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1页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2页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3页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4页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GB××××—××××PAGEIIPAGEI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发布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Codeforoperationandmanagementofcentralairconditioningsystem(征求意见稿)GB50365—2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PAGEIIPAGE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Codeforoperationandmanagementofcentralairconditioningsystem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1*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北京

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建标[2013]169号)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管理要求;4.安全卫生和环境要求;5.节能要求;6.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PAGEPAGE2目 次1总则 12术语 23管理要求 33.1技术资料 33.2人员 43.3合同与制度 53.4系统与设备 74安全卫生和环境要求 94.1一般规定 94.2安全要求 94.3卫生要求 114.4环境要求 134.5运行监测 145节能要求 165.1一般规定 165.2用能系统调试 175.3节能运行 245.4维护管理 315.5监测、计量与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 326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336.1一般规定 336.2应急技术措施 34附录A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综合评价 36附录B建筑运行能耗评价比对 43附录C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系数的计算方法 49附录D综合性医院门诊区和病区的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 50本规范用词说明 52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ManagementRequirments 33.1TechnicalMaterial 33.2Staff 43.3ContractandInstitution 53.4SystemandEquipment 74SaftyandEnvironment 94.1General 94.2SaftyRequirments 94.3SanitaryRequirement 114.4EnvironmentRequirement 134.5OperationMonitoring 145EnergyRequirment 165.1Genernal 165.2Commisioning 175.3EnergyEfficientOperation 245.4MaintenanceManagement; 315.5Monitoring,measurementandoperationmanagement 326Emergencymanagement 336.1General 336.2EmergencyTechnicalMeasures 34AppendixA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OperationManagementofHVACSystem 36AppendixBBuildingEnergyBenchmarking 43AppendixCCalculationMethodofEnergyConsumptionCoefficientofHVACSystem 59AppendixDOperationManagementofHVACSysteminGeneralHospitalOutpatientandWard 50Explai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521总则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建筑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贯彻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和经济实用的原则,保证系统达到合理的使用功能,节省系统运行能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紧急事件,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中集中管理的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运行管理,以及在发生与空调通风系统相关的突发性事件时,应采取的相关应急运行管理。对空调通风系统采用的相关管理措施、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的条款内容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求实负责的管理原则,应充分利用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资源,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通过处理和输配空气,控制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本规范中简称空调。通风ventilation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某一空间进行换气,以使空气环境满足卫生和安全等适宜要求的技术。空调通风系统 centralairconditioningsystem采用空气调节和通风技术,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系数CECCoefficientofEnergyConsumptionforairconditioning空调通风系统全年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的比值。水力失调率rateofhydraulicdisorder空调水系统中各并联管路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与设计流量的比值。风量失调率rateofairflowdisorder风系统中各并联支管的实际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偏差与设计风量的比值。2.0.7调适commissioning通过对建筑系统(一般指通风空调、供暖、照明,以及楼宇自控系统)的测定和调整,使得建筑系统的运行能满足建筑功能和设计需求的技术过程。

3管理要求3.1技术资料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以及评定等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妥善保存,应对照系统实际情况核对并保证其真实与准确性。以下文件应为必备文件档案: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明细表及采购资料;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仪器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最近一次的校正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更新改造和维修改造技术交底资料及改造部分竣工图;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设备、风管和水管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管道冲洗和试验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空调通风系统无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空调通风系统在有负荷条件下的综合能效测试报告;与实际相符的空调通风系统电子版竣工图【条文说明】3.1.1目前,许多运行管理部门接手时系统图纸和设备资料缺失或者不全,或者竣工图纸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还有的管理者没有妥善保管,资料不断丢失。这些都会导致管理者对系统状况不清楚、管理不能量化,处理问题不能及时准确。技术资料是技术管理、责任分析、故障分析、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应对技术资料予以补全和妥善保管,对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应抽测核实,必要时还应该重新测绘。与实际相符的空调通风系统电子版竣工图是现代化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置小组和应急队伍可以会同异地相关专业人员及安全人员制订应急处置措施并有效进行信息通讯传递。应建立运行管理档案,各系统运行管理记录应填写详细、准确、清楚,填写人应签名,运行管理记录应包括以下文件: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方案及运行管理记录;各系统设备性能参数及易损易耗配件型号参数名册,主要设备维护保养、日常维修及大修记录。各主要设备运行参数记录;日常事故分析及其处理记录;日常巡回检查记录;全年运行值班记录及交接班记录;各主要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和系统部件的大修和更换零配件及易损件记录;年度运行总结和分析资料等。【条文说明】3.1.2运行管理档案及运行管理记录将作为了解系统状况,进行系统诊断及故障分析,制定运行管理及维护维保维修方案,分析事故责任及进行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应记录详细、准确和齐全。有些系统的管理比较落后,原始档案及日常记录没有保存,或者记录内容不真实准确,本条规定强调了原始档案及日常记录的重要性,并提出详细要求。记录保存办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一些管理先进的建筑里,大量地应用计算机控制和记录数据,可用定期打印汇总报表或数据数字化储存的方式记录、保存运行原始资料。