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监控与报警施工主要施工方案目录TOC\h\z\u5.1网络安全系统施工方案 -0-5.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1-5.3安全防范系统施工方案 -3-5.3.1入侵报警系统施工方案 -3-5.3.2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4-5.3.3出入口控制系统施工方案 -7-5.4固定语音通信系统施工方案 -8-5.5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施工方案 -9-5.6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施工方案 -9-5.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方案 -11-5.8明配管及桥架安装施工方案 -15-5.9线缆敷设及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16-5.1网络安全系统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见图5.1。图5.1网络安全系统施工流程2交换机安装交换机在系统中主要担负信息交换的任务,其主要安装工艺见表5.1。表5.1安装工艺序号工序步骤详细工作内容1将交换机安装到机柜内1)检查机柜的接地与稳定性。用螺钉将固定挂耳固定在交换机前面板或后面板两侧;2)将交换机放置在机柜的一个托盘上,根据实际情况,沿机柜导槽移动交换机至合适位置;3)用满足机柜安装尺寸要求的盘头螺钉将交换机通过固定挂耳固定在机柜上,保证交换机位置水平并牢固。2连接保护地线用一根保护地电缆将该点与大地连接起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5Ω3连接电源线交流电源输入范围:100~240V,50/60HzAC交流供电交换机的电源插座。使用有接地点接头的单相三线电源插座。5.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见图5.2。图5.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流程2设备安装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装主要有:控制柜安装、控制器安装、传感器安装等。具体施工方法如下.5.2。表5.2设备安装序号安装设备安装要求示例1控制柜安装1)安装定位合理(通风良好、维修方便、不与其他专业冲突),安装牢固端正,安装过程中应做好防水措施。2)当控制柜高度不大于1m时宜采用壁挂安装,当高度大于1m时应采用落地式安装,落地式安装时,控制柜型钢基础的制作尺寸应与控制柜相符,其直线允许偏差应为1mm/m,型钢基础高度宜为100mm~200mm,型钢基础做防腐处理。3)盘柜基础型钢制作,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控制柜具体位置并用墨线放出基础线,基础拟采用型钢并按照柜子实际尺寸进行下料;制作前型钢要除锈调直,框架制好后各焊缝处要打磨平整,并刷好防锈漆。槽钢框架就位后,用水平尺检测;采用垫铁的方法反复调整,直至其水平度偏差在1毫米每米以内。4)现场控制柜侧面与墙面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5m。控制柜内各设备构件之间采用防锈材料的紧固件连接,且连接应牢固;5)控制柜在安装加工过程中,调正后用镀锌螺栓通过柜底座螺栓孔与基础槽钢牢固连接。用软铜线将控制柜的接地螺栓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6)现场安装: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与各监测点距离应适当,柜体中心距操作地面高度宜为1.2m~1.5m。2控制器安装1)现场控制器接线按照接线图和设备技术安装说明书进行,配线整齐,不宜交叉,并固定牢靠,端部标明编号。2)现场控制器应在调试前安装完毕,安装后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3)控制器箱内的设备接线图贴在现场控制器箱体内门板内侧的图纸袋中,不易污损、取用方便。3传感器安装1)首先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环境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为易于查看、检修的场所,安装检测器的地点与周边管线或设备之间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净空和出入通道。2)温度、湿度、氧气(O2)传感器安装: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空气流通、能反应被测空间空气状态的部位,不应靠近风口处;温度湿度传感器安装高度宜为1.6m~1.8m。3)气体传感器安装:气体传感器安装舱室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甲烷(CH4)检测传感器安装高度距舱室顶部宜为0.3m;硫化氢(H2S)检测传感器安装距舱室地坪的高度宜为0.3m~0.6m。5.3安全防范系统施工方案5.3.1入侵报警系统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见图5.3-1:图5.3-1入侵报警系统施工流程3施工方法入侵报警系统施工方法见表5.3-1:表5.3-1施工方法序号步骤内容示例1探测器安装1)探测器安装时,应先将盒内的线缆引出,压接在探测器的接线端子上,将富余线缆盘回盒内,将探测器底座用螺钉固定在盒上,固定要牢固可靠,安装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时,宜使探测器轴线与保护对象的方向成45°。2)线缆连接探测器时应注意: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固定牢固;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端子板与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二根;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余量;导线应绑扎成束。2系统调试及检测1)探测器的盲区检测,防动物功能检测;灵敏度检测;2)探测器的防破坏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器的防拆报警功能,信号线开路、短路报警功能,电源线被剪的报警功能;3)系统控制功能检测应包括系统的布防、撤防功能,关机报警功能,系统后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等;4)系统通信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信息传输、报警响应等功能;5)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5.3.2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1监控施工流程及方法1)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流程如图5.3-2:图5.3-2施工流程图2)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方法见表5.3-2。表5.3-2前端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序号步骤内容示例2摄像机安装1)摄像机安装前应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损坏,然后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确保摄像机能够正常工作,再进行安装。