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高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PAGE1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第四册第八分册高边坡专项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12工程概况项目区位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片区内六条次干路组成了本片区“三纵三横”的骨架路网,“三纵三横”分别是站北路、站南路、五横线、西湖路、人高路、东湖路。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共分为四个标段进行设计,其中一标段、二标段、三标段均已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本次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四标段。四标段道路共计6条路,分别为西湖路三期、东湖路、站南路二期、明月二路、五横线四标段、东7号路。其中西湖路三期、东湖路、五横线四标段和站南路二期为次干路,明月二路和东7号路为城市支路。图STYLEREF1\s11五横线四标段区位图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全长约2.78km,其中以御复路为界,御复路以西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宽度为36m,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50km/h;御复路以东进入协同创新区后等级降低为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40km/h,全线共包含两座桥梁,一座为跨明月湖的景观桥梁,一座为跨东7号路的跨线桥。全线分为四个标段进行设计,其中五横线一标段从科创路至西湖路段,目前已建成;五横线二标段为御临河大桥桥头至科创路段,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五横线三标段为从西湖路至人高路段,目前为方案阶段;五横线四标段为人高路至明月大道段,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是片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三横”骨架路网之一,提供片区对内、对外的交通服务,以服务功能为主,交通功能为辅,是重要的片区路网道路。它一方面是协同创新区内重要的骨架路网,具有重要的区内交通服务作用;另一方面该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新城发展,带动两侧土地开发,同时加强协同创新区与龙兴片区的联系,对龙兴片区及整个两江新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规模工程名称: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工程地点:项目业主:项目建设概况:本次设计范围为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西起于与人高路三期交叉口,向东侧延伸,依次与东湖路平交,上跨东7号路,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五横线四标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横断面宽度26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道路实施范围K2+254.332~K2+791.378,道路全长537.046m。全线重要结构物包含1座桥梁,桥梁长149m,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标准横断面宽度为22m,双向4车道,路幅分配为3.5m(人行道)+15.0m(车行道)+3.5m(人行道)。本工程主要设计内容包含工程范围内的道路及配套工程、桥梁工程、管网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等。本次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施工图设计为第四册,共八分册图纸,分别为: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第二分册《桥梁工程》;第三分册《排水工程》;第四分册《电力工程》;第五分册《照明工程》;第六分册《交通工程》;第七分册《海绵城市专篇》;第八分册《高边坡专项支护工程》。本册为第八分册《高边坡专项支护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设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合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版)《重庆市国土空间总规划(2021-2035)》(2021.05)《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2011.08)《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2011.08)【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道路网专项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概念规划阶段交通专题研究》【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2018.03】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2+254.332~K2+791.378)(一次性详勘))【重庆市勘测院2021.08】《一期路网-东湖路》施工图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10】明月大道北段施工图设计图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04】《人高路三期》道路施工图设计图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04】《东7号路》初步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10】《五横线(御复路-西湖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6】《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二标段》施工图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9】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设计导则【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005】明月湖水岸线资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02】《关于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项目核准的批复》【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2021.12】《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高边坡评估报告》【重庆汇中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2022.01】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东7号路初设及概算专家咨询暨技术内审会议纪要【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112】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工程规划许可证1:500地形图轨道交通8号线设计资料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采用的规范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高边坡分布情况高边坡范围限定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高边坡界定范围如下:(1)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2)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8米。同时,超限高边坡范围规定如下:(1)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2)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12米。安全等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边坡安全等级划分,边坡安全等级划分如下:(1)高挖方段,边坡高度属于超限高边坡范围的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即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安全等级均划分为一级,其他范围为二级。(2)高填方段,边坡高度属于超限高边坡范围的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即填方高度大于等于12m的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其他范围为二级。