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导学案(全书)_第1页
地理必修三导学案(全书)_第2页
地理必修三导学案(全书)_第3页
地理必修三导学案(全书)_第4页
地理必修三导学案(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预习】【学习目标】1、解区域的概念和含义,举例说出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结合图文材料,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填空】1、区域概念: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其内部的特定性质。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自学测评】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课堂探究】探究一:区域的概念和特点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特点?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甘肃省内分为几个干湿区?2、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干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3、从干湿区的划分,归纳区域的内涵和特征。【目标练习】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及其表格中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面积(万平方千米)118.3国境线长4200多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2005年)七月均温(℃)16~261月均温(℃)-28~-14年降水量(毫米)50~500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耕地林地草地5626095560624590(1)该省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中显示的降水关系,判断A、B、C三处的天然植被应依次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种分布体现了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3)该省区有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________。该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4)该省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探究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教材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回答以下问题。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体现了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4、两图所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地理环境有何差异?对两地的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请完成下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点(包括工业、农业等方面)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点(包括工业、农业等方面)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目标练习】下图为“我国两个主要盆地略图”,读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①是__________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山脉。这两列山脉在我国地形上都是重要的分界线,其中山脉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2、甲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乙盆地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原因是什么?3、甲盆地与乙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有哪些?第2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预习】【学习目标】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掌握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了解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基础填空】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缓慢。3、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较少,生产规模,商品率较低,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和华北平原。【自学测评】1、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2、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D.粮食商品率极高【课堂探究】探究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1.假若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阶段Ⅰ时期,该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2.该地区从Ⅱ到Ⅲ阶段,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哪些因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图示地区从Ⅲ到Ⅳ阶段,农业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阶段社会经济部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目标练】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布局的调整:生态建设:其他方面:〖巧学速记〗如何确定某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三次产业比重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迅速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为主人均GDP很低快速提高高区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小不平衡增长较小网络系统稀疏加快建设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低逐步提高高整体发展状态低水平平衡不平衡加速发展高水平均衡【课后拓展】【基础巩固】一、选择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读下图,回答3~5题。3、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5.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图,2009年5月1日对外开放。右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A.① B.②C.③ D.④读下图,回答6~7题。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7、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 D.②⑦⑧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表。据此回答8~10题。城市①②③④平均气温(℃)1月26.53.723.45.27月22.825.113.114.4平均降水量(mm)1月2254871017月9146183768、城市②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草原9、城市③可能是()A.广州 B.珀斯C.布宜诺斯艾利斯 D.洛杉矶10、城市④1月降水多于7月的原因是()A.1月气旋活动频繁B.1月台风活动频繁C.1月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D.1月受夏季风影响,多锋面雨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11~12题。11、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光照C.热量 D.水源12、甲地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 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C.建设用地增D.自然灾害频发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13、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阶段Ⅰ时期,其自然特征不正确的是()A.沼泽广布B.地势平坦C.水热充足 D.土质疏松14、关于该地区Ⅰ阶段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农业生产产值下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5、Ⅲ到Ⅳ阶段,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 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拓展训练】二、综合题16、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乙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地区以________气候类型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甲地乙地17、“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结合我国商品粮基地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方或北方);2000~2003年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方或北方)地区。(2)对比分析甲、乙两图中A、B两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差异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表现特征表现A商品粮基地气候类型________气候________耕作业,一年一熟降水变化自______向______减少由东向西的农作物依次为:水稻→玉米→谷子土地条件______土地为主,耕地______,人均水平______农业生产规模________,机械化程度________,商品率________矿产资源________丰富________工业基地B商品粮基地气候类型________气候水田为主,一年______熟降水变化从南向北:减少水面减少,影响农业产值构成土地条件________土较肥沃,耕地_______,人均水平_______生产规模________,粮食商品率________矿产资源贫乏依靠进口资源发展工业,商业贸易较发达(3)试分析B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粮仓”地位让于A地区的主要原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地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哪些。2.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应用。3.理解并掌握遥感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意义。4.理解并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重点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学法指导】课前预习、探究归纳【知识链接】一、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①__________、分析和应用地理②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所谓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④____________。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⑤__________、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3.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⑥______,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它通过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⑦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⑧________________、速度和⑨____________,并且具有全能性、⑩________、⑪________、连续性和⑫__________的特点。4.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⑬__________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⑭__________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借助GIS。