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一)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国人”一词起源于西周时期,指的是居住在国都城内的人。“国人”有参与政治的传统,或确定国君的废立,或过问外交和战,或参议国都迁徙。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君主的确定权威尚未建立B.国人参政确定了国家决策C.原始民主制约社会的发展D.分封等级制度遭到了破坏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行变也固矣。”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由此可知,两位思想家都主见()A.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千秋B.郡县制必定会取代分封制C.国家不能全部施行郡县制D.郡县制应当复原为分封制3.唐太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御史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这反映了()A.唐形成完备的监察体系B.中心行政体制不断完善C.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加强D.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4.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意职权安排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A.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B.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C.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D.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调5.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举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对内劝谏王恶,对外则可以论奏官员,并且常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A.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B.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C.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加强D.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6.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对于灾难时路级诸司赈救的合作有明确的诏令,“安抚司体谅措置,转运司检放展阁,(军粮阙乏,令听以省计通融应副),常平司籴给借贷,提点刑狱司觉察妄滥,如或违戾,许相互按举”。这反映出南宋时期()A.中枢运转效率提高B.地方治理的精细化C.立法加强君主专制D.国家日益积贫积弱7.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例,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其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明代万历年间政府实行“掣签法”,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官员的任职地点。这些政策()A.意在避开地方官假公济私B.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淌D.完善了监察谏议制度8.《雅典政制》记载,作为城邦最高行政长官的执政官,就任之时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任命并接见悲剧、喜剧和儿童合唱队队长。对于重大节日的活动,如戏剧竞赛,执政官还要亲自参与,与特地的节日监督官共同主持。这一现象()A.缓和了尖锐的社会冲突B.缔造了城邦政治的民主C.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热忱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统一9.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敬重。这种新体制确立的意义是()A.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B.权力渐渐由国王转移到议会C.国王权力被完全剥夺D.为国家民主化发展奠定基础10.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推翻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推翻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运用这种特殊的推翻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C.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D.总统与国会冲突激化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确定采纳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A.民主团结意识增加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共和观念深化人心D.民主同等成为共识1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过不同政权形式,面对地主阶级看法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形式是()A.工农夫主政权与苏维埃政权B.工农夫主政权与三三制政权C.人民民主专政与苏维埃政权D.工农夫主政权与人民民主专政13.新中国成立后,中心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1/3以上,而在中心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A.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B.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1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实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旧俗兴汉化B.实行盐铁专营C.废分封行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有学者认为,“改革”一词源自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的吩咐,他要求在作战时改华夏传统的宽袖长衣服装为胡人紧凑的短衣长裤;“革命”这个词,本义指变革天命,改朝换代,后泛指重大革新;邓小平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的其次次革命”。邓小平的讲话表明新时期的改革()A.体现了对传统改革的继承B.就是使中国尽快融入全球化C.核心是革自身旧制度的命D.赐予了“改革”以全新的蕴意16.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夫收入变更状况表。对此说明合理的是()年份农夫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198331022873.55818.7247.7198854540373.911821.7247.7199392167873.619521.2485.2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A.创办乡镇企业是农夫增收的主要途径B.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缩小了城乡差距C.农村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夫收入多元化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与行政区划】材料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很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性并省大量政区的状况却是常有之事。一般状况下,新政区的设置多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渐渐增加而同时进行的。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在今宁夏一带的黄河一线,一次就设置四十四县;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又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六年之间封侯143人,意味着设置143个侯国,这些侯国少数以一个整县置,大部分是从秦代旧县划出部分地而设立。这说明汉初短短几年之内,就至少增加100多个县级政区的建置;再如隋后期原有郡190个,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逐,李唐为了壮大势力,招降纳叛,凡是表示归附者,都赐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一时间,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但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须要者,往往不能长久,西汉初年所封列侯,到中期已所剩无几,汉武帝元鼎五年一次就免侯削爵106人,意味着撤销106个侯国的建置。——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依据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主要因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大量免侯削爵的缘由。