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1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2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3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4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现阶段,未成年人严重暴力案件屡禁不止。随着前段时间湖南弑师惨案的发生,学术界又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而争论的主题即是否调整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距今为止,越来越多的案件主谋最终都是低龄的未成年人,可是因为其年龄较小,加之很多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往往难以在实际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这些犯罪不法分子却可以一定程度名正言顺的“逍遥法外”。本文的结构框架大致如下:首先,对于典型案件的思考,这也是整篇文章的文引,进而顺利引出本文的核心为题。即应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这;其次,综合阐述现阶段的未成年人犯罪实际情况,同时分析犯罪低龄化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第三,分别以三个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分析将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实际作用,即能够快速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与未成年人自身的发育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第四,综合讨论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行性,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途径,还有国内已具备相应的条件;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措施,有立法建议以及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更好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关键词:未成年人;预防;刑事责任AbstractThereisagrowingdemandforjuvenilecrimepreventioninthewayofresponsibilityage..Thisarticlemainlystudiestheproblemofjuvenilecriminalresponsibilityage.Inthefirstpart,atypicalcaseisstudied.Thecauseofjuveniledelinquencyismainlyfromtwoaspects:externalfactorsandinternalfactors.Inthethirdpartofthisarticle,weshouldreducethecriminallaw.Thefourthpartofthisarticlediscussesthefeasibilityofreducingtheageofjuvenilecriminalresponsibility,drawinglessonsfromoverseas.Thelegalprovisionsontheageofcriminalresponsibilityforadults,aswellasthecorrespondingconditionsinChina,arethelastones.Partisthespecificmeasurestoreducetheageofjuvenilecriminalresponsibility.Therearelegislativeproposalsandcorrespondingimprovements.Safeguardmeasures.Themainideaofthisarticleistoreducetheageofcriminalresponsibilityandbettersafeguardminors.Rightsandinterests.KeyWords:Juveniles;Prevention;criminalresponsibility目录独创声明 =1\*ROMANI摘要 =2\*ROMANIIAbstract =3\*ROMANIII引言 1一、问题的提出 X(一)典型案例——未成年人杀死女教师 2(二)案例引出的问题 3二、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状况及原因 3(一)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状况 3(二)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原因 4三、我国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5(一)短时间内急需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 5(二)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的需要 5四、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行性 5(一)各国关于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5(二)我国已具备降低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条件6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措施8(一)降低未成年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8(二)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8(三)加快制定社区矫正法9(四)增设新的非处罚措施9结论 11参考文献 13附录 X致谢 X引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尤其是以低龄化、团伙化为主。在我国,在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就是所谓的未成年人,这些公民所发生的犯罪行为即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法》当中有这样的规定::“一旦犯罪人年龄达到16周岁,那么其就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依笔者之见,我国法律条款当中所明确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即14岁以上18岁以下的公民违法法律规定而做出的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失的行为,此类行为往往应该受到刑法的处罚。究其发展起源,我们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几乎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其才引起了很多社会学和刑法学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以其为主体的学术研究数量不断上涨。同样从二战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成年犯罪现象的频率骤升,不断出现恶性案件,而且犯罪主体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特征,成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之一。在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未成年的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拉开序幕。一、典型案例(一)未成年人杀死教师案件之简介2015年十月下旬,湖南省境内出现的“几名未成年人杀死教师”案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案情的经过是犯罪嫌疑人刘宇等三人来到新廉小学玩耍,三人翻墙而入。三人因为没吃饭,于是萌生了到附件的小超市偷食品的念头。但是超市的大门紧锁,三人于是只好去寻开门工具。在此过程中,学校的值班老师李桂云误打误撞,李老师于是告诫三人切勿吵闹,然后他们发现该老师打开了窗户,担心被发现,便前去敲老师们试探,假装想喝水,老师热情的接待三人,这次的喝水,三人注意到李桂云钱包里有许多现金和卡,三人便起了歹意,便商量好,喝完水后继续破门,之后偷走了小卖部的一些零食和零钱后三人怕老师发现,变起了杀心。其中刘宇说:“现在我们都在14周岁以下,哪怕杀人放火,也无需坐牢。”这句话成为三人产生杀人动机的导火。于是他们联手将李老师打死,事后将老师的尸体和犯罪现场进行处理。在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三人时,惊讶不已,他们年龄最大的不过13周岁6个月,年龄最小的不满12周岁。所以由于其均未到刑事责任年龄,故免于处罚,三人被送到工读学校就读。(二)对案例的反思在本案当中,刘宇的一句话令人深思:我们还没有14周岁,打死人不犯法。