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张犁王祥夫这种病,怎么说呢?在民间一般都叫疯子,“神经病”是文明一点儿的说法。这五张犁,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都还以为他是园林处请来的老园林工。可也太老了,园林处怎么会用这么老的老头儿?其实,在张沟这地方,人们都认识他,知道他就是远近出名的五张犁,但城里人对他就不熟了。不但对五张犁不熟,恐怕说起张沟也会有许多人不知道,张沟现在早已经不存在了,和其他许多靠近城市的农村一样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土地早已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园林处为了好管理,地是分了段的,每人一段各自承包。如果不是一段一段地承包,人们还不会发现问题。五张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经常出现的那片地横跨了三段地。这就让人们摸不清,到底怎么回事?这年春天的时候,人们看到五张犁往地里送了三次粪。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园林处要在地里施肥,又过了几天,就有人看见五张犁把土粪一锹一锹地往地里撒。人们看见他弯了一下腰,又弯一下腰,把锹一次次插进蓬松的粪堆,然后再直起腰来,那土粪便一次次被扬了起来,说扬好像有点儿不太对,不是扬,是平平地贴地面顺风一撒又一撒。撒完土粪,五张犁并不走开,而是坐在了那里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五张犁那张脸很瘦,皮肉很紧,而且黑,而且是见棱见角,肩头也是尖尖的见棱见角,那双手也是粗糙而见棱见角,五指总是微张着,有些攥不拢的意思,这就是干粗活儿的手。接下来,是下了两场雨,地里呢,草也绿了,园林处种下的花卉呢,也抽了叶。这时候,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来了。戴着烂草帽,穿着很旧的一件军装,袖子那里有两块补丁,领子那里又是一块,下边是条蓝布裤子,屁股那里是两块补丁。他扛着一张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他把身子朝前探过去,把锄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样子了。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线比过,从南边看苗,是个直线,从东边再看苗,还是个直线。五张犁已经锄完了,坐在那里,目光灼灼,看着远处,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人认出他是五张犁了,笑着问他:“地早就不是咱们张沟的了,你怎么还锄它?”五张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神经病!”这人说了这么一句,蹬着车子远去了。这真是怪事,他怎么只锄这么一片?好像是谁给他规定了只是这么一片,春天撒粪也是这么一片,准确无误。五张犁这时是锄第二遍了,而且,天快黑的时候,他又紧接着锄第三遍,这第三遍是补锄,是锄两下,把土用锄往苗子下培一下,是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这么个节奏,是有着音乐性质在里边。在这个夏天里,人们看到五张犁在那片地里又是锄地,又是抓虫。那片地现在可以一下子就让人远远认出来,虽然没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儿也开得格外好。但人们还是奇怪,这个五张犁,是谁请他来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便有从张沟过来的人,告诉那些不知五张犁底细的人五张犁是什么样儿的人,人们又都不信五张犁竟会是个疯子。怎么不是?便有人说五张犁最疯的那一阵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人们就更不信。很快,秋天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一场霜过,地里的庄稼和蔬菜的叶子发生变化,该红的红,该黄的黄。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又看到五张犁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了,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想做什么?他是来收割了,这个季节,是收割的季节,但他怎么可以用镰收割那些花草?花草是庄稼吗?花草怎么会是庄稼?他弯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来。他割得不紧不慢,割得干净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的高低。从早上开始,到下午天快黑,这片地就被五张犁基本割完了,远远看去,被五张犁割过的那片地像是用了堆绣的针法,那鲜艳的颜色,是一撮,又一撮,一撮,又一撮,好看不好看?好看,尤其是远远看了更好看。园林处的人是哭笑不得,无论他怎么扬手和喊,五张犁都不搭腔,两只眼睛,目光灼灼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这又不是庄稼,这是花儿,是花儿你懂不懂?”五张犁对着园林处的人,只是笑,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涩,羞涩之中还有些紧张。“你割吧,你割吧。”园林处的人扬扬手,对五张犁说。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人们奇怪五张犁怎么会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会记得那么准确。秋天向冬天过渡的期间,是到了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了,这一天,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的前边是一头驴,一头小黑驴,那头小黑驴拉着一张犁,五张犁在那里犁地了。五张犁按着犁,从地这头开始,一步一步往地那头走,然后再回来,再一步一步朝这边走。这真是一片好土地,一旦被犁铧犁开,那黑润润的颜色是多么好看,多么让人动心。更让人动心的是五张犁的手艺,一道一道的犁沟像是用线拉过,齐齐的。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这样一来,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说五张犁不是扬粪,是撒粪,写出五张犁动作专业,表明他是个好庄稼把式。B.作者用“见棱见角”刻画五张犁相貌,突出他沧桑感,也暗示了他执拗的性格。C.五张犁戴着烂草帽,穿着旧衣服,衣服上还有补丁,写出他艰苦朴素的农民形象。D.园林处的人看五张犁割下一撮一撮的花草,也被他的坚持感动了,就不再阻止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在叙事过程中多处设问,以此推动故事发展,吸引阅读兴趣。这种手法在王愿坚的《党费》中也有运用。B.为了刻画五张犁的“疯子”形象,作者反复写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不说一句话,甚至傻傻地笑的样子。C.作者在描写五张犁进行第三遍补锄时,突出了其音乐节奏的美。