(6分)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须要。——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材料二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安排。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殊担忧的问题:中心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干脆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确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其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分析美国民主政治和中国民主政治在组织方式上的主要区分,并指出材料中三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气平衡。法国各政治派别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令它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变更而被赐予不同的内涵。1876年3月,在新的众议院中共和派占多数,但参议院还驾驭在保皇派手中。1878年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机,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至此,参众两院、内阁、总统职位已尽数被共和派驾驭,共和派全面成功的格局已然形成。——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二关于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即改美国式的总统制为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孙中山原来是坚决主见总统制而反对内阁制的,他之所以赞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明显有限制袁世凯专权以保障民主共和而维护民国的目的。在北洋政府的整个统治时期,除了短暂的两次流产的帝制外,名义上始终挂着“民主共和”的招牌,而事实上这个政权是官僚军阀的独裁政权。——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法国共和派全面成功格局形成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形式的变更。(8分)阶段检测(一)政治制度1.解析:据材料“或确定国君的废立,或过问外交和战,或参议国都迁徙”可知,国人参与政治,有确定的政治影响力,表明这一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故选A项;国人参政影响了国家决策,而不是“确定”,解除B项;西周是奴隶社会,不是原始民主,解除C项;国人参政与分封等级制无关,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王室衰微,诸侯做大,分封等级制遭到破坏,解除D项。答案:A2.解析:由材料“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行变也固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可知柳宗元和顾炎武都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当时历史客观条件所确定,是历史发展的必定,故选B项;材料强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定,并未对二者进行比较,解除A项;柳宗元和顾炎武对郡县制均持确定看法,且材料中并未对郡县制进行评价,解除C项;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分封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须要,必定被郡县制所取代,解除D项。答案:B3.解析:据材料“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可知,御史出巡代表的是朝廷的权威,若不能发觉当地存在的问题,不能给官场恶习一记重拳,便是失职渎职,即御史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故选C项;材料只是中心派御史巡察地方,构不成完备的监察体系,解除A项;材料是监察体制,而不是中心行政体制,解除B项;唐朝边镇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而材料强调唐前期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加强,解除D项。答案:C4.解析:据材料“中国传统政治‘太注意职权安排之细密化’”结合所学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可知,职权安排细密化是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心集权,因此这一论述突出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特征,故选A项;据材料“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可知,这一设计是束缚人性的、不合理的,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务处理的流程,解除C项;据所学,古代中国的政治特色是专制的,而非民主的,解除D项。答案:A5.解析:题干反映了谏官由唐朝时的宰相属官,“谏阻皇帝”到宋朝时“皇帝任命”“出现谏官论奏宰执”,可知,谏官由宰相劝谏皇帝转变为皇帝限制宰相,故选C项;谏官的变更是谏官制度职能的异化,且谏官制度与监察制度不同,解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谏官职责的变更,解除B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解除D项。答案:C6.解析:“安抚司体谅措置,转运司检放展阁”“常平司籴给借贷,提点刑狱司觉察妄滥”仅这一件事体现宋朝地区办事程序特别严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是一种精细管理的表现,故选B项;“安抚司体谅措置,转运司检放展阁”“常平司籴给借贷,提点刑狱司觉察妄滥”这些部门设置均是地方的管理机构,不是中枢机构,解除A项;“对于灾难时路级诸司赈救的合作有明确的诏令”可见这些规定不是对中心的规定,而是对地方的规定,解除C项;“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对于灾难时路级诸司赈救的合作有明确的诏令”这种诏令是国家应对灾难时的应急措施,是任何一个国家面对灾难应有的对策,无法推断国家的强弱,解除D项。答案:B7.解析:由材料可知,朱元璋有意限制官员的任职区域,起先是北人南用或南人北用,后期变成“掣签法”,旨在限制官员发展地方势力,形成众多的裙带关系进而徇私舞弊破坏吏治,故选A项;材料并未讲到选官方式的调整,讲的是录用后官员任职区域的支配,因此看不出是否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解除B项;社会阶层的流淌主要指的是人社会身份发生变更,比如农夫入仕,材料并未反映相关内容,解除C项;监察制度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材料限制官员任职区域能够起到加强皇权的作用但是不属于监察谏议制度的范畴,解除D项。答案:A8.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古希腊执政官出席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公民的城邦意识,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故选C项;材料并未就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尖锐的社会冲突做出详细的措施,解除A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缔造者是克里斯提尼,解除B项;古希腊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有利于促进雅典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解除D项。答案:C9.解析:据材料《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强调议会权力制衡,承认人民主权,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故选D项;“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可知新政体强调了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和议会内部制衡,解除A项;材料强调《权利法案》的民主性,而非国家权力的详细划分,解除B项;据所学《权利法案》重点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国王照旧拥有行政权,解除C项。答案:D10.解析:据材料“总统可以推翻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推翻权”,可知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具有推翻权,而且多次实践,故选C项;美国权力制衡体制并未遭到破坏,解除A项;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不存在一家独大的局面,解除B项;美国总统可以推翻法案,但并不是冲突激化,解除D项。答案:C11.解析:国旗采纳沪军都督府的五色旗,陆军旗采纳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海军旗采纳陆皓东设计的三色旗,这充分体现了参议院集合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各方看法进行决策,体现了革命阵营内部达成协议,故B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确定采纳何种类型的国旗、陆军旗、海军旗与民主团结意识无关,A项错误;材料与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无关,C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参议院采纳的旗帜,与民主同等无关,D项错误。