②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不仅考虑企业产品的市场情况,还必须考

虑市场的消费者、消费情况

一、市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市场规模:市场所能消费产品的数量及其产品销售所能到达的空

间界限,称之为市场规模。(产品消费规模和产品消费的空间规模)

一般空间规模越大消费规模也越大,市场规模越大。

2.最小市场规模

需求门槛一一产品有最少数量的消费者,维持企业最低收入的市

场规模(消费者数量、空间范围)。

3.市场规模对企业活动区位的影响

门)决定企业的生产规模

内部规模愈大,分工愈细专业化愈强,准确度愈高成为进一步

吸引企业投资的理想区位

外部规模愈大关联性愈多,刺激企业规模的扩大,吸引关联企

业进展投资。

空间规模愈大,占地面积愈大成为区域性、全球性的企业的可

能性愈大,进一步会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区位。

(2)市场规模吸引企业进展投资

三、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价格战略一一使产品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销售价,以扩大市场

份额,再提升价格,实行流水作业,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成本

降低。

(2〕非价格战略一一包装战略、形象战略〔通过售后服务、产品质

量、产品承诺等,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名牌〔名人〕战略、

产品战略(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等。

四、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一般指消费行为(习惯、水平、构造、趋向)。

五、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环境

市场特点(1〕变化快,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产品的质、形、潜在的精

神、文化。企业为存在必须随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信息、技术、

知识、产品包装、质量〕必须有超前意识。

12〕成为专门机构一情报、技术培训、市场研究、产品研究、售后

服务、统筹管理等。(3)集中大量高素质的各种人才(企业家、职工、

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

(二〕市场秩序和管理

政府行为使各种政策能及时、有效执行形成稳定、祥和、的投资

环境、

(三)市场意识

生产与消费挂钩,使生产为消费服务、研究消费、服务消费。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产业环境一环境指主体〔产业群体)事物与周围环境各事物的

总称

(2)产业环境要素一根基设施、经济开展水平、生产力水平、科技

条件、信息条件、服务情况、相关产业集中程度、自然条件等

共同构成、共同产生影响,产业环境是综合性的。

(3)相关产业的集中程度1四条)

A、企业间严密合作的可能

相关产业的合作:产品共同开发〔科研、市场调查)、信息共享、

开发市场、提供大宗货源等,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现象

B、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

相关产业某产品生产、消费上升,引起相关产品消费上升,导致

投入、生产上升,吸引相关产业进展投资布局〔为了即时掌握准确信

息、市场动向等〕,是政府部门经常采用的一种、刺激消费、推动经

济增长的方法。

C、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形成、开展

吸引为企业服务的设施部门和机构部门进展投资、使产业从根

基、专业、相关性等方面形成群体分布。进一步改善信息环境、投资

环境、文化、生活环境成为产业进一步投资的理想场所。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政府消费行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政府部门是一种特殊消费群体,其内部消费、公众事业等消费不

仅吸引碱大批产业进展布局,而且具有对全国消费有引导性作用,导

致全国性产业的调整、开展方向、布局的区位选择。

(2)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的开展方向变化导致产业区位发生变化。

(3)区域倾斜政策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由于习俗、经济开展水平、交通、根基设施、文化、制度等差异

性使区域与区域外部的可接触性产生各种磨擦。使空间可接触性降

低。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1)要素:点、线、网、流

要素纹点网流

类型铁、公、航海、航空车站、码头、航空点线人、

港构成物

级别国防国省地方国国省地同前同前

线道际家方

质量高低高低

规模大小大小

使用频率高低高低

(2)内涵

区域内交通状况标明区域内与外界的联系程度、经济开展情况、

产业布局情况、使用情况。

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一般用交通密度、交通网构造表示

(1)交通网密度

交通网密度一一某区域单位面积内运输线路总长度。一般密集度

登高、交通网愈兴旺,但不是绝对的。

(2)交通网构造状况

(一)连接度:贝塔指数公式表示一一B=E/V(B为交通网连接度,E

为边的数量,V为顶点或点的数量)B越大表示交通网连接度越高,

交通网越兴旺。

(二〕通达度

1.通达指数:A=EDij其中i=l,2,3…,Dij为i点到j点最短距

离数量之和,一般用区间数表示

Ai所有i到其它顶点的距离,也用区间数来表示,其值越大通达

度越高,通达性越小,障碍越多。

1.散指数:D=EEDij区内各点的通达指数之和,分散指数越

小,通达性越好。

三、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

(一〕运费与经济活动区位

门)运费组成

件路运输费:加工区到市场区位距离,一般

运费组成:J由距离、运输方式来确定

(3)运费的影I题前蒙俞费:固定的场站费用一般不变’但

、该地费用、劳动力费用等是变化的,因而在货物运

输中应尽量减4>中转次数运费的

场站费运费(同距离)产品适宜距离

上下一

公路低高小宗短途

般与运

铁路一般一般大宗中、长途

输距

水路最高低XzK长途

离、中

航空高高小型长途

转站次

数、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产品性质等有关。

此外还与定价制度有关书P49

A.距离比例定价:按运输距离增加,运费按一定比例增加[少)

