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课件_第1页
法医病理学课件_第2页
法医病理学课件_第3页
法医病理学课件_第4页
法医病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医病理学:

一、法医病理学的定义:

法医病理学(forensicpathology)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

死后变化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为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

学证据。即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

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

的法医学分支学科。

法医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暴力性死亡的尸体(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某些生物因素引起的、涉及

法律问题)

②非暴力性死亡尸体(猝死或怀疑为暴力死亡者)

③涉及医疗纠纷死亡的尸体

④实施人工流产或非法堕胎死亡的尸体

⑤工、农生产中事故造成的中毒死亡尸体

⑥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人员的死亡

⑦危害公众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的尸体

⑧吸毒死亡的尸体

⑨其他可能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

二、研究疾病、烈性传染病、猝死等有什么意义

1、法医研究疾病的意义:虽然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活体检查技术不断精进,但

是人体某些重要的组织器官,比如脑和心脏,活体检查存在局限性。法医可对

患有疾病的尸体进行解剖和病理学检查,全面地研究机体的病变部位、程度和

特征。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法医常常需要对命案中的损伤

和疾病问题作出解释。

2、法医研究烈性传染病的意义:通过病理解剖,对探索烈性传染病患者临床的

病理改变、传播途径和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从根本上寻找烈性传染病的

致病性、致死性,为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3、法医研究猝死的意义:

(一)查明死亡原因

猝死者因为死亡发生突然且出人意料,易被怀疑为中毒或其他暴力性死亡,特

别是案情复杂或存在他杀嫌疑时,查明死亡原因显得更加重要。在医疗期间发

生的猝死,常引发医疗纠纷。必须由法医作尸体剖验鉴定,以解除怀疑,化解

矛盾。

(二)明确猝死与损伤的关系

通过法医学鉴定应明确猝死与损伤的关系,是疾病为主,损伤为次;还是损伤

为主,疾病为次;

(三)揭露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

有些案件表面看似猝死,而实际上是犯罪分子杀人后企图逃脱法律惩罚,谎报

突然病死,并且伪造现场的结果。因此,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对所有猝死案件的

尸体都应仔细解剖查出真正的死亡原因

(四)积累研究素材,服务于教学、科研和临床防治

通过全面系统的尸检,可以获得猝死者的病变信息。积累并深入研究猝死的尸

检资料,不仅能为法医学教学和科研服务,还能了解一定时期内的疾病病变谱,

促进临床医学对相关疾病、猝死防治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braindeath)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

此时,无论心跳、脑外体循环、呼吸以及脊佃等脑外器官功能是否存在,均可

宣告人的个体死亡。

四、假死的概念:

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机能活动高度受抑制,生命活动处千极度微弱状态,用

一般的临床检查方法查不出生命体征,从外表上看好像人已经死亡,但实际上

人还活着,这种状态称为假死(apparentdeath)。

五、如何确证死亡的发生:传统上以心跳呼吸停止作为死亡的确证,现在脑死

亡的标准是:

(1)中枢性永久性自主呼吸停止。

(2)脑干反射完全消失;

⑶持续性深昏迷。

⑷脑电图平直,且观察12小时无变化。

六、死后变化:

腐败的发展和形态的变化,

(I)尸臭:人死后3~6小时,肠管内的腐败细菌开始产生以硫化氢和氨为主的腐

败气体并从口、鼻和肛门排出,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称为尸臭(odorof

putrefaction)

