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标准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ProtectiondistanceofradiointerferencetoTVtransposingstationsandrelay-broadcastingstationfrom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andpowersubstationGBJ143-201X(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PAGEIII前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文件要求的要求,编制组对GBJ143-90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原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利用近年来无源仿真干扰分析和有源干扰测试结果分析的研究成果,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意见,形成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将标准名称修改为《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将“变电所”改为“变电站”;将“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接收信号”改为“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接收和发射信号”,“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天线”改为“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增加标准“术语和符号”章,增加电视转播台、电视差转台、防护间距、有源干扰、无源干扰、信干比、交流线路、无源干扰限值等术语;增加“符号”节;在第三章防护间距中增加750kV、1000kV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干扰影响防护间距;增加750kV、1000kV变电站干扰影响防护间距;将防护措施从第三章防护间距的条目,改为单独第四章,并修订防护措施;增加附录B有源干扰测试方法和附录C无源干扰仿真分析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增加标准条文说明。本标准内容共分4章和3个附录:1.总则;2.术语和符号;3.防护间距;4.防护措施。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附录B有源干扰测试方法;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010-860946)。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蔡晓梅刘骏张建功张鹏姣杨帆干喆渊李小亭周兴伟刘兴发主要审查人:

目次TOC\o"1-3"\h\z1总则 12术语与符号 12.1术语 12.2符号 23防护间距 24防护措施 3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 4附录B有源干扰测量方法 5B.1测量仪器 5B.2测量条件 5B.3测量数据 6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 8C.1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 8C.2无源干扰仿真分析的基本要求 9本标准用词说明 10引用标准名录 11条文说明 12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12.1Terms………………………12.2Symbols……………………23TheProtectiondistance…………………24Protectingmethods…………3AppendixACalculationmethodofprotectiondistancefrominterferenceofactiveobstacleof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4AppendixB(informative)Methodsofmeasurementofradiointerferencefrom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andsubstation………5B.1Measuringinstrument……………………5B.2Measuringcondition………………………5B.3Measuringdata……………6AppendixC(informative)Determiningprincipleofprotectiondistanceandbasicrequirementsforsimulationanalysisofinterferencefrompassiveobstacleof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8C.1Determiningprincipleofprotectiondistance……8C.2Basicrequirementsforsimulationanalysis………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0Normativestandardlist………………………11Explanationofprovisions………………………12PAGE101总则1.0.1为使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和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及变电站的建设做到保证安全、正常工作和经济合理,特制订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在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接收和发射信号在频率VHF(I)和VHF(III)频段的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台址选择。并适用于110kV~1000kV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1.0.3当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与独立的调频广播差转台、转播台相遇时,应按照VHF(III)频段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防护间距加以保护。1.0.4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2.1术语2.1.1电视转播台televisionrelaybroadcastingstation把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过调制、解调、放大后,通过天线向服务区发射出去的台站。