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八 学案68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_第1页
板块八 学案68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_第2页
板块八 学案68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_第3页
板块八 学案68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_第4页
板块八 学案68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68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复习任务1.能够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重点是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在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实词虚词,并能够正确运用。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所考词语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Ⅰ卷处处、微微、早早(叠词的结构语义)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近年来,高考在实词、虚词方面的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2021年,主要考查近义实词、虚词的选用。以实词为主,所选词语不偏不怪,皆为生活、学习中常见常用的,难度不大。所用题型为选择题。第二阶段为2022~2023年,主要考查实虚词的语义理解和用法辨析。尤其是2023年对词义的考查,不仅仅是考查多义词、代词的意义和用法,更深入到词语结构语义的理解(指叠词的结构义“像……似的”“A是A,B是B”)。题型选择题与简答题兼有。这些新的考查方向,值得关注与研究。像……似的(词语的结构语义)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新高考Ⅱ卷谁(疑问代词)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全国乙卷能(动词)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是(A是A,B是B)(词语的结构语义)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2022新高考Ⅰ卷你(人称代词)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2020全国Ⅱ卷以及/乃至容易/易于尚且/仍然然而/虽然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2019全国Ⅰ卷边缘化/私人化获得/焕发制约/约束全国Ⅲ卷遐想/联想限制/制约前备知识——词类与语境一、词类知识(一)实词与虚词1.实词:含有实际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名词表示人、事、物、时、地或方位的名称普通名词书、大山、平原专有名词黄河、台湾、牛顿时间处所现在、益阳、北疆方位名词左、右、上、下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的词行为动作打倒、拘留、建立心理活动感激、敬佩、憎恶能愿动词能够、可以、应该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表示形状长短、笔直、弯曲表示性质纯粹、高尚、美丽表示状态拘谨、悠闲、兴奋表示颜色碧绿、乌黑、黑白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基数词一、千、万、亿、兆序数词第一、初五、初十倍数词三倍、七倍、百倍分数词二分之一、万分之一概数词四百多、三五(个)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物量词个、斤、件、条动量词(念一)遍、(去一)趟时量词秒、分、小时、月复合量词人次、架次、吨公里2.虚词:大多只有语法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的词程度副词很、最、特别、分外语气副词难道、究竟、简直时间副词刚、正、立即、一向范围副词全、仅仅、一概否定副词不、未、莫、未必频率副词再、始终、屡次介词用在名词性短语前面,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的词时间处所在、往、朝、自从方式依据用、凭、以、依照对象范围把、被、替、对于原因目的因为、所以、为了比较排除比、和、跟、除了连词在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联结作用的词既……也、和、才、宁可、于是、然而、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无论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呢、啊、吧、哪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的词啊、喂、嗯、哎呀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哈哈、呱呱、飓飓理解小练1(1)下列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A.①动词②方位名词③量词B.①介词②方位名词③动词C.①动词②助词③介词D.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画的画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A.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答案C(二)高考重点考查实词——代词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法及举例第一人称“我”称自己。如:我来自一个小村庄,村庄很美。泛指,自己一方。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的(作定语)。如:我国。跟“你”连用,表示泛指。如:你一言,我一语。第二人称“你”称对方。如:你好。表示领属,如同你的、你们的,用在单位之间。如:你班、你校。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如:要想成绩好,那你就得努力。泛指,跟“我”或“他”配合使用,表示“这个”或“那个”。如: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第三人称“他”形容词,别的,另外的。如:别无他物、他山之石。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如:这件事不是排他的。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实指。如:这段时间,他很辛苦。第三人称“他”泛指,任何一个人。如: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很快乐。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如: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另有:(1)复指代词:自己、自身、自个儿。(2)旁指代词:别人、人家。(3)统指代词:大家、大伙儿、大家伙儿。2.疑问代词疑问方面疑问代词问人、事物谁、什么、哪问处所哪里、哪儿、什么地方问时间多会儿、哪会儿、几时、什么时候问性质、状态、方式、程度怎么、怎么样、怎样问数量几、多少3.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近指远指指别或称代人、事物这那称代处所这里、这儿那里、那儿称代时间这会儿那会儿指别或称代性质、方式、程度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另外,“每、各、某、本、另、该、别的、其他、其余”等也都是指示代词。二、语境知识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交际环境就是通常说的语境。语境包括语言表达的上下文,也包括表达的时间、场合、交际对象等具体情境,以及社会文化、时代背景等。语境会制约交际的方式,对话语的语义、形式及风格等都有影响。对于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和运用,都应联系语境。