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控制和使用方法、运行使用说明,以及不同工况设置等,应作为技术资料管理,宜委托设计院专业人员研究制定,并应在实践中结合实施情况予以不断完善。【条文说明】3.1.3在工业项目中,设计院依据工艺要求会提供运行使用说明,在民用项目中比较少见。对于控制要求较高系统的各工况运行模式,如蓄冰空调的蓄热放热周期、冷却塔直接制冷的使用方法、冷辐射系统防结露新风运行参数等工作,需要设计院出具各工况运行使用说明书,指导运行管理工作。3.1.4大型复杂及超高型建筑空调通风系统宜建立智能信息化运行管理模型、智能设备应急管理模型、资产管理数据库及设备维护维修数据库。【条文说明】3.1.4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大型复杂及超高型建筑特指政府投资的两万平建筑空调通风系统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及绿色建筑项目等。传统的运行维护数据都是纸质的,对大型复杂及超高型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运用传统模式要想快速管理检索非常困难,因此建立智能信息化运行管理模型、资产管理数据库及设备维护维修数据库就能高效迅速的完成所有检索和管理工作并提高对主要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能力。对大型复杂及超高型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建立智能设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型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高效率提供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和控制模式,是完全靠人工控制难以达到的。3.2人员管理人员应根据空调通风系统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进行配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配备专业对口的专职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运行班组;人员具备对相关仪表和设备检修的能力。【条文说明】3.2.1目前一些建筑管理者并不重视运行管理班组的构建,很多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存在人员不足、人员水平不够,设备仪表缺乏的现象。这种现状会导致系统发生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使用功能不能满足需要,系统和设备寿命大大折损等问题出现,从投资上得不偿失。因此本条规定要求在人员、设备和仪表等方面应满足运行管理的需要。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应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用人部门应建立和健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并应保存相关档案。【条文说明】3.2.2用人部门应建立健全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培训和考核制度。目前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培训和考核制度还不完善,培训和考核比例较低,培训水平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应得到重视并尽快予以解决。管理人员应熟悉所管理的空调通风系统,并应具有节能知识和节能意识,应坚持实事求是、责任明确的原则。【条文说明】3.2.3对管理人员具体的要求包括了解系统知识、掌握实际情况,要求具有节能意识和认识,同时应强调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和负责,实事求是并明确责任。管理人员应定期将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的实际状况和能源消耗告知上级管理者、建筑使用者以及相关监察管理部门,还应对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整改提出意见和建议。【条文说明】3.2.4运行管理人员应明确责任和义务。系统的运行状况,特别是能耗状况,应对用户公开,并应进行能源审计,应对管理者告知并提出整改意见。3.3合同与制度管理部门应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具体内容可包括岗位责任制、安全卫生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运行值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还可包含主要设备操作规程、常规运行调节总体方案、机房管理制度、系统水质管理制度等内容。管理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查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应对检查结果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条文说明】3.3.2对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设备的完好程度、系统的能耗状况、节能改进措施以及人员工作状态等方面,应进行定期检查、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充分利用系统主要设备的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保修服务、售后服务以及配件供应,没有充分理由不应重复购买或更换设备。【条文说明】3.3.3本条目的是发挥设备的正常功能和保证正常寿命,充分利用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保修服务、售后服务以及配件供应,即充分利用设备采购中的所含附加价值,减少设备重复购买和更换中发生的资源浪费。空调通风系统的维修、保养、清洗、节能、调试、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等工程项目,签订的合同应妥善管理存档,文本中应明确约定实施结果或验收标准和有效期限,在执行合同时对其相关技术条款的争议可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在合同有效期限内,没有充分理由不应追加投资或者重复投资。【条文说明】3.3.4在维修、保养、清洗、节能、调试、改造等工程项目中,很多项目没有具体的对实施结果和有效期限予以量化约束,致使一些工程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业主需要反复地对同一问题重复投资改造,不能一次性地彻底解决问题,甲方、乙方、设备供应商等对责任互相推诿。因此,本条文建议对改造项目进行量化控制,明确保证实施效果和有效期限,量化验收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结果验收,明确责任;对有争议的项目应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确保合同的执行。合同能源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节能新机制、新模式,可以解决耗能企业开展节能项目缺乏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等问题,实现节能零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提高企业节能积极性,并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发展主营业务。合同能源管理应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和服务以及投融资和技术保障,使整个节能改造过程如项目审计、设计、融资、施工、管理等由节能服务公司统一完成;在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回收和合理利润由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在合同期内项目的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并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工程,如设备保养、维护及节能检测等;合同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应将全部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耗能企业并培养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手册等,此后由耗能企业自己负责经营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应承担节能改造的全部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综合评价宜参照本规范附录A执行。【条文说明】3.3.5综合评价目的是对空调运行管理的实施效果和管理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其目的不在于判别责任和原因,而在于根据统一的效果评价指标,对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好坏优劣评分出不同的级别,用以接受社会监督和市场的选择,用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服务于社会,同时为系统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促进行业发展。例如,某大厦由于原始投资和方案原因,空调通风系统功能不尽完善,运行能耗很高,虽然运行管理水平较高,但是评价得分会很低,其市场竞争力减弱,就需要考虑系统整改,大力节能降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管理项目中应在合同中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障等实施项目订立明确的量化目标,并应有第三方检测和验证机制。系统与设备3.4.1系统日常运行中,设备、阀门和管道的表面应保持整洁,且无明显锈蚀。绝热层应无脱落和破损,且无跑、冒、滴、漏、堵现象。设备、管道及附件的绝热外表面不应结露、腐蚀或虫蛀。【条文说明】3.4.1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达到正常使用功能和运行效率,保证系统寿命和节能效果而定。例如,部分地区冷冻水保温出问题很多,结露腐蚀比较严重,保温隔气层应定时检查,防止积水。风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非金属风管不得出现龟裂和粉化现象。