道路高边坡分布情况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次设计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高边坡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1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高边坡分布表序号桩号位置边坡高度长度岩土类型立面面积边坡类型安全等级(m)(m)(m2)1#高切坡K2+269.045~K2+286.494左侧15~17.8514.37岩质257永久/临时二级2#高切坡K2+284.205~K2+451.039右侧15~29.93160.73岩质4530永久一级/二级3#高切坡K2+320.579~K2+470.050左侧15~27.14152.18岩质3846永久/临时二级4#高填方K2+566.661~K2+617.319左侧8~13.3440.86土质472临时二级5#高填方K2+544.618~K2+600.000右侧8~15.0746.91土质535临时二级合计415.059640本次设计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共包含5段高边坡,其中3段高切坡,最大切坡高度为29.93m;2段高填方,最大填方高度为15.07m。超限高边坡分布情况本次设计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工程段共包含1段超限边坡,为填方超限边坡。表3-2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超限边坡分布表序号桩号位置边坡高度长度岩土类型立面面积边坡类型安全等级(m)(m)(m2)1#高填方K2+562.509~K2+600.000右侧12~15.0737.49土质412临时二级上阶段意见执行情况2022年1月,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召开“五横线(御临河东段,不含跨河桥)四标段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会,专家组形成如下论证意见:1.本次评估应具备的资料基本齐全。2.方案反映的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等与勘察报告基本一致,外倾结构面的性质和产状的特征判定符合实际。3.设计文件中边坡岩体的结构类型、可能破坏模式基本符合实际情况。4.本边坡设计采用的补充方案符合现场实际,基本可行,较为经济合理。5.边坡稳定性计算满足边坡稳定要求。6.方案设计文件基本满足编制深度要求。7.防排水要求注意完善,护栏应设置。回复:已完善防排水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了护栏。建设条件气象水文气象调查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A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B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6.5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4.2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C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D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水文根据调查,拟建工程场地内无常年性大型地表水体,总体水文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明显控制,为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单元。沿线总体地势东高西低,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局部为施工区,地形变化较大,地面高程219~261m,地形坡角一般5~30°,局部有顺向陡坡存在,坡度可达55°。里程K2+460~K2+560、K2+620~K2+710段受人类活动影响,为施工区回填区,地势相对平缓,地形变化较大。图4-1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明月峡背斜西翼(详见构造纲要如图所示)。岩层产状:倾向在280°~295°,层面倾角变化较大,在55°~65°之间。优势产状295°∠58°。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面平面光滑略有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贯通性较好,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95°~105°,倾角20°~30°,画图取101°∠23°,裂隙微张3~5mm,裂隙间距3~5m,延伸4~5m;裂隙面较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2:倾向0~20°,倾角80°~86°,画图取10°∠83°,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裂隙间距2~4m,延伸1~3m;裂隙面较起伏,偶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主要为砂泥岩互层,局部为粉砂岩,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地岩特性经过调查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沙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由块石、碎石及粘性土组成,拆迁区局部夹少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碎块石粒径一般20~600mm,局部达1200mm以上,含量一般20~30%,局部达40%以上,成份主要为为砂质泥岩、砂岩碎块石,结构一般松散~稍密。人工抛填为主,块、碎石含量比例与深度、部位等无联系呈随机分布状,土中砂岩块碎石含量少于泥岩块碎石,局部存在架空现象。根据钻探揭露所示,场地填土主要里程K2+254.332~K2+320、K2+420~K2+560、K2+620~K2+710段。素填土厚度差异较大,填土主要为近期施工抛填为主,回填年限小于一年,厚度0.5~21.3m。填土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⑵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粉质粘土: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口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0.3~3.7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风化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其中等风化岩石为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完整。(2)砂岩: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中风化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其中等风化岩石为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完整。(3)粉砂岩:黄褐的为主,局部少量为青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中风化岩芯呈柱状,裂隙发育一般,其中等风化岩石为极软岩,完整性较好,局部含泥质重。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场地岩性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场地基岩面起伏主要随上覆土层厚度而变化。据钻探揭露,场地范围基岩面受岩性、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等因数控制,基岩面倾角总体平缓,一般在3~8°,局部冲沟地段可达15~35°左右,基岩埋深0~21.3m。强风化层岩石厚度一般0.6~3.5m,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层倾向较陡,岩层存在差异风化或者隔层风化,岩体破碎,均为极软岩,多呈土状或土夹石状,该层土为硬土,土石等级为III级。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现场调查访问,拟建路线范围未发现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无不利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场地内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风化岩石、局部杂填土和粉砂岩。人工填土主要分布里程K2+254.332~K2+320、K2+420~K2+560、K2+620~K2+710段,厚度0.5~21.3m。杂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碎石粒径一般20~600mm最大粒径大于1200mm,块碎石含量一般20%~40%,松散~稍密状,其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差。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浸泡渗透下,还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以及对桩基成孔的不利影响(塌孔、沉渣控制等)。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厚度一般0.6~3.5m左右。场地周边存在零星杂填土,主要为房屋拆迁残留及周边生活垃圾等,该类填土均匀性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施工前对其进行清除后再进行路基回填。场地主要为原始地貌,耕植土分布广泛,主要在原始坡地,田地表层分布,一般厚度约0.5~1.5m,施工期间应将该类土体直接清除。