答案:B12.解析:国内斗争时期推行土地革命的工农夫主政权,主见歼灭地主阶级;而抗日斗争时期三三制政权,主见联合地主抗日,故选B项;工农夫主政权与苏维埃政权都主见歼灭地主阶级,解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与苏维埃政权都反对地主和封建剥削,解除C项;工农夫主政权与人民民主专政都对地主阶级实行革命和专政,解除D项。答案:B13.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心人民政府系统中高级领导干部非共产党员占1/3以上,甚至1/2或1/2以上,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故选C项;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材料不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解除A项;材料是中心人民政府系统高级领导干部的组成状况,而不是政协,解除B项;材料体现了中心人民政府系统高级领导干部的组成状况,与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无关,解除D项。答案:C14.解析:依据所学,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革除鲜卑族的旧俗,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故选A项;依据所学,实行盐铁专营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措施,解除B项;依据所学,废分封行县制是商鞅变法中的内容,解除C项;依据所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的统治措施,解除D项。答案:A15.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对比传统改革与邓小平所讲改革的不同,邓小平所讲改革是变更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旧环节,赐予改革以全新蕴意,故选D项,A项解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信息,解除B项;邓小平提倡的改革不是变更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解除C项。答案:D16.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从1983~1998年,农夫的收入不断增长,而且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收入。这是由于这一阶段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夫收入的多元化,故选D项;从表中可以看出农夫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经营收入,解除A项;从表格可以看出,从1983~1998车,农夫的收入不断增长,城市居民的收入没有反映,因此无法看出城乡差距的缩小,解除B项;上表反映从1983~1998年,农夫的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是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与经济全球化无关,解除C项。答案:D17.解析:第(1)问,据材料“新政区的设置多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的”可知,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置废分合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有关,故其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人口变更;据材料“西汉初年所封列侯,到中期已所剩无几,汉武帝元鼎五年一次就免侯削爵106人,意味着撤销106个侯国的建置”可知,汉初分封诸侯影响了汉初的稳定,故汉武帝时期撤销106个侯国,说明政局变更影响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第(2)问依据材料可知,汉景帝时期,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七国之乱,故为吸取汉初所封列侯引发王国问题的历史教训,汉武帝时期大量免侯削爵;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大量分封同姓诸侯王,但由于诸侯势力过大影响了中心集权,故为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现实要求;依据所学,汉武帝元鼎五年利用酎金夺爵的方式大量免侯削爵,一方面减弱诸侯势力,削减诸侯对地方百姓的剥削,减轻百姓负担,另一方面政府获得大量黄金,可以节约政府开支,故该措施是适应节约政府开支、减轻百姓负担的统治须要。答案:(1)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变更;领土开拓;政治须要;政局变更。(2)缘由:汉初所封列侯引发王国问题的历史教训;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现实要求;节约政府开支、减轻百姓负担的统治须要。18.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可得,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统而不治;由材料一“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再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学问可得,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与权力机关,内阁驾驭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第(2)问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二“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再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的相关学问可得,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驾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由材料二“美国人特殊担忧的问题:中心政府权力过大”再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的相关学问可得,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确定自治权;由材料二“众议院应由公民干脆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确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再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的相关学问可得,国会、总统等由人民选举产生。其次小问原则,由材料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驾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可得,三权分立原则;由材料二“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确定自治权”可得,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和中心集权原则。答案:(1)特点:①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统而不治;②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与权力机关;③内阁驾驭行政权;④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2)内容:①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驾驭立法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线绢工作服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纵横分切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益肠抗癌方预防脾虚型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临床研究
- 海南省急诊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红外诊断治疗仪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笋尖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穿管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移动式提升入仓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神经内分泌系统浮雕模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磁压式无火花快速堵漏器材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汇报
- 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印度文化与历史:大学人文课程教案》
- 老年防诈骗知识讲座课件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中学2021年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要求4篇
- DB33-T 1411-2024 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导则
- 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宣贯
- 农机质量跟踪调查表
- 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认定
- 【MOOC】《学术交流英语》(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