【条文说明】3.4.2当前风管市场比较混乱,出现了玻璃纤维材料、无机复合材料和“超级”复合材料等类型的风管,使用几年后,一些风管出现了龟裂或粉化甚至强度下降而变形的现象,且其表面极其粗糙无法清洗。这些风管如在建设中已经使用,就应在运行管理中得到重视和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空调自控设备和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应定期校验和维护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并按照工况变化调整控制模式和设定参数。【条文说明】3.4.3本条规定目的于保障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发挥正常作用,满足室内舒适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要求。空调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风管的检查孔、检修门和测量孔不应取消或被遮挡。【条文说明】3.4.4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主要设备和风管的检查孔、检修孔和测量孔,经常被取消或者遮挡,或者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给日后的维修和检查工作带来困难,因此订立本条规定。如风管清洗工程,需要在风管上设置检修孔,原来没有的情况下就只能增设。制冷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和冷却塔等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及定期检查维修。【条文说明】3.4.5制冷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和冷却塔等设备的正常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而目前还重视不够,致使设备提前损坏或者不能达到正常要求,应加以足够重视并按照要求维护保养。制冷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和冷却塔等设备应定期作相关参数检查检测,按要求和实际检测结果更换配件或修正参数漂移。对于空调通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耗电量、燃料消耗量等监测和计量仪表应定期检验、标定和维护,仪表工作应正常,失效或缺少的仪表应更换或增设。【条文说明】3.4.6本条规定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在供冷、供热水系统中,应有温度、压力、水流量、冷热量等监测仪表;对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机房等地方,应有用电量、燃料消耗量、用水量和蒸汽耗量等计量仪表;对系统主要设备,应有调节、检测类仪表,如压力表温度计等,这些仪表应做到定期检验和维护,并应每年进行标定,以保证正常使用。如实际工程中缺少必要的仪器仪表,运行管理者中应予以增设。

4安全卫生和环境要求4.1一般规定当制冷机组的制冷剂对人体有害时,应设置制冷剂泄漏报警装置,并应定期检查、检测和维护。【条文说明】4.1.1强制性条文。制冷剂如R-123等,目前已经被确认对人体有危害,在欧共体、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明确禁止使用,因此这里将其防范报警装置设置作为强制性规定。空调通风系统在运行期间,应合理控制新风量,空调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应小于0.1%。空调房间的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应定期检查,不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空调自控设备和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定期校验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按照工况变化调整控制模式和设定参数。4.2安全要求4.2.1应减少制冷设备使用和维修时制冷剂的排放量或泄漏量,宜采取措施对制冷剂进行回收利用。【条文说明】4.2.1制冷剂的泄露直接进入大气成为温室气体,影响全球变暖。国内的维修企业众多,维修操作和制冷剂减排意识的水平差异很大,由于认识不足和长期的不规范操作,维修过程中制冷剂的随意排放,一直是维修行业中的痼疾,因此减少制冷设备在使用和维修时制冷剂的排放量或泄漏量,并采取有效的回收利用措施,加强制冷剂的回收利用。4.2.2空调通风系统的电气控制及操作系统应安全可靠,不得有过载运转现象。4.2.3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的燃气(油)管道系统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应安全可靠。4.2.4制冷机组的运行工况应符合技术要求,不应有超温、超压现象。4.2.5制冷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管道上的水流开关应定期检查,并应确保工作正常。4.2.6应定期检查、记录冷水机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水流阻力,并应确保其数值不超过机组额定阻力值。4.2.7应定期检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并应确保下列保护装置正常工作:1冷水及冷剂水的低温保护装置;2溴化锂溶液的防结晶保护装置;3发生器出口浓溶液的高温保护装置;4冷剂水的液位保护装置;5冷却水断水或流量过低保护装置;6停机时防结晶保护装置;7冷却水温度过低保护装置;8屏蔽泵过载及防汽蚀保护装置;9蒸发器中冷剂水温度过高保护装置。4.2.8应定期检查压缩式制冷机组,并应确保下列保护装置正常工作:1压缩机的安全保护装置:2排气压力的高压保护和吸气压力的低压保护装置;3润滑系统的油压差保护装置;4电动机过载及缺相保护装置;5离心式压缩机轴承的高温保护装置;6冷却水套断水保护;7蒸发器冷水的防冻保护装置;8冷凝器冷却水的断水保护装置;9蒸发式冷凝器通风机的事故保护装置。4.2.9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等装置,以及高低压保护、低温防冻保护、电机过流保护、排气温度保护、油压差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并应定期校验。压缩式制冷设备的冷冻油油标应醒目,油位应正常,油质应符合要求。4.2.10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安全阀、燃料控制阀、空气调节阀等燃烧安全设备不得手动启闭。4.2.1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措施应定期检查维护。4.2.12氨压缩机机房及设备间内不应有明火,且消防和安全器材应配备齐全。4.2.13冬季供暖期,应检查并确保空调和供暖水系统的防冻措施和防冻设备的正常运转。4.2.15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阀及其感温、感烟控制元件应定期检查。4.2.16空调通风系统的压力容器应定期检查、校验。4.2.17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机房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险物品。4.2.18空气处理机组、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等设备的进出水管应安装压力表和温度计,并应定期检验。4.2.19制冷机组、水泵和风机等设备的不得有过热、异常声音或振动等现象。4.2.20冷却塔附近应设置紧急停机开关,并应定期检查维护。4.2.21应定期检查维护事故通风的检测报警及控制系统。4.3卫生要求4.3.1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的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新风口应设置隔离网。不应在机房、建筑物楼道以及吊顶内设置新风口。4.3.2新风量宜按照设计要求均衡地送到各个房间。4.3.3空调冷水和冷却水的水质应由具备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当水质长期超出允许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空调水系统的水质。4.3.4空调房间的室内空气质量应定期检查,不满足卫生要求时,空调通风系统应采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4.3.5空调通风系统初次运行和停止运行较长时间后再次运行之前,应对其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过滤器、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冷凝水盘、冷凝水水封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并应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清洗或更换。4.3.6空气过滤器应定期检查,必要时清洗或更换。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应定期检查,必要时应清洗。4.3.7空调通风系统设备冷凝水管道应设置水封,水封高度应大于凝水盘处正压或负压值。4.3.8空调房间内的送、回、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不得有积尘与霉斑。不得随意封堵室内送、回、排风口。4.3.9空气处理设备的凝结水集水部位不应存在积水、漏水、腐蚀和有害菌群孳生现象。在空气处理设备和风管系统中加湿器设置部位应满足防止湿蒸汽在下游侧的部件处积聚的要求。4.3.10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机房内应保持干燥清洁,不得放置杂物。4.3.11冷却塔应保持清洁,应定期检测和清洗,且应做好过滤、缓蚀、阻垢、杀菌和灭藻等水处理工作。4.3.12空调通风系统中的风管和空气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清洗和验收,去除积尘、污物、铁锈和菌斑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风管检查周期每2年不应少于1次,空气处理设备检查周期每年不应少于1次;2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进行清洗:1)通风系统存在污染;2)系统性能下降;3)对室内空气质量有特殊要求。3 清洗效果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达到下列要求:1)目测法:当内表面没有明显碎片和非粘合物质时,可认为达到了视觉清洁;2)称质量法:通过专用器材进行擦拭取样和测量,残留尘粒量应少于1.0g/m2。