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3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3教材分析《(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3》围绕旅游景观的欣赏这一主题,紧密结合鲁教版选修3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本节内容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景观特点、成因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旨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身边的旅游景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目标分析本节旅游景观欣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紧密联系鲁教版选修3教材内容,旨在:
1.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与地理观察力:通过分析不同旅游景观的形态、分布和变化,使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培养其敏锐的地理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2.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和方法,探讨旅游景观的形成、演变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意识:通过学习旅游景观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元素,使学生增进对我国多元文化的了解,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4.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以旅游景观为载体,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绿色旅游观念,培养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旅游景观欣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水文等基本概念,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学生对我国部分著名旅游景观有一定的了解,为深入学习旅游景观欣赏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旅游、探险等实践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对旅游景观欣赏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分析、观察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但部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较弱。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擅长形象思维。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旅游景观欣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
a.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综合运用到旅游景观欣赏中,对景观成因、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存在困难。
b.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参与:部分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中可能表现出沟通不畅、组织能力不足等问题。
c.情感认同与价值观:学生对于旅游景观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可能存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和启发。
针对以上学习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为学生讲解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成因、特点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讨论法:针对旅游景观欣赏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拟导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景观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电脑等设备,展示旅游景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旅游景观的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等教学软件,模拟旅游景观的成因、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旅游景观案例和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旅游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旅游景观的美丽与独特。
2.讲解新课:采用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旅游景观的成因、特点、分类等知识。
3.案例分析: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典型旅游景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因、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旅游景观欣赏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实践活动: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导游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旅游景观欣赏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7.作业布置:结合教材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知识的掌握。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一组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如长城、黄山、九寨沟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旅游景观的魅力。同时,提出问题:“这些景观为什么能吸引大量游客?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旅游景观的成因: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讲解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对旅游景观形成的影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
(2)介绍旅游景观的分类:根据景观特点,将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3)分析旅游景观的价值:从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阐述旅游景观的价值,以教材中的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多重价值。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旅游景观,记录其特点、成因等信息。
(2)模拟导游:让学生分组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某一旅游景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3)摄影比赛:鼓励学生拍摄身边的旅游景观,通过摄影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5分钟)
(1)讨论景观成因: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旅游景观的成因,举例回答,如:“请举例说明气候对旅游景观形成的影响。”
(2)探讨景观价值:引导学生从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探讨旅游景观的价值,举例回答,如:“请分析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3)交流实践活动心得: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讨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在课程结束时,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游景观的成因、分类和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旅游景观,学会欣赏和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
本节课教学流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用时共计45分钟,符合教学实际。知识点梳理1.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
-旅游景观的定义
-旅游景观的构成要素
2.旅游景观的成因
-地质因素:如断层、岩浆活动、地质构造等
-气候因素:如降水、温度、风力等
-水文因素: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人类活动:如历史变迁、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
3.旅游景观的分类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等
-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民俗风情景观、现代建筑景观等
4.旅游景观的价值
-美学价值:景观的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等
-科学价值:地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历史遗迹、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等
-经济价值:旅游业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带动等
5.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观赏角度:远观、近观、动态观赏等
-欣赏层次:形态美、意境美、文化美等
-欣赏技巧:对比、联想、想象等
6.旅游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旅游景观保护的意义
-旅游景观保护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传承等
-旅游景观开发的策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营销等
7.旅游景观案例分析
-长城: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等
-黄山:自然景观特点、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等
-九寨沟:地质成因、水体景观、生物多样性等
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涵盖了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成因、分类、价值、欣赏方法、保护与开发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旅游景观知识体系。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旅游景观,提高地理学科素养。重点题型整理1.分析说明题:分析旅游景观的成因及特点
示例:以黄山为例,分析其自然景观的成因及特点。
答案:
黄山的自然景观成因主要受到地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地质方面,黄山位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交界处,经历了长期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地质地貌类型,如花岗岩峰林、断崖、岩洞等。气候方面,黄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为生物多样性和植被生长提供了条件。水文方面,黄山的溪流、瀑布、湖泊等地貌水体景观丰富。
特点:
(1)自然景观独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2)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科学价值;
(3)地质地貌类型多样,具有科普教育意义。
2.案例分析题:分析旅游景观的价值
示例:阐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首先,长城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其次,长城在历史演变中,凝聚了多个朝代的建筑艺术、军事科技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外,长城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民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应用题: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运用
示例:请运用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描述九寨沟景区的美丽景色。
答案:
九寨沟景区的美丽景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1)观赏角度:从不同角度欣赏九寨沟的水体景观,如远观五花海、近观瀑布群等;
(2)欣赏层次:从形态美、意境美、文化美等方面,欣赏九寨沟的湖泊、瀑布、森林等景观;
(3)欣赏技巧:通过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发现九寨沟景观的独特之处,如将五花海与五彩池进行对比,感受两者色彩的差异。
4.讨论题:旅游景观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示例:针对旅游景观保护与开发,谈谈你的看法,并提出具体策略。
答案:
旅游景观保护与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传承等原则。
具体策略:
(1)加强立法,完善旅游景观保护法规体系;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旅游景观资源开发;
(3)提高旅游景观管理水平,确保景区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4)加强旅游宣传,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5)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5.实践题:旅游景观调查报告
示例:请对所在地区的旅游景观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答案:
(此处仅提供调查报告的结构,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内容
1.景观成因
2.景观特点
3.景观价值
4.景观保护与开发现状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内容逻辑关系①旅游景观的成因与分类
-重点知识点: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对旅游景观形成的影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分类。
-关键词:成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重点句:旅游景观的形成是地质、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有助于深入欣赏和理解不同景观的特点。
②旅游景观的价值与欣赏方法
-重点知识点:旅游景观的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观赏角度、欣赏层次、欣赏技巧。
-关键词: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欣赏方法。
-重点句:旅游景观的价值体现在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能更好地领略旅游景观的魅力。
③旅游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重点知识点:旅游景观保护的原则与策略;旅游景观开发的科学规划与创新营销。
-关键词:保护、开发、原则、策略、规划、营销。
-重点句:旅游景观的保护与开发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传承等原则;科学规划和创新营销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板书设计:
```
一、旅游景观的成因与分类
1.成因:地质、气候、水文
2.分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二、旅游景观的价值与欣赏方法
1.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
2.欣赏方法:观赏角度、欣赏层次、欣赏技巧
三、旅游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1.保护原则: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传承
2.开发策略:科学规划、创新营销
```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展示旅游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但感觉图片的选择和呈现方式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年调研报告
- 有关四川九寨沟导游词(34篇)
- 运动员运动会加油稿致400米
- 商场新年活动方案范文(3篇)
- 政治课教学反思
-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4
- 词两首课件教学课件
- 常用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操作技能
- 《事故车辆查勘与定损》教学课件-项目三-车身变形的修复与工时核定
- 工厂车间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研优卷)
- 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小学校园防欺凌班会课件
- 执行力课件(完美版)
- 《直播运营实务》 课件 1.3直播电商相关法律规定与监管
- 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应急预案
- 2024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药饮片加工技术优化研究
- 《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规程》
- 高中语法-独立主格结构 课件
-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第二版 课件 任务5.4 增味剂的使用
- 《法国饮食文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