场地分布的粉砂岩为特殊性岩,其成岩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泥质胶结而成,因含有亲水矿物使得颗粒间胶结相对较弱,天然状态下色泽偏暗,手摸有湿润感,遇水后易软化、崩解。钻探过程中受机械扰动,岩芯易被磨细,导致取芯困难、钻孔内沉渣严重。采集的岩芯在取出曝露后,尤其经干湿交替作用后呈现处开裂崩解的现象。钻探揭露的粉砂岩厚度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原始地貌低洼处粉砂岩风化带较厚的特点,即粉砂岩风化带厚度受地下水作用明显。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表明,试验得中风化软砂岩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2.4~4.1Mpa,为极软岩。根据本次详细勘探成果,结合场地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区经验,该场地各岩土层中本身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但桩基采用人工施工时应做好通风、送风工作。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详见本报告4.1.1章节),场地内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183m/s,为中软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其等效剪切波速156m/s,为中软土;场地内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坚硬土或岩石。填土考虑到作为路基使用,填土质量未知,未来填土按照松散考虑,若回填质量达到中软土要求,则应重新复核地震效应评价。拟建道路为二级公路,为抗震一般工程,可采用简易设防,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C类。道路分段场地类别和抗震地段划分详见表4-1。根据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拟建工程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1。表4-1拟建工程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近期实施里程覆盖层厚度(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m/s)场地类别地段划分特征周期(s)K2+254.332~K2+300.0000.0~2.1183I有利地段0.25K2+300.000~K2+470.0000>500I有利地段0.25K2+470.000~K2+570.0008.9~18.9183II一般地段0.35K2+570.000~K2+616.0000.3~0.5156I有利地段0.25K2+616.000~K2+710.0003.0~20.2183II一般地段0.35K2+710.000~K2+791.3780.0~2.0156I有利地段0.25注:场地施工后现场对填土层进行剪切波束测试,同时对场地类别、地段类别、特征周期等进行校核。根据本次勘察,在拟工程场区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内岩土在地震作用下其地震稳定性较好,不会出现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岩土地震稳定。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土、石可挖性分类,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为:=1\*GB2⑴Ⅱ级普通土:沿线粉质粘土和素填土。=2\*GB2⑵Ⅲ级硬土:含有较多的块石土及漂石的土,各种全强风化岩石;全强风化后的基岩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3\*GB2⑶Ⅳ级(软石):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为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7.9MPa,此类土在该场地主要分布;中等风化的粉砂岩为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4.1Mpa,此类土在该场地局部分布。=4\*GB2⑷Ⅴ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灰色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一般为16.8~27.6MPa。此类土在该场地主要分布。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本次岩体设计参数建议根据室内试验统计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4-2。表4-2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岩土参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岩土界面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裂隙面层面重度(kN/m3)21*19.7*24*25.524*2524*24.9内聚力(kPa)天然5*25.2420309147015*40*25*饱和3*16.3内摩擦角(°)天然25*13.93232.54110*16*12*饱和22*10.8抗拉强度(kPa)9272432抗压强度(MPa)天然7.64.427.8饱和4.82.819.1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测定130*300*500250*400400*1500变形模量(MPa)790400*3374弹性模量(MPa)1106600*4028泊松比0.370.35*0.13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5*40*400*330*120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0*0.40*0.5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30*80*30*50*50*30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6*15*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80*负摩阻力系数0.25*注: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工程地质分段评价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1)场地稳定性评价拟建五横线道路工程,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沿线总体地势东高西低,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局部为施工区,地形变化较大,地面高程219~261m,地形坡角一般5~30°,局部有顺向陡坡存在,坡度可达55°。里程K2+460~K2+560、K2+620~K2+710段受人类活动影响,为施工区回填区,地势相对平缓。道路里程K2+440~K2+540右侧场地现有人工填土边坡,根据平面图及24-24’剖面,边坡坡向约50°~159°,边坡长度约130m,坡顶地面高程约254m,坡底地面高程约227m,边坡高度约27m,坡角约27°,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组成,松散~稍密,含有块石。据现场观测、调查及钻探揭露,该边坡已分阶放坡,岩土界面约0~22°,边坡未发现变形迹象,现状边坡稳定。综上所述,拟建工程场地总体稳定。(2)建筑适宜性评价本次勘察查明勘察区岩土条件中等复杂,地貌宏观上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无滑坡、危岩、软弱夹层、地面塌陷、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无不利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场地与地基稳定性问题主要为人工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在合理的设计下都可保证其稳定。因此本场地适宜拟建工程。线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五横线道路实施范围K2+254.332~K2+791.378,道路全长537.046m。其中里程桩号为K2+565.000~K2+745.000为上跨东7号路桥梁,桥梁总长180m。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两侧将形成挖方及填方边坡,岩质边坡最大高度27.8m,土质边坡最大高度12.8m。现对该道路分段评价如下:(一)K2+254.332~K2+315.000挖方路堑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Ⅰ-Ⅰ’、1-1’~3-3’剖面及平面图可知,本段上覆土层厚度约0.0~6.9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25°,局部边坡大于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97°,设计标高232.566~233.848m,地面高程234.0~245.5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左侧形成土质边坡,右侧形成岩土混合边坡,现评价如下:(1)左侧边坡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90°,坡长约75m,坡高约2.2~7.5m,土层厚度约2.2~5.5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建议对该段边坡按1:1.75坡率进行刷坡处理,并应对边坡进行护坡处理,防止冲刷等。