3)阻力测试法:通过压差计测试空气过滤器、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等被清洗部件前后静压差,阻力损失在常规范围内。4.3.13当空调通风系统中有微生物污染时,宜在空调通风系统停止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消毒,并应采用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消毒药剂和器械,消毒的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保护人员财产不受伤害的措施。4.3.14可能存在有害物质和气味的房间空气应直接向室外排放,并应避免通过空调通风系统进入其它空调房间。4.3.15综合性医院门诊区和病区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中的要求。4.4环境要求4.4.1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空调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要求。4.4.2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空调房间内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要求。4.4.3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应合理,并应避免气流滞留和短路。4.4.4空调房间的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应定期检查,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要求时,空调通风系统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室内污染。4.4.5空调房间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应定期检查,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7095的要求时,空调通风系统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室内污染。4.4.6空调房间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应定期检查,且不宜大于75μg/m3。通风空调系统应更换高效率低阻力的空气过滤器,或设置通风用空气净化装置,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不应释放有毒有害物质。4.4.7空调通风系统在运行期间,应合理控制送风温、湿度,空调房间内的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应无结露、发霉现象。当采用辐射型空调末端如辐射吊顶时,冷冻水温应始终维持高于房间内的露点。4.4.8空调通风系统在运行期间,空调房间内背景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相关要求。当噪声超标时,应排查噪声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消音降噪技术措施。4.4.9有特殊压力梯度、气流流向、空气洁净度、换气次数等方面要求的,在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房间内静压差、气流流向、空气洁净度、换气次数等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并应定期检查。4.4.10当房间排风含有有害物质时,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应进行净化处理,并应进行高空排放,排风口应高于屋面至少3m,同时在水平方向距新风口、可开启的门窗等距离不应小于3m,并应在垂直方向上高于新风口。4.5运行监测应监测记录空调房间内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参数。宜在监测系统软件中设置环境参数上下限预警值。【条文说明】4.5.1对室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找出影响空气品质的主要原因,监测分析方法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67)中表6.2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在监测系统软件中设置环境参数上下限预警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4.5.2应监测记录空气处理设备内空气过滤器阻力。【条文说明】4.5.2空气过滤器是空调净化系统的核心设备,过滤器对空气形成阻力,随着过滤器积尘的增加,过滤器阻力将随着增大。当过滤器积尘太多,阻力过高,将使过滤器通过风量降低,或者过滤器局部被穿透,所以,当过滤器阻力增大到某一规定值时,过滤器将报废。因此,使用过滤器,要掌握合适的使用周期。在过滤器没有损坏的情况下,一般以阻力判定使用寿命。4.5.3宜监测记录空气处理设备的送风温度、送风湿度,主送风管静压,风机运行状态、变频器运行频率等参数。4.5.4当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时,宜监测记录每个VAVBOX末端的一次风量、送风温度等参数。【条文说明】4.5.4监测记录每个VAVBOX末端的一次风量、送风温度等参数,经过分析计算,通过改变送人房间的送风量满足室内负荷的变化,降低能耗,提高能效。4.5.5宜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并应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条文说明】4.5.5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能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主要是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报警提示及监控功能。及时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排出室内混浊气体,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人体的健康要求。4.5.6应监测记录空气处理设备清洗或更换时间、更换状态等。【条文说明】4.5.6对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应定期保养和维护,凝结水集水部位不应有积水、漏水、腐蚀和有害菌群孽生现象,建议每6个月清洗一次;对系统内空气过滤网(器)的前后压差进行定期检测,达到一定值应立即清洗或更换,建议每1个月清洗一次,每6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实施清洗需要空调整个系统或分区域仃止运行,需要专业清洗机构应用专用清洗设备、专用工具和器械进行。需要经营单位根据空调实际运行状况和卫生状况,定期安排计划、编列预算、进行检测或卫生学评价、确认符合清洗条件即实施清洗、清洗效果检测或卫生学评价合格,则空调清洗全过程完成。

5节能要求5.1一般规定5.1.1应根据系统的冷(热)负荷及能源供应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节能环保的原则,制订合理的全年运行方案。5.1.2空调房间的运行设定温度,在冬季不得高于设计值,夏季不得低于设计值;无特殊要求的场所,空调运行室内温度设定值宜符合表5.1.2的规定。表5.1.2空调通风系统室内温度设定值冬季夏季一般房间≤20≥25大堂、过厅≤18室内外温差≤10【条文说明】5.1.2正确的室内温度的设定对节能具有较大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控制人员的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室内的温度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无特殊要求的场所,空调运行室内温度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科(2008)115号】《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设定。5.1.3在建筑正常使用过程中,应对其用能系统进行持续的调试。【条文说明】5.1.3系统调试分为新建建筑的调试和既有建筑的调试。新建建筑调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所进行的检查、测试、调整和验证工作。目的是保证设备和系统性能和使用功能满足设计和业主使用要求;既有建筑调试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为解决实际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改善舒适度和环境品质以及实现节能所进行的测试、调整和优化工作。目的是保证设备和系统性能、使用功能和使用效果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设备和系统高效运行。本规范中的调试是指既有建筑的调试。由于建筑用能系统在设计、施工和调试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建筑投入使用后使用功能、使用情况和负荷特性等发生改变,都可能导致使用效果不能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室内舒适性降低、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因此应对用能系统进行全寿命周期内的持续调试。5.1.4在建筑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成本低成本运行技术。【条文说明】5.1.4无成本低成本运行技术在运行过程中的实用性较好,能够真正付出少的代价,起到实际的作用,是实现建筑用能系统节能运行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可从建筑能耗数据收集及分析、优化系统及设备使用时间、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室内室外空气管理、用户服务与管理等六大方面实施无成本低成本解决办法。5.1.5应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并应实现对运行参数的监测、能耗的计量和统计以及运行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诊断。【条文说明】5.1.5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是了解系统运行情况、评价系统运行能效和实现系统持续优化运行的重要依据。