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2.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3.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B.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4.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B.维护清朝专制统治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加强中外友好往来5.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 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6.下列各项措施与加强皇权最有关的是A.推行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C.创立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7.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古城以宫殿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约同的时间。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 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 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8.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9.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又执掌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名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家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10.1892年,传教士艾约瑟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国富论》,以美国为例:“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较国家之由官兴办,自必为益多多矣。”强调“(经济之事)须皆准于经济学家”。据此推知艾约瑟A.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 B.洞悉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反对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政策 D.揭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11.下列组合能突出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关系的是:①赤壁之战②孝文帝改革③唐藩合亲④靖康之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2.唐朝的国家意识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正如盛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为诗仙、诗圣、诗佛对应道、儒、释三教一样。这反映出唐朝A.开放包容的气象 B.诗歌受宗教影响C.世俗文学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局面1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4.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15.—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16.观察如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A.华约建立、苏联解体 B.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C.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 D.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A.洋务运动时期的广方言馆 B.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C.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 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18.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在这种“革命”定义之外的是A.辛亥革命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光荣革命19.《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诉讼标的(即诉讼费)在一千阿斯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元三律交50阿斯”,“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由此可见,罗马法A.诉讼金钱多少影响判案公正度 B.按照等级对私有财产进行管理C.自由人在法律的面前享有特权 D.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20.洋务派官僚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更有淮军将领张树声批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遗其体面求其用”。材料反映了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国”心理仍十分强大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口号 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21.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下面表格①②处分别应填上的是A.城市的复兴;等级君主制 B.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22.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23.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4.从1988年到1991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A.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了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立法思路C.逐步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立法 D.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25.一战后,英美等战胜的协约国宣称要在“完全公正”的基础上签订和约。但是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却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主要表现在①《凡尔赛条约》②《四国条约》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2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7.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 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实行君主立宪制28.1917年,有报纸报道,“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计划如何……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同时驻华外交团特开联席会议,“促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务期从速扑减,勿任蔓延”。这些主要说明当时A.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 B.报纸对疫情的报道客观公正C.鼠疫蔓延引发百姓的恐慌 D.外交团关心中国民众的健康29.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D.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30.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孔子应该是世界人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韩称孔子应是“世界人”汉字属东亚共同财产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赵东一最近出版《东亚文明论》一书。书中提出汉字属于东亚文明的共同财产,并强调东亚的几个国家同属汉字文化圈。赵东一在书中对东亚文明的儒、道、佛进行了说明。他在第一章就提出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孔子是哪国人?”他解释说,孔子原来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是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的时候了,为此东亚人应该共同努力,就像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一样。报道还称,赵东一在书中将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划为“东亚文明圈”成员,并表示东亚文明是所有“东亚文明圈”成员的共同财产。赵东一强调,虽然东亚各国还存在历史和领土纷争等政治问题,但通过共同制定大学课程和加强人员交流等,首先实现“东亚文化共同体”还是有可能的。——摘自2010年7月13日《环球时报》第3版(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如何从“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的?(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关于孔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寅,字伯虎,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牵连,痛感社会黑暗。为了排遣胸中烦闷,他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领略湖山之胜。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后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漫”,风采斐然,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晚年,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为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寅诗画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寅诗画风格形成的背景。33.工业革命材料一: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材料二: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材料三: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四: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0—1907年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简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国经济特点。(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英国制度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试题分析:“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说明柏拉图主张精英治国,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轮番而治等做法,故B正确,A不对;C不对,柏拉图主张按照人的素质和职业来确定社会分工,而不是根据其出身;D不对,柏拉图的主张刚好相反。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的画报上,支部带动游击队这辆火车的漫画,其寓意在于要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游击队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红军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初期采取并不是游击作战,而是战略转移,B选项错误;党中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C选项错误。3、D【解析】

根据材料“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说明当时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故D正确;材料反映手工浇铸机的发明和影响,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手工浇铸机不属于科学,排除B;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C。4、B【解析】

从时间1872到1875年可以看出中国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题干中“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可以看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故B正确;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A不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排除;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西方科技,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并非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排除CD。5、B【解析】

由材料“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可知,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教分离,体现了本国事务交由本国解决的发展趋向,即民族国家意识开始兴起,故选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只能体现为对教权的限制,没有提及天主教会腐朽的相关史实,排除C;如果14和15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解体,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启蒙运动,排除D。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B选项正确;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和选拔官员的科举制,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皇权加强关系不大,ACD三项不符合题意。7、C【解析】

材料里良渚文化的诸多信息说明其是比较成熟的文明形态,时间比较早,丰富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内容和特征,这也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早,但并不能说明世界早期文明源头一致,故选C,排除D;南稻北粟的作物格局是从中国早期整体生产格局而言,只材料本身并不能体现,排除A;良渚文化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排除B。故选C。8、C【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英国在1894—1914年期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不断减少,而日本在这时期对中国外贸总值不断增长,说明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对比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无法得出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急先锋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和英国对中国外贸总值百分比,没有体现英日的国际地位,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而不是商品输出,D项错误。9、C【解析】