语境可分为三类:第一,局部的上下文环境,即话语前后相毗邻的语句;第二,话语的微观使用环境,或者说“情景语境”,包括言语交际行为的主题、目的、表达方式、当时当地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距离等因素;第三,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包括话语活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语境制约和影响着语义的理解。在具体语境中,会产生增义、减义或反义等现象。“增义”是指由于语境的影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有所增加,可能是表达者有意增加的附加义,接受者也可依据语境,凭借自己的理解获得。如鲁迅《藤野先生》:“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有学生会干事曾怀疑作者的解剖学作弊,由此可知,这特地加圈的“漏”字另有增义,是影射作者得到了教员透露的考题。“减义”则是指由于语境的限制,所表达的内容在话语体系中的意义减弱,甚至丧失了一部分含义。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后,宝钗探望时劝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联系语境,宝钗所说的“人”“我们”都由泛指弱化为特指她自己,从而准确地表达了言说时的用意、心理,也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反义”是指由于语境的影响,话语体系中的意义发生了与本身的意义完全相反的变化。如孙犁《荷花淀》中,丈夫参军之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商量着要去探望,一个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嘴上说的是“有什么看头”,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惦念之情。她的话语只有借助语境,利用共同经验才能被准确理解。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明确语义。比如,“游击队对日寇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他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的结论”之类的句子,孤立地看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语境中,语义却是明确的。结合语境,也可以分析言外之意,如理解陈涉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安石所说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的用意,并可深入研讨语境对形成语言风格、表现人物性格的影响。同样,也可以清楚地分析在特定语境中有意误解语意的原因。理解小练2根据语境,请你对网友甲的问题在横线处作出恰当的解释回复。每处不超过30个字。网友甲:“燃”本来是指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可是,最近常听人说,××歌曲好“燃”,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燃”爆了!这里的“燃”,到底该如何理解?回复:这里的“燃”是个网络热词。××歌曲好“燃”,是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说电影“燃”爆了时,则常常是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歌曲节奏感强,充满激情,能够让听众有随着乐曲起舞的冲动②影片充满正能量,振奋人心,能够让观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解析作答本题不但要根据语境来分析,还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网络词汇的新含义。“燃”的网络意思是:很激情,热血沸腾,非常励志,非常给力。一般用来形容一些正能量、热血的影视作品或音乐。①针对“歌曲”,主要是听觉感受,能让人热血沸腾、激情飞扬的乐曲,通常“节奏感强”,能够带动人的情绪。②针对“影片”,除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外,影片本身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也充满感染人的力量,如《厉害了,我的国》是对祖国强大的礼赞,充满正能量,看过之后能够振奋人心,让观众热血沸腾。活动一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多义词的语境义理解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多义词,多义词往往具有几个义项,但在具体语境里多义词所包含的义项只能有一个被显现出来。如“要”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多义词,它的义项有:(1)希望得到;(2)希望保留;(3)重要;(4)将要;(5)应该;等等。“我要这本书”,显示义项(1);“这捆资料我还要呢”,显示义项(2);“摘要记录了今天会议的精神”,显示义项(3);“马上要下雨了”,显示义项(4);“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显示义项(5)。由此可见,多义词可以在不同语境中显现不同的义项,语境能制约多义词的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在同一语境中使用多义词的两个义项,必将造成歧义,使人无法明白语意,甚至闹出笑话。1.(2023·全国乙)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见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答案B解析“能”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助动词,基本的意义是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此外还有表示善于做某事、情理上许可或环境上许可等意义。表示善于做某事时,“能”之前可以用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特别”等修饰,这是区别于其他意义的形式标记。原文中“郭老头能吃饭”是说郭老头胃口好、食量大,“能”表示善于做某事。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数他能说”中的“能”表示善于、擅长,与原文句中加点的“能”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中的“能”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C项“不能”中的“能”表示情理上的允准。D项“只能”中的“能”表示环境上的许可。因此,只有B项符合条件。本题不要求考生辨析以上几种不同的意义用法,仅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语感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2.下列句子中的“就”和“这时外界灰尘、花粉、病原体、化妆品等物理、化学刺激就很容易进入皮肤,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春天就要来了,可也不要忘却寒冬里紧紧呵护着你的人儿。B.试着去了解一个人,爱一个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C.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D.这些年他就爱书法,对唱歌、跳舞、运动等似乎兴趣不浓。答案B解析B项和文中的“就”均为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者情况下自然怎么样。A项副词,表示立刻、马上。C项介词,引出下面内容。D项副词,表示范围,只。(二)词语结构性语义的理解词语的结构语义是指词语在特定的组合结构(包括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中所显示的意义。像2023年高考所考的AA式叠词和“像……似的”“A是A,B是B”等语义理解,皆属此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有一部分能够重叠,重叠结构多种多样,如AA式、ABB式、AABB式、ABAB式,它们重叠后的语义也有相应的变化,如AA式,名词的AA式带来周遍义,强调全部、每一,如“人人”“家家”;动词的AA式有尝试义、短暂义,如看看;形容词、副词的AA式有程度加深或恰当义,如“长长”“大大”。