现对该边坡按1:1.75放坡后进行稳定性验算,选取2—2’剖面(示意图见下图)按折线滑动法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过程见下表2-3。表4-3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条块号重度(kN/m3)面积(m2/m)自重(kN/m)外倾结构面下滑力(kN/m)抗滑力(kN/m)传递系数剩余下滑力(kN/m)稳定系数(Fs)倾角(°)长度(m)内聚力(KPa)内摩擦角(°)120.514.3300.32.95.9151015.19141.381.000220.530.2634.21713.81510185.42313.940.990320.518.0378.0177.51510110.52176.241.0017.13420.511.3237.3179.7151069.38185.511.0002.14由计算可知,土体沿岩土界面的稳定系数Fs=2.14,大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土体稳定性较好,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移。由于土层较薄,建议清除表层土层,沿岩土界面刷坡处理。(2)右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10°,坡长约75m,坡高8.2~26.9m,其上部土层厚约0.0~1.2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对下部岩质边坡进行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见图4-2):图4-2赤平投影图右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外倾结构面为J2裂隙面和层面与J1裂隙组合交线AO,组合交线AO倾角较缓(5°),边坡稳定性主要由J2裂隙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J2裂隙方向滑塌,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选3-3’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公式选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2,验算示意图见下图,计算结果见下表4-4。表4-4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上部土重(kN)坡高岩体重度结构面面积结构面体积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内聚力边坡稳定性系数018.825.514.120.78316401.11根据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为1.11,直立切坡后边坡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久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和爆破施工中,边坡岩体易沿J2裂隙方向滑塌,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和砂质泥岩,边坡岩体破裂角根据(45°+Φ/2)取61°,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或者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3)路基本段道路开挖后,中等风化基岩出露部分,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出露部分,路基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必要时翻挖、换填,压实填土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二)K2+315.000~K2+470.000挖方路堑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Ⅰ-Ⅰ’、4-4’~10-10’剖面及平面图可知,本段上覆土层厚度约0.0~8.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25°,局部边坡大于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96~102°,设计标高233.848~237.189m,地面高程243.0~264.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左右两侧形成岩土混合边坡,现评价如下:(1)左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86°,坡长约157m,坡高12.9~24.0m,其上部土层厚约0.0~2.0m,下伏基岩为砂岩、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对下部岩质边坡进行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见图4-3):图4-3赤平投影图左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性主要砂岩和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根据(45°+Φ/2)取61°,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或者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2)右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10°,坡长约157m,坡高14.0~26.9m,其上部土层厚约0.0~8.2m,下伏基岩为砂岩、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对于土质边坡按1:1.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后,由于岩土界面较陡,边坡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根据场地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选取10—10’剖面(示意图见下图)按折线滑动法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过程见下表4-5。表4-5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条块号重度(kN/m3)面积(m2/m)自重(kN/m)外倾结构面下滑力(kN/m)抗滑力(kN/m)传递系数剩余下滑力(kN/m)稳定系数(Fs)倾角(°)长度(m)内聚力(KPa)内摩擦角(°)120.523.9489.9521.611.01510180.36245.320.9737.30220.534.9715.4511.26.91510138.96227.250.9742.44320.524.8508.4011.25.4151098.75168.941.0042.67420.57.9161.9511.22.1151031.4659.511.0039.42521.022.9480.9011.211.3151093.41227.771.000.001.71由计算可知,土体沿岩土界面的稳定系数Fs=1.71,大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土体稳定性较好,边坡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移。故土层按1:1.75坡率放坡处理可行。对下部岩质边坡进行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5.2.1-1),右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外倾结构面为J2裂隙面和层面与J1裂隙组合交线AO,组合交线AO倾角较缓(5°),边坡稳定性主要由J2裂隙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J2裂隙方向滑塌,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选3-3’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公式选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2,验算示意图见下图,计算结果见下表4-6。表4-6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上部土重(kN)坡高岩体重度结构面面积结构面体积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内聚力边坡稳定性系数220.519.525.517.5188316401.07根据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为1.07,直立切坡后边坡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久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和爆破施工中,边坡岩体易沿J2裂隙方向滑塌,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和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根据(45°+Φ/2)取61°,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本侧边坡对于上部土层较薄的建议进行清除或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土层较厚的建议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3)路基本段道路开挖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出露,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作路基持力层,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三)K2+470.000~K2+531.00挖方路堑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Ⅰ-Ⅰ’、11-11’、12-12’剖面及平面图可知,本段上覆土层厚度约1.7~21.