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2.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3.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B.自然灾害的频发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爆炸式增长4.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 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新经济政策5.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 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谏官分割皇权6.在联合国成立的问题上,各国有着相同的出发点。“相同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A.建立一个和平平等的世界 B.建立一个美苏两国操纵的世界C.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D.成立联合国,重建世界格局7.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青州大疫,中央政府要求:“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旨在切断传染源。这项措施被后世沿用。据此可知当时A.疫病防治依赖于中医药学创新 B.医疗隔离救治理论成熟C.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 D.政府防治疫病方法有效8.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下列符合这一条件的是A.夏、商、周 B.魏、蜀、吴 C.辽、宋、金 D.辽、金、元9.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C.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10.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1.“月旦人物”是品评人物的成语,缘于汉朝的许靖、许劭,二人为当时著名贤士,开办讲坛,每月初一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名声大振。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这实质上反映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 B.察举制社会影响深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 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12.1909至1910年,清政府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咨议局的成立反映了A.清王朝加强专制主义的倾向B.晚清政府打击官员贪腐的决心C.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放松D.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13.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14.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15.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6.《中华文化概论》中提到,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如朝议制度谏议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没有对皇帝的否决权,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补充,该观点旨在说明君主专制制度具有A.严密性 B.延续性 C.极端性 D.平衡性17.1941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的千人以上的“扫荡”达69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1942年,上述两方面的数据分别达到77次和15次。这一状况说明此时A.侵华日军力量增强 B.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抗战路线C.敌后战场地位上升 D.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18.如图是晚清《浅说画报》中一幅题为《战时赤十字会起矣》的版画(部分)。讲述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医院医学堂的女学生和另外一些女学堂的毕业生组成红十字会,到武昌前线帮助革命军的情形。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娱乐的需要B.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C.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D.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19.(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別: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20.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21.《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22.下图是水下考古图片,这表明A.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B.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C.通商口岸出现西式餐饮D.军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已经全盘西化2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24.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知识革命,主要依赖于人的知识创造,超越了有型的物质资源。美国通过知识开发和利用,一系列脱离传统工业制造范畴的高新技术和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加快了创造财富和资源的速度。苏联守着传统的工农业,和美国创造财富速度相比,犹如老牛拉慢车。材料说明了A.经济结构的落后制约了苏联国力的提升B.苏联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机C.教育的落后是苏联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D.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历史必然25.195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报》公布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主要为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配合全国普选提供准确数据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规划经济发展提供准确依据26.据记载,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此时,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C.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D.向中国社会介绍西方的文化27.蒋廷黻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文中省略的应为A.领事裁判权 B.五口通商权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28.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的内容是介绍:()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9.《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30.北宋中期,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是A.垦荒造田 B.榷场贸易 C.修筑长城 D.官俸兵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孔像之争”在中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尽管他们一生声名显赫,但多时过境迁,也就被淡忘了;只有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材料一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宋真宗时,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和“至圣文宣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材料二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材料三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以上均摘自《辽宁晚报》2011.1.19材料四美国总统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材料五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如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由于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这条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在人民网还开通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专题讨论。——摘自《人民网》问题(1)请给“素王”作个解释。并说明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的原因。(2)在20世纪,孔子所遭到“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分别是指什么?(3)伏尔泰顶礼膜拜孔子寄托着他怎样的思想?(4)你怎样看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材料三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的国家。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33.材料1919年1月,参战国在巴黎召开国际会议,经过六个月的争吵,最后制定了《凡尔赛和约》。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强调重建国际秩序与和平。但是,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从1919年4月3日傍晚开始,威尔逊突然发病,一些紧急会议和谈判都在病床或者他的卧室里举行。在生病之前,他扬言,如果要他放弃原则的话,他宁可不签订协议,退出和会但在病后的谈判中,威尔逊同意了由克里蒙梭制定的规则,要求德国赔款并承担发起战争的全部责任。威尔逊不仅对意大利的大多数要求做出让步,并且同意日本获得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这些都违反了威尔逊先前宣称的那些不可侵犯的绝对原则。——摘编自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巴黎和会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和约》的制定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研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在研究李鸿章的资料中最具有史学价值的是第一手资料,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内容都带有主观色彩,排除即可。2、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3、D【解析】

在康雍乾时期,国家政局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爆增至四个亿,人口爆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项正确。封建经济并未衰落,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在古代发生频率是比较平衡,对历朝历代的影响差不多,不能作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均GDP未涉及赋税,故C项错误。所以选D。4、C【解析】

据材料“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可知,苏联中央政府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提高其他义务交售产品的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由义务交售的采购价提高,与“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不符,A错误;据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始终没有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错误;新经济政策自1928年就被停止,D错误。5、C【解析】

据材料“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可知,两汉时期,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正确;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没有体现谏官行政权的扩大,故A错误;B项中“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故B错误;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材料未提及谏官分割皇权,故D错误。6、C【解析】

联合国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C正确;A中“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各个国家“相同的出发点”,排除;D是美苏两国的出发点,排除。7、D【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政府采取了隔离措施以切断传染源,故选D;A项“依赖于”说法有误,B项“理论成熟”有误,均排除;材料表明政府组织并实施疫病治疗,并没有说明社会力量的情况,排除C。故选D。8、A【解析】