2)根据视频监控的布局要求,将摄像机安装在指定位置。安装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应宜留1m的余量,摄像机网线进线用软管保护,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固定可靠。3)然后进行摄像机定位安装;摄像机应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宜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4)注意事项:(1)在搬运和安装摄像机过程中,严禁打开镜头盖,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2)摄像机经功能需要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象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3)在高压带电的设备、机房等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4)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3系统调试及检测1)摄像机的调试(1)闭合控制台、监视器电源开关,若设备指示灯亮,即可闭合摄像机电源,监视器屏幕上便会显示图像。(2)调节光圈(电动光圈镜头)及聚焦,使图像清晰。(3)改变变焦镜头的焦距,并观察变焦过程中图像清晰度。(4)遥控摄像机,若摄像机静止和旋转过程中图像清晰度变化不大,则认为摄像机工作正常。(5)遥控摄像机,使其上下、左右转动到位,若转动过程中无噪音(噪音应小于50dB)、无抖动现象、电机不发热,则视为正常。(6)重点监视部位如有逆光摄像情况时,应调整摄像机安装位置。2)系统调试(1)系统调试在单机设备调试完后进行。(2)按设计图纸对每台摄像机编号。(3)用综合测试卡测量系统水平清晰度和灰度。(4)检查系统的联动性能。(5)检查系统的录像质量。(6)进行现场试验和设置,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功能,如有故障,应认真调整。(7)对硬盘录像系统的各项软件功能对照说明书,进行不少于3次试验。(8)在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后,可将系统连续开机24小时,若无异常,则调试结束。5.3.3出入口控制系统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见图5.3-3。图5.3-3出入口控制系统施工流程2施工方法1)读卡器的安装。表5.3-3读卡器安装序号读卡器安装示例1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地方,保持水平,不能倾斜。2读卡器应安装在靠门处,并有足够空间,且高低位置合适,底边距地1.3m,以方便人员刷卡;读卡器用螺钉固定在墙上3读卡器材的安装应使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的电缆连接方便。出门按钮与读卡器的安装方式相同。2)门禁控制器的安装表5.3-4门禁控制器安装序号门禁控制器安装方法图示1控制器的安装应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及可靠性、工艺性、实用性2门禁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内,控制器用紧固件或螺钉固定,控制器电源由变压器降压后供电3控制器与读卡器之间线缆连接4控制器与出门按钮之间线缆连接5控制器与门锁之间线缆连接6控制器至服务器之间线缆连接7不应出现两条线缆焊接连通的情况,信号线如超过距离时,必须通过转换器进行连接;所有线缆接头必须搪锡。3)磁力锁的安装表5.3-5磁力锁安装序号磁力锁安装方法图示1锁具的安装应按产品更新换代说明书要求安装,且断电开启,符合消防对门锁的要求2磁力锁安装在上门框上方,一般采用嵌入方式安装5.4固定语音通信系统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见图5.4。图5.4固定语音通信系统施工流程2固定语音通信设备安装1)固定语音通信系统由安装在监控中心的通信控制设备、安装在综合管廊现场的固定语音通信终端设备及沟通两者的传输链路组成。2)综合管廊各舱室内设置固定语音通信终端,在每个区间的每个舱室内每隔50米处设置光纤电话副机,副机接入电话主机。3)固定语音通信终端底边距地面高度为1.6m,且不应被其他管线和设备遮挡,固定语音通信终端设置明显标识。5.5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见图5.5。图5.5固定语音通信系统施工流程2无线设备安装无线设备主要指无线网络通信中的网络设备,是网络信号发射设备,安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无线网络的使用效果。5.6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施工方案1系统概述可实时监测综合管廊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当检测到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临界值,触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的系统;其主要设备有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声光警报器等。2施工流程,见图5.6。图5.6可燃气体探测系统施工流程3设备安装可燃气体探测系统设备安装主要有: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声光警报器等。具体施工方法如下表5.6。表5.6设备安装序号安装设备安装要求示例1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安装1)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2)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5)导线应绑扎成束。(6)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2)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进线电源做好明显的永久性标识,并直接与消防配电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3)控制器的接地要牢固。并做好明显的永久性标识。2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1)可燃气体探测器选在阀门、管道接口、出气口或易泄漏处附近方圆1米的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但不影响其它设备操作,同时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环境。2)舱室内沿线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宜大于15m,安装距舱室顶部不宜大于0.3m,当探测器安装于管道阀门处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m~2.0m。3)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方式可采用墙壁安装或抱管安装,应确保安装牢固可靠,同时应考虑便于维护、标定。4)可燃气体探测器现场走线应穿管保护,所用管子应符合消防要求,管子应与探头连接,以达到消防要求。