庄子也曾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过庖丁解牛。D.文末描绘了五张犁犁地的画面,黑瘦的老人、小黑驴,一遍遍地走过去,再走回来,充满着仪式感和悲壮感。8.作者围绕春夏秋冬四季叙写五张犁的农事活动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D7.A8.①使情节更完整巧妙。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五张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为,结尾设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巧妙地构成了情节上的循环复始。②突出五张犁耕地认真、执着,手艺好,对土地有着依恋,是“好庄稼人”的形象。③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五张犁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按照老规矩犁地,期待春天土地变得肥沃,表明一年四季的耕作就是农民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失去土地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坚守,发人深思。9.开篇五张犁被视为“疯子”,有“神经病”,说明在“正常人”的眼里他的行为有其荒诞之处。老头五张犁在园林处出现有些不合常情。但现在的园林处曾是张沟的土地,而五张犁熟悉这个地方,反映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这是背景的真实。五张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经常出现的那片地横跨了三段地,地早就不是张沟的了,还锄它,被人说成“神经病”,这体现五张犁举止的荒诞,但这恰恰反映了他对土地的认真和执着,体现人物性格的真实。秋天,五张犁用镰收割被他视为庄稼的那些花草,割放得整齐又好看,这又是一个看似荒诞的行为,却可见耕作本身就是五张犁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符合五张犁“好庄稼人”身份的真实。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五张犁不仅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记得准确,可见他对土地依恋之深,这一交代让读者对五张犁之前的荒诞做法有了理解,这是人物情感的真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也被他的坚持感动了”错误。面对五张犁的紧张和羞涩,由“这又不是庄稼,这是花儿,是花儿你懂不懂?”“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人们奇怪五张犁怎么会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会记得那么准确”看,没继续阻止他,表明管理人员对失去土地的五张犁的理解和同情,也有无奈。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以此推动故事发展”错误。“这种病,怎么说呢?”“可也太老了,园林处怎么会用这么老的老头儿?”“这就让人们摸不清,到底怎么回事?”“但人们还是奇怪,这个五张犁,是谁请他来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做什么?他是来收割了,这个季节,是收割的季节,但他怎么可以用镰收割那些花草?花草是庄稼吗?花草怎么会是庄稼?”这些句子是作者穿插在叙述、描写中的议论、抒情内容,并没有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能力。本文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的角度赏析。情节上,“这年春天的时候,人们看到五张犁往地里送了三次粪”“在这个夏天里,人们看到五张犁在那片地里又是锄地,又是抓虫。那片地现在可以一下子就让人远远认出来,虽然没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儿也开得格外好”“很快,秋天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一场霜过,地里的庄稼和蔬菜的叶子发生变化,该红的红,该黄的黄。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又看到五张犁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了,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想做什么?他是来收割了,这个季节,是收割的季节”“秋天向冬天过渡的期间,是到了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了,这一天,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的前边是一头驴,一头小黑驴,那头小黑驴拉着一张犁,五张犁在那里犁地了……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这样一来,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五张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为,结尾设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形成了一种圆形结构,巧妙地构成了情节上的循环复始,使情节更完整巧妙。人物形象上,“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园林处要在地里施肥,又过了几天,就有人看见五张犁把土粪一锹一锹地往地里撒……撒完土粪,五张犁并不走开,而是坐在了那里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他扛着一张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他把身子朝前探过去,把锄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样子了。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线比过,从南边看苗,是个直线,从东边再看苗,还是个直线”“那片地现在可以一下子就让人远远认出来,虽然没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儿也开得格外好”“他弯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来。他割得不紧不慢,割得干净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的高低”“更让人动心的是五张犁的手艺,一道一道的犁沟像是用线拉过,齐齐的”通过写五张犁一年四季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的耕作情景及结果,突出五张犁“好庄稼人”的形象,他对土地耕作认真,执着,表明他对土地的依恋。主题上,具有深化主题,耐人寻味的作用。