似乎我国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已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刘宇的这句话,不仅引起了法学界的关注,更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我们应该反思是否应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我国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予处罚,这条法律一直被沿用了40年,至今仍未修改。本案中,我们不得不对这一法律产生质疑。再来分析本案,三名未成年人首先将被害人李某叫出宿舍,用木棒对李某进行殴打。使其重伤,在用布将李某的嘴堵上。当发现他们已经将李某打死之后,三名未成年人不慌不忙的换了衣服,把钱找出之后,然后冷静的“处理”尸体。他们一系列的行为,是早有预谋,而当时侦破这起案件的公安人员说:“我们分析这个案件的作案手法老练,结果抓获的是3名未成年人,着实令人大吃一惊。”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完全刑事责任,但在本案之中,三名未成年人早有预谋,作案手法极其残忍,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刑法中的未成年人无完全刑事责任产生质疑。最后,笔者认为,在我国,类似这类未成年人犯罪并不是个案,未满14周岁实施强奸、抢劫、杀人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在新闻之中不时见诸报端。而今日的“未成年人”与”十年前的未成年人”概念早已大不相同。随着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也绝非过去能相比,如果还一直沿用过去的规定,即14周岁是最低低刑事责任年龄,那么就会纵容低龄刑事犯罪。但即使考虑到人道主义,也不能为青少年霸凌网开一面。更不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保护伞。因此,在道德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法律不能袖手旁观,正义不能缺席。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迫在眉睫。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原因(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了犯罪低龄化的新特征,这种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根据最新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未成年人身心比以前成熟的更早。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大部分都是低龄化犯罪。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曾经在两会上说过:“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必须关注的,青少年犯罪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我们拉他一把,他门们就是正常孩子。”言犹在耳,然而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是否应该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上述案例当中,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及犯罪情节恶劣,分析原因,产生未成年人犯罪暴力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模仿使然,也有社会的大环境下的影响,分析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可以发现,他们作案手段的残酷程度远超人们对于未成年的固有印象,如果单从犯罪的手段来进行分析,简直不敢想象这些孩子在作案时怀揣着一颗怎样愤世嫉俗的变态之心?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还呈现复杂化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复杂化主要表现在设计的罪名新型化和犯罪手段的高科技等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便利化的同时,也给了未成年人交流犯罪提供了一种平台。我国网络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复杂化,而犯罪手段的复杂化也给我们的侦查机关办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二)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原因,对化解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困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原因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外因是未成年人自身身处的外部环境对其身心发育的影响。例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的偏差、社会上的不良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等。对未成年人来说都是诱发其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其二内因,是未成年人自身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导致其走向犯罪的不归路。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子女的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非常重要,常常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很多农村儿童父母因为受制于经济、时间、地域等因素,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或是带在自己身边也无暇照顾,这样孩子便缺少了应有的关怀和呵护,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正确的教育,从而寻找“另一种满足”由此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有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犯罪率达到了15.3%。。笔者认为,解决未成年人低龄化犯罪的根源,家庭应当肩负起重要的教育责任。第二,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没有把好关,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一个重要诱因。一些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理念教育、身心健康的不重视、漠视甚至歧视。对一些习惯不良的未成年人采取放任甚至不教育的措施,这使得原本可以以教育方法挽救回来的孩子,因为方法不当,变成了危害社会的危险人群。笔者认为,该年龄段未成年人逆反心理极强,很难用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第三,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在我国,未成年人思想和身心都尚未成熟,缺乏法制教育,根据调查,在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绝大部分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导致犯罪和触犯法律。在我国法制完善的阶段,一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的音像制品泛滥,未成年人的模仿性强,很容易受其干扰,大部分未成年人犯他们经常看色情书刊、音像制品。而且经常进入一些三厅两室两吧。虽然我国早已有过法律条文,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两吧,但是部分经营者往往被利益熏心,枉顾法律规定,将未成年人当做他们获利的对象,于是就会想法设法诱骗未成年人到此消费,而未成年人自身又缺乏相应的意识,难以抗拒不良诱惑,一旦接触网游,便很有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由此诱发很多犯罪事件。三、我国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一)短时间内急需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我国刑法早已对就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规定。立法者的观点是:如果公民尚未达到14周岁,那么其心智发展整体水平有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于是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掌控能力,所以应该免去对他们的惩罚。所以很多14周岁以下的犯罪分子因不到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而免于处罚。