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及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25°,局部边坡大于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108°,设计标高237.189~238.410m,地面高程238.0~251.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左侧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右侧形成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1)左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86°,坡长约50m,坡高约3.0~12.5m,土层厚度约3.0~4.2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对下部岩质边坡进行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见图5.2.2-1),左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性主要砂岩和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根据(45°+Φ/2)取61°,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或者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2)右侧边坡该边坡为土质边坡,坡坡向10°,坡长约50m,坡高4.8~11.9m,地形坡度5~10°,该边坡无整体稳定性问题,沿线地形平缓,有放坡条件,建议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并应对边坡进行护坡处理,防止冲刷等。(3)路基本段道路开挖后,部分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出露,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作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出露部分,路基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必要时翻挖、换填,压实填土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需要注意的是,在里程K2+500.000~K2+531.000段,本道路与同期规划的东湖路交叉,若东湖路先修建,左右两侧将不形成边坡,则左右两侧顺接东湖路;若本道路先修,则左右两侧边坡按建议坡率放坡处理。结论与建议勘察结论(1)本次详细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勘察大纲执行,相关人员资质符合国家规定,勘察重点突出,报告的结论正确,查明了场地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议合理可行,可供设计与施工使用。通过本次详细勘察工作,拟建道路沿线地段未见断层、滑坡、泥石流、塌岸等不良地质作用;斜边坡现状总体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道路施工形成的填方路堤、挖方路堑边坡易于防治,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因此本场地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2)勘察场地中等复杂,场区地貌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沿线岩体结构面一般为二组,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轻微,构造裂隙不发育,基岩完整性较好。(3)场地总体水量较小,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具微腐蚀性。(4)基础持力层选择: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的持力层;填土出露段应以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填方路段应以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5)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除国家特别规定外,桥梁段可采用C类设防,路基可采用简易设防。勘察建议(1)拟建道路的岩质挖方路堑边坡,建议对该类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坡高大于8m的边坡建议按8m进行分阶放坡,采用锚喷支护,设置宽2m的平台,建议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2)填土路堤边坡建议按1:1.75的坡率进行分阶放坡处理,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的,在边坡范围内地形坡度较陡处错台施工,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并清除表土层。回填前,清除原有地面植物根须及淤泥质土,斜坡挖成逆坡台阶状,分层压实回填。(3)线路路基段应设置有效的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产生危害及影响线路稳定性;在挖、填方边坡段,应设置相应坡面防护措施,并应在边坡坡顶、坡面、坡脚设置排水系统,在坡顶外围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产生危害及影响线路稳定性,施工前应对地表水进行有效排放,清除有机质土层;挖方边坡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跳槽开挖,及时支护的施工方式,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不会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4)路基持力层选择:挖方段部分中等风化基岩出露段,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出露部分,路基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填土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填方路段应在清除表层耕植土后,以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对于桥台及桥墩等建构物基础应以下伏中风化基岩为其持力层。部分一半位于中风化基岩一半位于填土的路基段,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较大带来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5)建议根据建办质【2017】39号文的要求,分析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建议进行挖孔桩专项论证。(6)场地地下水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在雨季时场地的地下水水量将会大增,因此建议雨季进行施工时,桩基础宜选用灌注桩为宜,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则应加强施工排水。(7)地基承载力及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4.7-1。(8)本报告中提供的各项岩土参数是以岩土室内外试验成果为基础,分地层及岩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14.2节等相关规定及要求,经统计、分析后选定的,是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是对场地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整体评判,反映场地岩体的普遍特征。由于场地内各地层的沉积环境、物质成分、胶结程度存在差异,为非均质体,存在变异性,本报告中提供的各项岩土参数不是岩土参数试验值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由于施工阶段与勘察阶段在取样位置及深度上的不一致,施工期间送检的岩土试验值与勘察成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会出现岩石强度或低或高的情况,特提请设计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并作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由于岩层倾角较陡,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取芯困难的情况。(9)该场地砂质泥岩、粉砂岩强度低,采用旋挖成孔时可能存在取芯困难的情况,施工期间对地基承载力验证时,可采用旋挖超前钻探取样或采用岩基现场荷载试验等方式予以解决。(10)结构面一般存在波状起伏或斜层理等情况,本报告所列岩层及裂隙产状为地表调查的优势产状数据,施工阶段应加强校核验证工作。(11)施工中应加强场区内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并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12)施工中应加强基础验槽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我院地质人员,以便会同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处理。