⑵腐败气体、气泡和腐败水泡:腐败细菌,能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各器官组

织胀气。特别是胃和肠管,致胃、肠壁变簿,腹部膨胀。窜入表皮与真皮之间

的腐败气体,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称为皮下腐败气泡(subcutaneousgas

bleb)。这些气泡最初是孤立和散在的,以后融合生成大的腐败气泡(putrefactive

blister),且数量越来越多。当气泡内含有腐败液体时,

称为腐败水泡。

⑶尸绿: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

称为尸绿(greenishdiscolorationoncadaver)。尸绿通常在死后24小时开始出

现,最初多见于右下腹部,因为回盲部细菌多、腐败发生快而早,随着腐败的

进展,尸绿逐渐扩展到全腹壁,最后可波及全身。

⑷死后循环:尸体血管内产生的腐败气体,压迫血液使之流动,称为死后循环

(cadavericcirculation)这易使腐败细菌随血液散布至各器官,促进腐败的发展。

(5)腐败静脉网:尸体内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

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血管网,

称为腐败静脉网。一般在死后2~4天出现,早期多见于腹部和上胸部,其次

是两侧的肩部、上臂和大腿,逐渐扩展至全身。

(6)泡沫器官因腐败气体使尸体发生腐败的器官形成大小不等的海绵样空泡,

称为泡沫器官(foamingorgan)»这些空泡大小不等,多见于实质器官和左心室

壁,在切面易于观察。

⑺巨人观: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

胀,体积变大,面目全非,称为巨人观(bloatedcadaver)»表现为颜面膨大,

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尖突出于口外,颈部变粗,胸、腹部显著膨胀隆起,

阴茎、阴痰高度肿胀,皮肤呈污绿色,腐败静脉网多见,皮下组织和肌肉呈气

肿状,四肢增粗,有的手和足的皮肤可呈手套和袜套状脱落;容貌难以辨认。

⑻死后呕吐和口、鼻血性液体流出死后胃内容物因受腐败气体的压迫,从食管

经口、鼻排出,称为死后呕吐(postmortemvomiting)。人死后因发生自溶和腐

败,在肺组织中形成的血性液体容易自口、鼻腔内流出。

(9)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挽:腹腔内大量腐败气体压迫时,可使直肠

中的粪便排出、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孕妇死后,胎儿因受腹腔内腐败气体

压迫而被压出尸体外称为死后分挽(postmortemdelivery).

早期尸体现象中尸僵的意义

特点是:小肌群开始下行型多见缓解顺序同发展顺序4-6破坏尸

僵可再次发生6-8以后则不再发生。

意义:(1)尸僵是死亡的确证。

(2)尸僵出现的时间、顺序、范围和强度有助于推测死亡原因;尸僵用于推

测死后经过时间则仅供参考,尤应注意冷藏或冷冻条件对尸僵的影响。

⑶根据尸僵固定下来的尸体姿势,有助于分析死亡时的状态和有无移尸。

早期尸体现象中尸斑的意义:

在各种早期死后变化中,以尸斑的法医学意义最为重要。

(1)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

(2)根据尸斑的发展规律可大致推测死亡时间。

⑶尸斑的颜色有时可提示某些死因。

第三章死后变化

⑷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时的体位及死后尸体位置是否被

移动。

⑸尸斑能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如停尸物体接触面的表面形状等。

(6)尸斑最易与生前皮下出血相混淆,必须注意鉴别。

七、蝇蛆的长度对推断死亡时间的意义

蝇蛆幼虫的体长是推断死亡时间较好的指标,适合死亡1周以内的尸体。低龄

幼虫体长增长慢,高龄幼虫体长增长快。幼虫体长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非线性

方程模拟出来。在命案现场,只要准确鉴定了种类,测量到平均温度,便可以

通过幼虫体长大致算出时间。应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准确鉴定种类,

尸体上的蝇类昆虫各种类大小不同;其次算出的只是幼虫的发育时间,换算死

亡时间尚需要加上卵孵化的时间和昆虫到达尸体的时间。

八、冻死的主要特点

1、反常脱衣现象:冻死者经常衣着单薄,尸体呈蜷曲状。但也有冻死前反而脱

去衣服,全身裸露,或将衣服翻起,暴露胸部,或仅穿内衣裤,称为反常脱衣

现象。

2.苦笑面容和鸡皮样皮肤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称为苦笑面容全身皮肤苍白或粉

红,外露肢体部分由于立毛肌收缩呈鸡皮状

3、体表轻微损伤若因迷途受冻惊慌跌倒,或因酒醉摔跌,常在肢体及头面的

突出部位形成多处擦伤和皮下出血。

4、左心室血液呈鲜红色,右心室血液呈暗红色是特征性的改变。

5、胃黏膜糜烂,胃黏膜下有弥漫性斑点状出血,沿血管排列,颜色暗红、红褐

或深褐。这种胃黏膜下出血斑称为维希涅夫斯基斑(Wischnevskygastriclesions),

6、骼腰肌出血是冻死者相当特异的生活反应。

7、膀胱膀胱常高度充盈,尿潴留。

九、水中尸体如何鉴定:

(一)水中尸体的死因鉴定

鉴别是生前入水死亡还是死后抛尸入水。应注意排除其他死亡原因,如有无

酗酒、服用麻醉药、外伤等,必要时还应取材作毒物分析以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另外注意,干性溺死者和水中猝死者的溺死征象不明显,

(二)水中尸体的损伤鉴别

溺死者身上常有各种类型的损伤,必须仔细检查,搞清楚损伤的性质和成因等,

以澄清案件真相。

分辨生前损伤是自伤:他伤意外、灾害伤或是濒死期形成的损伤,死后伤的

成因。

(三)水中尸体的个人识别

1.早期水中尸体的个人识别新鲜尸体或较新鲜尸体可根据容貌、身长、性别、

发育状况、尸表斑病、牙齿、指纹、发式及躯体上瘢痕等特点,尚可查清。有

时还需作年龄推断。

2.晚期水中尸体的个人识别如水中尸休已腐败,要注意收集死者身上的衣裤、

鞋袜、衣袋中的物品,随身携带的手表、戒指、发夹、项链等物品。此外,还

需仔细寻找溺死者身上的特殊标记,如畸形、瘢痕、头发颜色、义齿和镶牙等。

同时取下死者的下颌骨,以备根据牙齿和牙床的特征推断死者的年龄及进行个

人识别。

进行尸体解剖时应注意提取有效的生物检材进行DNA鉴定,从而达到个人识别

的目的o

(四)水中尸体的沉浮及死亡时间推断

1.水中尸体沉浮时间推断溺死尸体因吸入大量溺液,其比重比水大,通常下

沉水底,但过时间后尸体上浮。

2.水中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主要根据尸体现象的发展程度及尸体解剖所见来

推断溺水死亡时间。新鲜尸体,从胃中食物和消化状态推测末次进食后入水的

大致时间。

火中尸体如何鉴定,考虑哪些方面(生前溺死?烧死?死后抛尸?焚

尸?)

(-)现场勘查

火灾现场勘查的重点是收集引火物、寻找起火点及寻找带有纵火痕迹的物证,

注意特殊气味,必要时可采取现场空气样本、死者残留的衣服及部分现场灰烟,

以备检测用。

(二)死亡原因

1.烧死原发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高钾血症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搏

骤停;内脏器官的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2.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其他有毒气体中毒死亡。

3.窒息在火场中由于吸入热的空气、火焰、烟雾或刺激性气体,引起急性喉头

水肿、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急性肺水肿,均可引起呼吸困难而导

致窒息死亡。另外火场中迎面扑来的火焰及烟雾也可使受害者不能呼吸,火场

中氧气大量消耗后致空气中缺氧,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受害者短时间内窒息而死

亡。

4.机械性损伤建筑倒塌砸压高处坠落或奔跑中碰撞其他物体

(三)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鉴别的主要依据是尸体上有无局部或全身的生活反应

生前烧死死后焚尸

皮肤皮肤烧伤伴有生活反应皮肤烧伤一般无生活反应

口艮睛眼睛有"睫毛征候”与“鹅爪状改变”无此改变

呼吸道气管、大支气管内可见烟灰、炭末沉着烟灰、炭末仅在口鼻部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呼吸道无高温作用的表现