如何判断一个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我国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判断其心智是否健全,其次判断其能否识别大是大非,辨别自己的行为,并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何种后果。最后,判断其生理状况,是否能支撑其作出该种犯罪的体力和智力。当然在此还应该考虑一国的国情、历史因素等等。而笔者要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来论证我国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二)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的需要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应该被重点关注,但是被害未成年人的角度也应该作为保护的重点。对于被还未成年来说,他们在遭遇犯罪时,心智还不成熟,导致其遭受的创伤也是难以消除的,而被害人的家属更是如此,倘若不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加以处罚,被害人甚至也会认为自己犯罪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长此以往,被害人心理发生扭曲,也走向犯罪的深渊,谈何健康成长。四、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行性(一)各国关于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因为不同国家文化素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的国情,美国各个州对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都不同,例如,俄克拉荷马州将其认定为7岁,阿肯达州是12岁,内华达周是8岁等等。由此可见,美国对于未成年人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差异还是很大的,并且不难看出,美国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步点较低,这代表着美国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此外,在美国,对于界定为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也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规定是:假如犯罪人没有达到刑法规定的年龄,那么可以免罪辩护,相反,假如达到年龄,但没有达到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应标准,则可以减轻处罚。由此便产生了少年司法制度,在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将未成年人犯罪从成年人犯罪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的未成年人的刑法,不仅如此,美国还专门设立了少年法庭,法院内部设置了不同部门,还聘请了专门的法官来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设立了专门的缓刑机构和矫正机构等等。这使得美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得到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合理对待。(二)我国已具备降低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条件第一,现有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刑法当中有这样的规定,对于那些被判达到有期徒刑判罚的罪犯来说,如果他们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那么一旦执行处罚完毕,那么在未来五年内,这些未成年人再犯类似的罪行,即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罪,就不构成累犯。累犯制度的目的是严厉打击情节恶劣的再犯者,并预防其再次犯罪。而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被改造和矫正,有了修八这一规定,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意义。修八第十一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的关注和爱护逐渐增加,这一特点在法律层面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法律都很好的兼顾了未成年在该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且着重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所以在判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方面,缓刑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因为缓刑不仅可以避免给未成年人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而且杜绝了未成年进入监狱带来的不良后果出现。除此之外,从未成年的角度出发,缓刑能够一定程度帮助他们重回正常生活模式,并且与刑法经济的要求相匹配。我国其他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比如,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当中,有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做出详细规定。在我国,有多部法律都为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司法保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其中主要包括对于未成年犯要分押分管,保障未成年犯的受教育权,要注重对其的教育改造,要保障其升学、就业不受歧视,在判罚阶段,对未成年犯的详细信息进行重点核查,尤其履行相关程序,确定其实际年龄。如果确定该罪犯尚未成年,那么就按照法律要求,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但是这一现象的实现,往往需要公安机关、司法部门等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互相协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为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司法保护2。依笔者之见,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应该被重点关注,但是被害未成年人的角度也应该作为保护的重点3。同时,我们更应该优先考虑被害的未成年人,他们在遭遇犯罪时,心智还不成熟,导致其遭受的创伤也是难以消除的,而被害人的家属更是如此,倘若不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加以处罚,被害人甚至也会认为自己犯罪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长此以往,被害人心理发生扭曲,也走向犯罪的深渊,谈何健康成长。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措施(一)降低未成年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下线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下线调至十二周岁。首先,在宏观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现在的未成年人从小便表现出明显的早熟倾向,不管是心理承受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明显的变化逐渐在民事法律当中有所体现,因此,有专家特意提出了民事行为能力变动的权利方案,在相关部门审核民法的专门会议上,一些立法者建议,改变过去14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这一规定,相反,将该年龄下降为12岁。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类也因此受益,学习理解的整体水平嫁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刑法是限制和规范人类行为的主要载体,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刑事责任的实际年龄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建议立即就现阶段实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做出改动,有现在的14周岁变为12周岁;笔者提出这一建议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现在人类的成长速度和心理发育整体水平和过去相比有了较大改变,就心智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12岁的孩子无异于过去14岁的孩子;第二,一般情况下,人到了12周岁,几乎已经完成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教育,思维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青春期往往也始于12岁,此时的孩子极易冲动,有很大的可能性去伤害别人,与此同时,也很容易被他们上海,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外界所提供的管束和指引作用,因此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为12岁,能够一定程度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三观。