“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这样一来,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五张犁按照老规矩犁地,表明一年四季的耕作就是农民的生活方式,期待春天土地变得肥沃,表现出失去土地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坚守,发人深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开篇可知,五张犁是人们心中的“疯子”,也就是“神经病”,在“正常人”的眼里,他的行为有其荒诞之处。由“这五张犁,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都还以为他是园林处请来的老园林工。可也太老了,园林处怎么会用这么老的老头儿?”表明老头五张犁在园林处出现有些不合常情。但这样的不合常情的存在也有其真实性。这从“张沟现在早已经不存在了,和其他许多靠近城市的农村一样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土地早已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可看出,现在的园林处曾是张沟的土地,而五张犁熟悉这个地方,反映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这是背景的真实。一开始“五张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经常出现的那片地横跨了三段地”让人摸不清缘故,后来,在地里草绿、园林处种下的花卉抽了叶的时候,五张犁“他扛着一张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他把身子朝前探过去,把锄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样子了”,被人质疑“地早就不是咱们张沟的了,你怎么还锄它?”时,五张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被人说成“神经病!”这体现五张犁举止的荒诞,但这恰恰反映了他对土地的认真和执着,体现人物性格的真实。到秋天,“他弯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来。他割得不紧不慢,割得干净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的高低。从早上开始,到下午天快黑,这片地就被五张犁基本割完了,远远看去,被五张犁割过的那片地像是用了堆绣的针法,那鲜艳的颜色,是一撮,又一撮,一撮,又一撮”“这又不是庄稼,这是花儿,是花儿你懂不懂?”五张犁用镰收割那些被他视为庄稼的花草,这又是一个看似荒诞的行为。但五张犁是一个“好庄稼人”,耕作本身就是他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举动符合人物身份。园林处工作人员“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人们奇怪五张犁怎么会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会记得那么准确”,这一交代让我们对五张犁的做法有了理解。他之所以坚持他的耕作方式,将自己那片地记得准确,是因为对土地依恋之深,这是人物情感的真实。2024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晓风杨柳唐弢柳枝——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隔壁传来一阵鼾声。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院子静悄悄的,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心思想了一会,觉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阿舒望着渊明的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赵老连殷勤地招待着。小圆桌上放着一盆青豆,一盆河虾,碗里的是猪肉,鲤鱼,菜蔬。席地围坐在桌子周围的,连主人一共五个人。对面那个酒糟鼻子把酒杯拿到嘴唇边碰了一下,便满口称赞起来:“好酒,这酒的确不错,陶先生,你倒试试看,真不错,头等货色!”渊明尝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请呀!请呀!”主人的筷子指着菜肴说。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①的消息。“宋王是一个星宿。”旁边的教书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他是一个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和这碗里的鲤鱼一样。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真是如鱼得水,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说着把大拇指高高地举了起来。渊明的心也随着举了起来。他满满地喝了一杯。“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什么?”大家合口问。“唉——”阿宣也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唉!唉!”“吱!吱!吱!”床底下老鼠在打架。“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楚了,但现在就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是千真万确,一点也不会错的。”“吱!吱吱!吱吱!”“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槃了。”“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阿宣吃了一惊。床底下打架的老鼠吱过了最后一通,逃跑了。“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留名声的事情,”刚进门的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渊明搔着脚趾,默默的,兀自生着气。他悲愤,悔愧。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②,写了《咏荆柯》③,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有删改)【注】①宋王,永初元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②《述酒》反映了晋恭帝被刘裕杀害的事,表达了诗人对刘裕篡权丑行的愤慨。③《咏荆轲》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到了相国,封了王,还想……”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没说完,语意未尽,暗示着陶渊明对刘裕野心的猜测与不满。B.“庭训”指父亲的教诲,泛指家庭教育。阿舒在父亲教育下温良恭顺,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他既难以安贫,又在“庭训”下变得柔弱而不敢抗争。C.陶渊明与儿子们的对话,表现了陶渊明对他们身处乱世缺乏血气的自责和同情,使结尾儿子们被抓像羔羊一样不敢反抗的想象合乎情理。