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枝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枝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枝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枝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我国关于人类的起源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比较贴切实际的是(

)A.盘古开天B.女娲造人C.后羿射日D.古猿进化

2、按时间先后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②姆渡居民③半坡原始居民④炎黄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3、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A.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B.一系列国家机构建立C.“家天下”局面形成D.禹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4、文字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文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5、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6、《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不义战争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7、如果你是秦朝的一名布匹商行老板,你与其他人交易所用的铜钱是A.B.C.D.

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灭六国②楚汉之争③秦巩固统一④陈胜、吴广起义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9、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C.善于用人D.虚怀纳谏

10、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方面禁止私人铸币、盐铁官营专卖。军事方面派兵北击匈奴,汉武帝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繁荣思想文化C.分散地方权力D.巩固大一统格局

11、“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蜀汉D.成汉

12、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公元前209年可以表示为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1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4、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15、钱穆《国史大纲》:“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由材料可知,孝文帝改革的首要原因是(

)A.整体汉化B.倾慕汉文化C.改变鲜卑游牧故习D.提升统治能力

16、贾思勰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汲取生产知识,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认真分析和系统整理,最终撰写了一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这部农学著作是(

)A.《大明历》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宣示表》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

1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一现象的产生得益于(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公田变为私田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立

19、如图反映了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

A.打制石器B.磨光钻孔C.人工取火D.雕刻制漆

20、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B.刘备——建立蜀国C.诸葛亮——发明翻车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商鞅少好刑名之学,读过李但的《法经》,他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事件是在哪个国君在位时发生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轶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分析材料四中从图1到图2,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商鞅变法与此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以上示意图中A、B、C三处的政权名称。

(2)材料中图一、图二,反映出国家政权变化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有何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____朝的历史,文献记载很粗略,故很多学者曾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使得____朝历史得到了考古实物的证实,表明____王朝是确切存在的。——摘编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贾思勰在某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如图为该书内容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三处横线应填入哪一个朝代的名称?

(2)阅读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本农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农书中反映的生产经验。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原因。

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产推动变革】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可以分析出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哪些?【变革成就霸业】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2)材料二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变革促进转型】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故于天下。——[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什么措施?【思想激烈碰撞】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释道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以下是摘自诸子百家的几句经典名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④兼相爱,交相利。

(4)上述名言属于儒家的是______;属于道家的是______;属于墨家的是______;属于法家是_______。(只填序号)【社会渐趋稳定】材料五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汉]刘向《<战国策>书录》

(5)解读材料五,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

25、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场景一商朝时期,为了生活和记事,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如图)。

场景二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剑桥中国秦汉史》场景三西汉时期,司马迁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