二、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是指⑮______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⑯____________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数字地球是将不同⑰________、时间的自然与人文的大量信息,按⑱____________,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⑲______的显示。【学习过程】探究点一遥感及其应用2010年11月8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这张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成像时间为10月28日18时25分,卫星距月面约18.7千米,分辨率约为1.3米。影像图中心位置为西经31度3分,北纬43度4分,对应月面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5.9公里。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全部实现,四个科学目标也正在陆续实现,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获取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的技术是什么?这种技术由哪几部分组成?2.遥感技术有哪些主要环节?用联系框图加以说明。3.遥感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哪些作用?4.如何判读遥感图像?探究点二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应用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至此,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1.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用简图表示其工作过程。2.全球定位系统有什么用途?其工作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3.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在大众化的导航服务中,GPS有什么用途?【归纳小结】【当堂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于当地时间2012年2月2日19时57分材料2:2005年与2007年北极冰层比较。(1)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2)材料2中图片的获取主要利用的地信息技术是________;此图反映北极冰层面积在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监测并预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学习反思】【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1.此图像的获取主要依靠了()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人工现场拍摄2.据图可以直观看出()A.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B.海啸袭击的范围C.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D.地震的震级3.要想快速准确统计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可依靠()A.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D.安排大量工作人员现场调查4.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研究中。要对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GPS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学考察2011年6月27日,位于渤海湾中部的蓬莱19-3海上油气田,在距山东龙口海岸约38海里处,发生溢油事故,下图是“该油气田的位置图”。据此回答5~6题。5.对于本次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①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②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③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④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为了制订相关油污染治理措施,我们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RSB.GPSC.GISD.数字地球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7~8题。7.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8.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B.大地高程测量C.地震监测和预报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读“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完成9~10题。9.该专题研究的可能是()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10.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回答11~12题。11.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指“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D.“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12.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二、综合题13.读“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2)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________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3)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A.红外线 B.可见光C.紫外线 D.X射线(4)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参考答案】[知识链接]①管理②空间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感知⑤环境监测⑥卫星⑦GPS信号接收机⑧三维坐标⑨时间⑩全天候⑪全球性⑫实时性⑬空间⑭地图⑮数字⑯计算机网络⑰空间⑱地理坐标⑲动态[学习过程]探究点一:1.获取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的技术是遥感(RS)。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三部分组成。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如卫星、飞机等,其作用是稳定的运载传感器。传感器是接收、记录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仪器,如照相机、扫描仪等。2.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可用以下框图进行说明:3.(1)遥感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2)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发展提供了条件。4.判读遥感的方法技巧利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标志可直观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纵横,地形切割十分破碎,在卫星图像上表现为大面积浅灰色调、树枝状图案,据此可直接判定黄土地貌的分布。一般常见地物的影像特征如下表所示:常见地物影像特征河流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水浊则色调浅,水清则色调深湖泊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明显;色调均匀居民点排列规则整齐;色调为浅灰道路呈线状延伸农业用地被道路分隔成一块块长方形;呈红色或深红色探究点二:1.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的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2.全球定位系统的用途和工作特点(1)用途: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工作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如下表所示:优势含义全能性不管是陆地上,还是海洋上,都可以依靠GPS进行定位导航;不管是航空活动还是航天活动(低轨航天器),都可以使用GPS进行定位导航全球性GPS所服务和覆盖的空间范围,遍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全天候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气象、气候条件下,都能提供服务连续性GPS能够连续不断地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实时性GPS提供的信息是瞬时的、同步的,不是历史上的、过去的信息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1)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利用GPS进行导航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当堂练习】(1)GP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2)RS缩小全球气候变暖RS和GISGPS(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课后练习】1.A2.B3.C4.C5.C6.C7.B8.C9.A10.D11.D12.C13.(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C(2)A(3)A(4)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合理即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课时)自学导读(领悟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荒漠化的含义2、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学习重点】1、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读书思考】荒漠化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全球性灾害之一,他的形成和蔓延,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深受荒漠化危害的中国,我们更应该了解荒漠化的种类、分布、成因、危害及措施,以期更好的防治。【归纳探究】知识点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地区以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退化、退化、退化而引起的、、。知识点二:西北荒漠化的原因2、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知识点三: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3、危害4、治理措施典例分析(掌握基本技能)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A.南疆B.北疆C.呼伦贝尔草原D.辽河上游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A.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B.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C.南疆—过度利用水源D.河西走廊—过度樵采【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读图能力及理解各区域荒漠化的具体原因,属于中等试题。达标测评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1、我国西北地区又可以贺兰山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有关以西地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结构具有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特征B.由于降水较少,形成了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C.发育的河流数量较多,但流程长,水量少D.植被以草原为主,且稀疏点缀着一些高大的乔木2、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比重最大的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水资源利用不当D.过度农垦3、我国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B.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D.