夏朝时期已经存在商和周的部族集团,后来商周又依次代替,故答案为A项;魏、蜀、吴是并存的三个政权,排除B项;辽被金代替,但都曾与宋并存,排除C项;辽、金、元不是并存的王朝,只是逐次更替的王朝,排除D项。9、D【解析】

根据“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服从于君权,故选D;内阁无决策权,排除A;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排除B;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10、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3月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为当时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思想支持,故C项正确;科技领域先实现拨乱反正,才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D项错误。11、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月旦人物”的品评反映了汉代察举制下士人以声誉威望获得察访征召资格而谋取功名的心态,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读书人对声名的重视,但并非实质,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汉代世家大族势力的扩大,排除C项;重学风气的盛行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排除D项。故选B。12、D【解析】由材料“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反映了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故选D;材料反映了清末地方与中央权力渐渐分离,有利于削弱专制统治,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地方有识之士的愿望,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列强侵华的信息,排除C。13、B【解析】

试题分析:宗教改革其要求破除的是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减少思想、政治和经济上的束缚,本质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所以第一个“权威”指的是罗马教皇的权威,是被破除的权威,故选B项。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不是突出上海市国际大都市,排除A;材料提到“电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故选B;材料将孟德斯鸠当作曹操,说明启蒙思想在中国没有广泛传播,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的信息,排除D。考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15、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无锡女子对传统包办婚姻的不满以书信告之男方,这反映了民国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及女性对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识,并且维护自己婚姻自由权利;而男方知晓后便退婚,这些体现了民国时期新旧观念的碰撞,A项正确,D项排除;题干信息仅涉及妇女婚姻观念变化,不能说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出现妇女解放潮流,排除C项。故选A。16、A【解析】

材料“中国的君士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补充”,说明君主专制制度在皇权至上的前提下,又对皇权有所限制,说明君主专制制度具有严密性,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沿革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说明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绝对专制皇权的因素,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虽然存在制约皇权的因素,但毕竟没有对皇权有真正的否决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C【解析】

日军对敌后根据地“扫荡”次数的增加,说明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的日本侵略力量,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增强,故选C项;材料只能反映出日本用于敌后战场兵力的增加,无法反映整个中国战场的情况,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不变的斗争路线,排除B项;1941-1942年,抗日战争尚处于相持阶段,排除D项。18、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女医学生和女学堂的毕业生组建红十字会去前线支援武昌革命,说明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B正确;材料与市民文化消遣娱乐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女性的日常着装,且改良旗袍在中国大规模流行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C排除;当时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不符合武昌起义的史实,D排除。故选B。19、D【解析】

根据材料“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D选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破坏性,B选项排除。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20、C【解析】1853年“黑船事件”促使日本开国,民族危机加剧,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因素,C正确;其他不是外部因素,排除。21、A【解析】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2、A【解析】

1894年甲午海战中,致远号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因此考古发现的致远舰上的餐盘标有英语,说明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故答案为A项。这一餐盘不是普通市民的生活用品,排除B项;从致远舰上发现的餐盘不能反映当时通商口岸的状况,排除C项;D项中的“全盘西化”说法绝对,排除。23、A【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24、A【解析】

材料信息是,在美国大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之时,苏联仍旧守着传统的工农业,苏联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了苏联经济结构的落后制约了国力的提升,故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影响到了苏联,只是落后的经济结构制约了苏联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吸收,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强调苏联教育的落后,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故D错误。25、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6月进行的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主要为接下来进行的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全国普选的进行提供准确的数据,B项正确;1952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A项错误;全国性的人口普查与制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无关,C项错误;当时的一五计划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已经展开,D项错误。26、C【解析】

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小说多以“独立”为主线,内涵反侵略色彩,结合翻译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危机加重,翻译政治小说目的在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C正确;维新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排除A;B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排除;D未体现出政治小说的政治性,排除。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中“不平等条约”“道光时代”“让夷人管夷人”等信息可以得出1843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之规定,又被称为“治外法权”。所以答案选。A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点评:领事裁判权又叫治外法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列强取得治外法权实际上是干涉了中国的司法主权。28、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的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9、D【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其大意是作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耕者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反之积极性大增,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故选D项。30、D【解析】

北宋中期,由于冗官冗兵的增多,需要大量的官俸和兵饷,造成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答案为D;AB都能增加政府收入,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宋没有大量修筑长城,不是财政入不敷出的原因,C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孔子的主张及其后来改造了的儒家学说,有利于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和维系社会的稳定;历代统治者追封孔子,目的是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2)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3)和平、宽容、寄寓开明君主制等思想(4)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能从时间(历史、现代),空间(中外)等两个以上角度并结合事实,进行辩证地论述,字数600以上科举制。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支持观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前立孔像,有利于展示和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团结;孔子的伦理思想和教育主张,仍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利于推进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要正确区分孔子主张及其儒学思想,有的被专制统治者作为护身符利用的,已经不是孔子的东西了;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产物,现代社会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弘扬孔子,可以培养人类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人类生活的精神境界。否定孔子及思想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文化;近代以来,孔子思想一度是中国实现民主和现代化的“绊脚石”;现代孔子的思想中还有很多糟粕,需要摒弃等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时间、空间等2个以上角度,一个层面展开分析,如指出儒家思想在传统和现代中作用等。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从时间、空间等一个角度,进行单一层面的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仅从一个视角限于一个空间范围论述。如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解析】

(1)素王:根据材料一中“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素王”的内涵是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是因为孔子的主张及后世儒学,有利于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和维系社会的稳定;推崇孔子可以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和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