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理
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以直译为
主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
应和落实。只有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依据原文意义进行意
译。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是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为现代汉语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
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群构成的,句群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则是由短语和词
语构成的。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是由阅读句子开始的,甚至可以说是由一个一个的词语的阅
读开始的,但是,正如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义就必须从理解全文的整体意义入手一样,要准
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必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的段落意义入手。所以说,“宏观把
握”“语境着手”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意义的基础。当我们由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而局部
理解了文章中具体句子的意义以后,就可以进行文言句子的翻译了。
典题探究
【典题】(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
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
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
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至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
民不扰。通判间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闿人鲜于诜,少而好学笃行,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件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怦之,件仕至谏议大夫,号为
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
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
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日:“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
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
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芽命者,逐之,一府
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日:“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
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
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
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赫骑士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呼之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解题思路:B项,益:增加。理解实词,要将实词放在语境中揣摩其含义;不可忽视对
实词字典义的积累,更不可忽视实词的语境义。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解题思路:①是说苏涣交游(结交朋友)的情况,②是说苏涣对王蒙正的看法,④表明
苏涣爱才。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风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
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
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
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
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解题思路:受杖责的不是张宗的儿子,而是张宗,此处是对“府为符县,公杖之”的错
误理解。
答案:C
4.(考点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解题思路:(1)关键词:“屈意”,“降低身份”;“委”,“托付”。
(2)关键词:“于”译为“比”。“贤于言事官远”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变为常
式句。
(3)关键词:“尔曹”,“你们”;“逮”,“比得上”或“赶得上”;“姑”,"姑
且”;“师”这里是名词作动词,译为“学习”;“过”,动词,“犯错误”。此句中词的
活用较多,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不可望文生义。
参考答案:(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
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伯父名涣,最初取字公群,晚年取字文父。小的时候,他聪明有悟性,和他
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年长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开始参加乡试,第二年就考中进士,担任
凤翔府宝鸡县主簿。
不久,苏涣改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自己是章献太后的亲家,便倚
仗势力骄傲蛮横。(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苏涣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侍奉王蒙正,但是看不起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推荐苏涣,又
写信给显要的官员,说苏涣可以被重用。苏涣告诉凤州在京城办事处的官员,截留了王蒙正
的奏章,并且藏起了他的私信。不久,王蒙正失势败落,士人们因此称赞苏涣。
因为太夫人去世,苏涣辞官。后来被起用,担任开封士曹。雍丘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
害怕获罪,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派官员去处理,经过好几个人审理都不能查出真相。
等到苏涣前往,就洗雪了冤情。夏人进犯边疆,开封府应当买百姓的马匹来增加骑兵,开封
府尹把这件事交给苏涣办理,马全部买到而老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后又做闽州的通判。虽然
施政极其宽容,但是有法必依,官员和百姓敬畏他,社会安定。闿州人鲜于恍,年轻时候好
学并且能够忠诚地实践,苏涣礼遇他并非常看重他,让他准备乡试,鲜于件因而获得了功名
得以为官。鲜于件刚开始只是担任小吏,苏涣又任命他为循吏,对他给予期望。鲜于件最后
官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苏涣担任祥符的县令。乡中书手官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害怕苏涣,假托有病,满百日后
辞官离开,并引荐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苏涣说:“书手一职依照法令应该任用三等人,你
属于二等,不能胜任。”张宗一向侍奉权贵,到府衙控告。府衙为此向祥符县下达了公文,
苏涣杖责了张宗。不久宫中地位显赫的宦官到府衙,传达皇上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一职,
苏涣依据法令拒不奉旨。又一个宫中地位显赫的宦官到祥符县,说:“一定要按法令之外的
要求来任命张宗。”苏涣对府尹李绚说:“一个小人物能这样扰乱法纪,府衙也没有什么办
法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面不同意为借口争辩一下呢?”李绚面对苏涣的话,非常惭愧,第
二天入朝报告皇上。皇上说很好,命令内侍省审查此事。张宗贿赂温成那些人,就不再深究,
杖责假传圣旨的人,将他赶走,一府的人都震惊了。包拯见苏涣感叹道:“你作为一个县令
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提拔苏涣做了利州路刑狱官,苏涣到任一年多,弹.劾
城固一个滥杀无辜的县令,一道的人都震惊惶恐,于是利州路因此太平。
苏涣死后二十七年,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苏涣过去的事迹,来交代我说:“父亲已经
逝去,只有我这个儿子活着,不抓紧时间记录下来,不久这些事迹就更要散失了,这就是我
做儿子的大不孝."我年轻时候侍奉伯父,常常听伯父说:“我年少时候读书,年长一些开
始写文章,每天都有目标,不完成目标就不会停下来。在外漫游,行路中规中矩。回到家里
生活,没有懒惰的样子。所以那时,没有听过我自己有错误的行为。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
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害怕家门后生一天天懈怠,所以记录下这些听闻来作为
警戒。
方法归纳
一、文言翻译的技巧
(-)直译法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通常有以下方法:
1.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
书名等,不必翻译。
2.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祖母刘(氏)
(怜)悯臣孤(瘦)弱,躬亲抚养。(《陈情表》)译文: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
多病瘦弱,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3.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异)怪、非
常之观(景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译文: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
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4.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例如:天下
云(比喻用法,译为“像云一样”)集响应,赢粮而景(通“影”,比喻用法,译为“影子
似的”“像影子一样")从。(《过秦论》)译文:天下豪杰之士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
响应,担着粮食,影子似的跟随着。
5.补充法。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省略的成分,然后再翻译。
6.调序法。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
置句)译成非倒装句。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译文: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做到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
文词义。它是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
互文、比喻、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如:秦时明月
汉时关。(《出塞》)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译文: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战胜而归。
2.比喻。例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
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如:“臣本布衣”(《出师表》)中的“布衣”代指未做官之人,“万钟于
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代指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桃
花源记》)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髻”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
二、重点突破
1.同音通假。
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古文字少,不能尽表语义,需要时,依据口语的声音用一个
同音字代替,即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是本有其字,书写者可能为一时方便而借
用同音或音近、或笔画较少的字代替了本字,这些字被沿用下来,也就成了通假字•通假字
主要是同音通假,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例如: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2012年辽宁高考)
分析:此句中的“亮”字是通假字,通“谅”,译为“谅解”。此句应译为:后来周1基
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
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如: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2012年
重庆高考)
分析:此句中的“面”字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当面”。因此本句应译为:王公生气地
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
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在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因此我们在平
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如: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2012年天津高考)
分析:句中的“所以”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分为表原因和表凭借,根据语境,可知表