运行人员对实际运行数据不够重视,能源管理过于粗放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因此应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行参数的监测、能耗的计量和统计、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诊断,促进系统的持续优化运行。5.2用能系统调试5.2.1用能系统的调试工作应由项目经验丰富且具有相关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机构承担。【条文说明】5.2.1既有建筑的调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在设计、安装以及设备性能、控制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导致系统功能无法正常实现,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降低,因此需要调试团队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因此要求调试承担机构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由于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目前主要设备和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因此调试机构应具备相关的检测仪表和检测能力。5.2.2用能系统的调试工作宜由建筑物业主或业主代表、调试机构、物业管理部门以及主要设备供应商和承包商组成的调试团队负责实施。【条文说明】5.2.2与新建建筑调试相比,项目的原施工单位、设计方及设备供应商等已完成项目建设期间的工作,因此既有建筑调试组织、协调各方难度较大,且调试工作也可以是局部的,因此应根据调试工作需要及条件组建调试团队。调试机构作为调试工作的主要技术负责单位,原则上应参与调试的整个工作过程,以避免由于诊断评估、整改实施和效果验证的各个环节相互脱钩而带来的调试效果无法保证的问题。调试团队中业主、调试机构、物业管理部门以及主要设备供应商和的主要职责如下:1业主或业主代表确定调试机构和工作范围;为调试团队提供项目所需技术文件,用于制定调试方案和计划;协调各方参与调试团队,协调会议的召开和各方配合事宜;对调试机构所提出的各项书面文件应及时确认并协调解决措施;对调试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进行选择和确认。调试机构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后,业主将对整改方案中的各项整改措施进行评估,并最终决定实施的整改措施和实施的具体实施主体以及实施方式;督促各方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并组织项目的验收工作。2调试机构组织调试团队完成调试工作,并负责保证调试的工作质量;主持调试工作例会;组织并实施现场检查、测试、诊断、调试等工作;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提出当前问题的整改建议;协助业主选择并确定整改措施;作为业主的技术顾问,协助业主组织和管理整改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整改中的缺陷,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估,并组织整改单位完成整改后的调试工作;在整改完成后提供后续运行调试服务;为业主提供最终的调试报告。3物业管理部门安排运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和配合调试工作;协调进入相关区域进行调试工作;参加调试工作例会;参与问题的解决。4主要设备供应商和承包商(如果有)为设备调试提供专业的建议;提供设备技术参数信息及维护、维修手册。在既有建筑运行调试团队指导下帮助完成建议的整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维修或翻新;调试或校准;施工服务;编程;培训;为运行调试整改工作提供便利;为整改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文件,包括:竣工图、维护手册、保修手册、培训文件;配合整改、改造后的验证工作。5.2.3业主或业主代表应为调试团队提供项目所需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筑初期业主提出的技术要求以及设计单位和咨询单位编写的相应技术方案;2、建筑、暖通和电气专业的竣工图和设计说明;3、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单机试运转记录、系统平衡调试报告和系统联合运行的调试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4、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曲线、检测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5、运行管理部门的运行管理制度、运行操作手册等相关技术文件以及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记录;6、主要设备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大部件更换记录;7、近几年的系统能耗分析报告或能耗清单。【条文说明】5.2.3上述资料是调试机构了解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缺陷,正确评估目前系统运行水平的重要依据。但在大多数项目中,上述资料可能很难全部获得,因此调试机构应在现场检查和测试阶段不断补充相关资料。5.2.4应调试所有仪器仪表,并应确保性能稳定可靠,其精度和最小分度等级应满足测试项目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鉴定规程的规定。5.2.5建筑用能系统的调试范围至少应包括暖通空调及自控系统,也可包括建筑围护结构和电气照明系统。5.2.6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调试所涉及的内容应包括确定目前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检查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室内的供暖空调效果、系统的负荷特性和能耗水平、暖通空调设备的实际性能、系统的平衡性、自控系统的检查与验证以及设备和系统维护水平等相关工作。【条文说明】(1)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主要通过查阅建设初期业主提出的使用要求,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和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的系统运行记录等相关技术资料,并通过现场勘察和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流了解目前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使用情况、不同区域的使用时间和环境要求来确定。(2)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主要通过查阅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设备和系统的运行记录,并结合现场检查主要设备、管路和自控系统的安装情况来确定。(3)室内供暖空调效果主要通过查阅设备和系统的运行记录,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4)系统负荷特性主要通过查阅系统的运行记录,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系统负荷特性是优化系统运行的重要依据;系统能耗水平主要通过查阅能源账单和能耗监测数据来计算得到。(5)冷水机组、锅炉、水泵、组合式空调机组等主要空调设备性能主要通过现场测试,并结合系统运行记录来确定。(6)系统的平衡性主要通过查阅项目建设期间的平衡调试记录、系统实际运行记录,并结合现场主要支管实测回水温度的一致性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区域温差来确定。(7)自控系统的检查和验证主要包括传感器类型、量程和安装位置的检查、传感器的校准、点对点测试以及控制逻辑和控制精度的验证。(8)设备和系统的维护水平主要通过查阅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并结合现场检查结果来确定。5.2.7建筑围护结构方面的调试应包括分析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外窗和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建筑物整体气密性、遮阳设施的遮阳效果、建筑的自然采光、建筑物内部的压力分布和气流流向、建筑内外压差等方面内容。【条文说明】5.2.7由于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舒适性和建筑能耗影响较大,因此调试机构需要对目前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检查,必要时也可对其性能进行现场测试,以确定围护结构的实际性能是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5.2.8建筑电气和照明系统的调试应包括电动机和变压器等主要设备现状检查、供配电系统容量及结构、变压器负载状况、用电分项计量设置情况、供用电电能质量;灯具类型、照明灯具效率和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控制方式、照明负荷等方面内容。对于未设分项计量系统的情况,调试机构应建议业主设置。5.2.9建筑用能系统的调试应包括项目立项、资料收集、现场检查与测试、分析诊断、整改实施和效果验证六个阶段。5.2.10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明确调试范围、目标、预期的费用和时间周期,组建调试团队和明确团队各方的职责。【条文说明】5.2.10项目立项阶段,业主应向调试机构提供基本的项目资料,一般来说提供的资料应包括:建筑的规模、使用功能、主要设备表、使用情况等建筑基本信息;建筑物至少最近一年的能耗消耗账单和目前建筑所存在问题的描述文件。调试机构应该通过与业主或业主代表的交流,了解业主的需求,并通过查阅业主提供的技术资料,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等手段了解目前建筑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项目建议书。建议书应明确提出本次调试服务的范围、预期的目标、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项目预期费用和时间周期、调试团队构成和各方职责以及业主需要配合的各项事宜。业主或业主代表通过方案比较、专家评审等形式对调试建议书的各项内容进行确认,并与调试机构签订调试协议书,协助调试机构组建调试团队。