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探讨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基本程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此,在教学时,应做好以下三个准备工作:(1)课前,预设学习提纲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注意的是这里教师预设的是“学习提纲”,不是“教学提纲”,也不是“学习方案”,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习提纲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学习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2)课中,思考学生如何学这是“以学定教”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是一种自主行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这一过程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3)学后,考虑教师如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是“导”,是“学后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教学方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二、“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实现两种转变“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两种转变。1、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2、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先学后教,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层面上,而不是“教”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精讲——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引伸。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先学”要做到“三明确”:即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教师“后教”也要做到“三明确”:首先,明确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要明确教的方式。“后教”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讲,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给予点拨引导。教师讲解要避免重复,力戒“教师讲一句,学生跟一句,教师讲一遍,学生重复一遍”。要紧缩教师讲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当然“先学”与“后教”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辨证统一的整体。“先学”中可以适当的提问、点拨、启发、诱导;“后教”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句话,先学后教,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开动脑筋,教会学生实际运用“以学定教,以学导教”——有感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读]以学论教”的理念,倡导构建学生“学”和“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的主题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又减轻学生负担。摘要:笔者有感于全国著名小学数学家邱学华老师的“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学术报告和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观点,坚信“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理念,倡导构建学生“学”和“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的主题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又减轻学生负担。

关键词: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以学导教

课堂模式

“以学定教,以学导教”是课堂教学的两条规律。构建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去学习新知,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运用,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对此,不少教师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收效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有悖于“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规律;二是没有设计好学生“先学”(或预习)这一关键环节;三是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足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时间;四是有的对学生的“学”引导、点拨不力;五是有的教学模式化,不能活用、创新模式。那么,构建运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这一目标呢?

笔者曾欣赏到全国著名小学数学家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示范课和聆听到他作的“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学术报告。2009年3月,笔者研读了《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辑录》,令人信服的是:这三所学校的教学,都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理念,遵循了“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教学规律,构建运用了学生“学”和“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且江苏洋思中学还向社会公开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事实是,这所学校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有学生几千人的学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去参观学习,无不证明了该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在此,笔者把研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感想诉诸文字,或许对大家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实现课堂教学高的质量和效率,有新的认识和启迪。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个“以学定教,以学导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其一:全国著名小学数学家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基本模式:

“先练后讲,练在课堂”。

其二: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研究这两个基本教学模式看,虽然具体操作程序各异,但笔者认为有如下共同特点:

一是先学后导。先学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自学。在自学中做到两落实三明确:两落实即“学案”落实(邱学华教学的“尝试题”、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一般为8k纸一张〉),时间落实;三明确即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法明确。后导即“以学导教”也就是教师根据“学情”进行引导、点拨,提高“教”的目的性、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合作研讨。合作研讨即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体验,研讨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定向与设问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适时点拨,释疑解难,巩固延伸。合作研讨有以下特点:①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具体的任务;②小组成员平等互助,碰撞思维,合作竞争,分享成果;③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点拨和辅导;④通过课堂提问、测验等多种方式反馈每个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⑤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对学生提出有新意的观点和问题予以赏识。

三是“练”在课堂。即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练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江苏洋思中学实行的“四清”其中一“清”为“堂堂清”,由任课老师负责)。“练在课堂”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教学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调控者、赏评者。学生的“练”,包括课堂自学、问题讨论、交流体验、实际操作、作业练习等等,使学生的能力在“练”中得到形成与发展。

从应用上述基本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都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教学规律,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由此,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何启示呢?笔者认为:

第一、要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虽然我们“唱”了好多年,但对一些教师来说,似乎还是有些“纸上谈兵”、“光打雷,不下雨”。在教学中似乎还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此观之,在我们的脑海里应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即树立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的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第二、要大胆地改进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简化形态,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比较规范完备的、便于操作的教学实施策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教学模式,既是一个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模式(方法)。在这里,笔者呼吁有志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大胆的、借鉴性的尝试一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练后讲,练在课堂”)的教学,去建构、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对此,笔者不妨提及一下熟悉的,敢于尝试、创新的两个教学模式:重庆市武隆县火炉中学“农村初中物理合作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自学学案(教师编制的学案)→合作研讨(学生自己确定合作学习伙伴)→反馈疑难→教师引导→合作探究→练习拓展”(笔者有改动)。此为武隆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于2006年12月通过县教育科学规划办评审结题。该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导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全校各学科推广。重庆市武隆县羊角中学“双主四步”教学模式:“学前指导→自学自练→精讲点评→当堂训练”。该模式亦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导教”。此为武隆县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目前,正在研究实践中,但还应在“学前指导”和“自学自练”两个环节上下工夫,务实、落实、扎实学生的“先学”,相信他们能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成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首要的是要符合“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教学规律。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只有发现并根据学生最近发现的学习问题,或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或通过同学的帮助、相互的启发,老师的点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