B.区段定价:在区域范围内采用统一价格(多数情况)

C.远距离递减定价:随距离的增加,运费降低〔常见〕

D.均一定价:区域内价格一致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与工业各种区位理论。

1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区位论的实证研究进展及应用范

围,并能进展初步实证研究。

教学难点、重点:〔1〕农业、工业区位理论,以杜能、韦伯为重点

12〕区位论实证研究

课时:10

教学方法:讲授、野外考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及目的

冯•杜能(1783—1850)德国的地理学家,区位论的奠基人,农

业区位论的创立者

(1)背景:产业革命一使整个社会产品大幅度增加,产品过剩〔使

人口急

骤增加)、劳动力过剩(城镇人口急骤增加,并转入第二、第三产业〕

产品出现大规模交换。与此同时产生许多城镇问题以及工农业产品交

换问题等。这样许多学者提出合理配置农业问题。

★当时对比著名的有轮作式农业:轮流耕作,粗放经营(问题产量低〕;

集约化农业:集中投入,节约利用、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到达合理

化、高效化、使产品进一步增加。

★杜能一通过40年的实证研究,推翻以上两种观点,提出著名的孤

立国,撰写《孤立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

农业革命一一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实际上,真正能购置土地的人

是贵族阶级,这样土地大量集中于贵族阶级手中,为农业进展统一化

生产,自由配置农业成为可能〕;农民人身得到自由〔为进入城镇、

进入庄园成为农业雇用劳动者成为可能〕

,♦这样为商品性农业的生产进展合理布局农业、获得最高地租回报

打下根基。

12〕目的:寻求合理的农业配置方式,以取最高的地租回报或获得

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理论前提

★“孤立国”成立的前提条件P53

经营者的目的“获得最大利润”进展商品性生产。

(二)形成机制

▲地租收入:R=PQ—CQ—QKt=Q(P—C—Kt)

▲P〔产品市场价格)一一同一产品市场价格一样

Q(农产品产量〕——任何地点都一样

C(农产品生产费用)一一因条件一致,尽量忽略〔即费用一致)

KJ农产品距市场的距和H

t农产品的运费率一一与距离和产品的性质有关(包括体积、重量、

消费量、易储存性等)。

★在前提条件下:在理论上形成了杜能的地租曲线P54

即:每种产品随距离的增加,地租下降(到一定距离地租为零)

某些产品随距离增加,地租的下降率不同。

▲结论:(1)距城市不同的距离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地租不同与运费

有关。

(2)在实践上形成了孤立国:形成以市场为中心的同心圆种植模式。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评价

1.积极:[1)为地理学、区位学、经地学创立了一种思维方法、研

究方法,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2)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客观经济活动中也有范例〕

(3)农业活动、经济活动即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一致,但所获得的经

地租回报有一定的空间分异,且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可找到一定

的规律。

(4)任何活动都有相对的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势

2.缺乏:[1)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这样杜能对其进展

修正P57

12〕现实中除运费、产品性质、消费市场影响农业配置外,还有其

它的条件对现代不适合(许多都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阿尔弗雷德•韦伯〔1869-1958〕德国经济学家,近代工业区位论的

创始人。

主要著作1909《工业区位论一区位的纯理论》;1914《工业区位

论一区位的一般理论和资本主义理论》,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背景:产业革命--人口的城市化、工业的大量出现

2.目的:解决人品问题(城市)和寻找城市人口、资本集聚的内动

力,人口的移动等;城市(作为消费中心)产业的空间布局问题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区位论的指导思想

(1)理想的工业区位应选择在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的点上

(2)工业布局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以此为出发点经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

思想、内容)

(1)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一一通过分析主要受三个因子的作用

(2)工业布局的三步骤:运费指向、劳动力指向和集聚(分散指向)

2.区位因子的分析

(1)区位因子体系及其相关概念。为便于分析、研究韦伯将区位因

子进展归类,并进展定义。

(区域因子伊通加、燃料J普遍(遍在性的)

区血方性(纯、失重性)