现状交通条件图4-4协同创新区现状交通图目前龙盛片区内、外交通便利。东侧有南两高速解决对外出行,内部有现状两江大道,两江大道为龙兴镇内一条南北向的主要干道,直接与绕城高速路连接,盛唐路已建成通车。道路拟建场区附近还有现状四级公路(双新路:龙兴镇至玉峰山)、机耕道,连接龙兴镇、御临镇、鱼嘴等地区,天堡寨地块局部已平场,可直达五横线(御复路-西湖路)范围,项目建设交通较为便利。图4-5在建御复路图4-6片区内现状公路沿线重要构筑物(1)现状建筑物拟建道路周边现状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2)规划建筑物项目两侧用地以科研、商业、非建设用地为主,现阶段建筑规划方案未成型。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通过对现状、地势及坡度分析,以及灾害防治、植被利用等综合评价,场地适宜道路施工建设。(2)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a、石料:周围地区解决,运距5km之内,石料主要有砂岩、石灰岩,石质坚硬、强度高。b、砂料:重庆长江沿线细砂、特细砂及混合砂均可使用,运输方便。c、钢材、水泥、木材:重庆本地有大型水泥厂、钢铁厂,就近解决,价格合理,木材从市内市场购买。道路排水系统概况本次设计道路未形成完整体系的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周边地貌有多处自然水系汇至任河,本次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水系修建涵洞,即保留原有排水通道也作为雨水管道下游排出口以节约工程造价。沿道路修建污水管道,用以收集上游污水,同时为以后地块开发预留过街管道,保证污水收集率。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设计基准年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永久性边坡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高边坡支护设计及稳定性评价边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以“确保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在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时,需选取最不利的边坡进行分析,分析软件采用理正岩土6.5版。工程地质评价K2+254.332~K2+315.000挖方路堑段工程地质评价本段线路总体走向97°,设计标高232.566~233.848m,地面高程234.0~245.5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左侧形成土质边坡,右侧形成岩土混合边坡。本段上覆土层厚度约0.0~6.9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25°,局部边坡大于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1)左侧边坡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90°,坡长约75m,坡高约2.2~7.5m,土层厚度约2.2~5.5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建议对该段边坡按1:1.75坡率进行刷坡处理,并应对边坡进行护坡处理,防止冲刷等。(2)右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10°,坡长约75m,坡高8.2~26.9m,其上部土层厚约0.0~1.2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或者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3)路基本段道路开挖后,中等风化基岩出露部分,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出露部分,路基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必要时翻挖、换填,压实填土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K2+315.000~K2+470.000挖方路堑段工程地质评价本段上覆土层厚度约0.0~8.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25°,局部边坡大于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96~102°,设计标高233.848~237.189m,地面高程243.0~264.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左右两侧形成岩土混合边坡。(1)左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86°,坡长约157m,坡高12.9~24.0m,其上部土层厚约0.0~2.0m,下伏基岩为砂岩、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或者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2)右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10°,坡长约157m,坡高14.0~26.9m,其上部土层厚约0.0~8.2m,下伏基岩为砂岩、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对于土质边坡按1:1.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后,由于岩土界面较陡,边坡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本侧边坡对于上部土层较薄的建议进行清除或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土层较厚的建议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3)路基本段道路开挖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出露,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作路基持力层,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K2+470.000~K2+531.00挖方路堑段工程地质评价本段上覆土层厚度约1.7~21.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及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25°,局部边坡大于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108°,设计标高237.189~238.410m,地面高程238.0~251.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左侧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右侧形成土质边坡。(1)左侧边坡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86°,坡长约50m,坡高约3.0~12.5m,土层厚度约3.0~4.2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或者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下部岩质边坡,建议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2)右侧边坡该边坡为土质边坡,坡坡向10°,坡长约50m,坡高4.8~11.9m,地形坡度5~10°,该边坡无整体稳定性问题,沿线地形平缓,有放坡条件,建议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于边坡高度大于8m的进行分级放坡,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并应对边坡进行护坡处理,防止冲刷等。(3)路基本段道路开挖后,部分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出露,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作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出露部分,路基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必要时翻挖、换填,压实填土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需要注意的是,在里程K2+500.000~K2+531.000段,本道路与同期规划的东湖路交叉,若东湖路先修建,左右两侧将不形成边坡,则左右两侧顺接东湖路;若本道路先修,则左右两侧边坡按建议坡率放坡处理。边坡设计边坡安全等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本次设计安全等级取为一级/二级,根据设定的边坡使用年限,为永久性边坡。边坡设计一般填方路基设计填方段边坡高度小于8m时,坡率为1:1.5,大于8m每8m为一级边坡,第二级坡比为1:1.75,第三级以下坡比均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K2+600断面,由于现状地面较陡,左侧填方采用1:2放坡,大于8m每8m为一级边坡,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填方边坡坡脚5m范围内设置排水沟。