5.2.11资料收集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收集系统调试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资料,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物业运行人员和用户的交流,对目前用能系统的具体设置、能效水平、使用效果和维护保养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应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现场检查测试方案。【条文说明】5.2.11资料收集的具体内容可参照本规范第5.2.3条。现场检查测试方案应包含检查测试范围和内容、检查调试用仪表、参与人员及职责、检查测试的流程和时间安排等相关信息。5.2.12现场检查与测试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对目前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现状进行检查、对相关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并应通过检查和测试确定目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条文说明】5.2.12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依据资料收集阶段制定的现场检查测试方案,开展现场检查和测试工作,主要包括:(1)通过现场调查明确建筑的功能分布、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特点和实际使用情况、环境要求和使用时间等相关建筑需求信息。(2)现场对系统已安装的温度、湿度、流量等测试仪表进行校准,经过校准后,可直接利用系统原有测试仪表获得系统实际运行参数。(3)如果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建筑物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原设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考虑重新对系统的负荷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系统容量和配置进行评估。(4)对主要设备和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测试主要涉及建筑围护结构、供暖空调系统及设备、暖通空调自控系统、电气和照明系统和室内效果。5.2.13分析诊断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依据前期资料查阅、现场检查和性能测试的结果,确定影响舒适度和系统节能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应在技术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编写整改措施建议报告。【条文说明】5.2.13整改措施建议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检查测试结果;(2)目前存在问题的描述;(3)问题的解决方案;(4)方案的成本预算;(5)室内环境改善的目标以及预期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6)室内环境改善目标和节能效果的验证方案;(7)预期的项目周期。5.2.14整改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确定整改方案和具体实施单位,细化实施方案、整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整改后的系统调试。【条文说明】5.2.14调试机构提交整改方案后,由业主或业主代表对整改方案进行评估,并决定具体实施那些整改措施和具体的实施单位。业主可以选择由调试机构及其团队负责整改方案的实施,也可以选择其他服务商或供应商负责整改方案的实施。实施单位依据调试机构出具的整改建议,细化整改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关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等相关技术资料。调试机构负责对技术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由实施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调试机构协助业主对整改实施过程进行管理,督促实施单位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及时进行整改。所有整改措施在施工完成后都必须进行系统调试。为了保证项目的连续性,整改后的系统调试工作将由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编写相应的调试报告。5.2.15效果验证阶段的工作应包括对整改后室内环境的改善情况和各项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条文说明】5.2.15整改措施调试完成后,调试机构应组织业主或业主代表、调试团队成员和整改措施的实施单位,按整改措施建议报告中制定的验证方案,对整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5.2.16节能效果应采用节能量进行评估。整改后节能量应按下式进行计算:E节约=E基准-E当前+E调整(5.2.16)式中E节约——节能措施的节能量;E基准——基准能耗,即整改前,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设备或系统的能耗,也就是整改前的能耗;E当前——当前能耗,即整改后的能耗;E调整——调整量。【条文说明】5.2.16调整量的产生是因为测量基准能耗和当前能耗时,两者的外部条件不同造成的。外部条件包括:天气、入住率、设备容量或运行时间等,这些因素的变化跟节能措施无关,但却会影响建筑的能耗。为了公正科学地评价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应把两个时间段的能耗量放到“同等条件”下考察,而将这些非节能措施因素造成的影响作为“调整量”。调整量可正可负。“同等条件”是指一套标准条件或工况,可以是整改前的工况、整改后的工况或典型年的工况。通常把整改后的工况作为标准工况,这样将整改前的能耗调整至整改后工况下,即为不采取节能措施时建筑当前状况下的能耗(图1中调整后的基准能耗),通过比较该值与整改后实际能耗即可得到节能量,见图1。图1节能量的确定方法5.2.17节能整改效果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评估:对被整改的系统或设备进行测量;账单分析;校准化模拟。【条文说明】5.2.17方法1是将被整改的系统或设备的能耗与建筑其他部分的能耗隔离开,合理设定测量边界,然后用仪表或其他测量装置分别测量整改前后该系统或设备与能耗相关的参数,以计算得到整改前后的能耗从而确定节能量。可根据节能项目实际需要测量部分参数或者对所有的参数进行测量。一般来说,对运行负荷恒定或变化较小的设备进行节能整改可以只测量某些关键参数,其他的参数可进行估算,如,对定速水泵整改,可以只测量整改前后的功率,而对水泵的运行时间进行估算,假定整改前后运行时间不变。对运行负荷变化较大的设备整改,如冷机整改,则要对所有与能耗相关的参数进行测量。参数的测量方法参见《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方法2是用电力公司或燃气公司的计量表及建筑内的分项计量表等对整改前后整幢大楼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分析账单和表计数据,计算得到整改前后整幢大楼的能耗,从而确定整改措施的节能量。对被整改系统或设备来说,采取节能措施的目的就是降低能源消耗量,整改后的账单数据理应比整改前要小。然而,这种做法是在假定建筑物各种因素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所做的分析。实际上,改造前后运行工况几乎不可能一样,存在很多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如天气、运行时间、设备数量等。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可能会出现整改后的能耗比之前还要大的情况。由于外界条件及设备运行情况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账单数据增加并不一定说明改造措施没有节能效果,因此如果想采用账单分析法来确定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应想办法将非节能措施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分离出来,或者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相应调整,即考虑调整量。总之,必须结合一定的技术处理,账单分析法才能用来评估节能效果。方法3是对采取节能整改措施的建筑,用能耗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型的输入参数应通过现场调研和测量得到),如果把能耗模拟软件作为节能量的评估手段,就必须根据现场调研测试数据对软件进行校准和验证。通过改变输入文件中与节能项目有关的参数对其整改前后的能耗和运行状况进行校准化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得到整改措施的节能量。方法1主要测量建筑中受节能措施影响部分的能耗量,因此该法侧重于评估具体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方法2的研究对象是整幢建筑,主要用来评估建筑水平的节能效果。方法3既可以用来评估具体系统或设备的整改效果,也可用来评估建筑综合整改的节能效果,一般在前两种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才使用。5.2.18调试工作完成后,调试机构应编写最终的调试报告,并应作为技术资料存档。调试报告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名称;2、业主单位名称;3、调试机构名称及调试团队构成;4、调试时间;5、调试依据的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资料;6、调试用仪表;7、调试过程描述;8、现场检查测试方案;9、整改措施建议报告;10、整改实施后的系统调试报告;11、整改效果评估报告。5.2.19建筑空调通风系统(包括相应的自控系统)除应进行例行的施工安装调试以外,还应通过供冷和供热的运行进行系统功能调适。系统功能调适过程应至少覆盖一个供冷季和一个供暖季。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1)检验部件、设备、系统及其连接和相互作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验建筑室内环境品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相关标准;(3)设备和系统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经过操作检验是否达到功能要求;(4)所有发现问题和调适过程应记录在调适报告之中;(5)所有发现问题责成设计、安装、设备供应商单独或共同解决;(5)对运行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5.2.20应建立调适档案、明确记录设计变更、安装调试参数、设备技术数据等重要信息,并应保留竣工图纸。