位〔形成工业区位概貌、

因格局的因子,多指成本能劳动力

子因子)运费

体I地方性费用:地租、设备、厂房等

系W:对特殊产业影响的因子

位置因子:使工业集中于某一或某几个地方而不集中到其它地方的因子

⑵工卜主要指集聚、分散因子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原、燃料一一地方性的

▲劳动力成本一一不可移动的、每个地方资本固定的

▲运费一一与生产地、消费地之间的距离、运费率等有关:原、燃料、

产品、消费地、生产地等有关

▲集聚(分散)因子

这样得出结论:工业区位选择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运费指向一一在不考虑其它因子的条件下,只考虑运费对工

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步骤二:劳动力成本指向一一在运费指向的根基上,工业区位选择在

劳动费用与原布局中心发生变化时,区位的第一次形变

步骤三:集聚〔分散指向)一一在第一次形变的根基上,考虑集聚(分

散)时,工业区位发生的第二次形变

(二)运费指向论

在不考虑其它因子的情况下,寻求运费最小点进展布局

f原料、燃料(产地、重量:失重性、遍在性有关)

1产品、加工地、产品重量

1.运费因素:〔市场

与三者之间的距离有关〔考虑三者具体情况进展选择布局)

2.原料指数:在以上基本思想指导下,可用以下方式进展区位选

择判断

(1)原料指数

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

★当Mi〉1时,,工业布局于原料地

当Mi〈1时一,工业布局于消费地1市场)

当Mi=1时,,可选择任何地点

也可作用一个三角形根据吨♦公里进展判断

(2)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

★当区位重量〉2时选择原料地布局

当区位重量〈2时选择市场布局

当区位重量=2时可选择任何地点进展布局

13)最小运费点原理

根据以上原理得出结论:当工业使用遍在性原料时,工业区位可

在市场、原料地任意选择。当使用纯原料时,可自由选择当使用

失重原料时,一般应选择于原料地,这时原料地不仅一个地点时,

运用范力农构架进展选择,寻找各点的重力中心,也可用公式进

行计算P63

K=XWin=XWi(x-Xi)2+(y-yi)2

Wi为原料、产品重量,口生产地,P(x,y)与各点之间的距

离,对K进展x,y导数得导数式为零,解方程可得到各点的坐标数

值。

3.综合等费用曲线

▲等费用曲线:指运费相等各点的连线,以某一点(市场世界形势原

料产区)为圆心的同心圆。

▲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即该点所有运费的总

和〕

(三)劳动费指向

1.注意点:(1〕劳动费不是绝对工资,而是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

含创造价值的意义,是一个相对值。如技术的熟练程度、科研能力等

具有区域性〔劳动力集中程度有关、性别组成有关、受教育程度有关、

经济开展水平有关等〕

(2)假定生产区位布局于运费最小的点上,考虑劳动力费用对生产

区位选择的影响〔会不会使在原运费根基上的工业区位发生形变〕

2.形变发生的条件

▲理论上:当劳动力节约额>搬迁追加的运费(工业可以搬迁)

当劳动力节约额〈搬迁追加的运费(不能搬迁)

二者相等时可任意选择

▲还可进一步用等费用曲线来判断一一标准:临界等费用曲线其数值

为工业搬迁到其它地区,劳动力费用的节约额或综合等费用曲线

P65.3—9

3.发生形变的进一步判断

▲劳动费用指数=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当劳动费指数越高,搬迁的可能性愈大,但产品区位重量过大,

则不可能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当系数>1可搬迁;当系数<1不能

搬迁

★注意:在实际中除劳动力之外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工

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消费水平等〕韦伯称其为环境条件对劳动力费用

指向产生影响。

(四〕集聚〔分散〕指向论

1.概念:(1〕集聚:工业企业内部生产规模扩大,使占地面积扩大

工业企业之间因相互分工协作,联合开发市场产品等布局于一起形成

的企业集中现象〔纯粹集聚)