2.1.2电视差转台televisiontransposingstation全称为电视差频转播发射台,是把接收下来的某频道电视信号变频为其他频道的电视信号,再经过放大,通过天线向服务区发射出去的台站。2.1.3防护间距Protectiondistance为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质量、满足覆盖要求而规定的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之间的最小距离。该距离指从架空电力线路靠近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一侧边导线投影,或变电站靠近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一侧围栏,到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天线中心的最小静空距离。2.1.4有源干扰activeinterference由设备、导线电晕放电等现象引起的无线电干扰。本标准是指由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表面或变电站内设备、导线电晕放电等现象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无线电干扰。2.1.5无源干扰passiveinterference由位于无线电台附近的金属结构再次辐射电磁波引起的无线电干扰。本标准中无源干扰指交流架空线路中金属结构再次辐射电磁波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干扰。2.1.6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需用信号电平与交流架空电力线干扰噪声电平之比。2.1.7交流线路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本标准中的交流线路指110kV~1000kV交流架空电力线路。2.1.8无源干扰的限值limitofpassiveinterference无源干扰评估中,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在自身服务区和相邻台站服务区要求的范围内、可接受的场强变化值。2.1.9无线电背景噪声radiobackgroundnoise无线电信号中除有用信号和被测干扰源外的其他信号统称。2.1.10天线高度Antennahight全称为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天线高度,指天线中心到地面的高度。2.1.11高压塔高度Antennahight高压塔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2.2符号——防护间距。——距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投影或变电站围栏20m处,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的频率下,在给定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下,有源干扰电场强度的统计值。——信干比。——电视差转、收转信号场强。——干扰分配系数。——每倍程距离干扰场强的衰减量。——电视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天线高度。——高压塔高度。——天线高度与高压塔高度之差值,即-。3防护间距3.0.1各电压等级的同塔单回路、双回路交流线路与各频段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间的防护间距,不应小于表3.0.1的规定。表3.0.1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防护间距频段电压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VHF(I)300m400m500m750m/850m注1750m/800m/1200m注2VHF(III)150m250m350m450m550m注1:750kV电压等级,当天线高度不小于高压塔高度,即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750m;当天线高度小于高压塔高度,即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850m。注2:1000kV电压等级,当天线高度不小于高压塔高度75m,即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750m;当天线高度不小于高压塔高度,且差值在0m~75m之间,即时,VHF(I)防护间距为800m;当天线高度小于高压塔高度,即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1200m。3.0.2对于无线电干扰较双回路严重的双回路以上交流线路,应对实际情况进行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影响评估,取两者间距较大的作为确定的防护间距。3.0.3各电压等级的交流变电站与各频段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间的防护间距,不应小于表3.0.3的规定。表3.0.3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防护间距频段电压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VHF(I、III)1000m1300m1800m2300m2300m3.0.4在沿海盐碱地、人烟稀少地区,防护间距不得小于表3.0.1和表3.0.3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3.0.5当不能满足表3.0.1和3.0.3规定的防护间距时,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交流线路或变电站到天线的距离仍不能满足新确定的防护间距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干扰电场强度,并重新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3.0.6交流线路干扰评估包括有源干扰评估和无源干扰评估,取两者间距较大的作为确定的防护间距。变电站干扰评估做有源干扰评估,如有条件可做无源干扰评估,取两者间距较大的作为确定的防护间距。有源干扰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有源干扰的防护间距,评估按照本标准附录B中方法进行测试和统计;无源干扰影响的评估按照附录C进行无源干扰仿真计算,得到无源干扰的防护间距。4防护措施4.0.1加强对交流线路和变电站中被污染的绝缘子的清洗,保证金具之间良好的接触,选用防电晕性能好的绝缘子和金具。4.0.2可调整交流线路路径,充分利用接近段地形地物的屏蔽作用,应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非主要接收和发射方向一侧通过。4.0.3交流线路在局部地段可采用降低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措施,如优化导线截面、子导线根数及导线布置方式,或采用非金属杆塔;在变电站中可采用降低母线及设备引线表面电场强度的措施。4.0.4确定合理的交流线路中高压塔高度和档距,如增大交流线路中高压塔的档距、调整交流线路中高压塔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和发射天线的相对高度。4.0.5增大交流线路到天线的距离。4.0.6调整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如调整天线高度、天线阵的型式。4.0.7在必要的情况下,改变电视信号的传送方式,如采用光缆、微波传送、卫星传送等方式。