D.文中画线句,二儿子阿宣说的话,只是他的托辞,从前文他惹父亲生气的话,就可看出他并没有为救国干一番实事的志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远和尚是追名逐利的尘世中德行高洁的代表,但他留给陶渊明的经书却让渊明最终看不下去,这意味着现实无法回避,带着宗教色彩的清修、超脱无法救人脱离苦海。B.陶渊明爱饮酒,参与邻里聚会,关心庄稼年成,写诗作赋,这正是我们熟悉的《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安时处顺、乐天安命的陶渊明形象。C.陶渊明不愿接受刘裕篡权、国家改制的现实,画横线句的外貌描写即表现了他为国途世运忧虑而情绪低落、身心俱疲、内心痛楚的样子。D.陶渊明对刘裕的回忆以及教书先生在席间对宋王的赞美,从侧面表现了刘裕的能说会道、善于钻营,热衷权力且野心勃勃、精明强干。8.请结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陶渊明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9.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以及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展示,反映和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本文作者运用“以文见史”的同时并不拘泥于历史的客观真实。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家是如何“以文见史”传达主旨的。【答案】6.C7.B8.①开头对杨柳、秋风的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凄清萧瑟,烘托了陶渊明听到刘裕篡位传闻后沉重、忧虑的心情;②“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院“子里静悄悄的”“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枯叶的凋落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氛围,衬托出陶渊明内心的失落与不安;③对老鼠“吱吱”叫声的多处描写,烘托了刘裕篡权后,陶渊明与儿子们对话时焦虑的心情。(写表现陶渊明对儿子们怯懦的急躁与失望,也可);④末尾对杨柳与阵阵晓风的描写,与陶渊明动笔写诗以反抗的坚定相映衬。9.①小说以刘裕篡权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借陶渊明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折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混乱与黑暗;②通过虚构陶渊明的言行,塑造了虽不做官但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广大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爱国知识分子;③通过虚构陶渊明儿子们的怯懦和软弱,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批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与民族危难的虚无主义与逃避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同情”错,原文有“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可知陶渊明对儿子们的缺乏血气充满了失望。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安时处顺、乐天安命的陶渊明形象”错,文中的陶渊明参与邻里聚会并非内心喜悦,始终关注时局的变化,写诗是为了“留一点教训”,这都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关系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找到文中的环境描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投射的感情。“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秋风、枯叶,环境的凄清萧瑟,而此时的陶渊明充满忧虑。开头对杨柳、秋风的描写,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了陶渊明听到刘裕篡位传闻后沉重、忧虑的心情;“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院子静悄悄的”“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寂静,更显落叶有声,枯叶的凋落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氛围,衬托出陶渊明内心的失落与不安;和儿子对话,本是期待儿子们有血性有志气的话语,听过之后,其间却是老鼠“吱吱”的叫声,既烘托了刘裕篡权后,陶渊明与儿子们对话时焦虑的心情,又表现陶渊明对儿子们怯懦的急躁与失望;“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风吹柳叶终于有了萧萧之声;“他写了不少诗……‘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陶渊明一直在写诗反抗。末尾对杨柳与阵阵晓风的描写,与陶渊明动笔写诗以反抗的坚定相映衬。【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作者运用“以文见史”的同时并不拘泥于历史的客观真实,说明作者写作本文,不是为了写陶渊明,而是别有怀抱,联系写作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主旨。小说写于一九三六年,当时社会动荡黑暗,民不聊生。小说具体内容为刘裕篡权,陶渊明就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以此折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混乱与黑暗;“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唉!唉!’”“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他悲愤,悔愧”,陶渊明虽已隐居,但还是心忧天下,小说通过虚构陶渊明的言行,塑造了虽不做官但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一形象代表了当时广大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爱国知识分子;陶渊明的儿子们不能明辨是非,缺乏血气,没有斗志,小说通过虚构陶渊明儿子们的怯懦和软弱,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批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与民族危难的虚无主义与逃避态度。2024届海南省嘉积中学等四校高三一模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三汪曾祺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他住在土地祠。