词语重叠是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考生较为熟悉。至于考查“A是A,B是B”的句式结构义则显得专业和冷僻,但是它属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只不过我们习焉不察而已。像“丁是丁,卯是卯”“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等,有很多。试题试图引导我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加深对我们丰富、博大的语言的理解。1.下面文段中有三个重叠形式“一簇簇、刚刚、欢欢喜喜”,说说它们和“一簇、刚、欢喜”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茶汛开始的辰光,一簇簇茶树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桠梢上一枪一旗刚刚展开,叶如芽,芽如针。茶汛到了,一年中头一个忙季到了,头一个收获季节到了,个个都开开心心的,真像是过节一样。就连小学生也欢欢喜喜地读半天书放半天茶假,背个桑篮去采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簇簇”与“一簇”相比,突出了聚集成堆(群)的茶树之多。“刚刚”与“刚”相比,更能突出“一枪一旗”展开的时间之短。“欢欢喜喜”与“欢喜”相比,更能突出小学生对放假采茶的喜悦之深。2.(2023·全国乙)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常见的“A是A,B是B”结构的用法和作用。现代汉语中“A是A,B是B”有两种基本表意作用,一是用于对举,强调A和B二者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二是表示“地道”“不含糊”(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强调A和B两者都是其该有的样子,含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原文中用“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形容主人公衣着干净整洁,即第二种用法。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是第二种用法,与原文相同。其他三项则是第一种用法。(三)高考重点考查的实词——代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近几年,词语意义和用法成为高考的热点。词语中的代词多义,用法灵活,尤其受到高考命题人的青睐。其命题方式有两种:一是用选择题形式考查语境中代词的意义和用法,二是用简答题形式考查人称变化的表达效果。代词理解起来很简单,一旦用起来就相当复杂,它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换指代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主要有:(1)特指与泛指。特指指具体的人、特定的人或事物,而泛指指普遍的、不确定的人或事物。特指局限于特定的一些人或事物,而泛指指的是普遍的人或事物。如“你要是觉得有用,就留下吧”中的“你”是特指,特指对话一方;“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中的“你”是泛指,可以换成“叫人不得不佩服”。(2)任指与确指。任指,指代所说范围内的任何人或事物。如:“你爱看什么就看什么。”这句话中的“什么”指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确指,有明确的指代对象。如:“你刚才说的是什么?”“什么”虽表示疑问,却是确指,也是实指。(3)虚指与实指。如“你看什么呢?”这个“什么”是实指,但是“你看什么看?不准看!”这里的“什么”则是虚指。所谓辨析,就是能够在语境中准确分清它指代什么,是哪种用法。1.下列句子中的“什么”和文中加点处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钟先生清醒地意识到,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理论建设的学术工作十分繁重。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中,他说:“作为文化科学之一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那主要的任务,不消说是在于阐明以下各方面的问题:这种对象的特点是什么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有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简单地说,这种科学的内容,就是关于民间文学一般的特点、起源、发展以及功能等重要方面的叙述和说明。”其实,这些仅为民间文艺领域的基本学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远不足以构建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A.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B.都到这个时候了,你倒是快说呀,还装聋作哑啊?C.“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D.前行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能失去追逐梦想的翅膀。答案C解析C项和文中的“什么”都表示疑问。A项是虚指,表示不确定的时间。B项表示责难。D项是任指,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范围之内没有例外。2.人称代词虽然有第一、二、三人称之分,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三种人称有时是变换的。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指代义。(1)这个人不喜欢讲话,你问他十句,他才答你一句。(2)那天你在大街上遇见的白衣女子便是我,她是你的一个学生。(3)赵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4)大家这样看重我,我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指代“我”。(2)“她”指代“我”。(3)“我们”指代“你们”。(4)“大家”不包括说话人在内。活动二准确辨析近义实词、虚词(一)准确辨析近义实词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使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1.意义辨析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词义轻重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①那个黄昏,风掀着叶子哗哗作响,草青中泛黄簌簌而动。裹满霞光的我,如沐浴般________、惬意。(舒服/舒适)答案舒适解析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舒适:舒服安逸。“舒适”比“舒服”程度更深。语境与“惬意”搭配,故选“舒适”。适用范围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适用范围小。②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称,中方将继续________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采用/采取/采纳)答案采取解析“采用”重在“用”,适用对象很广,可以是具体事物,如工具、材料、装备、药物、教材等;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经验、意见、技术、方法等。“采取”重在“取”,即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取合适的,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方针、政策、手段、措施、态度、原则等。“采纳”重在“纳”,即认为合适而接受,适用对象较窄,常用于意义、要求、方案、主张等抽象事物。从应用范围上看,“采用”最广,“采取”次之,“采纳”最窄。这里,与“措施”相搭配的是“采取”。表达侧重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于“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于“不热闹,不热情”。