或因劳动力、运费、技术、资金、公共设施等布局

于一起〔偶然现象〕

通过集聚使单位面积上的生产值增加

(2〕分散:工业向其它地区布局的现象。通过分散使单位面积上的

生产值相对增加

2.原因: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额利润

集中:共同利用、互相建设生产、销售网络或共同开发新产品或市场

等使成本下降,而获得利润

分散:企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引起地价上涨、劳动费上升、交通拥挤,

水电供给缺乏,使生产成本相对上升。集中必然会分散,

分散又会导致新的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又会引起分散。

3.集中(分散)指向

(1)原理:在运费、劳动费定位的根基上考虑集聚、分散

当集聚1分散)节约费用〔额)〉搬迁时追加的运费、劳动费

之和,能搬迁。

当集聚〔分散〕节约费用〈搬迁时追加的运费、劳动费时,不能

搬迁

当集聚〔分散)节约费用=搬迁时追加的运费、劳动费时,可自由选

(2)判断:标准…等费用线

临界值一一节约的集聚〔分散)额一定位

加工系数: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价值/区位重量,其值

越大集聚的可能性越大。加工产品与原料产值相比越大加工价值越

I^Jo

★注意:集聚或分散涉及到两个企业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利益,这是与

劳动、运费指向不同的地方。

三、评价P69

第二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1.概念

11〕完全竞争:产品〔同一产品的质量、功能一致)生产者、消费

者有无数个,生产者、消费者者可自由确定最优生产量或消费者量,

资源、资金可自由流动,这样缺乏效率的企业(行业〕被市场淘汰。

在现实中很少,农产品多是这一形式。

(2)不完全竞争:除以上完全竞争的市场

♦i垄断1市场)一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专

利权产品、政府监控产品等)。

♦2垄断竞争一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异的同一种产

品,这样产生竞争,但对自己的产品价格是垄断的,将厂商(市场上)

的总和称为生产集团,常见销售业、服务业。

♦2寡头垄断一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和销售(美国汽车、

电器、中国移动通信等〕厂商的生产必须到达一定生产规模,

▲韦伯工业区位论没有考虑市场竞争

帕兰德引入生产厂商不完全竞争对区位的影响,以价格为变量研

究企业若何占有市场地域以及市场的分布情况

2.主要观点

(1)地方价格决定市场空间范围一一形成漏斗状在平面上的投影

地方价格由生产地价格和消费地运费决定,共同形成市场地域。

其中生产地价格低市场范围大;市场A、B相交的地方产品价格一致;

市场地域会受到其它企业行为的影响

(2)运费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距离比例运费1市场价为以生地为中

心的同心圆)、远距离递减运费(市场价也为同心圆,但间隔变宽)。

结论:运费率均等时,总运费在生产地、消费地连线上都相等;运费

率可变时,在两端最低。

二、胡弗的区位理论

(一)运费构造与运输方式〔与韦伯后期一样)

[二〕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

(1)送达价格一采掘费与运费的总和

(2)消费者一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购置商品

▲i采掘费一定时,送达价格受运费影响,A、B一平分市场

▲2当采掘业,随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费用会上升,生产者收益会下

▲3市场价格随距离的增加递增的幅度不同形成aatbb\cN倾斜线不

平行,从其送达价格线图的断面可判断。

▲4当X市场继续扩大,最后到达不经济时,会的另外一个Y采掘占

领另外的市场

问题:(1〕送达价格不考虑生产费用时的市场界限数量与送达价格考

虑生产费用时市场界限有何区别

12)不考虑生产费用时F规模初步扩大时),生产费下降,送达价格

降低一市场领域扩大,生产商数量减少

(3〕当规模扩大到一定时,生产费上升,送达价格上升,这时生产

商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一放弃扩大规模,市场范围保持一定,其它范

围由其它生产商来提供

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

1.原理

(1)地域分布的市场为线状(不是韦伯的点状)

(2)送达价格A、B、C不同------------

XABC

其中,X尽量扩大市场;

A、B、C尽量低价消费

▲X受企业区位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价格低于同行产品价格,使

自己尽量垄断市场。能否垄断或存在依赖于,消费场所、需求场所、

竞争对手的强弱等。

2.霍特林模式

(1)消费者均匀、线状分布,产品质、数量、价格一致,两个生产

商市场形成的市场分别占到一半(模式图37,a)。

★只有A时,A随意布局;当有B商时,B尽量靠近A以垄断B侧

的市场,如果B随意选择时,A可能侵占B现有市场。B、A相互

依存(图3—14,b)

(2)考虑价格对市场影响时,为降低运费,A、B会在中点的1/4处

布局〔3—15a)假定;图b增加运费,送达价格上升,对A、B厂商

不经济的。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1)主导思想:区位的目标寻取最大利润地点(即收入与费用之差)

(2)需求圆锥以A

Q\

教学目的:(i)理论

PF

(2]痛心中早双千]又千工丰]庄丁,31七TJ美证研究

(3)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进展实证研究

教学难点与重点:[1)克氏、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2)中心地的等级及其等级系统

13)野外实证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室内讲授、进展室外调查研究

教学时数:6个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1)概念:中心地一一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

服务的地方-----般指城镇有时也可称商业零售中心

中心地理论一一关于中心地的各种理论(又称为中心地方论)

(2)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