土地祠每坊都有一个。“坊”后来改称为保了。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写疏文,写明死者籍贯,还沿用旧称:“南赡部洲中华民国某省某县某坊信士某某……”云云,疏文是写给阴间的公事。大概阴间还没有改过来。土地是阴间的保长。其职权范围与阳间的保长相等,不能越界理事,故称“当坊土地”,李三所管的,也只是这一坊之事。出了本坊,哪怕只差一步,不论出了什么事,死人失火,他都不问。一个坊或一个保的疆界,保长清楚,李三也清楚。李三同时又是庙祝。庙祝也没有多少事。初一、十五,把土地祠里外打扫一下,准备有人来进香。过年的时候,把两个“灯对子”找出来,挂在庙门两边。灯对子是长方形的纸灯,里面是木条钉成的框子,外糊白纸,上书大字,一边是“风调雨顺”,一边是“国泰民安”。灯对子里有横隔,可以点蜡烛。从正月初一,一直点到灯节。这半个多月,土地祠门前明晃晃的,很有点节日气氛。这半个月,进香的也多。每逢香期,到了晚上,李三就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香钱倒出来,一五一十地数一数。偶尔有人来赌咒。两家为一件事分辩不清——常见的是东家丢了东西,怀疑是西家偷了,两家对骂了一阵,就各备一份香烛到土地祠来赌咒。两个人同时磕了头,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若是某某偷了我的东西,就叫他现世现报!”另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我若做了此事,就叫我家死人失天火!他诬赖我,也一样!”咒已赌完,各自回家。李三就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吹灭,拔下,收好,备用。地保所管的事,主要的就是死人失火。一般人家死了人,他是不管的,他管的是无后的孤寡和“路倒”。一个孤寡老人死在床上,或是哪里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在本坊地界,李三就有事了:拿了一个捐簿,到几家殷实店铺去化钱。然后买一口薄皮棺材装殓起来;省事一点,就用芦席一卷,草绳一捆(这有个名堂,叫做“万字纹的棺材,三道紫金箍”),用一把锄头背着,送到乱葬冈去埋掉。因此本地流传一句骂人的话:“叫李三把你背出去吧!”李三很愿意本坊常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募化得来的钱怎样花销,是谁也不来查帐的。李三拿埋葬费用的余数来喝酒,实在也在情在理,没有什么说不过去。这种事,谁愿承揽,就请来试试!哼,你以为这几杯酒喝到肚里容易呀!不过,为了心安理得,无愧于神鬼,他在埋了死人后,照例还为他烧一陌纸钱,磕三个头。李三希望人家失火么?哎,话怎么能这样说呢!换一个说法:他希望火不成灾,及时救灭。火灭之后,如果这一家损失不大,他就跑去道喜:“恭喜恭喜,越烧越旺!”如果这家烧得片瓦无存,他就向幸免殃及的四邻去道喜:“恭喜恭喜,土地菩萨保佑!”他还会说:火势没有蔓延,也多亏水龙来得快。言下之意也很清楚:水龙来得快,是因为他没命的飞跑。听话的人并不是傻子。他飞跑着敲锣报警,不会白跑,总是能拿到相当可观的酒钱的。地保当然还要管缉盗。谁家失窃,首先得叫李三来。李三先看看小偷进出的路径。是撬门,是挖洞,还是爬墙。按律(哪朝的律呢):如果案发,撬门罪最重,只下明火执仗一等。挖洞次之。爬墙又次之。然后,叫本家写一份失单。事情就完了。如果是爬墙进去偷的,他还不会忘了把小偷爬墙用的一根船篙带走。——小偷爬墙没有带梯子的,只是从河边船上抽一根竹篙,上面绑十来个稻草疙瘩,戗在墙边,踩着草疙瘩就进去了。偷完了,照例把这根竹篙靠在墙外。这根船篙不一会就会有失主到土地祠来赎。——“交二百钱,拿走!”丢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对李三说,有几件重要的东西,本家愿出钱赎回,过些日子,李三真能把这些赃物追回来。但是是怎样追回来的,是什么人偷的,这些事是不作兴问的。这也是规矩。李三打更。左手拿着竹梆,吊着锣,右手拿锣槌。笃,铛。定更。笃,笃;铛——铛。二更。笃,笃,笃;铛,铛——铛。三更。三更以后,就不打了。打更是为了防盗。但是人家失窃,多在四更左右,这时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时常也装腔作势吓唬人:“看见了,看见了!往哪里躲!树后头!墙旮旯!……”其实他什么也没看见。一进腊月,李三在打更时添了一个新项目,喊“小心火烛”:“岁尾年关,——小心火烛!——“火塘扑熄,——水缸上满!——“老头子老太太,铜炉子撂远些——!“屋上瓦响,莫疑猫狗,起来望望——!“岁尾年关,小心火烛……”店铺上了板,人家关了门,外面很黑,西北风呜呜地叫着,李三一个人,腰里别着一个白纸灯笼,大街小巷,拉长了声音,有板有眼,有腔有调的喊着,听起来有点凄惨。人们想到:一年又要过去了。又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难为他。没有死人,没有失火,没人还愿,没人家挨偷,李三这几天的日子委实过得有些清淡。他拿着锣、梆,很无聊地敲着三更:“笃、笃、笃;铛,铛——铛!”一边敲,一边走,走到了河边。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结实的船篙在船帮外面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窝里回身便走。他还不紧不慢地敲着:“笃,笃,笃;铛,铛——铛!”不想船篙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李三原想把船篙带到土地祠,明天等这个弄船的拿钱来赎,能弄二百钱,也能喝四两。不想这船家刚刚起来撒过尿,躺下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舱口一看:是李三!“好,李三!你偷篙子!”“莫喊!莫喊!”李三不是很要脸面的人,但是一个地保偷东西,而且叫人当场抓住,总不大好看。“你认打认罚?”“认罚!认罚!罚多少?”“罚二百钱!”李三老是罚乡下人的钱。谁在街上挑粪,溅出了一点,“罚!二百钱!”谁在不该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罚!二百钱!”没有想到这回被别人罚了。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材料二: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中国·礼治秩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每逢香期的晚上,李三都要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里面的香钱数一数。李三的行为主要是想看一看上香的人心里是否虔诚。B.赌咒的人家赌完咒回家后,李三总会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拔下,收好,备用。李三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底层人民的节约美德。C.李三对于人家失火的态度是:希望火不成灾,及时救灭。火灭之后,他总能左右逢源。李三的态度决定于自己能否从中获益。D.李三在打更时偷拿弄船的船篙,却不巧被当场抓住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李三认罚二百钱。