旱农地区和高原牧区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回答4~6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本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5、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6、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经济效益为核心8、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是()A.风蚀荒漠化B.冰蚀荒漠化C.水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9、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固定沙漠B.削减风力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10、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11、我国科技部提出中国防沙活动技术方案,其中左侧为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右侧为分别采取的技术措施。将你认为搭配正确的组合用直线连接起来: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分别采取的技术措施a.农牧交错带①以建立生态屏障为重点b.京津周边地区②以退耕还草、以草定畜为重点c.草原带③土地绿化、硬化、发展高效农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d.荒漠绿洲带④以退耕还草、还林为重点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回答12-13题。12、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13、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14、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将图中A、B、C代表的地区填在横线上:A(灌溉农业区),B(灌溉农业区),C沙漠。(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主要工业城市:DE(3)本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②(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是。从根本上解决不利自然条件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是。(5)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课时)自学导读(领悟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脆弱性3、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学习重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读书思考】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地球之肺”,其全球环境效益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森林之首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破坏,如何实现森林的保护和开发,是留给人类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归纳探究】知识点一:森林的作用及分布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资源,又是重要的资源,被誉为“”。2、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环境功能:3、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林和林地区。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境内。知识点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脆弱性4、热带雨林对调节,维护全球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雨林生态具有性,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知识点三:雨林的开发与保护6、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和,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7、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放在第一位。典例分析(掌握基本技能)1、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农田④水土流失⑤文明衰落(2)图中显示,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遭破坏,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理由是。(3)目前,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有哪些?①②③(4)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努力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其采取的措施是:①②③【解析】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及保护的相关条理,只需要对课本读完,稍加归纳即可。达标测评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1、有关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热带雨林蒸发、蒸腾的水分数量有限,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不大C.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D.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2、下列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地区的是()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D.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3、对于亚马孙热带雨林,我们既要保护又要开发,正确的说法是()A.面对当前雨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而考虑到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扩大森林的开发,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不可调和B.在雨林开发中应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C.在雨林的开发中应采用皆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达到既开发又造林的目的D.对雨林的保护主要责任由当地来解决,其他国家没有权利和义务来承担责任4、有关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B.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温带地区C.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D.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林5、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湿度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调节气候6、关于亚马孙雨林被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度的迁移农业B.商业性伐木C.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D.开辟大型农牧场7、下列不属于森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吸一呼,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碳氧平衡B.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C.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D.森林具有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功效8、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可能带来的后果有()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B.生物多样性锐增C.厄尔尼诺现象频发D.亚马孙河径流量变化不大9、下图所示的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原因是。(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点是;原因是。能力提升(走进高考)10、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A:

B:

,A、B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是、。(2)与A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地区,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是导致A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高二地理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重点难点】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学法指导】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学习过程】【自学评价】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2.非可再生能源(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2.市场________。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2.措施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3.效果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3.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游业。【疑难辨析】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2007年山西原煤产量达到6.3亿吨,位居全国第一。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煤炭外运。(2)水资源短缺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4.能源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山西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三、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能源基地建设1.我国主要能源基地的分布情况能源基地著名产区外运干线煤炭华北(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贵州、陕西大同、平朔、东胜、准格尔、霍林河、开滦、峰峰、阳泉、焦作、六盘水、淮南、神府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石油东北、华北、新疆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塔中、玉门大庆—大连、秦皇岛,胜利—青岛、南京、上海水电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上游、西南地区三峡、二滩、隔河岩(长江),岩滩、天生桥(西江),龙羊峡、小浪底、李家峡(黄河)黄河上游——华北,三峡——长江三角洲、西南、华南天然气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新疆、柴达木盆地自贡、达州、轮南等塔里木盆地——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②我国高耗能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2)解决措施①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②完善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⑥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归纳小结】区域能源开发的一般分析思路先分析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一般从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然后分析区域开发的具体措施;最后针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治理措施。【当堂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学习反思】【课后练习】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读图完成第1~3题。1.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A.减轻交通压力 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能源利用率 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2.