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的角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链_第1页
从学的角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链_第2页
从学的角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的理念,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要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问题链,进而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问题链,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动作学习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体育动作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设计问题链,主要是通过设计一系列关联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同时触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链蕴含着层次性和逻辑性,有利于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开展对动作技术理解基础上的自主学练活动,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问题适切,建构难易适中的问题链层次分明、难易适中的问题链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学练需求,创设适宜学生学练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其运动潜能。体育课问题链中的问题要层次清晰、精准,直击所要解决的内容,切忌模棱两可、大而化之。如,水平三《跳绳编花跳》一课的学练中,教师如果提出“如何把握编花跳两臂交叉的时机”的问题,就显得过于宽泛,跳绳的时机概念不好把握,难以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也难以引发学生对动作内容的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应将问题进一步精准细化,设计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路径。如,问题1“编花跳两臂在什么地方交叉?”让学生明确交叉动作要素,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探索合适的交叉位置;问题2“观察编花跳时绳子在什么形状时容易跳过?”学生根据问题观察绳子,发现交叉后绳子没有展开是跳不过的主要原因,当绳子展开时就可以顺利过绳,得出绳子展开成“U形”时能跳过的结论;问题3“两臂交叉时如何保持绳子展开形状?”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向前交叉摇绳动作,找到交叉时保持绳子平稳展开的位置与方法,保持最佳的过绳形状。问题的设计要把握难易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经思考就可以答出,无法引起思考。因此,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保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区间内,既要让学生有所思考,又能够让其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答案,获得成就感。问题链中的问题应从易到难,让学习者渐进式地领会动作方法。如,水平三《篮球持球同侧步突破》一课,在学生熟悉同侧步动作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安排各小组探讨。如果提出“如何完成篮球同侧步突破动作”的问题,由于该水平学生对篮球技术理解有限,这样宽泛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难度偏大,学生难以得出问题的结论。对此,需要教师将问题细化为具体的问题链。如,问题1“篮球运球突破时距离防守队员多远适合?”学生尝试体验徒手摆脱防守,问题指向攻防队员距离上,进而找出近身防守时适合运用持球突破的答案;问题2“突破的结果是将防守队员摆脱到自己什么位置最好?”反复体验过程中发现将防守学生卡在背后是最好的摆脱;问题3“通过什么样的步法将防守队员摆脱到身后?”引导学生通过跨大步后跟进卡位完成突破防守;问题4“持球队员突破意图被防守队员识破时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的答案也是多元的,如,加速跨步、突然起动、做假动作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二、层层递进,设计逻辑关联的问题链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设计应基于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学会动作技能为目的,聚焦动作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从动作方法记忆层面、动作的理解层面的浅表性学习,逐渐上升到动作技能规律分析的深层次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注重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找出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问题之间的递进关系,理解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铺垫问题链。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如,水平四《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核心是将篮球顺利投进篮框,要做到准确稳定投入篮筐,投得准和球飞行稳定是两大影响要素,初学阶段时主要解决球出手稳定问题,因此,要围绕球飞行稳定构建问题链。问题1“观察并回答球飞行中怎么样才稳定?”引导学生观察球飞行时旋转的情况;问题2“球是怎么旋转的?”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向下旋转的结论;问题3“怎么让球向后旋转起来?”帮助学生体验屈腕拔指动作。这3个问题以投篮为重点内容,以球的旋转飞行为主线,建立“旋转—向后旋转—拨球旋转”的逻辑关联,后一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呈现一定的递进性,前面的问题根据动作的表象提取,进而根据现象揭示动作的本质,最后依据问题本质去拓展、应用,3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三、关注差异,设计满足不同需求的问题链体育课堂教学中,每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发展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问题链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设计,使问题链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需求,且能引发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设计问题链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让每名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能回答问题,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个人参与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客观性,设计多层级的问题供学生自主选择,既要满足学优生的求知欲,又能帮助普通学生获得存在感,让人人都得到发展。如,水平三《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的问题链设计,对于具备一定探究能力的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问题1“脚内侧踢球在踢球时如何将球踢准?”问题2“影响踢准的因素有哪些?”问题3“你能说出脚内侧踢球时正确的动作方法吗?”这个问题链涉及范围较大,探究的内容不单涉及踢球动作,还涉及支撑脚站位、脚踢球的位置和触球的位置等,需要一定的足球知识储备和探究能力才能驾驭;而对于对足球知识了解少和思考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提出浅层次的问题,问题1“采用脚内侧踢球时脚处于什么状态才能踢准?”问题2“你能做出规范动作吗?”这个问题链指向脚踢球的具体动作,是引导学生对脚要平踢、膝关节外展的思考。通过问题链的引导,体育课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养。四、任务驱动,设计发展高阶思维的问题链体育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实践性任务的问题链,让学生在体验动作的过程中感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内在驱动力,提高其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动作规律展开探索,通过身体练习实践体验动作,从中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水平三《跳短绳:编花跳》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直接体验编花跳,一部分学生练了几遍之后可以轻易地完成编花跳动作,而大多数学生则一直跳不过。此时,教师下达“请各组同学通过观察和体验找出跳不过的原因”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究,通常能发现跳不过是绳子通过脚下时没有展开而造成,由此得出“跳绳时绳子要展开通过脚下”的结论。教师再进一步提问:“两臂交叉时怎样保持绳子打开过绳?”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技术的要点。教学中,教师将分组学练和个体学练相结合,以任务和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摇绳时交叉位置和保持绳子的稳定性的关系,最终找到使绳子处于“U形”状态即可顺利完成过绳动作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五、创设情境,形成生成性的问题链《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提高技战术水平和体能水平”。这就要求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水平三《篮球持球同侧步突破》一课,教师创设了不同的情境生成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持球同侧步突破的基本动作方法后,教师设置“1VS1”对抗场景,让学生通过对抗体验动作的有效性。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提出第1个问题:“这种技术成功率高吗?”学生纷纷表示很容易被拦截。教师提醒学生教材中给的条件是同侧步,但是核心问题是完成突破,只要能完成持球突破,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随后提出第2个问题:“你有什么更好的突破方法?”学生瞬间明白了实际对抗中持球突破的步法不仅只有同侧步。接下来的学练中,学生表现更加积极,有的学生用交叉步突破,有的学生从左侧突破……方法多样。这样的情境和设问既给了学生生成新方法的空间,也能满足课程的结构化需求。紧接着,教师抛出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