胃内可查见炭末胃内无炭末

HbCO血液内查出高浓度的HbCO无或含量极低(吸烟者)

死亡原因烧死、中毒或压砸机械性损伤、中毒或机械性窒息等

(四)死亡方式

自焚烧伤的特点是:尸表可见不同程度的烧伤,且身体上半身较下半身烧伤程

度重;心血中HbCO浓度多数不高(一般多低于30%)

单纯以烧为手段杀人较少见,仅靠尸体检查无法认定,只有结合案情调查、

现场勘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定,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他杀后焚烧尸体常留有他杀的痕迹,如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及中毒的毒

物或改变。出于纵火焚尸的目的,一般尸休周围焚烧最重,现场多经过伪装,

且尸体解剖无生前烧死的特征。

(五)个人识别

烧毁的尸体需要确定死者身份。由于骨骼、牙齿和牙齿修复材料较耐焚烧,常

能较好地保留,因而是火场尸体个人识别最好的依据。

十、Maceration浸软:指8周以上的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后不能被完全溶解

吸收,浸泡于无菌的羊水中发生自溶改变,变小变软。

十一、枪弹伤:膛线枪射入口的特点:

a.创口中央皮肤缺损b.擦拭轮及挫伤轮c.烟晕及火药斑纹

1、接触射入口:

周围组织被熏黑、干焦,并有大量颗粒附着。

组织缺损面积数倍于弹头大小。

接触部位皮下为密质骨时,皮肤可形成边缘不整、面积较大的星芒状或“十”

字形缺损。接触射击位于体腔表面或软组织丰富部位,创口周边皮肤没有烟晕

和颗粒沉着,易于远距离射入口混淆。

接触射击时,创口周围皮肤或衣着上可见到圆形或半圆形枪口印痕(muzzle

imprint)o是判断接触射入口的重要依据。

皮下及射创管起始端组织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

2、半接触射入口:烟晕和残余火药颗粒大部分在皮肤表面形成长椭圆形的分布

区。

3、近距离射入口:

中心皮肤缺损:创口类似漩涡漏斗状,缺损皮肤不能合拢,垂直射击缺损呈圆

形,倾斜射击缺损呈卵圆或椭圆形。

擦拭轮(abrasioncollar)挫伤轮(contusioncollar)射击残留物(shotresidue)

4、远距离射入口:仅有擦拭轮、污垢环和挫伤轮,无烟晕和颗粒灼伤。

十二、栓塞:脂肪、血栓、空气etc解剖时要做什么检验?进行什么染色?

空气栓塞:对于高度怀疑空气栓塞死亡的,必须作特殊空气栓塞试验。解剖

时先在胸骨上开一小窗,避免切断静脉,暴露心包,将心包作一切口,用镜子

钳住,悬吊成一个池,向心包内注水淹没心脏,然后切开右心室,发现有气泡

从水中冒出,即可证实有空气栓子存在。

血栓栓塞:沿大静脉或原位心肺动脉检查,找出血栓并固定照相。可取血栓

并尽可能包括血管壁在内制做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一般取5~6个连续的

组织块作HE、VanGieson及铁染色,观察血栓变化及含铁血黄素在肉芽组织

及血管壁内沉着情况。

脂肪栓塞;对疑为脂肪栓塞的死者,尸检时应取肺、脑、心脏等组织,经冷

冻切片后作脂肪染色,常用方法有苏丹皿、苏丹黑及猩红染色。

十三、病理取材的注意事项

I.组织标本的选取取材时需由主鉴定人本人操作或临场指导。原则上应选取每个器

官的组织进行病检,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取生命重要器官或(和)组织,有损

伤、疾病及其他病理改变的器官或(和)组织,对死因鉴别有重要意义的器官或(和)