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A.0.1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播台无线电有源干扰的防护间距,按下式计算:(A.0.1)式中:——防护间距,单位:m;——指距交流线路边相导线20m处,在给定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下,电场强度的统计值,单位:dB(μV/m)。可按照附录B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源干扰测试和统计得到,如交流线路没有运营,可按表A.0.1取值。——电视差转、收转信号场强,单位:dB(μV/m)。计算中可取最低场强,VHF(I)频段为46dB(μV/m),VHF(III)频段为49dB(μV/m);——电视差转、收转所需信干比,可按40dB计算;——每倍程距离干扰场强的衰减量,可按6dB计算;——干扰分配系数,如在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附近除有源干扰现场测试时的干扰源外,还存在有其他没有测到的干扰源时,A等于3;只有有源测试的干扰源时,A等于0。表A.0.1交流线路N20的统计参考结果dB(μV/m)频段电压110kV220kV~330kV500kVVHF(I)27.030.031.8VHF(III)18.021.023.0

附录B有源干扰测量方法B.1测量仪器B.1.1对交流线路、变电站在30MHz~300MHz频率范围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应使用符合《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测量设备》GB/T6113.101和《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辅助设备辐射骚扰》GB/T6113.104,持有有效计量检定证书的仪表。B.1.2使用准峰值检波器。B.1.3使用无源天线,如:双锥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B.2测量条件B.2.1测量要求1测量前,按照仪器使用要求,对仪器进行校准;2测量人员与天线的相对位置应不影响测量读数,其他人员应远离测试现场;3测量天线应位于地面3米以上,天线架设应按照制造厂规定。测试时应围绕水平轴线方向旋转到获得最大读数的位置;通常天线的平面不与供电线路的方向垂直(正交),可与供电线路垂直的方向倾斜约5º或10º。B.2.2测量频率在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应至少包括一个VHF(I)、VHF(III)频段内广播电视工作频道最低频率附近的频率作为测试频率,广播电视频道表按照《彩色电视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B/T14433;测试频率应选择非广播电视有用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且是无线电背景噪声低的频点。由于架空线路、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可能出现驻波,测量可在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每10MHz至少选择一个频点,重点关注的工作频率附近,可选择多频点。B.2.3测量位置1测量地点应选择地势平坦,远离建筑物、其他金属结构(如铁丝葡萄架)、含有金属物质的结构和树木,没有其他电力线和通信、广播的地方,电磁环境场强应比来自被测对象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低6dB以上。环境背景场强的测量,可以在线路或变电站停电时,或在距离线路400m以外、距离变电站1km以外进行。沿被测线路的气象条件应近似一致。在雨天测量时,当下雨范围为测量现场周围(或方圆)10km以上时,测量有效;2对于交流线路,测量点应选干扰场强大的地段,在档距中央附近,距离线路末端10km以上,若受条件限制应不小于2km。测量点应远离线路交叉及转角等点,但在对干扰实施调查时,不受此限;3对于变电站,测量点应选干扰场强大的地段,一般为最高电压等级电气设备区外侧,并应避开进出线。如果无法避开进出线,则在计算防护间距时取A=0,如果避开进出线,则取A=3,测量不少于3点。B.2.4测量距离1线路:距边相导线投影20m处;2变电站:1)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m处;2)围栏外20m处。B.3测量数据B.3.1测量读数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下,若仪表读数是稳定的,测量读数为稳定时的仪表读数;若仪表读数是波动的,使用记录器记录或每0.5min读一个数,取其10min的平均值为测量读数,分别记录与处理。B.3.2交流线路的测量数据在给定的气象条件下,每次的测量数据,为沿线近似等分布的三个地点的测量读数的平均值。B.3.3变电站的测量数据在给定的气象条件下,每次测量数据取各点测量读数中最大的测量数据,并做出相应测点处的频谱曲线。B.3.4测量次数及评价1按照本标准附录B.2节和B.3节的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不得少于15次,宜20次以上;在进行长期测量数据结果统计处理时,给定的气象环境下,对某个地点、某个测量频率,一日之内不应使用多于一次的测量频率。2在每一种气象条件下,测量次数应与每个区域的天气状况的发生频率成正比。3依照给定的干扰限值,根据下式来评价被测系统的干扰电平。+(B.3.4-1)式中:——无线电干扰限值;——某一测点的无线电干扰n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测量结果的样本标准差,根据下式计算确定:(B.3.4-2)——取决于n的常数,它可以满足80%80%规则来确定,n次测量所用的k值应符合表B.3.4的规定。表B.3.4n次测量所用k值表N1520253035K1.171.121.091.071.06在公式中,k值依赖于两方面:80%80%规则和样本数量,80%80%规则是采用统计方法获得的,对交流线路80%80%规则可理解为:在80%以上的时间内,监控交流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不超过限值的置信度为80%。4根据测量结果对被测系统进行统计评价时,测量报告中可包括下列内容:测量时间:年、月、日及小时、分钟;测量人员;测量地点: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度及详细名称;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风向和风速、天气(晴、阴、雨、雪、雾)等;系统电压;导线:型号、每相导线跟数、分裂间距和相对位置、测量点处各相导线对地高度、测量时测量点处导线表面的最大电位梯度(有效值表示);地线:型号、是否绝缘;绝缘子:导线、地线的绝缘子型号、绝缘子并联串数、每串绝缘子片数、绝缘地线保护间隙距离、绝缘子污秽情况;杆塔:材料、塔型图;线路:测量点到最近变电站进出线构架、换位和转角杆塔的距离;变电站:变电站的主接线图,标有测量点位置的平面布置图及进出线平面图,位置环境图;测量点的大地导电率;测量点的背景干扰场强;架空线路或变电站建成、投运时间及其电压;测量次数;测量仪器型号、序列号、校准计量日期;测量的干扰场强、详细位置、时间(hh:mm:ss)。