坑口电站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市场 C.技术 D.资源3.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C.增加就业率 D.降低碳排放4.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状况的根本措施是()A.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B.鼓励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C.限制汽车产业发展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加速发展。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读图完成第5~6题。5.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是()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B.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C.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D.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6.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下列符合该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A.禁止开采本地资源,改为进口B.加大力度开采地下丰富的煤炭、铝土和铁矿等资源,提高矿产资源销售价格C.封闭矿山,关停所有的重化工业企业,使生态环境迅速转向优良D.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7.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全国的煤炭供应基地。省内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也十分丰富。为保证全国的煤炭供给,促进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山西交通建设的投入,但山西经济一直发展缓慢,目前经济水平仍然很低。据此和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数码代表的铁路中,属煤炭专运线路的是________,A、B天然气输送管道属________工程的一部分。(2)图中Q表示的引水工程被称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是因为输出地属________流域,输入地P属于________流域。(3)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什么没有使山西富裕起来?它对山西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根据山西的资源优势和目前的经济水平,你认为本区域工业结构应如何调整?【参考答案】自主评析一、1.水能生物能太阳能2.(1)煤炭石油天然气(2)生态环境的破坏二、1.开采条件好2.广阔3.交通比较便利三、1.大同平朔西山2.铁路公路3.(1)电(2)冶金工业焦炭四、1.生态环境单一煤炭2.产业结构调整煤—焦—化附加值3.多元产业结构五、1.工程及生物肉蛋奶2.技术创新(1)发电供热(2)沉淀净化3.(1)重化工业(2)高新技术产业当堂练习(1)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课后练习1.A2.D3.D4.D5.C6.D7.答案:(1)①④西气东输(2)黄河海河(3)原因:①煤炭深加工发展不够,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②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煤炭资源按计划调配政策,没有按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对环境产生的影响:①煤炭在开采过程中破坏地表,造成生态破坏;②煤炭在堆储和运输过程中,污染空气和水源等。(4)①大力发展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工业,提高资源附加值;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实行产业多样化等。3.2《流域的综合开发》【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学习目标】1.说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早期开发的后果、综合治理的措施。2.通过“迁移延伸”部分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流域综合开发问题的一般分析框架,并能结合实例加以运用。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知识梳理1.在下表中,填写田纳西河流域相关要素特征及该特征的影响。环境要素田纳西河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航运作用突出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流域内光、热、水较为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很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水系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能丰富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资源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迁移延伸2.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3(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知识回顾3.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据此总结下表。原因问题后果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迁移延伸4.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____。(2)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不定项选择题)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三、流域的综合开发※知识回顾5.结合课本图3.18,用自己的话说明,为什么梯级开发成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提示:之所以是“核心”,就应说明它对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6.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具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迁移延伸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流域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状况,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下游退耕还湖D.修建和加固河堤【综合练习】中国的黄河流域综合开发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黄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1)试结合《中国地理》中相关知识,分析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并说明其成因。(2)黄河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_______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_______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____________工业。(3)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4)对黄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方法链接】“措施”类试题的回答方法(注:并不仅限于流域综合开发)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4.结合课本图文资料,了解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5.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60,结合图4.1和下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要求:填出各地形对应的字母。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活动二】阅读书本P60-61,了解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气候工业基础地形交通土壤人地比例水源【活动三】列表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活动四】阅读P67-68,了解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平原区: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商品率和专业化程度 ②延长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农业发展方向③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农业发展方向草原区:①建设人工草场,保护草地②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①采育结合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③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活动五】1.分析下列地区形成特色农业的主要条件。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海南岛市场需求量大昆明国内外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2.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相关问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梁基地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多为___________,位于东部____________区,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有两个商品两基地的省份是____________;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根据耕地类型和商品粮品种将商品粮基地归类。旱地-小麦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田-水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经济作物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2)四种经济作物书糖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_,属油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__。(3)造成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自然、社会经济)。(4)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是其主要产区。(5)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___________省、吉林省、___________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从温度带看,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带,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带。[典型例题][例1]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右图,回答(1)~(3)题。(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3)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例2]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双选)(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水土资源丰富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例3](2011·安徽文综,27~28)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数码为:1—耕地2—居民地3—湖泊。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例4]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湖文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1)右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2)图中长江产区的__________湖平原和__________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单项选择)①粮食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