组织等进行固定、病检或送检。

2.取材部位取材的部位除常规选取外,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检材的取材应包

括各器官的不同组织,一般各器官都要在不同的部位切取数块组织块作病理组织制

片。若某些器官的损伤或病变较为复杂时,组织块的切取数目应适当增加,以便进行

较为全面的组织检查。

3.取材要规范选取的组织一般应包括各器官的全部结构或全层,有浆膜的器官(如

肺、肝等)其组织块中要有一块带有浆膜;损伤及病灶区取材时要带有周围的正常组

织;如从索沟的取材应取成与索沟走行方向垂直的条状组织(含索沟及两侧正常组

织);提取皮肤组织应带有皮下组织,必要时深及肌肉。

4.组织块大小切取的组织块可以是小块组织,大小一般为2cmx2cmx1cm,必要

时可切取较大面积的组织块或提取整个器官。小块组织的厚度不宜太厚(尤其是肝、

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如果切取太厚则固定液不能短时间内渗入组织内部,往往使

组织表面固定但组织内部却继续自溶,进而影响对原有组织结构的观察。

5.组织块切面一般以便于镜下观察为原则。管状器官一般采取横切;小肠因有环行

皱裳故以纵切较好;肾脏纵切;脑一般采取与脑沟成直角的方向作垂直切面;肝、脾、

睫签织切或横切均向'

十四、生前死后伤的:别(特别是生前缢沟的特点)

1.出血

(1)生前损伤出血:生前损伤出血,流出的血液既可聚集于损伤局部组织内,亦可沿

组织间隙或体内自然管道向远端流注。生前损伤出血量一般较多,均可见血凝块形成。

(2)死后损伤出血:死后损伤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常局限于损伤局部,很少向周

围组织流注,亦无血凝块形成。

2.组织收缩生前伤时,创缘的结缔组织、肌肉、血管等均可发生收缩,使创口哆开。

3.生前伤在伤口处会出现肿胀、痂皮形成和创口感染的生活反应。

4.异物移动人体内发现吸入或吞咽异物是确定生前伤的指征之一。因为只有活体才

具有吞咽及呼吸功能。

区别:死后人工呼吸常使异物进入深部肺组织。但异物的分布与生前吸入不同,曾经

施行过人工呼吸的死者,异物常分布于肺的背面和侧面;生前吸入者,肺的各面均

可有异物发现,并可进入肺的外周区域。

生前进入口腔的异物,可在呼吸道内、胃内,甚至肠内o死后进入口腔的异物不

会进入胃肠内。浸泡在深水中的尸体因水压大,可使部分水进入胃内,但一般不进入

肠管内。

5.组织学改变:生前伤可见局部淋巴结被膜下淋巴窦红细胞聚集、血栓形成、栓塞、

炎症反应和创伤愈合。

6.生化: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生前缢沟的特点:

a一次形成的:生前索沟内部和边缘可见有充血,皮下、皮内出血点甚至水疱

形成。

b索沟的对应生前伤:索沟相应部位颈部皮下组织、肌肉内挫压性出血,颈深

浅淋巴结出血,舌骨大角骨折伴出血,颈动脉内膜横行破裂甚至颈椎骨折。

c不同的窒息征象:面色:完全苍白,不完全青紫肿胀。

d排除其他死因和中毒

十五、典型缢死的定义和特点

典型的缢死是指前位缢型的缢死。定义是:缢颈时,缢索最大着力点在颈前部,

一般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向两侧绕行,沿双侧下颌角经耳后越过乳突,

并斜向颈部后上方悬吊,或在枕骨中部上方打结后悬吊,头向前倾垂。由于着

力点在颈前部,故又称为前位缢型

2、特点.

