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本文件确立了水改旱条件下大豆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种子及其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规程。本文件适用于水改旱条件下大豆栽培生产模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495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159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改旱是指把原来种水生作物的田块改成种旱生作物的地块,即由原来的水生作物改成旱生作物。4种子及其处理4.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生态区种植的经国家或省审定推广的品种,宜选种生育期略早的品种。4.2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要求。24.3种子处理对符合标准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标准要求,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5整地5.1前茬处理秋季收获后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秸秆长度≤10cm,根茬高度≤10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地表。5.2秋整地宜采用秋整地,即水稻收割后结合秸秆还田进行深翻整地,翻耕深度30cm~35cm,翻耕土壤经过冻融,加快水分蒸发,表层土疏松时,适时旋耕起65cm或110cm垄,镇压保墒。5.3春整地包括全国、省内统一编号、名称、保存单位、保存单位编号、采集地、学名、备注等。6播种6.1播期土壤耕层5cm~10cm地温稳定通过7℃~8℃时,适时播种。6.2播法采用大豆播种机沿垄体进行机械双条播或穴播精量播种,适时播种,播深一致、均匀无断条。6.3播深镇压后播种深度3cm~5cm。6.4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等确定适宜播种密度,一般植株高大繁茂品种公顷保苗18万~22万株,中等株高品种公顷保苗22万~25万株,秆强耐密植品种公顷保苗26万~30万株。注:田间损失率按15%计算。7施肥7.1种肥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一般施纯N为10kg/hm2~25kg/hm2、P2O5为80kg/hm2~110kg/hm2、K2O为40kg/hm2~55kg/hm2,或等养分的复合肥,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以上)1000kg/hm2~1500kg/hm2。宜进行分层施肥,深度为种下15cm~20cm和5cm~6cm两层,占70%和30%。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7.2叶面追肥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依据大豆长势喷施叶面肥1次~2次,以磷酸二氢钾为主,用量以7.5kg/hm2~15.0kg/hm2为宜。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8田间管理8.1除草采用播后苗前封闭和苗期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下茬作物安全的除草剂。药剂使用按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则总则标准执行。8.2垄沟浅松在大豆出苗子叶展开时,进行垄沟浅松,深度10cm~15cm,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地温回升。8.3中耕培土在大豆第1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大豆开花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8.4化控如存在生育进程滞后存在贪青晚熟可能,在大豆V3~V6期,采取化控技术促早熟,可用多效唑或多唑•甲哌鎓叶面喷施,用量按药剂说明使用。9病虫害防治9.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要求。49.2病害防治农药选择、使用,应按照GB/T8321、GB12475及农药产品标签的规定使用农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应符合NY/T2159的要求。9.3中耕培土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等的防治应按照不同种类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并注意特殊年份对大豆虫害的及时防治,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可按NY/T495的要求进行。10收获10.1收获时期在大豆成熟期采取机械联合收获,水分含量不高于14%。10.2收获要求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损失率≤3%,做到单收、单存放、单储存。10.3中耕培土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等的防治应按照不同种类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并注意特殊年份对大豆虫害的及时防治,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可按NY/T495的要求进行。10.4化控如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