3)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与接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3声光警报器安装1)声光警报器安装在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防火门处和监控中心人员值班处。2)声光警报器安装距地面1.8m以上,且与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识不宜安装在同一墙面上,安装在同一墙面上时,距离应大于1.0m。3)声光警报器安装应牢固可靠,表面不应有破损。5.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方案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2.5.7所示。图5.7工艺流程图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如表5.7所示。表5.7施工方法及要求序号工序名称施工方法及要求图例1安装准备1)认真熟悉图纸,结合现场情况复核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位置得当,如有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2)检查预留及预埋是否正确,临时剔凿应与设计结构协调好。3)检查设备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4)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工种交叉作业干扰,影响施工。5)安装施工前,应对灭火系统组件进行检查。6)安装施工前必须检查灭火系统中灭火剂贮罐或瓶内的充装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灭火装置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贴有产品合格证。(2)灭火装置上的铭牌应清晰﹑完整。(3)装置应无碰撞变形及其它机械性损伤。(4)贮压式灭火装置上的压力表应指示在绿色区域内。(5)贮压瓶式灭火装置的贮气瓶内的压力应不低于规定值。2吊杆安装灭火装置采用带钩的膨胀螺钉予以固定。安装时,按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于顶板放线定位,将膨胀螺钉固定在保护区上方混凝预制板上。3悬挂式灭火装置的安装1)安装时,将灭火装置上部的吊环钩在膨胀螺钉弯钩处,插上定位销即可。2)安装灭火装置时,灭火装置主排气口正前方1.0m以内,背面、侧面、顶面0.2m内不允许有设备、器具或其它阻碍物。灭火装置及其组件与带电设备的最小间距≥0.2m,外壳应进行接地。3)安装时禁止明火或带电操作。4)装置的安装应牢固,不得松动。5)安装完成后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装置。4信号线及配件安装1)进场的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合格证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填写进场材料检查记录。2)为满足导线和电缆的机械强度要求,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截面最小不应小于1平方毫米,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75平方毫米,多芯电缆线芯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5平方毫米。3)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4)电控悬挂式灭火装置均可与市场上通用型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无管网灭火系统,安装时必须按设计要求布线,报警设备的安装按其说明书要求进行,启动灭火装置的电源信号线必须在报警系统调试合格且运行一周以上后,确认没有误报的情况下再接通。5)多具灭火装置上的电引发启动器间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启动电源其额定输出电压为DC24V,额定输出电流应不小于多具灭火装置电引发启动器所需电流的总和(每具灭火装置电引发启动器启动电流为0.5A)。6)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安装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5灭火器安置燃气舱为甲类,舱室按严重危险等级,为C类火灾计算确定灭火器数量,最大保护距离为9m,每处设置2具,型号为MF/ABC5,充装5KG灭火剂;电力舱、综合仓、能源仓为丙类,电力舱、综合舱舱室按中危险等级,能源仓舱室按轻危险等级,为E类火灾计算确定灭火器数量,最大保护距离为20米,每处设置2具,型号为MF/ABC4,充装4KG灭火剂。灭火器位置严格按照图纸位置设置,当于其他专业发生冲突时,及时联系设计变更。6工程的检查调试1)安装完成后,应按图纸和相关规范,检测磷酸铵盐手提灭火器安装情况,不漏安。2)对于超细干粉火灾自动灭火系统应进行系统调试。5.8明配管及桥架安装施工方案1电气管路敷设主要施工方法如表5.8-1。表5.8-1电气管路敷设序号工序内容1管材加工管材选用热镀锌钢管,壁厚不小于2mm。导管切断面不得有毛刺,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凸、裂缝等现象,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明配管路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2支架安装导管支架应安装牢靠、无明显扭曲。当导管采用金属支架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并设置防晃支架,在距离盒(箱)、分支处或端部0.3~0.5m处设置固定支架。金属支架应防腐。3管路连接管箍丝扣连接,管口应对应。外露丝应不多余2扣。可挠金属软管与设备、器具、钢管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采用可挠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0m。4管路固定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均匀、安装牢固。在距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150mm~500mm内设置管卡。直线段固定管卡的最大距离满足规范要求。2电缆桥架敷设主要施工方法如表5.8-2。表5.8-2电缆桥架敷设序号名称说明图示1支架安装支架安装应牢靠、无明显扭曲,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应饱满,膨胀螺栓固定时,螺栓应适配、防松零件齐全,连接紧固。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宜为1.5~3.0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成排桥架采用符合要求的型钢制作联合支架。2桥架安装桥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与保护导体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桥架与支架间及连接板的固定螺栓应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桥架所有断口、开孔实行冷加工,切割后的尖锐边缘加以修整,以防电缆刮伤,同时切割面涂上防腐漆。在转弯处采用专用连接配件。