③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________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干涉/干预)答案干涉解析“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的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因为是“法律规定”,法律禁止的应是子女“强行”“粗暴”的行为,故选“干涉”。2.色彩辨析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分褒、中、贬三种。例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①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熏陶/熏染)答案熏陶解析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根据语境,应选“熏陶”。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分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例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②会晤中,两国领导人_______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磋商/商量)答案磋商解析“磋商”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根据语境中“会晤”“两国领导人”等词语可知,应选“磋商”。3.用法辨析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适用对象适用对象是指用于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例如“爱护(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与‘爱护’相反)”“启用(用于物)—起用(用于人)”“接受(被动性)—接收(主动性)”。①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________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养育/抚育)答案养育解析养育:抚养和教育,亦可引申为故土、家园对人的抚养教育。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此处写高原、横山、无定河与横山儿女的关系,是故土对儿女的抚养和教育,用“养育”更合适。词性语法看词性及其语法功能,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例如“节约(动词)—节俭(形容词)”等。②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________在丰富的文化宝库之中。(踟蹰/徜徉)答案徜徉解析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是形容词。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是动词。此处意在强调当代观众对古老文化的接受与传播,“踟蹰”一词具有的“迟疑”义会削弱这一语意的表达,故选用“徜徉”。习惯搭配有些词语的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例如“侵占—财物、领土,侵犯—主权、利益、领空”等。③民主生活会,主要指党员在支部、党小组以________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活动制度。(交流/交换)答案交流解析两个词语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搭配对象不同。“交换”一般与“礼物、资料、产品”等搭配,其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感情、文化、物资”等搭配,其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语境中有“思想”一词,正好与“交流”相搭配。综合巩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美,是中国最靓丽的幸福底色。这些年来,我国坚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地把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案头来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________地方发展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风化人、深入人心。巨变的背后,是中国________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加快立法步伐,夯实生态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50余部法律法规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实________。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A.汇聚笃信保障秉持B.凝聚笃定屏障秉持C.汇聚笃定保障秉承D.凝聚笃信屏障秉承答案B解析“汇聚”,聚集,侧重于具体可见的事物;“凝聚”,可以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也可以指抽象物体的聚集、积聚。句中修饰限制“地方发展共识”,侧重于思想认识方面,应用“凝聚”。“笃信”,忠实地信仰;“笃定”,既指做事有把握,也形容面对事情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句中搭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指做事,应用“笃定”。“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或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句中形容多样性保护体系坚实如“屏障”,“屏障”也能搭配动词“筑牢”。“秉持”,主持,掌握;“秉承”的意思是按命令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句中搭配的宾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秉持”更合适。(二)准确辨析近义虚词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连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辨析角度主要有: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看搭配情况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否成套出现,是否构成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例如“因为……所以……”“除非……才……”。①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即使/虽然)答案即使解析“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与下句的“也”属固定搭配。“虽然”往往与“可是”“但是”连用。看表达关系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关系的作用,所以可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例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强调的是必要条件。②甜美的笑容是你的语言,温柔的举止是你的名片,________淹没在多少人中,你________会让人一眼认出,认出你优雅的身姿,认出你脱俗的美丽。(不管……也/尽管……还)答案不管……也解析“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看位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比如,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以致”。