5.2.21在设备系统投运之前应进行运行前检验,应确保空调通风系统已按设计要求完成配置和连接,并应满足运行的需要。应检查设计安装的文件资料是否齐全。5.3节能运行5.3.1应定期对供暖空调系统的水力平衡性进行检查,当系统存在明显的风量或水量不平衡时,应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平衡调试。【条文说明】5.3.1由于系统投入运行之前未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调试以及系统投入运行使用后,建筑使用功能和负荷特性发生变化等原因而导致的水力不平衡现象,是目前供暖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定期对供暖空调系统的水力平衡性进行检查,当系统主要支管的回水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或建筑不同使用区域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温差时,应考虑对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调试。5.3.2冷热源系统运行策略应根据系统运行记录、负荷变化情况制订。【条文说明】5.3.2冷热源运行策略是指冷热源系统在整个制冷季或供热季的运行方式,是影响空调系统能耗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冷热源系统运行的记录,对建筑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和不同时间的冷热负荷进行分析,并根据建筑物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冷热源运行策略。以确保冷热源设备和系统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如:对作息时间固定的单位建筑,在非上班时间内应降低空调运行控制标准。5.3.3冷水机组出水温度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除湿负荷的变化进行设定。【条文说明】5.3.3在设计选用冷水机组时一般根据全年最大负荷来选择,由最大负荷确定冷水机组的设计出水温度。然而,一年中系统达到最大负荷的时间往往很短,机组多数时间在部分负荷的工况下运行。此时如采用较高的冷冻水温度,可以大大提高机组的效率。 根据经验,在低负荷时,冷冻水温度的设定值可在设计值7℃的基础上提高2~4℃。一般每提高出水温度1℃,能耗约可降低相当于满负荷能耗的1.75%。当然在制定冷水机组出水温度时,同时需根据建筑物除湿负荷的要求,保证室内除湿的设计使用要求。 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设定策略方法为: 重设冷水机组出水温度需要使用设定温度点的室外温度和出水温度关系图,用这些资料对建筑自控系统进行编程,使之能够根据室外温度、时间、季节和(或)建筑负荷,来自动设定出水温度。XXXXXXXXXTc=冷机出水温度To=室外温度To=室外温度Tc=冷机出水温度图2制冷机出水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曲线图5.3.4设有多台冷水机组和冷却塔的系统应防止冷冻水或冷却水通过不运行冷机的旁通现象。【条文说明】5.3.4为了适应建筑负荷的变化,目前大多数建筑物制冷系统都采用多台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并联运行,并联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冷水机组开启的台数,保证冷水机组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以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对于并联系统,一般要求冷水机组与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采用一对一运行,即开启一台冷水机组时,只需开启与其对应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而目前大多数建筑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冷水机组与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采用一对多运行,即开启一台冷水机组时,同时开启多台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冷水和冷却水旁通导致的能耗浪费比较严重。造成冷水、冷却水旁通的主要原因是未开启冷水机组的进出口阀门未关闭或空调水系统未进行平衡调试,系统水量分配不平衡,开启单台水泵时,末端散热设备水量降低,系统水力失调现象加重,部分区域空调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在系统运行时,应采取连锁控制和水量平衡等必要的手段,防止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冷水和冷却水旁通现象。5.3.5在保证安全运行的条件下,过渡季节或供暖季节需供冷的区域应优先考虑利用天然冷源直接供冷。【条文说明】5.3.5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其外围护结构负荷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其内外区和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之间冷热负荷需求相差较大。对于人员、设备和灯光较为密集的内区存在过渡季提前供冷或全年供冷的情况,为了节约能源,推迟或减少人工冷源的使用时间,宜优先采用直接利用室外新风进行降温和冷却塔直接供冷的方式。冷却塔直接供冷是指在常规空调水系统基础上适当增设部分管路及设备,当室外湿球温度低至某个值以下时,关闭制冷机组,以流经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直接或间接向空调系统供冷,提供建筑所需的冷负荷。由于减少了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因此节能效果明显。冷却塔供冷技术特别适用于需全年供冷或建筑有需常年供冷的内区建筑如大型建筑内区、通讯机房、信息中心和大型百货商场等。冷却塔供冷可分为间接供冷系统和直接供冷系统两种形式,间接供冷系统是指系统中冷却水环路与冷水环路相互独立,不相连接,能量传递主要依靠中间换热设备来进行。其最大优点是保证了冷水系统环路的完整性,保证环路的卫生条件,但由于其存在中间换热损失,使供冷效果有所下降。直接供冷系统是指在原有空调水系统中设置旁通管道,将冷水环路与冷却水环路连接在一起的系统形式。夏季按常规空调水系统运行,转入冷却塔供冷时,将制冷机组关闭,通过阀门打开旁通,使冷却水直接进入用户末端。对于直接供冷系统,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冷却水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易被污染,污物易随冷却水进入室内空调水管路,从而造成盘管被污物阻塞。采用闭式冷却塔虽可满足卫生要求,但由于其靠间接蒸发冷却原理降温,传热效果会受到影响。目前在工程中通常采用冷却塔间接供冷的方式。对于同时需要供冷和供热的建筑,需要考虑系统分区和管路设置是否满足同时供冷和供热的要求。另外由于冷却塔供冷主要在过渡季节和冬季运行,因此如果在冬季温度较低地区应用,冷却水系统应采取相应的防冻设施。5.3.6冷水(热泵)机组容量与系统负荷不匹配时,在确保系统安全性、匹配性及经济性的情况下,宜在原有冷水(热泵)机组上增设变频装置。【条文说明】5.3.6在对原有冷水(热泵)机组进行变频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变频后冷水(热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并不是所有冷水(热泵)机组均可通过增设变频装置,来实现机组的变频运行。因此建议在确定冷水(热泵)机组变频方案时,应充分听取专业技术人员和原设备厂家的意见。5.3.7集中供热系统应设置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自动调节供热量的装置。【条文说明】5.3.7室外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需热量的大小,也决定了能耗的高低。运行参数(供暖水温)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时刻进行调整,始终保持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相一致,实现按需供热,防止用户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证供暖设备最大限度的节能运行。5.3.8在满足室内空气参数控制要求时冰蓄冷空调通风系统宜加大供回水温差。【条文说明】5.3.8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只控制循环水系统的出水温度恒定,对循环水系统的回水温度只监测不控制,其要求末端空调设备应能够有效的通过调整水流量来控制室内的空气参数。所以大多数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建筑,末端空调设备自控性能较高,循环水系统采用定压差或者定温差控制变流量运行。由于循环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越低,其输送能耗越大,能源的浪费越严重。因此,冰蓄冷空调通风系统宜采用较大的供回水温差,建议供回水温差不低于7℃,供水温度不宜低于5℃。5.3.9复合能源系统应根据负荷和机组容量制定合理的运行策略,应优先运行可再生能源系统。【条文说明】5.3.9复合能源系统既能够利用一部分传统能源系统,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供能不足时给予保证,确保总体供能量与供能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能源利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目前很多应用于建筑供能的常见复合能源系统有: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蓄冷+常规能源或热泵技术、废热+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地源热泵技术等。实际运行中,复合能源系统的运行需要各供能系统之间达到耦合,运行策略的优劣是其能否达到节能目的关键。5.3.10燃气(油)锅炉宜设置烟气热回收装置。【条文说明】5.3.10燃气(油)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在120℃~250℃,烟气中大量热量未被利用就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热污染。