原因。此句应译为:而唯独--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
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的内容。我们在
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如: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2012年大纲全国高考)
分析:此句中的“盗”是古今异义,是“侵犯”的意思。该句应译为:我在任时就听说
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5.双音双义。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知识点也常
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
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语当成现代
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如: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2012
年安徽高考)
分析:此句中的“虽然”是两个单音节词,译成“即使这样”。全句应译为:即使这样,
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
裕)难道比他们少吗?
6.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
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造
成失分。
例如: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2012年浙江高考)
分析:此句为判断句。在翻译时应补出判断动词“是”,此句应译为:像我欧阳修这样
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7.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等。省略
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如: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2011年课标全国高考)
分析:此句中“不许”前省略了主语“皇上”,“令”后面省略了宾语“其”,翻译时
应补出来: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8.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
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
译。
例如: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
年四川高考)
分析:此句中的“得非……乎”是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
全句译为: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
不是吕徽之吧?”
对点训练
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
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
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2.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马尧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
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日:
“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日:“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力n不如忡一查量日圣夕何若?”
1.±0:应蠢自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2.大理少卿胡演日:“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四、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
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
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
姓字!”遂去不顾。
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2.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日:“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
不受。使者日:“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
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
全其节也。”
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三箜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巩固提升
A\:11AVC:OVf:C:ITrKMFvr:
一、(2012•山西太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
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
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己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
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御,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圻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
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日:“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侬民屋为摞石
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卜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
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
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睥,遣裨
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
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
我,不如起军逼之。彼尊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
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素狂身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御徇:示众。
C.乃裕民屋为摞石车彻:修补。
D.彼普嘉山之败惩:忌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李光弼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
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
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
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二、(2012•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
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
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
墙高过檐,启圭窦®,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目视旗为号,违者军
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便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
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
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郑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然所当贼少。而
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军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
凿池,设楼橹②,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潍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逵
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儿,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
之,威名大著。
卜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敢为暴者,
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
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日:
“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曰:“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
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
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
为文山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人怪问故,父日:
“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赠逵礼部尚书。
(选自《明史•许逵传》,有删节)
注:①圭窦:圭形小门。②楼橹:上有望楼的战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视旗为号日:每天。
B.贼果至,旗举便发伏:隐匿。
C.俱承擢兵备佥事超:越级。
D.宸濠本忌逵素:平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逵“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县初无城,督民版筑
②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
③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
④每事辄与密议
⑤汝反贼,万段磔汝
⑥曳出斫其颈,屹不动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逵身材魁梧,且有军事才能。正德六年春,他在乐陵知县任上,修筑城墙,训练
兵卒,招募死士,最终打败了流寇刘七等贼人,并因此而获得了升迁。
B.驻守武定州时•,许逵筑城挖壕,修造战车,设巡逻队;第二年五月,贼人杨寡妇进
攻潍县,许逵在高苑击败他们,后来又在德平全歼另外一股贼人,威名大震。
C.许逵与都御史孙燧对剪除宁王势力有相同的认识,所以凡事都相互商议。宁王朱宸
濠捆绑了孙燧,欲加杀害。许逵争辩未果,责骂叛寇,英勇就义。
D.从许逵赠送《文天祥集》一事,其父其友就知道许逵必定会在宁王造反时像文天祥
一样坚贞,所以其父在未知儿子生死的确切消息时,就摆上牌位哭悼儿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2)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三、(2012•豫南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
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
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
武与家属避吏新野,畲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日:“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
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
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
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
“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链中?”最终无很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
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京都,
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
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变侯。
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蜴
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胡它郡。明年,定封
西华侯。
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日惠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有删节)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晨庐舍:住宿。
B.最终无恨色恨:仇恨。
C.至京、密,皆下之下:攻克、攻下。
流衍它郡衍:扩展。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
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
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
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
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
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罩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
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
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