李三的行为自作自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对李三这个乡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的塑造,体现了汪曾祺关注小人物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彰显出其对“微小”事物的趣味。B.小说在结尾部分用很小的篇幅写了李三偷篙被罚这件事,从其中“李三挨罚,有史以来第一次”这句可看出作者鲜明的态度,让读者回味无穷。C.李三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勾连全篇的叙事线索。他是地保、更夫,同时又是庙祝,作者通过他的几种职责写出了当地旧时代的有关民俗民风。D.作者擅长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表现人物,如文中三次写到李三打更,他从“定更”敲到“三更”,这能展现出作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8.汪曾祺的小说也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抒情性是散文化小说的重要特征,请从意境氛围、内蕴、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文本一的抒情性特征。9.研读文本一、文本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特点的理解?【答案】6.C7.B8.①注重意境氛围的描写,重点写民风民俗,在乡土情调中自然展现人物形象,淡化作家的直接褒贬判断。②内蕴:表现李三作为底层普通人促狭油滑的生存状态,表达对于在传统沿袭之下人们病态文化心理的反思。③语言抒情化:语言散化,多用短句,接近口语,简洁晓畅而富有韵味,具有抒情情味;语言简洁晓畅而从容有致,营造了散淡的氛围。9.符合:①两家发生纠纷之后,选择到土地祠来赌咒,而不是去官府打官司,影响他们的正是乡土社会的传统,遇到理不清的纠纷请神明解决;②失窃后,想找回丢失的重要的东西,本家出钱找李三赎回,而不是由官府缉盗,这表明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强大;③李三偷船篙被当场抓住,选择同等的处理办法,认罚二百钱,遵循了礼治秩序的传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主要是想看一看上香的人心里是否虔诚”错误。文中“李三就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香钱倒出来,一五一十地数一数”这一动作和细节描写体现了李三的贪婪。B.“李三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底层人民的节约美德”错误。文中“李三就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吹灭。拔下,收好,备用”主要体现其贪婪的品性。D.“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错误。由文中“认罚!认罚!罚多少?”“罚二百钱!”可知,李三是直接认罚,没有激烈的讨价。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句可看出作者鲜明的态度”错误。这篇小说中作家的情感态度不直接,不鲜明。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就意境氛围而言,由“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写疏文,写明死者籍贯,还沿用旧称”“初一、十五,把土地祠里外打扫一下,准备有人来进香。过年时候,把两个‘灯对子’找出来,挂在庙门两边”“偶尔有人来赌咒。两家为一件事分辩不清——常见的是东家丢了东西,怀疑是西家偷了,两家对骂了一阵,就各备一份香烛到土地祠来赌咒”等句子着力刻画了乡土社会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充满了生活的氛围,营造了最本真的乡土社会的风俗,人物形象在乡土风俗中得到展现,作者对人物的或褒或贬的评判也在散漫的意境中间接地透露出来,并没有鲜明犀利地批判。具备散文化的特点。从情感内蕴上,文中重点塑造了李三这一人物形象,其形象既有贪婪狡猾,也有艰辛不易,其性格多面多样,作为底层小人物,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对其有批判,有关怀,有同情,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市侩心理影响下的小市民的心理状态、生活追求的反思和批判。从语言特色上,“这也是规矩”“保长清楚,李三也清楚”“但是人家失窃,多在四更左右,这时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左手拿着竹梆,吊着锣,右手拿锣槌”“店铺上了板,人家关了门,外面很黑,西北风呜呜地叫着”等叙述语言,“恭喜恭喜,越烧越旺”“看见了,看见了!往哪里躲!树后头!墙旮旯”“你认打认罚”“认罚!认罚!罚多少”等人物语言,语句句式短小,简洁明了,不事雕琢,口语入文,让人读后不免琢磨其中韵味,对事件的叙述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在缓慢的节奏中写人记事,而情感倾向自然而然地流露展现出来,显出闲散平淡的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需要首先结合材料二分析乡土社会的特点:乡士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然后结合文本一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由文本一“两家为一件事分辩不清——常见的是东家丢了东西,怀疑是西家偷了,两家对骂了一阵,就各备一份香烛到土地祠来赌咒。两个人同时磕了头,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若是某某偷了我的东西,就叫他现世现报!’另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我若做了此事,就叫我家死人失天火!他诬赖我,也一样!’咒已赌完,各自回家”可知,如果两家发生纠纷,分辩不清,两家人不是去官府打官司请官府判定,而是选择到土地祠来对土地老爷赌咒,请土地老爷解决问题,这正是受乡土社会影响的传统。由“地保当然还要管缉盗。谁家失窃,首先得叫李三来”“丢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对李三说,有几件重要的东西,本家愿出钱赎回,过些日子,李三真能把这些赃物追回来”可知,村里发生盗窃之事,村民不会向官府报案,而是让地保李三进行解决,由地保负责勘察或者追讨,自己出钱将丢失的重要东西赎回,这表明乡土社会礼治地位重要,礼治秩序强大。由“不想船篙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你认打认罚”“认罚!认罚!罚多少”“罚二百钱”可知,李三偷船篙被船家当场抓住,他不报案,而是自己像平常因别人挑粪、撒尿被自己罚钱一样认罚二百钱,遵循了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传统。2024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月下桨声韩少功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牵绕飞扬。一条小船近了,船上的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身上。