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C.1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C.1.1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可接受无源干扰的限值为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质量、满足覆盖要求,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天线方向图应在要求的范围内,上限是指基于相邻台站的服务区,该台站可允许的最大辐射范围;下限是指基于该广播站自身的服务区,可允许的最小辐射范围。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自身的服务区和相邻台站的服务区要求的辐射范围内,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可接受的无源干扰限值为0.3dB,即无源干扰对收发天线的方向图影响变化的标准差不得超过0.3dB。判断无源干扰对差转台、转播台天线方向图影响采用如下方法。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无源干扰仿真分析,是分析在一定距离d下,交流线路的金属结构引起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接收和发射天线方向图的变化,即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比较存在和不存在交流线路的金属结构情况下,天线方向图在要求的方位角度范围内各方向的差值,并采用公式C.1.1-1计算出差值的标准差,将标准差与无源干扰限值比较。在要求的方位角度范围内,有无交流线路时各角度下的增益差值如下式:=-(C.1.1-1)式中:——有无交流线路时,各相应角度下的增益差值,单位:dB。——无交流线路时,天线各角度下的增益,单位:dBi。——有交流线路时,天线各角度的增益,角度与无交流线路时天线角度相同,单位:dBi。有交流线路相对无交流线路增益差值标准差计算如下式:(C.1.1-2)式中:——某一距离d的无源干扰n个角度增益差值的平均值;——仿真计算时,有交流线路相对无交流线路增益差值标准差,单位:dB。C.1.2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对于交流线路,当实际条件不满足防护间距的要求时,需根据客观情况进行无源仿真计算,确定无源干扰的防护间距确定原则如下:仿真模型应采用实际交流线路走向、高压塔结构、档间距、天线主要参数;在实际交流线路走向是直线分布的情况下,每条线路至少包含9个高压塔,在实际交流线路走向是非直线分布的情况下,每条线路应包含更多高压塔个数;仿真计算的工作频率为各频段的最低频率,以该等级交流线路的防护间距为参考距离,25m或更小距离为步进距离,逐步减小交流线路与天线间的距离,直至仿真结果不满足无源干扰限值的距离为止,以满足无源干扰限值的最大距离为无源干扰防护间距。C.2无源干扰仿真分析的基本要求C.2.1仿真分析计算应按以下基本程序:1确定基本参数建立仿真模型,需要确定交流线路和电视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天线的相关参数及相互关系;交流线路参数:电视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的天线附近,线路走向、高压塔型号及具体尺寸、高压塔的档间距、架设高度等。高压塔的高度、形状和档间距、线路走向是重要影响因素。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天线参数:包括天线种类型号、尺寸、工作频率或频率范围、天线架设高度、覆盖业务区要求含覆盖方向范围、极化方式等。除交流线路外其他一定距离内的已有含金属的建筑物、山、丘、水、公路、铁路、电线宜同时作为非交流线路影响因素的模型要素;交流线路与天线的相对关系:距离,如天线是方向性天线,需要确定相对方位角度;如果地形复杂,需要确定基本地形参数,如高海拔地区的海拔高度、交流线路或天线架设在不同高度的山上,特殊地区地导率等。2确定仿真模型在专业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随着频率的提高,仿真计算量呈几何级数增大,建立仿真模型时对可忽略因素可简化,如垂直极化天线可简化架空线路的相线;3仿真计算 在关注的距离范围内,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如条件允许可进行三维方向图的仿真分析,如计算机条件有限可简化为水平和垂直平面或影响最大面;方向图间隔要求至少5º,全向天线在辐射平面360º范围,定向天线不仅包括覆盖区范围,还应考虑交流线路的影响导致对相邻电视台、无线电台站的干扰,确定仿真角度范围。4判别距离是否可作为防护间距在距离d下,根据本标准C.1节要求判别是否可作为防护间距。如不能满足条件,应采取防护措施。

本标准用词说明1本标准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PAGE11引用标准名录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测量设备》GB/T6113.1012《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辅助设备辐射骚扰》GB/T6113.1043《彩色电视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B/T14433PAGE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标准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GBJ143-20хх条文说明PAGE21修订说明《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GBJ143-201х),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年**月**日以**号公布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GBJ143-90)基础上修订而成。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密切合作,通过对750kV、1000kV电压等级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源影响仿真计算分析研究,对110kV、220kV、330kV和500kV电压等级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源影响的仿真计算验证,经过对750kV、1000kV电压等级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的有源干扰现场测试、统计研究,对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的有源干扰现场测试、统计分析的验证,认真分析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和交流架空电力工程现状、发展规划,并广泛征求了意见,形成本标准。