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③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由于/至于)答案至于解析“至于”表示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看语气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强调语气。④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儿来__________慢一些。(未免/不免)答案不免解析“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儿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住词性,才能准确使用。例如“偶然(形容词)”与“偶尔(副词)”。⑤许多私营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这________违反国家对工作时间的规定。(公开/公然)答案公然解析“公开”是动词(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或形容词(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公然”是副词(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句中修饰动词“违反”,应选“公然”。综合巩固(2020·全国Ⅱ)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答案B解析“乃至”,甚至,也说乃至于。“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语境说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语境中宁夏出现刻有卜辞的甲骨含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意味,即没想到会有某件事的发生可是它却发生了,故选用“乃至”。“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容易。语境说“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发生腐烂的可能性更大,故此处应选用“容易”。“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甲骨文因书写材质的问题,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的是某种情况的持续不变,故选用“仍然”。“然而”,表示转折,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根据语境“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是事实情况,但是它“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故选用“虽然”。对点练案33一、专项训练(一)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1.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困倦,让人缺少“精气神”。A.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肩负着时代重任。B.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C.打卡井冈山,重走红色路。D.移除绊脚石,奔向新时代。答案B解析“精气神”原指人体内的元气、元神,此处指精神力气,为引申义。B项“新征程”原指自然意义上的征途,此处引申为发展的步伐与任务,为引申义。A项“主阵地”原本是战术用语,表示作战时主要占据的地方,此处用于修饰“育人”任务,为比喻义。C项此处的“井冈山”就是指江西省西南部的革命圣地,为基本义。D项“绊脚石”本指路面上碍脚的石头,此处用以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为比喻义。2.下列句子中的“春秋”和例句中加点的“春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经历千百万个春秋的日晒与风蚀后,距今4000多年时,盐湖终于等到寻盐而来的中华上古先民。A.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B.几度风雨,几度春秋。C.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老人家,请教您春秋几何呀?”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中的“春秋”是“年”的意思。A项指历史。C项指历史上的一个时代。D项是询问对方的年龄,“春秋”指代年龄。3.下列句子中的“训”和文中加点的“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甲骨文“舞”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舞蹈与脚有关,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说文解字》训“舞”为“乐”,《礼记·乐记》说:“舞,动其容也。”A.“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规家训能让孩子受益终生。B.夏雨雨大运夺冠,得益于清华“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C.像音韵、训诂这些穷幽极微的“小学”,王力先生都讲得深入浅出。D.赛后王霜的采访虽不足为训,但她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也有独到之处。答案C解析C项和文段中的“训”均指解释词义。A项指教导或训诫的话。B项指训练。D项指典范、准则。4.(2024·九省联考)下列句子中的“给”与例句中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各种鲜花)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A.冰凉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给淋湿了。B.你简直太不像话了!马上给我出去!C.他来北京前是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的。D.我赶到时,那批货物已经全给卖光了。答案C解析C项和例句中的“给”均为介词,为,表示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A项助词,直接用在表示被动、处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面,以加强语气。B项介词,用于祈使句,加强祈使语气。D项介词,表示某种遭遇,被。5.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文中加点的“仿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我似乎听到了风的呼唤,那是一种悠远而神秘的声音。它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这家餐厅的菜肴味道仿佛和我妈妈做的一样美味。C.夜幕下的那座高塔,仿佛一盏古老的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D.站到队列前,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指挥官,所有人都在等待我的号令。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加点的“仿佛”都表示“想象”。A项比喻词,表通感。B项表示比较。C项表示比喻。6.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回想一下自己的进食顺序”中的“自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别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么着。B.我记着这样的话:为了人类,牺牲自己。C.部队却胜利地冲了过去,自己伤亡很少,倒把敌人打死很多。D.“乘早不必多那个事,我告诉你句好话!”他很“自己”的说。答案B解析B项和“回想一下自己的进食顺序”中的“自己”都是“自我”的意思。A项指说话者本人这方面。C项指说话者本人这方面。D项知己亲近,关系密切。7.