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学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学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2、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3、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4、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5、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使用说明】1、依据课前导学通读教材,背诵考点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问题生成”处3、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课前导学】【情景涉入】阅读教材第35——41页。【知识结构】一、日军侵华(1937—1945年)(一)原因:日本侵略中国的既定国策(根本);转嫁经济危机(直接);中国内战,为侵略提供契机。(二)罪行:1、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局部侵华开始,局部抗战开始2、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全国抗日战争开始。3、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屠杀人数超过30万。4、日军在东北用活人做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七三一”部队)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2、经过: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抗战自卫声明书》,西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意义: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促成了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二)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2、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范,林彪领导的平型关战役(抗战以来首次大捷)。(1937)3、徐州会战: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1938)4、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国民党正面战场丧师失地的主要原因是:片面抗战路线)(三)中共领导敌后抗战1、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4、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壮大。(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原因: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全民族抗战(主因);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中共的正确领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海外友好人士及华人的支持等3、历史地位:⑴国内: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③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④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⑵国际: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存在问题】【课堂教学】【合作探究】1、日本近代单独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分析造成两次战争结果不同的原因。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回标巩固】1、“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2、1937年7月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3、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5、“……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6、“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北宋以来的民间俗语,但图中却出现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的标语。这主要是因为A.军人地位的提高B.土地革命的影响C.国民革命的高涨D.救亡运动的兴起7、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8、“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9、八路军总部在一道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根据这一命令所开展的军事行动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10、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八路军军歌》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12、“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3、南京大屠杀主凶松井石根的前秘书、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曾于1984年出版《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此书受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极端推崇。下列能够反驳南京大屠杀“虚构说”的证据有②②日本井手纯二于1938年1月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铁道栈桥附近的屠杀现场③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报道的南京日军杀人竞赛③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报道的南京日军杀人竞赛①1937年日军屠杀南京人民的万人坑遗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拓展提升】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年份阵亡人数(人)1937125,1301938249,2131941144,951194287,719注: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