材料说明从三国时期开始,城隍的职能随着经济、城市、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充,信仰空间不断扩大,故C正确;城隍信仰作为民间文化的代表而蓬勃发展,正体现了民间文化的活跃,排除A;城隍信仰并不体现儒家思想,排除B;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10、C【解析】

1892年我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期间,艾约瑟阐述了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实际是反对洋务运动官管商办的政策,故C符合题意;材料以美国民营为例而非学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艾约瑟看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没有提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排除D项。故选C。11、C【解析】

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联军打败曹操的战役,没有涉及少数民族,①错误;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族学习汉族的改革;唐蕃和亲是唐朝与吐蕃族就是今天藏族的和亲政策;靖康之变是女真族的金灭掉北宋的事件,②③④均正确,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2、A【解析】

依据材料中“混合型”、“儒法并用”、“兼容释道”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唐朝的开放包容,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歌和宗教的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国家意识,不是世俗文学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权。所以选D。14、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帝制度的独尊现象,“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独尊,所以答案选择D项。B项是表象,A项是错误项,C项是无关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制度15、D【解析】

根据材料明朝时期厉行行海禁,这导致了沿海居民生存困难,从而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D项符合题意;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A项错误;明朝时期还有官方的对外贸易,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失去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16、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华约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故A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排除B;1961年柏林墙修建,排除C;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和1985-1995年之间的时间信息,联系华约建立、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17、C【解析】

依据材料中“白话通神”、“古文讨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副对联倡导白话文运动而反对古文创作。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因此C选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未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A选项错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并未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选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流思想是抗敌御辱,不是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A【解析】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说明材料主张的革命是和平革命,因此,这种“革命”定义之外就是暴力革命。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的典型事件,故A正确;工业革命是经济方面革命,排除B;文艺复兴属于思想革命,排除C;光荣革命是和平革命,排除D。故选A。19、D【解析】

根据材料“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可知,共和国时期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案件判决,因此无法判断选项A所属内容,排除;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管理,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自由人在诉讼标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选项C排除。20、D【解析】

材料指出了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实践中的缺陷,D项正确;材料体现郭嵩焘和张树声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体现洋务派内部矛盾,A项错误;材料体现洋务派官僚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是“天朝上国”心理作用,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体西用”口号停用了,C项错误。故选D。2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之后,在商品经济活跃和①即城市复兴的推动下,英法等国家王权加强,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合作,建立起②即等级君主制度,A项正确;民族国家是15、16世纪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在等级君主制度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通过打击天主教贵族逐渐形成的,①②都与民族国家不对应,BD两项错误;从割据君主即采邑制下的封建等级制度到等级君主制度,最后才到封建专制君主制度,君主专制于②处并不适应,C项不符合题意。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法国大革命中民众直接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这一理论理论来源是卢梭倡导的“社会契约论”,即当君主统治严重违背人民利益时人民有权解除社会契约推翻君主统治,因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非君主,所以答案选B,A虽然反对君权神授,但主张君主专制,C项主张开明专制,D主张三权分立。考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点评: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予国王。因此“社会契约”思想不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同时也能说明当国王统治不当时人民起来推翻国王统治的合法性,或者是人民革命的正当性。23、A【解析】

根据材料“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C选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种经营方式的改变,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24、C【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可知,我国逐步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增强市场在经济中的导向作用。材料中的法律体现了我国在立法上开展以市场导向。C正确;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不会改变,B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关于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立法,不能得出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的结论,D错误。故选C。25、D【解析】

1919年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21-1922年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两个条约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四国条约》和《五国海军条约》均与中国无关。综上所述,故选D项,排除ABC项。26、D【解析】据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违背,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倾向,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百姓抑商的信息,故A项错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百姓皆重商轻农,故C项错误。故选D。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国王受到法律的限制,由此可以得出这时的政体类型是君主立宪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1791年宪法28、A【解析】

面对鼠疫,北洋政府“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可知北洋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A正确;“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这种推断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外国使团的恐慌,而非中国百姓,排除C;外交团认为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因为疫情蔓延会危及其利益,而非关心民众健康,排除D。29、C【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江南省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划,有利于削弱地方省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江南省由一省分为三省,未体现层级细化,排除。B项,江南省的分割无法体现官员职权的变化,排除。D项,图片信息与基层管理无关,排除。30、A【解析】

从材料中的“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等信息来看,巴黎公社一方面确立了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又实行民主基础上的权力集中,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故答案为A项。民主共和制度最早由资产阶级确立,排除B项;公社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说明巴黎公社实行间接民主,排除C项;“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说明巴黎公社不是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说明: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在当时列国纷争、社会转型之时,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提出了以“礼”和“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随着汉朝大一统政权的重建与国力的强盛,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定为官学,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影响广泛深远。所以,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就从“鲁国人”成为了一个“中国人”。(2)理解: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以苏格拉底等人为代表的希腊罗马文化,经过文艺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成为欧洲文明的源头。现代世界欧洲文明占据重要地位,故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3)观点;史实;论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