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促进区域课例研修提质增效_第1页
“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促进区域课例研修提质增效_第2页
“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促进区域课例研修提质增效_第3页
“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促进区域课例研修提质增效_第4页
“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促进区域课例研修提质增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积极探索“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范式(图1),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深化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新兴技术为支撑,以学科教学为核心,强化落实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员培训,深入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研范式“三研三上三改”区域课例研修网络教研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混合式研修模式,是课例研修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一堂课的三次研讨、三次上课、三次改课,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形成上好“一类课”的方法。“三研三上三改”区域课例研修网络教研聚焦备课、观课、议课、实践、辐射等环节,成华区深入探索实施“六优”策略,不断提高网络教研实效。笔者以水平二(四年级)《篮球:传球》一课为例具体阐述“三研三上三改”区域课例研修网络教研。一、按需定义策略:全员共商定主题1.主题:共商主题,确立课型每学期组织1次“三研三上三改”区域课例研修网络教研,每次活动前,针对区域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把握、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问卷征集活动主题,将得票最多的主题作为研修活动的主题。2023年下期的“三研三上三改”区域课例研修网络教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60%的体育教师认为田径类课易教学,但80%的体育教师反馈学生更喜欢“三大球类”活动,体育教师有强烈的优化教学设计的意愿。那球类课型该怎么上?有没有可供参考的模式?为更好地上好球类课,区域将研修主题确定为水平二(四年级)《篮球:传球》。2.一研:全员研修,自主设计每名体育教师根据《篮球:传球》主题,进行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资源的学习研究,每人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上传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备课过程中,借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板块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体育学科社区”联通全区教师的优势,通过区域平台“学科教研”板块,用好国家平台中的优质资源。备课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研修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在全体教师完成并上传教学设计后,区教科院组织区域部分骨干教师对上传的教案进行线上遴选,选择最适合本次课例研究的教案,确定两轮上课教师。同时,全区体育教师在平台上相互学习,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二、深度参与策略:带着思考去观课1.一上:指定教师,示范课例指定一名体育教师“一上”课例,线上通过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向全区体育教师直播教学过程。在主讲教师授课前,将线下现场观摩团队分成若干小组,并进行课堂记录。其中两个小组依据《篮球:传球》课堂评价维度(见表1),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指导、体能练习、运动负荷)和学生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两个方面记录课堂行为。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涵盖了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情:根据试讲反映的学生基本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活动;关注问题设计:分析核心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了教学重难点;关注学生的活动反馈:依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选择哪种教学流程,如何设计课堂互动,选取哪种教学工具;关注课堂反馈评价:分析课堂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语。另外,4个小组采取S-T观察分析,判断教师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课堂的类型。S-T观察分析是一种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教学个性的教学分析方法,它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行为分为两类:学生行为S(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交流展示、教学检测)和教师行为T(组织秩序、教学讲授、示范演示、点评反馈)。以15s或30s为一个计量单位,对每个采样时间间隔内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和编码,通过函数计算出T行为的占用率Rt、S行为的占用率Rs、行为转化率Ch值,绘制教学过程对应的S-T图和Rt-Ch图。2.二研:共研课例,初见模式观课教师深度参与观课活动,带着思考、带着观察点观课,对比自己的设计与执教者的设计,找到问题和不足。教研员在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体育学科课程社区,发起“课堂大讨论”话题,展开直播线上研讨,观课教师通过提问、留言,参与议课研讨,发表主观评课意见。三、精准分析策略:基于证据去议课一改:基于证据、调整优化。基于证据的教研转向是由“经验化”向“科学化”提升的系统过程,其本质是改进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能。获取证据的目的是用证据调节下一步的行动,接纳和应用证据是促进教师反思改进、经验内化的重要步骤,能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形成用数据透视课堂、改进教学的理念。在“三研三上三改”区域课例研修网络教研实践过程中,借助S-T观察分析报告,依据数据全方位地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课堂学科特点、课堂环节比重、课堂节奏把脉、课堂组织效率进行分析诊断,再结合课堂评价维度进行多轮调整,将主、客观证据统一,从而促进教研的深入展开,形成高质量的学习研究过程。《篮球:传球》课例,以真实数据支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研应用的创新融合。从“一上”呈现S-T观察数据图可以看出(图2),教学讲授时间最多704s,学生个人学习时长和组织秩序分别达485s、442s,而小组学习时长和教学检测的时长分别只有133s、202s,教师注重传球单个技术的讲解教学,采取个体练习为主。