本次修订的主要原则及内容:1编制工作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要求进行。2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适用。3将标准名称修改为《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4保留GBJ143-90中适用的条文,利用现有成熟技术,修改不合适的条文,增加必要的新条文。5增加交流线路无源干扰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发射影响的相关内容。6增加标准术语和符号。7增加750kV、1000kV交流线路和变电站的干扰影响防护间距。并将防护间距的分析方法由单一的有源干扰改为综合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8将防护措施独立成第四章,并修订内容。9增加附录B:有源干扰测量方法。10增加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 152术语与符号 152.1术语 153防护间距 154防护措施 17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 18附录B有源干扰测量方法 19B.1测量仪器 19B.2测量条件 19B.3测量数据 19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 21C.1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 21C.2无源干扰仿真分析的基本要求 211总则1.0.1本条明确了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和交流线路及变电站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选址,频率范围是VHF(I)和VHF(III)频段、信号由接收扩展为接收和发射;交流线路和变电站电压等级由110kV~500kV扩展到110kV~1000kV。2术语与符号2.1术语2.1.1电视转播台,参考《广播电视术语》GB/T7400-2011,明确了调制、解调、放大过程,且由于台站的服务区要求决定天线的方向性,对确定干扰源至关重要,特别说明服务区。2.1.2电视差转台,全称为电视差频转播发射台,明确与电视转播台的区别是有变频过程。2.1.3防护间距,结合《广播电视术语》GB/T7400-2011广播电视术语有关表述,说明保证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和覆盖要求两方面要求,意味着综合考虑发射和接收、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的影响,并规定了距离的起点和终点。2.1.6信干比,将GBJ143-90中S/N改为S/I,并明确定义。由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用S/N表示信噪比,噪声N指接收系统内部噪声,与本标准中定义的干扰I不同。3防护间距表3.0.1和表3.0.3中的防护间距是通过调研交流线路和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现状,经过无源干扰的仿真计算分析、有源干扰的现场测试、分析,综合现行的在广播电视方面国家标准、电力行业、环保行业和标准、最新科研成果、实际工程经验,通过分析、计算、协商提出的。考虑到GBJ143-90标准实施以来,相关部门管理和技术部门没有收到“防护间距不合理”的意见投诉或已经反映,本次修订工作以近年我国新建设投运的750kV和1000kV交流线路和变电站为重点,验证研究了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线路和变电站防护间距的适用性。考虑到我国电视目前处于模拟到数字过渡阶段,地面电视业务主要采用模拟方式播出,地面数字电视对于交流线路和变电站干扰的保护参数如S/I等还需进一步确定,且数字电视保护对于准峰值检波的适用性有待研究,本标准仍针对模拟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制定。3.0.1交流线路的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都会对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的传输产生影响,降低节目质量和覆盖要求。编制组综合研究了架空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的影响,征求相关专家意见,一致同意取两者干扰影响严重的距离为防护间距。1有源干扰防护间距广播电视规划院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联合工作组,对现有的1000kV、750kV线路进行了测试,对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线路进行了验证测试,并通过按照双80%原则获得测试结果的统计结果,同时根据《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的规定,和借鉴环保总局在对750kV/1000kV交流输电工程批复办法,1000kV和750kV交流线路的干扰限值的58dB(μV/m)比500kV的55dB(μV/m)高3dB,故以500kV交流线路的防护间距为基准,干扰场强增加3dB,推算并综合考虑得到的防护间距确定表1关于有源干扰的防护间距。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交流线路的防护间距保持GBJ143-90原有防护间距,即表1中110kV、220kV/330kV和500kV防护间距,并增加了750kV和1000kV电压等级交流线路的防护间距。表1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有源干扰防护间距频段电压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VHF(I)300m400m500m750m750mVHF(III)150m250m350m450m550m2无源干扰防护间距根据无源仿真研究结果,确定了无源干扰限值(见附录C.1.1)和无源干扰防护间距(见表2-1)。750kV/1000kV架空线路对VHF(I)频段防护间距由架空线路高压塔与天线相对高度差ΔH决定,见表2-2,在标准正文中以注1和注2形式说明。表2-1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无源干扰防护间距频段电压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VHF(I)300m400m500m750m/850m750m/800m/1200mVHF(III)150m250m350m350m350m表2-2750kV/1000kV架空线路对VHF(I)频段防护间距与相对高度差的关系电压750kV1000kV高压塔与天线相对高度差0m<0m75m<0VHF(I)防护间距750m850m750m800m1200m3综合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防护间距综合考虑同塔单回路、双回路交流线路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影响,得到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防护间距,本标准正文3.0.1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同塔双回路以上的交流线路较双回路干扰严重,因此,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以确定防护间距。