通过设置烟气热回收装置可将锅炉的排烟温度降低到70℃5.3.11采用蒸汽锅炉和蒸汽吸收式制冷机组应回收所产生的凝结水,凝结水回收系统宜采用闭式系统。5.3.12安全运行可靠的前提下,空调冷却水系统应能够随系统负荷以及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而进行自动调节。【条文说明】5.3.12对冷却水系统采取的节能控制方式有:冷却塔风机根据冷却水温度进行台数或变速控制;冷却水泵台数或变速控制。冷却水系统改造时应考虑对主机性能的影响,确保水系统能耗的节省大于冷机增加的耗能,达到节能运行的效果。5.3.13经济技术合理时,供暖空调水系统宜按大温差、小流量运行。【条文说明】5.3.13大温差、小流量是相对于冬季供暖空调为10℃温差,夏季空调为5℃5.3.14安全运行可靠的前提下,负荷变化较大的系统宜通过增设变速控制系统将定水量系统改造为变水量系统。【条文说明】5.3.14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利用变速装置,根据末端负荷调节系统水流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水泵的能耗,与传统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节能优势。在进行系统变水量改造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末端空调设备的水量调节方式和冷水机组对变水量系统的适应性,确保变水量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另外,目前大部分空调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力失调现象,在实际运行中,为了满足所有用户的使用要求,许多使用方不是采取调节系统平衡的措施,而是采用增大系统的循环水量来克服自身的水力失调现象,造成大量的空调系统处于“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状态。系统采用变水量后,由于在低负荷状态下,系统水量降低,系统自身的水力失调现象将会表现的更加明显,会导致不利端用户的空调使用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在进行变水量系统改造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末端空调系统的水力平衡特性。5.3.15水泵选型过大时,宜采用叶轮切削技术或增设水泵变速控制装置等技术措施。【条文说明】5.3.15水泵的配用功率过大,是目前空调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叶轮切削技术和水泵变速技术,可有效的降低水泵的实际运行能耗,因此推荐采用。在水泵变速改造,特别是对多台水泵并联运行进行变速改造时,应根据管路特性曲线和水泵特性曲线,对不同状态下的水泵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变速控制方案,保证水泵变速的节能效果,否则如果盲目使用,可能会事与愿违。而且变速调节不可能无限制调速,应结合水泵本身的运行特性,确定合理的调速范围。更换设备与增设变速装置,比较后选取。对于上述技术措施难以解决或经过经济分析,改造成本过高时,可考虑直接更换水泵。5.3.16空调通风系统在供冷工况下,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小于3℃时(设计温差5℃),以及在供热工况下,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小于6℃时(设计温差10℃),宜采取减小流量的措施,但不应影响系统的水力平衡。5.3.17对一塔多风机配置的矩形冷却塔,宜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及时调整其运转的风机数。在保证冷却水回水温度满足冷水机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应使运转的风机数量最少。5.3.18冷却塔补水总管上应安装水量计量表,应定期记录和分析补水记录,并应采取措施减少补水量。5.3.19经济技术合理时,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实现全新风或可调新风比运行,并宜根据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新风量和工况转换。【条文说明】5.3.19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根据室外空气的焓值变化,增大新风比或进行全新风运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空调区内空气的品质,大量节省空气处理所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可以延迟冷水机组开启和运行的时间,有利于建筑运行节能。但是,增大新风比或进行全新风运行可能会带来过高的风机能耗,或者过低的湿度。因此,需要综合判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另外实现全新风运行,必须考虑新风口和新风管的设置、新风和排风之间的相互匹配等因素,以保证系统全新风和可调新风比的运行能够真正实现。根据项目具体所在气候区的气象条件结合项目的负荷特点,通常可将过渡季划分为3个阶段:图3过渡季空气处理过程第一阶段: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均较低,室外空气比焓明显小于室内空气焓值,空调系统只需要提供部分新风就可以消除室内余热。第二阶段:室外空气温度有所升高,室外空气比焓小于室内空气焓值,但相对湿度仍然较低,空调系统必须采用全新风运行才能消除室内余热。第三阶段: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均较高,室外空气比焓仍小于室内空气焓值,仅靠室外新风供冷已经不能完全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在该阶段需要开启冷水机组,并且为充分利用新风的冷量,尽量采用较大的新风比运行。5.3.20人流密度较大且变化较大的主要功能房间,宜根据室内CO2浓度值控制新风量。【条文说明】5.3.20建筑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新风量,避免出现由于室内人员数量多于设计值而新风量不足的状况,或者室内人员数量过少,新风量过多而出现能源浪费的情况。在人员密度较大且变化较大的主要功能房间(人均使用面积低于2.5m2/人,或该区域在短时间内人员密度有明显变化的常用区域)设CO2传感器,安装位置在呼吸区,即距离地面0.9-1.8米高处,通过CO2浓度设定值控制新风阀或新风机组频率实现室内新风量调节。5.3.21制冷工况运行时宜采用大温差送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风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温差不宜超过10℃,采用高诱导比的散流器时,温差可超过10℃;2送风高度在5m以上时,温差不宜超过15℃;3送风高度在10m以上时,宜按射流理论计算确定;4当采用顶部送风(非散流器)时,温差宜按射流理论计算确定。5.3.22空调通风系统中的热回收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对没有热回收装置的空调通风系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宜增设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1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的直流式空调通风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大于或等于8℃时;2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调通风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大于或等于8℃时;3设有独立的新风和排风系统时。5.3.23使用时间不同的供暖空调区域,应考虑采用分时分区的控制方式。【条文说明】5.3.23与普通空调区域相比,餐厅、食堂和会议室等功能性用房,具有冷热负荷指标高、新风量大、使用时间不连续等特点,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上述区域虽然所占的面积不大,但其能耗较高,属高耗能区域。因此应充分考虑上述区域的使用特点,采用合理的分时分区控制方式。根据各个区域负荷差异性,合理地将整个供暖空调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温度控制区,室内应采用调节方便的末端装置,实现供冷供热根据场所的运行时间、运行负荷不同进行控制。另外对于供热系统,通过增设分时控制器和电动调节阀,对有不同热量需求的区域进行分时分区设置,实现自动调控。在需要分时分区控制的区域分别选取典型房间放置室内温度传感器,分时分区控制器通过采集典型房间室内温度来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关,实现对不同区域用热需求的分时分区控制,以降低供热能耗。5.3.24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调节建筑系统新风量和排风量,宜维持建筑微正压或微负压运行。【条文说明】5.3.24暖通空调系统可对空气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对空气进行适当过滤、调节、湿度控制和分送,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由于建筑物的功能不同,对于环境要求不一致,如餐饮区域、地下车库等保持微负压,办公室、会议室等保持微正压。5.3.25空气过滤器的前后压差应定期检查,当压差不能直接显示或远程显示时,宜增设仪器仪表。5.3.26运行时宜根据建筑的负荷特性充分利用夜间预冷。【条文说明】5.3.26充分利用夜间预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冷却能耗,可以大大降低能源使用费用,要求的室外温度仅需比所需室内温度低几℃即可,而且也可以降低设施启动时的电力高峰需求,这样可以高效的降低能源成本,达到节能的目的。对夜间实施预冷,对夜间实施预冷主要方法和过程为:①挑选出一天,前晚的温度比室内设定点温度低几度,且也湿度在舒适范围内。②在住户上班前几个小时,启动HVAC的风机(而不是制冷设备),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③使用楼宇自控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制冷设备的启动时间和制冷设备的能耗。④在不同的几天,采用这些初步措施。⑤在室外条件相似的另外一天,用楼宇自控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和制冷设备的运行,但不采用室外空气预冷。⑥比对预冷方式和常规方案,估算节能潜力。⑦在不同的几天采取这些措施,对启动时间进行试验,记录室外温度和制冷设备启动工况。⑧根据这些比较,制定建筑的预冷方式标准。⑨当室外环境满足标准时,使用楼宇自控系统自动启动预冷工作模式。⑩持续观察数据,来验证和记录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