路基分层填筑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土,以利地面临时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系统,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填方路基填筑完成后若与原地面形成“V”字形积水区域,需将坡脚积水区域填至与排水沟形成2%的坡度标高,以利于排水。一般挖方路基设计道路两侧无重要建筑物,具备放坡条件。根据地勘资料,根据地勘资料,拟建道路沿线地段未见断层、滑坡、泥石流、塌岸等不良地质作用;斜边坡现状总体稳定。挖方边坡结合地勘建议及两边地块设计资料进行打造,开挖坡率按照1:2.00,每级边坡坡高均为8m,第一级边坡坡脚设置1m宽碎落台,以后每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碎落台。边坡坡面采用蜂巢格室生态护坡。在高边坡的方案设计中,基于1:2的开挖坡比,提出了1:1的开挖坡率做为比选方案。两个挖方坡比均能满足路基的安全稳定,但是基于1:1的挖方坡率与左侧地块的建筑布局匹配不佳,后期成型后不宜打造景观,边坡的护坡形式也较为单一,与园区高标准的定位相悖。而1:2的挖方坡比与地块建筑结合较好、可高标准打造景观绿化,并且多出的石方可调配至东湖路,达到片区的土石方平衡。综上所述,本次挖方坡比采用1:2做为本次的设计挖方坡比。三、支挡结构设计本次五横线四标段范围内,在桥台后共设置支挡结构1处,挡墙形式为扶壁式挡墙,挡墙的基底高程根据右侧地块的场平高程进行设计,挡墙外的填方边坡按临时边坡考虑,临时填方边坡坡率为1:1.5。道路两侧地块目前已进场施工,与道路临近的的地块场平需在道路路基成型后再进行施工。若地块场平先于道路路基实施,边坡范围内的场平压实度必须严格按照路基压实度进行控制,以避免后期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路基的安全、稳定。本次设计支挡结构路段如下:表STYLEREF1\s5.10挡墙设置情况一览表挡墙编号类型桩号位置长度(m)设置原因1#扶壁式路肩墙K2+578~K2+600右侧22台后挡墙特殊路基处理(1)软基处理本设计范围内水田和鱼塘广泛分布,需要对稻田和鱼塘内的软弱路基进行处理,保证路基工作强度和干湿状态。当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软土层较浅(H<3m),或有局部少量软基时,采用全部挖除,清淤后换填一般路基合格填料。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池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池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晾干路基;回填一般路基合格填料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当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软土层较深(H≥3m)时,采用抛片、块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施工方法如下:挖除面层以下200cm软土,抛入100cm厚块片石挤淤方式处理;用重型压路机(加振动力不小于40T)将块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到路基稳定,抛石基础应比路基宽100cm,以保证路基基脚稳定;在块片石上铺设30cm厚级配碎石垫层。剩余土层铺设一般路基合格填料按正常路堤填筑。抛填顺序应先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再渐次向两侧展开,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块片石料粒径10~50cm,且粒径小于30cm的片石含量不得超过20%,强度不小于25MPa。级配碎石垫层选用碎石、角砾、圆砾、砂砾,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物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含泥量不大于5%。根据地勘建议及现场情况,本项目沿线路基范围有大量的抛填土。K2+490~K2+510段土层较厚,采用翻挖2m后加强夯处理保证路基稳定;K2+470~K2+590段土层较薄,采用翻挖换填3m。(2)强夯处理根据地勘建议及现场情况,本项目沿线路基范围有大量的抛填土。K2+490~K2+530段土层较厚,在翻挖换填基础上采用一层强夯来保证路基稳定性。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破坏模式分析(1)K2+254.332~K2+315.000段左侧边坡:本段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岩体强度控制。右侧边坡: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岩体强度控制。(2)K2+315.000~K2+470.000段左侧边坡:左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右侧边坡:对于土质边坡按1:1.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后,由于岩土界面较陡,边坡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同时,边坡稳定性也受自身岩体强度控制。(三)K2+470.000~K2+531.00段左侧边坡: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右侧边坡:该边坡无整体稳定性问题,沿线地形平缓。稳定性分析一、1#高挖方边坡地质概况: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90°,坡长约75m,坡高约2.2~16.0m,土层厚度约2.2~5.5m,下伏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岩土界面较缓,土层厚度较小,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边坡支护设计:建结合地勘建议及后期景观打造,本段边坡按1:2进行分级放坡,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平台,并设置2%外倾斜坡以利于排水,坡面采用岩质边坡蜂巢格室生态护坡大样图。稳定性评价:按设计放坡后,本段边坡为岩质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第6.3.3条,当边坡沿外侧软弱结构面破坏时,破裂角取该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和45°+φ/2两者中的较小值,故按最不利结构面拟定破裂角取61°。按照岩石边坡坡率均为1:2,边坡的倾角为27°,小于结构面破裂角,边坡是安全的。坡面采用蜂巢格室生态护坡防止岩质边坡风化剥落和局部掉块,边坡局部安全稳定。二、2#高挖方边坡地质概况:该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10°,坡长约157m,坡高14.0~32.2m,其上部土层厚约0.0~8.2m,下伏基岩为砂岩、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对于土质边坡按1:1.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后,由于岩土界面较陡,边坡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边坡支护设计:建结合地勘建议及后期景观打造,本段边坡按1:2进行分级放坡,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平台,并设置2%外倾斜坡以利于排水,坡面采用岩质边坡蜂巢格室生态护坡大样图。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第6.3.3条,当边坡沿外侧软弱结构面破坏时,破裂角取该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和45°+φ/2两者中的较小值,故按最不利结构面拟定破裂角取61°。按照岩石边坡坡率均为1:2,边坡的倾角为27°,小于结构面破裂角,边坡是安全的。坡面采用蜂巢格室生态护坡防止岩质边坡风化剥落和局部掉块,边坡局部安全稳定。三、3#高挖方边坡地质概况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该边坡坡向约186°,坡长约157m,坡高15.5~29.5m,其上部土层厚约0.0~2.0m,下伏基岩为砂岩、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20°。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边坡支护设计:建结合地勘建议及后期景观打造,本段边坡按1:2进行分级放坡,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平台,并设置2%外倾斜坡以利于排水,坡面采用岩质边坡蜂巢格室生态护坡大样图。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第6.3.3条,当边坡沿外侧软弱结构面破坏时,破裂角取该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和45°+φ/2两者中的较小值,故按最不利结构面拟定破裂角取61°。按照岩石边坡坡率均为1:2,边坡的倾角为27°,小于结构面破裂角,边坡是安全的。坡面采用蜂巢格室生态护坡防止岩质边坡风化剥落和局部掉块,边坡局部安全稳定。四、4#、5#高填方边坡地质概况:本段线路总体走向108°,设计标高238.410~239.868m,地面高程220.0~237.0m。按设计路面标高挖填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约3.0~20.0m的人工填土边坡,下部土层无剪出孔口,土层无整体稳定性问题。边坡支护设计:建结合地勘建议,本段边坡按采用分级放坡,第一级边坡坡率1:1.5,第二级边坡坡率1:1.75,,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平台,并设置2%外倾斜坡以利于排水,喷播植草防护。稳定性评价:根据计算结果,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6>1.30,满足《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范要求,边坡安全稳定。