3.0.3变电站内产生无线电干扰的设备较多、场强幅度比交流线路高20dB左右。防护间距也大于交流线路。广播电视规划院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联合工作组对现有的1000kV、750kV变电站进行了现场测试,对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进行了现场验证测试,确定标准正文表3.0.3的防护间距。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防护间距保持GBJ143-90原有防护间距,增加了750kV和1000kV电压等级变电站的防护间距。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和《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60665-2011及环保总局2015年前在对750kV/1000kV交流输电工程批复办法,1000kV和750kV交流输电工程的干扰限值的58dB(μV/m)比500kV的55dB(μV/m)高3dB,故以500kV变电站的防护间距为基准,参考500kV防护间距在220kV~300kV的基础上增加500m,以500kV防护间距1800m为基础增加500m得到2300m,推算并综合考虑得到的表3.0.3防护间距。根据现有测试结果,750kV和1000kV的示范工程无线电干扰水平控制严格,而对示范工程以后投运的工程测试到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大于示范工程,且0.5MHz/1MHz频率的干扰场强超过规定的无线电干扰限值的交流电力工程,在30MHz以上的干扰场强相应增高。3.0.4交流线路和变电站防护间距的特殊情况对于沿海盐碱地,因金属受侵蚀、地导率因素,干扰比一般地区严重,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影响较大,防护间距不得小于表3.0.1和表3.0.3规定,在其附近对广播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选址时,特别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对于人烟稀少等特殊地区的变电站和交流线路,周围可能没有或较少环保保护对象的人员和场所,为降低建设成本,设计建设电磁辐射水平相对其它地区可能较高,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影响较大,防护间距不得小于表3.0.1和表3.0.3规定,在其附近对广播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选址时,特别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确定的防护间距。考虑到变电站内设备较多,仿真模型较复杂,如有条件可以开展无源干扰影响评估。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与交流电力工程距离较近时,应加强相关的防护措施,客观条件难以达到规定的防护间距时,建议以下基本步骤确定防护间距:第一,基于实际情况(如线路走向、高压塔高度、档距、变电站的实际设施等)进行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评估,评估时对季节、天气、时间、置信度和时间概率的影响提出裕量分析,据此推算初步的防护间距,第二,将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与交流电力工程的距离与初步的防护间距比较,若距离大于等于初步的防护间距,双方达成一致即可;第三,若距离小于初步的防护间距,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干扰电场强度;并须重新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直至双方达成一致。4防护措施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或110kV及以上等级交流线路、变电站,不管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在需要选址时,都应遵守防护间距。防护措施适用于各个阶段,包括设计阶段。在实际执行中,有客观条件不能遵守,应在设计前期、规划期间充分调研,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干扰至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可以接受的水平。已建或改建、扩建前的交流线路、变电站提出无源仿真计算报告,已建交流线路、变电站的可提供现场测试的测量报告。4.0.4交流线路中高压塔的档间距和高度在无源干扰中影响明显,增大高压塔的档间距、变化高压塔与天线的相对高度对降低无源干扰效果明显。在设计阶段,增大交流线路与天线的距离是降低干扰的重要方式。

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A.0.1为便于实际应用中计算,沿用GBJ143-90附表1.1“架空电力线路N20的实测统计结果”中N20数值。考虑到表中数值基于八十年代的批量测试后的统计结果,尚缺乏目前的常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地区的测量统计结果,因此将表标题“架空电力线路N20的实测统计结果”改为“表A.0.1交流线路N20的统计参考结果”。对于近年我国新出现的电压等级750kV/1000kV线路,借鉴环保总局在对750kV和1000kV交流输电工程批复中采用的干扰限值750kV/1000kV为58dB(μV/m),比500kV的55dB(μV/m)高3dB,建议750kV/1000kV基于表A.0.1中500kV数值增加3dB,待有相关基础数据获得后正式修改该表。本标准N20定义为“距交流线路边导线投影或变电站围栏20m处,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的频率下,在给定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下,有源干扰电场强度的统计值”,强调“给定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和“统计值”,该数值应是在实际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包括晴好天气、雨雪天气等恶劣天气、不同时间包括白天夜晚、不同地理位置包括南方、北方、平原、高原、干燥、潮湿地区及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情况。如果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