第三。法律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需要在不同时期为不同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所以法律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针对性调整,对其中不再适用的条款和内容进行改动。对于立法者而言,将刑事责任年龄限定为14岁,主要目的是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可是因一旦该规定因为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再适用,那么就很可能适得其反,有悖立法者的初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下线降低至十二周岁是十分可行的。不过对未成年人还要以教育、感化为主,不能只是简单的依靠刑法的强制力,还要其他相配套的措施是犯罪的未成年人尽早的完成改造,回归社会。(二)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只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减少不安因素的具体途径。除此之外,降低该年龄的目的还体现在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发生犯罪现象方面。要想完全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对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而是从法律体系的不同角度出发,,在各个环节都作出相应调整,最终形成一股合力,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国家兴衰,未来建设,全都系于未成年一肩,所以我们理应为了控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竭尽全力。(三)加快制定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是的主要手段有四种,分别是管制、裁定假释、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这些手段往往都是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社区矫正不但能够有效杜绝出现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还有助于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可谓一举两得,给犯罪的未成年人重返社会创造了一个有力的条件。而且与我国刑法的主要原则不谋而合,即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社区矫正的意义就是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重新生活。长远来看,社区矫正还可以改进我国的重视监禁刑,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社会矫正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对未成年人犯罪缺少明确具体的规定,未形成体系,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建议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首先,应当明确未成年人在社区矫正法中的范围。在上文中提到,目前我国只涉及了4种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才可以适用。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应当扩大其适用范围,比如相对付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由于实施了八种行为之外的犯罪而无法对其处罚。其次,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评估机构,在调查、审判、执行的过程中发挥其评估作用,在法院审理之前,调查未成年人的学历、家庭、社会遭遇,对未成年人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而后向法院提交结果。最后,笔者认为需要对从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从而避免一些失误,用考试的办法来对从事社区矫正的人员进行其专业能力、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的考核。从事社区矫正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心理知识等。最重要的是具备爱心、耐心、责任感。(四)增设新的非处罚措施在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宏观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未成年人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因此,现阶段所实行的有限刑罚和非刑罚处理措施,并不足以完全应付各种不同的复杂情况,急需出台更多具体、针对性强的规定。依笔者之见,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增设社区公益劳动。很多人总会误以为社区矫正的存在就没有必要再设置社区公益劳动,因为二者的功能功能完全场合,其实则不然,社区公益劳动可以有人民法院指派场所,要求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此地完成一定的公益劳动,这样可以让其在劳动中得到一定的教育和帮助。放眼全世界,该措施已经在很多国家都被使用,并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较为典型的有英国和美国,最近几年,美国在处罚罪犯环节,增加了劳动赔偿损失这一内容;而在英国,则是判罚一些罪犯去进行社会服务。笔者认为,对于未成年罪犯的处罚措施的制定,可以考虑一方面让其受到教育,又兼顾可以扩大其适用予刑事处罚的措施。增设善行保证。如果未成年人所犯的罪行情节较轻,那么法院可以判处监护人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用于担保,让未成年不再遭受刑罚处罚,然后勒令监护人以后对其严加管教。倘若该未成年又遭受行政拘留以上的处罚,那么担保金不再退还,上交国库。此举与我国感化教育为主的政策呼应,首先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其次一定的保证金,也保证了惩罚、预防的措施跟进。增设观护帮教制度。观护帮教并不是收容教养制度。在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没有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缺少监护人是其犯罪的一个重大原因。所以笔者认为,既然司法实践中有所谓的“观护帮教”。如若遇到此类未成年人,人民法院可以判处其6-2年的观护帮教。但教养管理所应当是要突出其教育目的,并且有设置一定的教育课程例如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使犯罪的未成年人能够在这里得到一些帮助,教养管理所的人员应当和社区矫正的人员一样要有一颗爱心、耐心,让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在这里能够被感化,认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努力的接受改造,最终重返社会能够适应社会,降低再次犯罪的发生率。结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的,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未成年人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的抵抗力低,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缺失,让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这条不归路,如何惩治,教育,和改造他们,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普通一份子,是当今政府和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正如前文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