S行为时长为922s,占有率为38%;T行为时长为1478s,占有率为62%,教师成为课堂主体。体育教研员和市区学科带头人依托数据、结合课堂评价维度引发的思考,针对“一上”过程中教师重单个技术的传授轻技能的实践运用,教学过程缺乏梯度,同时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能发展关注不够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开展第一轮研修点评,提出了修改建议,即准备部分以“专项性准备活动+体育知识”的形式,让学生在侧身跑、后退跑等练习过程中,认识比赛场地,熟知比赛的简单规则;技能学练以“任务驱动+体能”并用语言与“放大化”的学生个例,正确引导学生习得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采用传球距离由近及远梯度上升的策略,对传球的“蹬、伸、翻、拨”四要素进行结构化学习;从多元、补偿、整合、兴趣的角度设置每节课10分钟内的体能课课练,为实战比赛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四、共享智慧策略:优化完善再实践1.二上:聚焦一改,检验模式第二轮主讲的骨干体育教师在听取现场教研团队、专家团队、兄弟学校的建议后,立即与本校教研团队集体研修,重构教学模式,优化教育设计,1小时后,立即进行《篮球:传球》“二上”,同样通过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向全区体育教师直播教学过程。骨干教师“二上”《篮球:传球》突破了修改建议,精准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和高阶思维能力,用多元的方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三研:再研课例,优化模式全区体育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继续观看《篮球:传球》“二上”展示课,现场教研团队、专家团队、其他学校同步观摩、分工观察。课后进行第二轮研讨,聚焦前后两次课例的改进对比和现场生成的“证据”,从教学目标达成、问题设计、多维互动、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度研讨。从“二上”呈现的S-T观察数据图可以看出(见图3),个人学习时长降至133s、小组学习时长增至603s;教学讲授时间降至264s、教学检测时间增至618s,“二上”执教教师较“一上”教师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练,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采取技能结构化教学,通过课堂检测落实以赛促评。S行为时长为1543s、占有率为64%,T行为时长为854s、占有率为36%,属于混合型授课模式,师生交互良好。3.二改:集体研修,改进完善区体育学科教研中心组的教师依据“二上”的情况和“证据”再次议课,针对“二上”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如,在消极防守中进行“2过1”练习,缺少对抗的真实情境,不利于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运用传球技能突破防守;教师设计的检测性比赛未与传球主题深度结合等,建议采用更加接近实战比赛的真实情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2过1”练习中体验不同情境下从防守队员头顶传球、击地传球、胸前传接球的区别与时机;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挑战难度的“2VS2”传球得分游戏和“5VS5”实战比赛,全面提升技能习得率,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下的体育课堂。五、全员卷入策略:从1到N全面辐射1.三上:基于模式,共晒课例一方面,“二上”结束后,每个教研组充分吸取前面两节课例的优点,结合校情、学情,组织全体教师再次深度参与《篮球:传球》的交流、讨论,并带着群体智慧再去实践,集体精心打磨一节高质量的《篮球:传球》教学课例,上传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另一方面,一周后,区体育教研员在总结前两次《篮球:传球》课例的基础上,综合区体育学科教研中心组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的思考,亲自上示范课,全区体育教师线上线下观摩研讨。这堂课上,教研员通过合理策划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让每个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又相对完整,深入挖掘大单元教学的最大效益,充分诠释了结构化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运用性。2.三改:群策群力、定型模式课后,区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对全区各学校提供的“三上”教学课例进行评课、总结,最终形成这类课的最优方案,总结出《篮球:传球》课例应聚焦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结构化教学实施、结构化评价三大板块,立足核心素养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品德,落实“3+3+4”的成长模式:3个学练目标(知识技能、体能、经历体验)+3个课堂策略(游戏化、情境化、适切化)+4个教学环节(激情热身、学练教学、以赛促学、评价检测)[1]。在区域整体推进过程中,1个教研员研究示范,N个学科带头人跟进实施;1个引领校牵头,N个学校深度参与,体育教师全员积极参与,形成了“1+N”立体的研究网络,最终实现全体教师的共成长。一堂课,因技术而穿越时空,促进区域体育教师全员、全过程参与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全要素的教研活动,提升课堂效果,普惠全区师生。同时,区教科院将研修过程中,教师的多轮备课教案、观课报告、会议记录、研修视频、教学视频等过程性材料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研修示范案例。六、夯实机制策略:高效运行优保障1.4133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区教育局—区教科院、技术装备中心—学校—体育教师“4”级组织网络,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同时,以学校教研组、区体育中心组、区域大教研为研修主体,共同构成“1”个研修共同体,开展“三研三上三改”、同课异构、反思对比“3”个研修活动,最终实现课堂、教研、教师新样态“3”个转变。2.双线指导机制区域从“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两条线对体育教师进行“双线”指导帮扶。“技术支撑”主要是区技术装备中心进行技术引领,建强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完善“体育学科社区”,借助S-T观察分析报告,精准提供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报告,辅助教学诊断,提高课堂教学分析的精准度,帮助每名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个性化的教研。“教研”主要进行学术引领,从单一、片面走向多维互动的深度教研,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研修。3.全员共研机制区域出台《“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各学科每年定期组织2~3次研修活动,保障“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顺利开展。“三研三上三改”网络教研区域课例共研活动,由少数的点位校前期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