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新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新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新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新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新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新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曾说某宗教“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穷人和无产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该宗教产生于古代哪一区域A.AB.BC.CD.D2.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3.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4.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冷战由此正式开始B.西欧的复兴对美国有利C.该计划无政治目的D.美国为此成立世界银行5.1720—1721年,英国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这说明A.工业革命初见成效 B.国王真正统而不治C.国内外市场刺激纺织业变革 D.新技术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6.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7.阅读下列《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中国这一时期外交状况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外交战线未受文革干扰③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8.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由于联盟的实力不及欧共体,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这体现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D.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9.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仔细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秦所灭六国中属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的是A.② B.④ C.⑤ D.⑥10.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11.1923年11月,孙中山指出,“欲起沉病,必赖乎有主义、有组织、有训练之政治团体,本其历史的使命,依民众之热望,为之指导奋斗,而达其所抱政治上之目的”。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改组国民党 B.实现国共合作 C.完善革命理论 D.发动民众力量12.“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17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它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古今之争”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观点进行说明。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英国各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持续了多年。19世纪中后期,许多英国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传统都摧毁了,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再也无法互相调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法国相比,英国则诉诸自己古老的宪政传统,自1688﹣1689年那场温和得多的革命以来,通过和平、务实和渐进的手段取得了广泛的公民自由,逐步地建立起了一个更民主的政治制度。﹣﹣摘编自迪金森《伯克之后的思考》(2)概括材料二中英国学者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材料三:1903年,为了加强革命舆论工作,蔡锷与黄兴创办的《游学编译》称:“法国大革命,实平民确认其自有之权利之时代也。夫法兰西社会革命者,实一切社会革命之母也。明于法民权利思想之所由以成立者,乃可以提挈民族而立于20世纪之人群。”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历史教科书在描述法国大革命时,称其为“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斥共和派“过激”,称拿破仑“超群英武”,“因人民奉戴而为帝”。﹣﹣摘编自《改良还是革命》等(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清末民初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产生不同的原因。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结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近代中国政府对外贸易入超本已成为社会常态和趋势。但是自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入超情况更加严重。1926—1929年入超数控制在250000000关两左右,到了1930—1933年猛增到556605240关两。大危机过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开始萎缩,中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半殖民地附庸,情形当然也不例外。——摘编自罗红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问题研究一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为中心》材料二1926—1938年世界产出、世界贸易变动(主要为西方四家)情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6—1938年世界贸易发展状况,联系材料一,分别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西方对外贸易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的发源地巴勒斯坦地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符合材料信息,C属于巴勒斯坦地区,故C正确;A属于古希腊地区,B属于古罗马地区,D属于古印度地区,都不符合题意,故AB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穷人和无产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基督教的史实入手,仔细观察地图位置,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C【解析】

根据表格计算,消费合计/人口指数,可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3.8和170.109,两个年份比较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A错误;根据计算,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何况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直接消费,B错误;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D错误。3、A【解析】

由材料中“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可知,这体现了联邦宪法中的分权制衡的原则,A选项符合题意。“法治思想”即依法治国,B选项排除。“集权”即国家权力的集中,C选项排除。“民主”与专制相对,即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手中,D选项排除。4、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西欧以遏制苏联,同时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欧洲的市场,故B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该计划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因此C项不正确;D项是针对世界的,而材料是针对西欧的。【详解】5、C【解析】

据材料“1720—1721年”“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等信息可知,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使生产者加快速度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纺织业技术的变革,故C选项正确;这时期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王统而不治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新技术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6、C【解析】

据材料“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说明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说法错误。【点睛】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7、C【解析】

由六十年代末起,中国的建交国数量不断增长,体现了外交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①符合题意;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建交国数量增长较慢,说明外交战线还是受到了文革干扰,②错误;1972年以后,中国建交国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③符合题意;表格内容无法体现中美正式建交的内容,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排除ABD。8、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与所学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判断不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故排除D项。点睛:材料“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反映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后期的地图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燕国,D项正确;与图中②④对应的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建立的韩国和赵国,AB两项错误;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统治的齐国,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C项错误。10、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一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正确;B项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内容为新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点睛】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1954年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1、A【解析】

材料是孙中山对国民党走向腐化的批判,因此其主要目的是为改组国民党,A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排除;完善革命理论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的发展上,C排除;材料与发动民众力量无关,D排除。故选A。12、B【解析】漫画说明美国工业生产采取垄断组织生产,企业生产无计划性,会导致企业盲目生产,为此罗斯福新政实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以缓解盲目生产带来的弊端,故B项正确;A属于金融措施;C属于农业措施;D属于救济措施。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观点:17世纪前人文主义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17世纪以后理性主义颠覆宗教信仰的倾向,关注未来。说明: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宗教改革借助上帝和圣经的权威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启蒙思想强调理性,质疑权威,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进步观念,构建新时代的理性王国来反对旧时代。(2)看法:法国大革命以暴力摧毁了法国社会的传统政治秩序,造成了社会动荡。分析:一方面,法国的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但共和制和君主制反复斗争,造成法国的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英国认同本国的宪政制度。英国继承和发展其宪政传统,以和平渐进的改良建立民主制度。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32年的议会改革,以和平方式完善了民主制度。(3)原因:政治立场不同(政治主张不同)。【解析】

(1)一问根据材料一“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可以得出17世纪前人文主义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根据材料一“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可以得出17世纪以后理性主义颠覆宗教信仰的倾向,关注未来;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即可。(2)一问根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传统都摧毁了,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再也无法互相调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以得出法国大革命以暴力摧毁了法国社会的传统政治秩序,造成了社会动荡;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完善的影响进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