第三是教师的“导”,切实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导”应“及时疏导,适时辅导,巧妙评导”。“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在学习中,如在思路受阻,遇到困难,难辨是非之时,教师便适时、及时地进行引导,或对如何解决某一类问题予以思路、方法的示范,或引导学生改弘易辙,变角度思考,或提供范例,启导诱发,或因势利导,讨论点拨,为学生学习减缓坡度,铺路搭桥,释疑解难,拓展创新。第二是学习方法引导。学习方法的引导主要是:在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进行引导。教育界很多的专家学者在大量的考察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后提出学习应在八个环节上下功夫:①制定计划,②课前自学,③专心上课,④及时复习,⑤独立作业,⑥解决疑难,⑦系统小结,⑧课外学习。此外,对于诸多的、具体的学法指导,不能不提及的是,要特别重视并强化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思维的方法。比如,集中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推、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发散思维的想象、联想、直觉的方法,都有依赖于教师有计划地传授、引导和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用脑的艺术和效率,促进思维的发展。第三是在学习具体的某一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选择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有一定层次的理解、感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引导。

第四、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洋思中学在改革的初期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其目的不是机械的遵循这个时间规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能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每节课40(45)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

第五、可学习借鉴“备教合一”式备课,备“学案”或“讲学稿”。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既是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笔者认为,学习借鉴“备教合一”式备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次设计预习内容或“学案”。二是即使不设计使用纸质“学案”,也应在教学中给学生清楚地交代“学”的内容(既有“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落实学生的“先学”。三是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有预见性地“备”好引导、点拨之内容与方法。四是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反馈和补救,切实提高“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要以少胜多,“以精致博”,讲求质量。要突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一课(练)一得,学以致用。

第六、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应从初始年级抓起。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首先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看书报、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提问、勤于动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层面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究,经学校研究决定,自本学期起,在全员学习蔡林森教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全校上下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务实、简洁、高效为核心的“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在学习推广蔡林森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切实领会“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的实质,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炼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并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⒈学前环节。上课开始教师要做好学前指导,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把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和标准要求提的明确具体,指导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要成为教师集体备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⒉自学环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简单来说就是读、思、练。在此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和障碍,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解决。老师的职责是在巡视过程中,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出示自学检测题,仔细观察和准确了解每一类学生自学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归类。同时,注意发挥同位或前后位的作用,使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通过“兵教兵”解决,尽可能减少教师指导和讲解,这就要求要搭配好优生和差生座次,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所有学生都在自学环节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究。⒊后教环节。“后教”的主要任务是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充当的是节目主持人或教练的角色,首先让大面积学生代表针对“先学”中暴露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板演不同的结果、答案,将学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的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使知识得到细化,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该环节中学生的任务是阐述问题,相互更正错误,讨论发言,寻找最佳答案、思路和方法,深化理解知识。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优、中、差三层次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只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突出“兵教兵”的实质。后教主要不是教师讲授,而是通过安排师生或生生间的质疑、讨论或解释等教学环节,实现释疑解难提炼升华的目标。⒋训练环节。在当堂训练环节中,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高质量、有梯度、高强度的综合训练题,当好监考员,引领学生批阅试题。学生首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然后相互更正错误,并说明其原因,还要总结解题规律。该环节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训练,检验自学效果;二是归纳、延伸,加深理解;三是当堂测验,确保当堂问题当堂清。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和训练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归纳、拓展、延伸,一般不要公布正确的答案,要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我反省,积极参与更正,生成正确的认识,使每个学生不停的自我更正,处于高度紧张的思考状态,高效率地自我获取知识。坚持“以学定教”原则,构建“先学后教”方式摘要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作用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要明确两个内容:一是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什么、怎样学会?二是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还是自己学会的?在实践上要落实两个要求:坚持“以学定教”原则,构建“先学后教”方式。

关键词主体教育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谁为主体、师生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同课堂模式孰优孰劣等等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什么、怎样学会?二是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还是自己学会的?这两个焦点,归纳为一点,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作用问题,深入一步,就是师生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略显古老与陈旧,但是却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可以说,这个问题历久弥新。