3桥架支架接地金属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须接地或接零可靠,金属桥架及其支架全长不少于2处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防火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接地线,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母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5.9线缆敷设及防雷接地施工方案1线缆敷设主要施工方法如表5.9-1。表5.9-1线缆敷设序号名称说明图示1电缆敷设线缆的搬运时,要注意切不可使用线缆碰撞受到机械损伤。汽车吊车搬运时应慢慢吊上或放下,在车上应安放牢固卸车时不能从上直接推上,避免损伤线缆,短距离可以滚动线缆盘搬运。但地面应平整,不能有石块等杂物,滚动方向就是使线缆匝紧的方向。新到的线缆要做好检查,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并应随带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外观检查线缆应过完好,然后编号放到安全的地方加以保管。电缆和连接器的断面需与它的功能相适需,并符合电缆规格。敷设前的准备工作有:制定敷设计划,列出线缆清单,准备必要的机具。将需用的线缆必要时还需进行预试。根据线缆的重量、长度、施工方法,来确定施工人数。敷设时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做好通信联络,确保安全施工。线缆在敷设前应会同甲方对线缆进行检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核对线缆的型号规格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线缆必须有出厂合格证;3.对线缆进行外观检查,线缆不应有机械损伤、扭曲或有急弯的地方。外表绝缘及护套层应完好,线缆封头应完好。线缆敷设应做到横竖成行,引出方向一致、弧度一致、相互间的距离一致,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线缆出入建筑物、井道、沟道、线缆穿过楼板、墙壁或线缆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都要穿保护管。在线缆的两端、转角处、线缆的中间接头都要挂标志牌,牌上注明线缆编号规格、型号等。线缆在水平段的两端,垂直段落的所在支点上,线缆转角弯头的两侧,线缆终端颈部、中间接头的两侧都要用线缆卡子固定。敷设线缆时,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控制线缆不允许有中间接头。线缆敷设时不可接得过紧,应适当有一些余度以免使用线缆承受拉力。2电缆头制作电缆的线芯连接管、端子,规格与线芯规格适配。导线与设备器具的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电缆头可靠固定,不应使电器元件或设备端子承受额外应力。压接好接线端子后套入分支套,从中间往两边加热收缩。使用热缩管护套至接线鼻子的压接部位。选用规格匹配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3标识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识牌,规格一致,并绑扎牢固。注明编号、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及始、终端位置。所有铭牌、使用指示、警告指示、设备技术性能参数均有中文或中英文对照表示。每项设备均有制造厂家的铭牌,并装在显著的地方,所有铭牌采用铆钉、螺钉螺栓等方式固定或直接刻印在设备上。铭牌材料必须防锈、防潮,铭牌上的字体清晰,颜色与底色成对比。线缆敷设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规定的线缆拉伸张力。张力过大会使线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严重影响线缆抑制的能力,及严重影响线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这会改变线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此外,这可能会导致线对散开,可能会损坏导线。2)避免线缆过度弯曲,因为这会改变线缆中线对的绞距。如果弯曲过度,线对可能会散开,导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损耗性能。另外,这可能会改变线缆内部4个线对绞距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噪声抑制问题。各线缆制造商都建议,线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安装后的电缆直径的8
倍,即弯曲半径应大于50
毫米。最关键区域是配线柜,应避免为保持布线整洁,将线缆压得过紧、弯曲过度。3)避免使线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线缆。线缆过紧会使线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更明显地处于不合格状态。较好的方法是保证在使用线缆扎线对把电缆捆在一起时,没有出现任何线缆护套变形的情况。在配线柜中应使用挂钩和环形线缆扎线带。4)在从卷轴上拉出线缆时,要注意线缆有时可能会打结。如果线缆打结,应该视为线缆损坏,应更换线缆。5)在任意数量的线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车合同和贷款合同范本
- 中国陶瓷托棍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家居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
- 2025年中国蚕养殖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6课《不断探索-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一)》教学设计
- 2021-2026年中国电动割草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精制淀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年中国电脑板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中国螺旋输粉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碎石运输合同环境保护承诺书
- 主题班会:预防流行性感冒课件
- 英文报价单模板
- 无线电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管道吹扫、试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完整版课件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0篇
-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表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 5 Recursion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新版
- 降低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Q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