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一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的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它”一类的标语。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都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A项指的是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有公认成就的人,这里特指费孝通。B项指的是世家望族。C项指代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8.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只有管理好这四种精力,我们做事才能“全情投入”。了解了精力金字塔后,当我们重新看待很多人说的“状态不好”,就明白这实际上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A.小丽呀,明天是教师节,我们送老师一张自己绘制的漂亮贺卡吧。B.老校长说:“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踔厉奋发,不负韶华!”C.我们要照顾好各自学校的“小菜园”,劳动基地不能虚有其表啊。D.有了我们这位小皓歌手,你想听歌太容易了,要多少就有多少。答案A解析A项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实指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B项实指听话的人,不包括说话的人,相当于“你们”。C项包括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其他人,意义虚化,在这里作句子的主语。D项包括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其他人,意义虚化,在这里作句子的定语,相当于“我们的”。9.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重重叠叠、娇娇俏俏、柔柔弱弱”,说说它们和“重叠、娇俏、柔弱”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站在稍高的地方放眼望去,是重重叠叠的苍翠,黛碧上的那一抹新绿,则像国画大师醉酒后随意洒上去的笔墨。山坳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像几根新发芽的昂藤,不过得以青翠的山色为背景,一旦高出山脊,就淡了,虚了,散了,缥缈了,与云天一色,再也看不见了。山洼的荒塘里,白水的中央,则娇娇俏俏地擎几枝新荷,像是舞台上一群少女,在音乐响起之前摆出的一种造型。动心之处,似乎比柔柔弱弱的花更胜二三分。最奇的是,每口池塘的水面都俏立着这么一群精灵,难怪湘潭被人称作莲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比“重叠”表达的数量更多,更能凸显葱茏的绿意。②“娇娇俏俏”意为柔美俊俏,比“娇俏”更能描摹荷花当时柔美娇羞的状态。③“柔柔弱弱”比“柔弱”表示的程度深,更能表现其他花娇小、令人怜惜的特点,凸显荷花的“娇羞、俏皮”,更让人心动。10.下面两段话中的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人类的大脑是终生可塑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塑造大脑神经网络连接的过程,掌握信息越多,越利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但如果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大脑会越学习越僵化,最后变成了“书呆子”。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有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2)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被忘却了的青春。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里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类比,将“书呆子”和守财奴进行类比,说明“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2)表比喻,将进步刊物比喻成火星,说明进步刊物能够点燃他们的热情。(二)辨析近义实词、虚词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推陈出新,应对现实问题,________让经典永葆活力。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________。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________,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A.进而鼻祖演变B.进而圭臬嬗变C.从而圭臬嬗变D.从而鼻祖演变答案C解析第一空,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表因果关系。此处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应选“从而”。第二空,圭臬:借指准则或法度。鼻祖:创始人。此处“其”指代《论语》,应选“圭臬”。第三空,嬗变:蜕变,更替。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此处和“历经”搭配,应选“嬗变”。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语言一直是传媒的工具,偶被提及也只是作为文艺作品中的配角。央视纪录片频道在兔年春节长假的黄金时段开播的最新纪录片《中国话》,是我国第一部以语言为对象的纪录片。该片________我们:语言学既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学科,语言需要我们给予关注,需要我们积极发展。在横向空间的尺度上,除却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同样是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持与载体。就我国而言,中国的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该片定名“中国话”而非“汉语”“中文”,一方面是因为使用口语化的称呼更加亲切,另一方面则是彰显中国的语言________范围十分广泛。在纵向时间的尺度上,语言是维系我们与祖先、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纽带之一。价值、情感、公共记忆无不以此为________,更深受语言本身的影响。所以民间才有“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先言”的说法。可以说,继承中华语言是对中华文化最关键的继承,而传播中华语言也是对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播。因此,推动语言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希望每个个体都能有意识地过好自己的语言生活,教育者重视语言的关键性地位,政府部门努力推动语言和相关技术、服务的发展,共同________我们的语言文化。A.警醒涵盖媒体宏大B.提醒涵盖媒介光大C.提醒覆盖媒体光大D.警醒覆盖媒介宏大答案B解析第一空,警醒:警戒醒悟;使警戒醒悟。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此处语境是说《中国话》促使人们注意,应选“提醒”。第二空,涵盖:包括;包容。覆盖:遮盖。此处语境是说中国的语言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应选“涵盖”。第三空,媒体: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此处语境是说价值、情感、公共记忆都凭借语言发生关系,应选“媒介”。第四空,宏大:巨大;宏伟。光大:使显赫盛大。此处语境是说一起使我们的语言文化显赫盛大,应选“光大”。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她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②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