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14课骑桶者_第1页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14课骑桶者_第2页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14课骑桶者_第3页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14课骑桶者_第4页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14课骑桶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虚构第14课骑桶者作品导读《骑桶者》故事的主人公去寻找火炉用煤,路上,木桶像一匹马一样驮着他,竟把他驮到了一地窑穹顶前;他骑在桶上颠簸摇摆得像是骑着一匹骆驼。煤店老板的煤场在地下室,木桶骑士却高高在上。他费尽力气才把信息传送给老板,老板也的确是有求必应的,但是老板娘却不理睬他的需求。“骑士”恳求他们给他一铲子哪怕是最劣质的煤,即使他不能马上付款。那老板娘解下了围裙像轰苍蝇一样把这位不速之客赶了出去。那木桶很轻,驮着“骑士”飞走,消失在大冰山之后。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一贯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不啻(chì)(2)咖啡(kā)(3)门槛(kǎn)(4)咳嗽(sou)(5)坐骑(qí)(6)蔑视(miè)(7)偌大(ruò)(8)穹顶(qióng)2.识字形(1)eq\b\lc\{\rc\(\a\vs4\al\co1(奔chí驰,松chí弛))(2)eq\b\lc\{\rc\(\a\vs4\al\co1(wǎn挽留,分miǎn娩))(3)eq\b\lc\{\rc\(\a\vs4\al\co1(咳sou嗽,shù漱口))(4)eq\b\lc\{\rc\(\a\vs4\al\co1(遗hàn憾,hàn撼动))(5)eq\b\lc\{\rc\(\a\vs4\al\co1(hún浑水摸鱼,hùn混合))(6)eq\b\lc\{\rc\(\a\vs4\al\co1(不chì啻,瓜熟dì蒂落))(7)eq\b\lc\{\rc\(\a\vs4\al\co1(pā趴窝,pá扒手))(8)eq\b\lc\{\rc\(\a\vs4\al\co1(遭yāng殃,yāngyāng泱泱大国))(9)eq\b\lc\{\rc\(\a\vs4\al\co1(liǎo蓼蓝,liáo寥落))(10)eq\b\lc\{\rc\(\a\vs4\al\co1(地jiào窖,yáo窑洞))3.辨词语(1)格外特别①随着近年来国产动漫的繁荣发展,不仅琳琅满目的国产动画片成为少年儿童休闲度假的好伙伴,而且各种国产动漫衍生品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②2013年广汽丰田广州马拉松赛组委会针对冠军奖金制定了一项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冠军选手需要达到一个成绩标准线,才能获得4万美元的全额冠军奖金。(2)驱使驱赶①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房的成本远低于商品房成本,之所以推脱建设保障房有压力,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利益。②摄影师在肯尼亚拍到了令人无比震撼的画面,庞大的红嘴奎利亚雀群在水源旁一群大象,红嘴奎利亚雀们的翅膀遮蔽了天空,蔚为壮观。辨析:(1)格外:a.表示超过寻常;b.额外,另外。特别:不一般的,有非常的意思,程度比“格外”轻。(2)驱使:迫使对方做某件事。驱赶:把对方赶走。答案(1)①格外②特别(2)①驱使②驱赶4.走近作者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短篇小说《eq\o(□,\s\up3(1))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他是奥地利小说家,是西方eq\o(□,\s\up3(2))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5.背景解读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和其他短篇小说一样,《骑桶者》也是作者随兴所至的产物,反映了他某一时刻的感触和心境。6.相关知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卡夫卡这个姓氏有两个响亮的开音节,读起来掷地有声,可是这位小职员出身的作家绝非海明威那种硬汉形象。生活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尽管在文学的道路上使足劲儿打拼,却从未尝过成功的喜悦。他死得太早。他说过:“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这是真正体验着人生苦涩的肺腑之言。不过,这番话里自有另一层意思,面对那位自信能够驾驭一切的文学大腕,他还是朝人家翻了一个白眼,表露出讥诮之意。作为犹太人,他在犹太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受捷克人的欢迎;作为讲德语的犹太人,他在波西米亚德国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提供保险的雇员,他不完全是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是工人。在职务上面他也不是全心全意地,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全部精力都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终生弥漫着悲观情绪的卡夫卡和家人、同学们都有一种理不清、说不明的距离,“他仿佛总是被一堵玻璃墙包围着”。因为他是预言家。他探究入微,一眼就看出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疏离——他成了后世众多流派之父。如今,他自己去和永恒会合,留下我们筋疲力尽地和这个他所预言的世界慢慢撕扯……课上交流探究1.文脉梳理2.文本研读(1)如何理解小说中的“飞翔”行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在《骑桶者》这篇小说里,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情节。飞翔本来是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让人心酸的举动,因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谓的用“轻”来化解“重”的文本。缺煤、寒酸、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主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而且让作品的层次丰富起来。(2)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一个穷得连煤都买不起的卑微人物。他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不是拎着桶去,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他自卑得很,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实在而真诚的行动,基本上全是在胡思乱想,既没有下来走进店门,也没有向老板开口借,只是期望老板的好心和可怜,结果,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总之,他是一个自卑、畏缩、惶恐、胆小、害怕失败,又耽于虚幻,渴望新生活,而命运可悲的小人物。