1)缢而的位置和方向:

①以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时,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

于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角,经耳

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凸两侧消失;

②以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者,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象,该处缢沟不甚

明显。

③以滑动性缢套缢颈时,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浅,但无提空现象,缢沟呈闭合

2)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状态,因此,面

色苍白者,俗称“白缢死”0

3)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

分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前衣襟处。鼻黏膜

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

4)可见舌伸出,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舌抵牙而不伸出。

5)前位缢型者脑组织多呈贫血状

十六、虐待的主要特点和定义

定义:经常受到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或照顾人有意造成的精神或肉体上的折

磨、摧残和迫害称为虐待(abuse)»

主要特点:

1.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血缘亲属之间、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

女之间。

2.被害人肉体和精神受损:主动作为(殴打、捆绑、禁闭、讽刺、谩骂、侮辱、限制自

由、强迫超负荷劳动等)、消极的不作为(有病不给治疗、不给吃饱饭、不给穿暖衣

等)。

3.行为经常性:经常性、一贯性。偶尔的打骂、冻饿、赶出家门,不能认定为虐待行

为。

4.行为故意性: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与折磨具有主观故意。

十七、自杀的试切痕的定义、特点

定义:在自杀者主创口的上下缘出现孤立的,与主创口平行而无连续的浅表、

短小的切口。这些较轻的损伤,系在致命损伤形成之前,死者内心在犹豫、矛

盾、害怕尝试过程中多次试切形成,称之为试切痕。

特点:1、与主创口平行但不连续的多个浅表创口。

2、最多见于颈部,其次是腕部。在主创口附近。但有时可出现致命创口在颈部,

而试切创在腕部或其他部位的情况。

3、损伤较轻,并不致命。

十八、

一、机械性损伤的并发症:

1、休克

2、栓塞:肺动脉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

3、挤压综合征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创伤后心功能不全

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7、颅脑损伤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外伤性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外伤性脑积水等。

机械性损伤的形成机制:

可用物理力学和生物力学的有关知识来解释。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

作用,一个是施力体,一个是受力体,其结果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

体发生形变。

在机械力学中,物体的损伤都是物体形变的结果,生物体也不例外。致伤物

和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使人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人体组织发生变

形,当变形超过人体组织的最大弹性限度时就会发生组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

到破坏,即人体器官出现形态的损伤。

钝器伤、锐器伤的特点

钝器伤锐器伤

创口不规则,形态不一规则,一定形态特征

创缘不整齐,伴擦挫伤平直,少伴擦挫伤

创角多呈撕裂状锐利

创腔浅而宽,有组织间桥深而窄,无组织间桥

创壁粗糙,对合不好光滑,对合良好

创底不平整平整

十九、高坠损伤有哪些基本特点(必考)

1、外轻内重:体表损伤较轻,内部损伤严重。体表主要是大片状擦伤及挫伤,

骨质和内脏器官损伤重,常伤及生命的重要器官。

2、损伤广泛、多发骨折、内脏破裂:减速运动损伤特点,因此损伤可见于人体

着地部位,也可发生与远离着力点的部位。

3、损伤多由一次性暴力形成损伤虽然广泛而且重,但其外力作用的方向和方

式是一致的,可以用一次外力作用解释。

4、损伤分布集中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集中于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

舐部。

5、损伤重,出血少易发生多发肋骨骨折或四肢长骨骨折,甚至肢体横断,一

般人为难以形成,而且长骨骨折处或肝脾破裂出血较少,易被怀疑为死后伤。

6、易出现肺门、肝悬韧带、肠系膜撕裂。

二十、下肢皮肤的撕脱伤见于哪些情形:

是指:下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因受创伤暴力牵扯,致使深筋膜间发生广泛的

环绕肢体的撕离而呈脱套状时,称为下肢皮肤撕脱伤。

1、交通事故中,轿车或火车的车轮碾压下肢,由于车轮旋转产生的强大牵引力,

造成下肢皮肤的撕脱伤。

2、工厂厂房内被高速转动的轮带拖入撕拉所致。

3、自行车的车轮辐条绞挤坐在后座的小孩脚背,形成裂创和撕脱伤。

4、石头砸压人体下肢时,也有可能造成撕脱伤。

二十一、挤压综合征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定义:人体躯体、四肢等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长时间严重挤压,致使局部受压