女孩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一个更小的男孩撅着屁股在船头划桨。我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小小年纪的两个渔夫在远处忙碌,总是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我想起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我早已熟悉张家李家的孩子,但不认识那两张面孔。他们的家也许不在附近。刚好城里有客人要来,得买点鱼。我朝小船吆喝一声。他们望了我一眼。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我指了一下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他们并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朝这边摇了摇手。也许,前段时间把鱼打光了。水管所雇来的人们张好大网,敲击着船舷,把鱼往网里赶。接连闹腾好几个日夜,木棒敲出三拍的欢乐,两拍的焦急,慢板的忧伤以及若有所思……久违的山歌,在半夜里会偶尔鬼鬼祟祟地冒出来:“第一先把父母孝,有老有少第二条,第三为人要周到……”我只好去水管所买了鱼,看到一些没收来的渔网。水管所的人说,附近有农民偷偷违禁打鱼,有时还用密网,把小鱼也打了。城里的客人来了,驾着刚买的日本轿车。一起吃着鱼,我说到有农民用密网打鱼。他痛心地说,农民就是觉悟低,一点环保意识也没有。又说,如今民风实在刁悍,有一次他的汽车陷进坑里,路边有农民抄着手,不给钱就不帮忙。客人走后,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她赤裸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淋淋的脚印,脚踝还沾着一片草叶。我愣了一下,好容易才记起几天前的问购。塑料袋里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鱼草鱼杂得有点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吧。估计这女孩用的也是密网,没有放过小鱼,下手有些嫌狠。但我没有说什么。我已经从邻居那里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他们是姐弟俩,住在十几里之外的大山,弟弟欠了学费,两人借了条小船出来打鱼。他们的父亲一年前病逝,母亲也变得神志不清,不久前走失了。我收下鱼。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她始终拒绝坐下,说话时总看着狗,听我说狗不咬人,仍怯怯地不时朝桌下看一眼。“你很怕狗么?”我妻子问。她不好意思地笑笑。“你家没有养狗么?”她摇摇头。“你喝茶。”她点点头,却没有喝。她才走不久,狗又叫了起来。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妻子问。“把钱算错了。”“不会错吧?不是两斤四两么?”“真算错了。”“刚才是你看的秤,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多少,我并没有……”妻子说。我也觉得我们没有什么责任。“不是,是你们多给了。”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要她赶快来退还。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怎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且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以后还要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你们还会打鱼吧?”“不一定。水管所不准我们下网了……”“弟弟的学费赚够了吗?”“他不打算读了。”“为什么?”她没有回答,只是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可是小钞票凑不够一块钱。最后我们满足她的要求,好歹收了七角。她做了什么亏心事似地,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她清出一个旧挎包,一支水笔,说要给那位上学的弟弟,替他们省两个钱。但是我再也没有遇上姐弟俩。后来从一位船夫口里得知,水管所加强禁渔,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学费凑足了吗?弟弟还能继续读书吗?人世间许多事,我们并不知道,萍水相逢之际,连对方名字也不知道。每天早上,推窗眺望,远处一两叶小船如发夹别在青山绿水之中。只是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只是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引来小狗一次次寻找。它当然找不到什么,鼻子抽缩着,叫了两声,回头看我,眼里全是困惑。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再出现的红色上衣成为女孩的特定标志,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红色的显眼与女孩的内向少言又形成了反差。B.城里来的客人认定农民觉悟低、民风十分刁悍,“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C.小男孩很懂事,在船头帮忙划桨;也很聪明,一听钱的数字就知算错了;催促姐姐赶紧退还钱,又可见他的诚实。D.狗的两次吠叫引出女孩的出场,巧妙推动情节发展;狗让女孩提心吊胆的描写,又使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7.关于文中人们拉网赶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交代女孩摇手的原因,也为姐弟忙了半晚却收获不丰这一情节做好铺垫。B.赶鱼时的热闹场面与月夜的柔美景象形成鲜明对照,从不同角度表现乡野的氛围。C.击舷的节拍蕴含着欢乐、焦急、忧伤等复杂情愫,与后文姐弟情绪的变化相呼应。D.民歌含有较明显的教化意味,暗示姐弟成长的环境,增强女孩坚持还钱的合理性。8.小说开头、结尾两次写“月下桨声”,蕴含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9.小说在叙述姐弟的故事时,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打鱼、送葱、回山里等内容则以其他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答案】6.B7.C8.①开头“月下桨声”入梦,表现“我”对姐弟俩的好奇,想知道他们是谁,为何出来打鱼。②结尾“我”在“月下桨声”中寻找姐弟的踪迹,表现“我“对姐弟生出敬佩,有了牵挂。③结尾“月下桨声”恬静柔美,象征着“我”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诗意生活的向往。9.①送鱼和还钱详写,叙事节奏较慢;其他内容略写,叙述节奏较快,使得情节张驰有度。②“我”亲眼所见从正面写,“我”未见到的则通过旁人交代从侧面写,使得故事更真实。③具体表现姐弟自立与诚信的内容详写,补充的内容略写,使得形象更丰满、主旨更突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错误,文中没有表明妻子是否曾有成见,且弟弟并没有出现在妻子跟前,也就说不上对弟弟的态度较亲和友善。