路基边坡防护设计边坡防护本项目周边用地为城市规划区,五横线四标段左侧为教育科研用地、科研商业商务兼容用地、;右侧为公园绿地、商业用地等。根据业主开发进度与意见,周边地块已进场施工,人高路与东湖路之间左侧二级及以上边坡按临时性边坡考虑,一级边坡按永久性边坡考虑;此外,K2+540~K2+600段填方边坡,鉴于房建高程为239.5m,与道路高程接近,也按临时性边坡考虑。后续也可根据意见,视情况增减边坡防护范围。(1)填方边坡蜂巢格室护坡永久性填方边坡采用蜂巢格室护坡防护。本项目填方边坡均为临时边坡,无填方蜂巢格室护坡。(2)挖方边坡蜂巢格室护坡永久性岩质挖方边坡采用蜂巢格室护坡防护。挖方蜂巢格室护坡设置范围以及坡面面积如下表所示。表8-2挖方蜂巢格室护坡设置一览表序号位置坡面面积(m2)1K2+545~K2+499左侧41682K2+545~K2+503右侧106723K2+740~K2+791左侧6944K2+740~K2+780右侧134合计15668(3)喷播植草护坡人高路与东湖路之间左侧二级及以上边坡、K2+540~K2+600段填方边坡按临时性边坡考虑,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做法:将清表土中的耕植土(不含建筑垃圾、污染土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成分)混合草籽、灌木籽,以比较均匀的厚度喷射固定在整理平整的稳定边坡坡面上。选择种植的草、灌木应为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适应区域气候条件、抗干旱、耐贫瘠的多年生草(灌)籽,草种可选紫花苜蓿、狗牙根,一般用量8~20g/m2,另外还应加入适量的草花(金鸡菊、波斯菊、野菊花)、灌木(紫穗槐、多花木兰、坡柳)种子,一般用量10~20g/m2。喷播混合物喷射厚度为10-15cm,喷播施工完成后及时覆膜养护。喷播植草护坡设置范围以及坡面面积如下表所示。表8-3喷播植草护坡设置一览表序号桩号位置坡面面积(m2)1K2+254~K2+294左侧3592K2+307~K2+488左侧51203K2+540~K2+614左侧14274K2+545~K2+600右侧1284合计8190具体施工方法及用量可根据施工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现场调整。安全防护措施1)人行道栏杆设置为保障人行安全,本次设计在填方边坡高度大于3m、路外侧设置路堤或路肩挡土墙(临空面总高度大于3m)挡墙且附近有行人活动处的路段,人行道外边缘设置人行道栏杆。也可根据业主要求进行调整。本次设计人行道栏杆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表8-4人行道栏杆设置一览表序号桩号位置长度(m)1K2+540~K2+600左侧782K2+544~K2+600右侧72合计1502)防护网设置本次设计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m且路段附近有行人活动的路段,坡顶外设置防护网。也可根据业主要求进行调整。本次设计防护网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表8-5防护网设置一览表序号桩号位置长度(m)1K2+254~K2+480左侧3112K2+254~K2+500右侧2733K2+735~K2+776左侧49合计633注:靠房建侧,实施前需报业主决策是否实施。3)防撞护栏设置本次设计在路外侧设置路堤或路肩挡土墙的路段、填方边坡高度大于3m的路段、陡坡急弯路段设置了防撞栏杆,确保行车安全。本次设计防撞栏杆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表8-6防撞栏杆设置一览表序号桩号位置长度(m)1K2+553~K2+600左侧622K2+553~K2+600右侧57合计119注:靠房建侧,实施前需报业主决策是否实施。路基排水设计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布置在3m占地线内侧。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占地线内侧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或排出。由于挖方采用1:2放坡,挖方边坡面积较大,挖方边坡每级平台上设置平台沟排水,平台沟总计长度为960m。表8-7截排水沟设置一览表序号桩号位置形式长度(m)1K2+254~K2+480左侧临时2742K2+254~K2+485右侧272合计546危大工程专项设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第37号)已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文件,危大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参考如下:表9-1危大工程以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1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滑坡处理和填、挖方路基工程1.滑坡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3.填方边坡高度≥8米。1.中型及以上滑坡体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3.填方边坡高度≥12米。4.曾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高边坡项目。3基础工程1.挡土墙基础。2.沉井等深水基础。1.平均高度不小于6m面积不小于1200㎡的砌体挡土墙的基础。2.水深不小于20m的各类深水基础。4大型临时工程1.围堰工程。2.挂篮。3.栈桥、临时码头。4.水上作业平台。1.水深不小于10m的围堰工程。2.猫道、移动模架。3.栈桥。5桥涵工程1.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2.打桩船作业。3施工船作业。4.边通航边施工作业。5.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混凝土浇注等。6.顶进工程。7.上跨或下穿既有市政道路、铁路施工。1.长度不小于40m的预制梁的运输与安装,钢箱梁吊装。2.跨度不小于150m的钢管拱安装施工。3.高度不小于40m的墩柱、高度不小于100m的索塔等的施工。4.离岸无掩护条件下的桩基施工。5.开敞式水域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作业。6.在三级及以上通航等级的航道上进行的水上水下施工。7.转体、缆索吊装、顶推施工。6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翻模、隧道模等工程。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翻模、隧道模等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1.搭设高度5m及以上。2.搭设跨度10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4.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5.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P1.搭设高度8m及以上。2.搭设高度18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及以上。4.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1.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及满堂支撑体系。1.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以上。7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3.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8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供水管道安装及维修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合伙协议3篇
- 年度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 2025年资阳货运从业资格证继续再教育考试答案
- 内河水运设施健康监测与预警项目级平台分类、船闸、码头、跨闸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常见特征指标超限初始阈值
- 2024版CFG桩基础工程承揽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元器件抵押交易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建设合伙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贷款大数据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签约流程操作手册
- 专项债券培训课件
- 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语文试题
- CNAS-CL01-G001:20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 校园重点防火部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3篇)
- 临时施工围挡安全应急预案
- ICP-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1.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码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部队冬季常见病的防治
- DB51-T 2944-2022 四川省社会组织建设治理规范
- 4《古诗三首》(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