组织缺血、挫伤、变性、坏死,肌浆溶解、肌红蛋白释放,出现以肌红蛋白尿、

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氮质血症等急性肾衰竭为主的综合征。

主要特点:

1、典型的挤压综合征常在严重挤压损伤48小时后甚至更长时间内形成。

2、出现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衰竭。

3、广泛软组织损伤并发大量肌肉坏死。

4、肾脏镜下变化:近曲小管上皮坏死和肾小管肌红蛋白管型或含肌红蛋白的混

合管型。

二十二、交通事故的损伤:

典型的碰撞三联征:

轿车或吉普车与成年行人碰撞,车速在30-40km/h时,一般可形成典型的

碰撞三联征,即:

1、首次碰撞伤或直撞伤,由车前保险杠撞击人体的腿部,或发动机罩的

前端撞击腰部、骼臀部所造成的损伤

2、抛举性碰撞伤,因人体受撞击部位低于人体重心位置,加之车辆前行

的部分能量传递给人体,导致人体以重心为轴心发生翻腾,上半身向车身倾

倒靠拢,臀和下肢上扬,整个身体被抛举腾空。

3、滑动性碰撞伤:由于车辆向前行驶的动能与人体后移惯性力的作用,

导致人体在发动机罩上滑动,使人体的头部、肩部与车辆前挡风玻璃相撞,

造成头肩部的再次碰撞损伤。

摩托车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和行人各自的损伤特点:

行人被撞后的损伤特征:

摩托车撞击行人的机理大致与汽车相似,所不同的是它前面无保险杠,通常

是车轮直接撞人,挡泥板、车灯、车把及车把上的后视镜,也可撞人。被撞者

有直接撞伤,也可发生摔跌伤、拖擦伤及碾压伤。

摩托车驾驶员的损伤特点:

摩托车被汽车所撞时,情况与行人被汽车所撞有些相似。但小腿的损伤较少

见,

特异性损伤是:骑跨伤、皮肤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痕、挡风罩玻璃切颈伤。

非特异性伤中'摩托车驾驶员主要是因向前抛出发生撞击性损伤。这种抛掷性

摔跌伤,擦伤明显。头部损伤最常见是颗顶部骨折,合并颅底骨折,横行骨折

线,经蝶骨大翼后及垂体凹。脑组织可发生挫伤、裂伤,常常是对冲性。此外,

骑摩托车者倒地亦可造成多种下肢及骨盆骨折,约占亦可有肋骨骨折和

55%0

肝、脾破裂等。

二十三、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主要有哪些:

闭合性颅脑损伤时,硬脑膜完整。机制如下:

1、颅骨变形引起脑损伤:当颅骨受暴力作用时,均可因为颅骨内陷撞击脑组织而引

起脑挫伤。当内陷的颅骨弹回原位时,由于颅骨内陷处颅内压骤减产生一种负压吸引

力,脑组织可再次撞击于颅骨出现脑挫伤。同时,脑神经血管静脉窦等亦可因为颅骨

变形而扭曲伸长以致撕裂,出现颅内出血。

2、脑在颅腔内移动所致脑损伤: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脑在颅腔内可有直线、挤压、

旋转等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直线:包括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加速性损伤是指……冲击伤大于对冲伤。减

速性损伤是指……,常常对冲伤大于冲击伤。

挤压:两个相对方向的暴力,除作用部位外,还有脑组织向下移位。

旋转:由于保护和解剖特点,当头部遭受暴力作用时,不仅整个脑与颅骨之间发生

相应的运动关系,而且在各部位的脑之间亦相互牵引,出现运动启动或停止的先后不同,

产生扭曲和剪切,从而导致脑内部结构的损伤。

3、间接暴力造成的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再传递到头部引

起损伤。常见:颅骨和颈椎连接处损伤、挥鞭样损伤、胸部受挤压引起脑损伤。

常见的脑疝有哪些:

小脑幕裂孔疝/海马沟疝、扣带回疝/大脑镰下疝、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

二十四、上行性脊髓缺血性损伤:

见于第10胸椎至第1腰椎脊柱损伤,伤后截瘫平面逐渐上升至第6-7胸椎节

段,甚至有在12周间继续上升至第2-3颈椎节段,致呼吸衰竭死亡的案例。

病理解剖显示:脊髓背侧血管栓塞,下至腰舐,上达第3颈椎;脊髓前血管、

中央血管系统及髓内小血管多处栓塞。脊髓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为截瘫平面在中、上胸段,双下肢松弛性麻痹,反应消失。

二十五、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点:

定义是:ARDS是指各种致伤因素引起的以肺间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为基础,

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难治性

低氧血症和肺部X线呈云雾样变化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特点是: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治疗效果差、预后极差、病死率高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机制:

1、促炎-抗炎反应失衡:细菌和(或)毒素和组织损伤所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

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根本原因。炎性细胞的大量激活和炎症介质异常过量释放,并

涌入循环,导致持续性全身性炎症瀑布反应,并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损害和组织细胞

功能的广泛破坏,导致MODS。另一方面,SIRS和CARS失衡,将引起内环境失去

稳定性,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发生MODS。

2、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严重创伤、休克、缺血再灌注等均可导致肠粘膜

屏障功能破坏,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内毒素入血,为炎症反应提供了丰富和不竭

的刺激物质,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发展,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3、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引起非感染性炎症损伤的基本途径之一。导致氧化应激,

引起钙超载、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核白细胞相互作用,终致器官实质

细胞损伤。

4、两次“打击”和双项预激假说。

5、应激基因假说。

主要鉴定要点:主要根据临床资料和病理学检查各脏器的病理改变作为鉴定依

1、MODS的临床特征:衰竭的器官通常不直接来自原发损伤,从原发损伤到

发生器官衰竭有时间间隔。并非所有的患者都有细菌学证据。可以累及完全健

康的器官,且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生,几乎难以遏制,故死亡率

高。在病理学上,缺乏特异性,受累器官仅仅是急性炎症反应,与严重的临床

表现不符,而一旦恢复,临床上可不留任何后遗症。与休克、感染、损伤密切

相关。

2、符合MODS的临床诊断标准

3、病理学依据:多器官功能衰竭多无特异性病变,表现为组织器官的炎症变

化。因此各脏器的病理改变是鉴定MODS脏器损害及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4、并应该对原因鉴定和易发因素的鉴定。易发因素包括基础性疾病和医疗因

二?六、电流斑的大体和镜下特点

大体:

典型的电流斑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6~8mm,中央凹陷,周围隆起,边缘钝圆,

形如浅火山口,外周可有充血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底部平坦或者有裂隙。

镜下特点:

典型的电流斑病灶中心表皮细胞融合变薄、致密,细胞间界限不清,染色深。

热作用强时,中心部位表皮广泛坏死、脱落缺失,周围保留的表皮则变厚;创

面常有金属碎屑沉积。表皮细胞胞浆均质化,细胞核水肿伴空泡形成。

较具特征性的是表皮细胞发生极性化改变,以基底细胞层最明显:电击伤处

特别是损伤中心基底层细胞及细胞核染色较深,纵向伸长或扭曲变形,排列紧

密呈栅栏状、旋涡状、螺旋状或圆圈状,或伸长似钉样插入真皮中,喻之为“核

流”。

二十七、死产&活产:

肺浮扬试验lungs:未呼吸的肺,因肺内不含空气,呈实体状,比重>1.投入清

冷水中即下沉;已呼吸的肺含有空气,肺体积增大,比重小于1,投入清水中不

下沉。应用这一原理判定有无呼吸,称肺浮扬试验。

肺浮扬实验怎么做:

按照常规解剖方法打开胸腹腔,分离颈部软组织。首先在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