传统的教师本位主义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教的任务是讲授知识,学生学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来展开,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教师教的知识,就达成了教学的目标、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上这种状况依然普遍存在、这种课堂结构依然根深蒂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令人担忧。因此,进一步探讨主体教育的问题就显得有必要而又重要。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上层建筑今天正在重新审视基础教育中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其中包括为变革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而不懈努力,如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有序推进;一些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如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省洋思中学等敢为天下先,创造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基础教育界所敬仰。

应该说,时至今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已经被大多数置身于基础教育的同志所认可和接受,现在的问题是,理念和现实有相当的差距,理念转化为现实需要有相当的时间过程,如何把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普遍地转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许多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但是,有困难不等于不能做,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总会做出成绩,让学生受益,对学生的培养有好处。那么,主体教育思想需要我们改变什么?笔者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首先认真审视本文开头提出的两个焦点问题:

(一)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什么、怎样学会?

今天的课堂要让学生学会什么?难道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吗?不。新课程理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当代课堂教学有“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师的讲授相对是比较容易落实的,而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用知识讲授的办法可以达成的。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参与中主动地、自觉地内化,才能培养现代社会所期待的学生真正的素质(思想与行为)。

退一步说,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与技能,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行吗?也不行。如果教师的知识讲授完全脱离了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教师在课堂上演独角戏,学生无动于衷,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边缘化,即使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个最低的最基础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

再退一步说,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难道只有教师简单的讲授唯一的渠道而别无他途了吗?也不是。通过广大教师长期的探索,今天我们已经找到了许多有效的方法,诸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等。实践证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比之被动地“讲授-接受”教学,学生喜欢得多、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上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关于“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什么、怎样学会?”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即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的东西远远不止于知识与技能,而应该有三个维度。而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论哪个维度,没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都是不行的。

(二)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还是自己学会的?

据报道,江苏省洋思中学80%的生源是外地家长送来的“问题学生”,进入洋思中学以后,基本上都是些“难教”的学生,但是洋思人总能魔幻般地化腐朽为神奇,让他们带着成功的喜悦,满意地走出校园。这些学生在洋思中学一段时间后都走上了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的正道,每一位家长都表示满意,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洋思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理念: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教师进课堂的主要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去学;学生学会了,教学任务才真正完成了。这就正如对于放牛的人来说,它的任务是把牛赶到草地上去,至于牛吃哪根草你就管不了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只做学生学习快车道上的引桥和路标,其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引上桥,在必要的时候指引一下方向,把离轨的车拉回来,教师绝不能做拉车的老牛,而应该做给汽车安装发动机的机械师。

洋思中学的这一成功经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会的。正如波利亚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里包含着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学生有没有学习力?学生能不能学会?洋思中学已经通过亲身实践给我们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既然正常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学生都是可以学会的、学生在客观上都存在巨大的学习力,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没有“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理由、没有无视学生学习力和学习潜能的权利,一句话,教师排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万万不行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桎梏了学生的心灵、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诚然,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意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反地,我们要实现的是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两者有机的统一。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下,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弱了,相反,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二、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需要我们改变什么

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生是有巨大学习力的、可以学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要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不论哪一个方面,只有教师的满堂灌和一厢情愿都是不可取的,其教学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唯一的选择和趋向。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改变传统的不良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不良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必须坚持“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构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

(一)坚持“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

当代教学研究新成果表明,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课堂教学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有学无教不是教学,有教无学更不是教学。我国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与学的目标统一于学,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规定的、学生主体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发端于学,落脚于学,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出发,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方式,即“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必须以科学高效的学生学习规律为依据,必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以学定教”原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处。

“以学定教”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力,都可以积极成才并获得成功,都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师生配合得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总水平、总潜能都可能得到较大地提高和发挥。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方式。

要掌握学生的学情,教师首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自学,“还课堂于学生”。学生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对教材上的部分内容甚至相当部分内容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再没有必要重复讲解和叙述,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教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和学生提问等途径来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把握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模糊,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些难点、疑点和薄弱点等,据此,确定我们教师讲什么、不讲什么,练什么、怎么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学生之所需、练学生之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即学生已经会的教师就不教,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最终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教的方式为学的方式服务。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自己讲,本该由教师讲的可以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洋思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长期实践坚持下来的一种有效的“兵”教“兵”的教法,即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