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C.“与后文姐弟情绪的变化相呼应”错误,击舷的节拍是水管所雇来的人们为把鱼往网里赶而敲击的,与姐弟的情绪无关,选项过度解读。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开头“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月下桨声”入梦,表现是“我”对姐弟俩的好奇,想知道他们是谁,小小年纪为何出来打鱼。结尾“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我”在“月下桨声”中寻找姐弟的踪迹,表现“我“对姐弟的淳朴、诚信生出敬佩,从而有了牵挂。结尾“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月下桨声”恬静柔美,一直和姐弟俩相连,或许声音的那头就是那两个小孩?桨声象征着“我”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把月下桨声写的那么美好,象征着“我”对诗意生活的向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妻子问……”,送鱼和还钱详写,叙事节奏较慢;“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其他内容略写,叙述节奏较快,使得情节张驰有度,富有节奏感。“我”亲眼所见比如“送鱼、还钱”从正面写,“我”未见到的,“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送葱、回山则通过旁人交代从侧面写,使得故事更真实。“‘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妻子问。‘把钱算错了’……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要她赶快来退还”“‘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以后还要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具体表现姐弟自立与诚信的内容详写,补充的内容“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略写,使得形象更丰满、主旨更突出。2024届海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一模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刺猬的优雅(节选)【法】妙莉叶·巴贝里①我叫勒妮①,今年五十四岁。二十七年来,我一直在格勒内勒街七号的一栋漂亮公寓里当门房。那是一栋配有庭院和花园的美轮美奂的住宅楼,分成八个极度奢华、住满房东、宽敞无比的公寓。我寡居、矮小、丑陋、肥胖,脚上布满老茧,有一些早晨,我会因自己有如猛犸象一般呼吸时发出的口臭味而感到不适。我从未上过学——不对,我拿到了小学毕业文凭;贫穷也从未远离过我,我是一个平庸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②我和我的猫咪一起生活,那是一只肥胖慵懒的公猫,它有个特点,当它心情不好时,爪子会散发出奇臭无比的味道。它和我一样,不大在融入同类这方面下功夫。我冷漠绝情,然而我总是彬彬有礼,大家虽然不喜欢我,但还是容忍我,因为我很符合社会信仰所塑造出的门房形象,我是让世人共同的伟大梦想维持运转的复杂构件之一,按照这一梦想生命是有意义的,但这意义很容易被破解。③每天早上,我都会到肉店买一片火腿或者小牛肝,再将其放到网兜里,夹在一袋面条和一把胡萝卜之间。我得意地炫耀这些能够凸显其相当重要特点的寒酸食物,因为我是这所高档住宅中的穷人,买这些东西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对门房根深蒂固的看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喂养我的猫咪列夫,它因吃了本该属于我的食物而发胖。当它愿意享用它的猪肉和奶油通心粉时,我就能够在毫无嗅觉干扰、没人怀疑我对食物的个人偏好的情况下好好满足下自己的胃口。④那个连着红外线装置的电铃时刻提醒着我大厅里人们的一举一动,这可以确保我像每个门房一样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有谁进来,有谁离开,和谁一起,在什么时候。而我自己总是待在走廊深处的一个小房间里度过我大部分的闲暇时间,做回我自己。我尤其怀念那些丈夫还在时的周日早上,在寂静的厨房,他喝着他的咖啡,而我则捧着我的书。我看的书籍是关于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心理分析等方面的,当然还有文学。我的猫叫列夫,因为那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字,我的前一只猫叫唐戈,因为那是法布里斯·戴尔的姓。录像带的出现,以及不久之后的DVD机更加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哪个人会相信像我这样一个门房会如此感动于《魂断威尼斯》这部电影?又有哪个人会相信马勒②的音乐是从一个门房的房间里传出来的呢?我从我们夫妇共同的储蓄中拿出一笔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积蓄,搞来一套电视光碟设备放在我的神秘小屋中。当门房里那台电视机播放着低级娱乐节目而保护着我的秘密时,我却在神秘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舆论生态构建-洞察分析
- 半日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的感言(10篇)
- 医疗保险创新发展-洞察分析
- 医院医保每月工作总结(8篇)
- 《禽场的建筑详解》课件
- 兽药经营企业课件兽药知识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微技能提升课件:专题05-读后续写微技能之“腿”-
- 办公室里的知识竞赛动植物百科的策划与实践
- 办公室安全的应急处理策略
- 利用虚拟技术丰富小学生的科学体验与实践
- 公司招商部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
- 汉语阅读教程第一册第十二课
-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 化学试题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带答案)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和公式
- 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 2024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附答案【供参考】
- Unit 3 Lesson 13 At School(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建筑结构试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09S302 雨水斗选用及安装
- 生产通风管道300万平方米等技术改造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