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
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委于俊。
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
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
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
太宗四年,会诸军围汴。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
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①为贤,延归教诸子。尝
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
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
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
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
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
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
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
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
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
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
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有删改)
注:①其轴: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擢:提拔。
B.兵、民之事,:委于俊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延:招请。
D.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去:除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
'•,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①俊率众夜人真定.逐仙走之
・I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①俊复夜人真定,仙败走
。[②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
j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
D,।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
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
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山庐者,处罚懒惰者,所
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二州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
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
望为吾累也。
资料
Z1LIAOTUOZHAMJANHB■■■
文言文阅读方法
对于文言文,可以采用分步阅读的方法。
第一步,粗读全文,不求甚解。这一步只是概览全文(段),不追究难词难句,只图明
白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①文
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③文章说了什么道理;④是以什
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地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
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羯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
人物和事件。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求理解。所谓'‘死"字,即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
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一一标出,表时、地的词可作为转换叙述事
件的标志。接着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
的关系,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
文段的中心思想。这一步仍不要深究难字难句,要从宏观上着眼。
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准确答题。文段中的加点字和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
难句,它也正是文后的命题依据,通过前三遍的阅读分析,不少已经“理解”,但还需再读
第四遍,在珍视“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印证,以彻底解决所有难点。①可搜寻“记
忆”,重温课文中学过的类似的字词的用法和句式;②可借助语境,瞻前顾后,疏通“文气”;
③可借助四个选项,进行比较,验证选优;④可借助“注释”,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和写作
背景;⑤有的还可以大胆猜测。总之,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之上,筛选信息,提取要点,归纳
概括。
第四步,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要坚持把
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
核对;迅速从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内容。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
差别,这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翻译中要注意的特殊句式,一般分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类,其中较
难理解的是倒装句。另外,有的文言词语在文言文里的用法是比较固定的,构成固定句式,
在翻译时也要特别注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第②句中画线的部分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谓语由主谓短语“吾剑之所从
坠”充当。画线的部分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
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用法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
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1.文言文中有标志的几种被动句式。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
者”。例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句中的“于”
用在动词“惑”“欺”的后面,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郑袖”“张仪”,表示被动。“于”
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
“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
“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面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
主动者+所+动词”。“为”在个别情况下还跟“于”或“见”配合使用,构成“为……
于"或“为……见”式。例如:
①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淮阴侯列传》)
②如姬父为人所杀。(《魏公子列传》)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文言文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
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来判别。例如:
①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生孩六月,慈
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教”等就是此种用法(客气说法),可以理解为“我”。这是
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三)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文言文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与现代汉语相比,一
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
(1)承前省。如:(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鸿门宴》)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2.谓语的省略。
例如: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宾语的省略。
例如: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师说》)
②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师说》)
③屠惧,投(之)以骨。(《狼》)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①居(于)是州。(《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③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④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5.分句的省略。
例如: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劝学》)
(四)倒装句
1.主谓倒装。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渺渺兮余怀。(《赤壁赋》)
③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2.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
未、无、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孰、恶、胡、曷、焉、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
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沛公安在?(《鸿门宴》)
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⑥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注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②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或“是”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注意:前置的宾语前有时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3.状语后置(也称介词结构后置),“于”为标志。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五)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有其较为
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作动
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
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有(无)以”,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
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如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陈
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何所”,此式为“所……,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
物),是什么(谁)”。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5.“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
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如《师说》:“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合同
- 工程用工劳务合同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考训练试卷【附答案】
- 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 工程项目划分
-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
- 工程审计对量沟通的八大技巧
-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课件
- 医联体实施计划方案
- 《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顺丰物流发货打印单模板
- 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 煤炭化验考试参考题库
- 营销图表-销售员业绩排行图
- 250mw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脱硫工程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2023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年度版
- 医院购置单价五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
- 工程未完工情况说明范文(共1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