(3)在小说中,“空煤桶”的寓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空煤桶”是匮乏、希求和寻找的象征,它的确隐含着关于匮乏和充实的寓意。匮乏与充实,世俗和浪漫是可能会反置的。只有当煤桶是空着的时候,你才能飞翔,如果装满了,准会重重砸在地上。如果老板娘不把“我”扇走,煤桶就会装上煤,而“我”也就不会飞到“冰山区域”去了。“冰山区域”在小说中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象征和隐喻。(4)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意是什么?小说的主旨又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含意: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味。主旨: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一贯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的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5)该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有人认为“飞翔”纯粹是一种童话中的行为,对表现文中的成人故事不伦不类;但有人又认为“飞翔”是作者的一项创造,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作用,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观点一)我赞同第一种观点。文中的“我”既然有“骑着木桶飞翔”的本领,怎么还会有为一桶煤而发愁的烦恼呢?再者,“我”有“骑着木桶飞翔”的本领,而煤店的老板娘对此竟然毫不吃惊,这不符合常理。(观点二)我赞同第二种观点。如果作者用一种沉重的笔触写主人公拎着煤桶去借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煤店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品内涵和指向就比较单一。另外,飞翔的方式避免了煤店老板(娘)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显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总之,“骑着桶”去借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3.技法探微(1)荒诞的想象文章中写到主人公骑着空空的煤桶,在空中向煤店老板索求一丁点儿的煤来取暖。骑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作者却真实地把它写在了小说中,这样不仅让人感到有趣味,更让读者体会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是那样的无助和软弱,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性。(2)巧妙的隐喻文中对景物的描写,看似简单平常,却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其中,本是给人以温暖的火炉,此时却“冰冷无情”,冰冷无情的火炉象征着冷酷无情的社会。“同样冷酷的天空”让人联想到自然的恐怖和无奈。文章最后写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人们生活在冰山之上,最终会走向灭亡!(3)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种象征是“卡夫卡”式的,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一目了然,而是有图象清晰、意蕴深沉的多重特点。主人公骑着煤桶去赊煤,空桶是匮乏、冀求的象征,正是空才“轻”、才能“飞”。于是,读者在空桶的飞翔中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桶的容易起飞,甚至轻轻一扇就“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卡夫卡的生存状态,“飞翔”也就成了卡夫卡寻求的一种方式,寻找一个生命的支撑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轻”(或说“轻逸”)的形象就是飞翔的形象。这一飞翔的形象,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但在小说里就可能存在了,它以飞翔(轻)的方式抵消了存在的沉重。素养拓展提升1.写作素材《骑桶者》这篇小说用一种虚幻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求借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适用角度]“关爱”“沟通”等2.美文欣赏语言是风'沟通是帆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因此生活在世上,人们需要相互沟通。那么,相互沟通的工具是什么呢?那就是——语言。如果说沟通是小草,那么语言就是那和暖的春风,让小草更青更壮;如果说沟通是黑夜,那语言就是夜幕中那明亮的繁星,让天空更加明朗;如果说沟通是风帆,那么语言是风,将人与人之间的小船送向更美好的未来。的确,语言是伟大的,它能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沟通的冰山融化;它能如和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能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之间的感情,让感情更加坚固,更加深厚。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了。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绝望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这么小的力量挽救过那么多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墙壁,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凭着语言去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在瘟疫泛滥的年代,她凭着语言去鼓励那些与病魔斗争的人们,让他们充满勇气去战胜困难。著有《人性的弱点》一书的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也是这样,他注重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鼓励人们用语言打破隔阂,同时,他自身也不停地给别人以鼓励和自信。可见,语言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就如雨果所说的那样:“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