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模拟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模拟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模拟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惠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模拟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惠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模拟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隋炀帝杨广的部将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弑杀隋炀帝后,打算率隋军主力从水路返回东都洛阳。他应该先后经过的大运河河段是(

)A.江南河-邗沟B.邗沟一通济渠C.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邗沟

2、隋末起义军在发布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隋炀帝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罪”与“恶”的是(

)A.三次征辽东B.征发大批劳动力C.开创科举制D.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3、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革税制,据此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A.皇权的平稳更替B.选官方式的调整C.制度的创新发展D.开放的社会风气

4、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历史特征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动荡与大变革时代B.魏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C.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宋元——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5、杜甫诗句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A.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B.咏唱祖国河山的壮美C.表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D.描绘优美的田园景物

6、《旧唐书》中载“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材料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瓦岗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

7、北宋时期以开封为都城,大运河借道汴河进行漕粮运输,每年运江淮米达四百万石。到1009年更高达七百万石。这表明(

)A.江南已经成为经济重心B.大运河有利于税收征收C.南北交通有赖于大运河D.炀帝开运河以巩固统治

8、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在南方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是A.烟草B.占城稻C.番薯D.玉米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隋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10、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的兴起,无关“宋瓷”的是A.B.C.D.

11、下列属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统一全国D.开凿运河

12、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

1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方地区进一步繁荣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少,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等C.“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14、宋代最流行、最有时代气息的文学体裁是A.诗B.词C.曲D.小说

15、《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A.司马迁B.司马光C.司马懿D.司马睿

16、“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以上是收录在《止止堂集》的一些诗句。与此相关的英雄人物是(

)A.霍去病B.岳飞C.戚继光D.康熙帝

17、下面示意图中的长城修筑于

A.秦朝B.西汉C.明朝D.清朝

18、郑和先后七次奉命率船队出海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船队所到之处邀请各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以上信息说明郑和下西洋

①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②发现了非洲大陆

③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④抗击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A.前金B.后金C.大金D.清

20、泉州地区出现多处回族村庄,对回族的评述错误的是(

)A.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例B.信仰伊斯兰教C.中国人与欧洲人通婚融合的产物D.中华重要一员

21、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反映了清朝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B.完全禁止对外经济交流C.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2、以下剧种中在19世纪中期形成,后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的是(

)A.元杂剧B.昆曲C.黄梅戏D.京剧

23、“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康熙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对台措施,其意义是(

)A.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B.在台湾建制设立台湾府C.台湾归属中国成立行省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二、综合题

2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统治者均采取措施加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所示,请写出唐朝在中央和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名称。材料二: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改组”?(举1例)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清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成为了王朝的权力中心。”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

(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5、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政治前提。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实现富国强兵。秦朝完成统一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开创了一整套影响后世的制度。秦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使秦国富国强兵的变法。说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影响。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几乎只在豪族内部进行。隋朝统一后,为了削弱豪族中的异己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创造出科举制。初唐时商人的地位很低,政府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参加科举。宋代科举制获得充分发展,考试报名不再受家庭出身的限制。以下是由科举选拔而担任官职者的出身情况:公卿贵族中等家庭平民家庭晚唐时期76.4%14.3%9.3%宋代13%28.6%58.4%——摘编自董雁伟《社会流动论争与“富民社会”视域下的科举制》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科举制创立前后在人才选拔范围方面的变化。分析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材料三

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元朝疆域超越前朝,《元史》记载:“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基本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统治采取“各随本俗、因俗而治”的政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密切而深入的融合。清朝既学习中原文化,也灵活处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开疆拓土,稳定边疆,拓展了“大中国”的气象。——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2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摘编自(美)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著作作者主要内容及其影响A李时珍记载药物1800多种,配1100多张形态图,对药物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产地、形色、气味和主要疗效,收录药方11000多个。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B宋应星18个生产门类,详尽的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介绍,120多幅插图。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材料三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