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2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和,自古以来就是镌刻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山光悦鸟性,(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海内存知己,(3)_________”与《桃花源记》中“(4)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是人之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安得广厦千万间,(6)_________!”表现的是世之和。2.小语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文字作为活动素材,准备考考你。《礼记》记载的“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到了汉代更加盛行。汉代的玉璧被(fù)予了具有君子仁、义、信品德的社会功能,(A)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和。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已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和认知。徐州出土的汉玉,既是汉代民族统一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又是先秦用玉制度的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爱好和平的。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产于和田的玉料(B)地运到中原;中国又以玉璧等礼器作为礼品,与各国交好,玉器成了和平交好的信物。中国的“国”字金文中从“口”从“戈”,今天演变为从“口”从“玉”,从玉兵崇拜到玉礼崇拜,呈现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特征。和平、和(mù)、和谐是中华文明一直传承的理念。玉文化的内涵,表现了中国始终是、、,今天的中国仍然秉承改革开放的精神,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希望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fù)_________予
和(mù)_________(2)请你为A、B处选出合适的词语。A.蕴含
饱含
B.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3)请你为文中末段划线处选出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②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③世界和平的建设者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4)请你修改文中第二段划线句的语病。(5)联系材料,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请你判断“国”与“和”分别属于哪种造字方法。(
)A.象形会意 B.会意指事 C.会意形声 D.指事形声二、阅读(55分)(一)(14分)班级开展“学习《礼记》,共同进步”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①,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注释】①尸:祭祀中的主祭祀师。3.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4.根据提示推测字义。方法关联解释课内迁移虽有至道师严然后道尊
道:成语关联易如反掌先其易者
易:词类活用故人不独亲其亲当其为师,则弗臣也臣:查字典法及:①赶得上②达到③等到及其久也
及:(填序号)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6.请写出以下两句分别体现的学习方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_____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__________________(二)(5分)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学习活动,你参加的是“别出心裁品古诗”环节,请完成下列任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7.小语准备在公众号里推出苏轼这首词的赏析,并配了一幅画(如上图)。但又发现这幅画不妥,请你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8.你是这首词的领唱,演唱时你的表情应该是_________(请用一个词语准确描述),是因为整首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三)(7分)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搜集了相关学习资料,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系统是我国旧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和顺序是: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摘自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材料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摘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材料三】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多由动物发出。春天,布谷鸟鸣叫“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催人农忙。南方鹌鹑啼叫“豌豆八角”——告诉你蚕豆成熟。夏夜里“听取蛙声一片”——那是青蛙晚会大合唱。秋阳里,蟋蟀低吟——那是昆虫独自吟。冬天雪原:狼嗷虎啸——为争食向对手发出挑战。山谷中的林涛吼,田野里树叶飒飒响——前者是雄壮的示威,后者是小家碧玉的私语。至于稻麦、甘蔗拔节生长的声音,专注的科学家兴许能听到。雷声轰鸣——是告诉人类、万物,暴风雨来临了。要是没有大自然的口头语言,自然界将是一片死寂,那将是怎样的可怕?(摘自周章轼《品味大自然的语言》)9.你发现材料二、材料三中“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句农谚所描述的情景,对应了材料一中的_________节气。10.请你为材料三拟一个小标题。11.请你比较表格里的两组句子,具体说说原句比改动句好在哪里。原句改动句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杏花、桃花开的时候,农民们知道要赶快耕地种谷了。布谷鸟叫了,劳动人民知道该割麦插禾了。②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多由动物发出。大自然的口头语言都由动物发出。(四)(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黄河路过玛曲马宇龙①古老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而来,越过青藏高原,像一台蒸汽列车,冒着白汽驶入陇原大地,开始了陇上的漫漫行旅。此刻,我就坐在这列火车上,我就是黄河的一朵浪花、一波微澜。A河水一头扎入甘南,却猛地掉转方向,拐出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②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玛曲,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黄河。在我印象中,以黄河命名的县只此一家。③耳边回响着歌唱玛曲、歌唱黄河的民歌,我登上尼玛梁山梁,远眺黄河蜿蜒曲折,柔美地逶迤远去。在草原捧着云朵的地方,黄河像一条细细的白色飘带缓缓地舞动,安详、静谧、旷远。④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是河流遭遇了群山的阻挡,折向西北而形成的。自古河水东流,玛曲的黄河却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大江大河走向的一贯认知。黄河在这里不仅西流,而且来来去去,不断往复,由此滋生出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湿地。⑤顺着蜿蜒流淌的黄河行走,对于黄河“母亲”一般的感觉在我心中不断滋长。由源头的涓涓细流一路抵达玛曲的黄河,经过宽阔草原的滋养补给,渐渐变得湍急,变得清澈明亮起来。因为河流不断复回,玛曲的土地大多是湿地。无数的支流,还有支流的支流,再加上丰茂的水草、肥壮的牛羊,点缀出草原的原始生态之美,广袤而苍凉。⑥河水流过玛曲黄河大桥,仿佛忽然停滞不动了。它左顾右盼,频频回首,像有什么放不下、舍不得。⑦湿地辽阔,长河曲折。从襁褓中走出来的黄河,保留着本真的模样,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她惺忪眼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梦幻的、神秘的。她一边走一边摸索,一边成长,一路吸纳各个支流,在这里终成大河。终成大河的她,在柔美尚多于壮美之时,与玛曲黄河大桥相遇。她的欢欣,她的激越,早已被那不停歇的哗哗声响表露无遗。以后的千里之行,她将走过更多的桥,面对更大的山、更深的谷,遇见更美的风景,但这一次的邂逅,注定烙在她的心里。源源不竭的水源补给赐予她巨大的力量,从此她再也不用惧怕下游那些传说中的崇山峻岭、高峡低谷了。⑧站在桥上,我望见成群的牛羊,互相交错的雪山与湖泊,还有那些红色屋顶的房子。云层低垂,阵阵风起,让一片辽阔苍茫多了秀丽与妩媚。不用问,那一定是牧民们生活的村庄,那里一定有好多身穿长袍的卓玛,弯腰弓背,在劳作,在歌唱,不紧不慢地维系着人们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想着,果然看到两个穿绛红长袍的女子俯身从河中取水。她们先将水弹向天空,再弹向大地,最后抹一下头顶。她们感恩黄河,将黄河时刻呵护在手心,捧上额头,百般怜爱疼惜。她们是一群真正热爱黄河的人。⑨一轮朝阳下,拱桥托日,美轮美奂。黄昏时分,夕阳渐渐西沉,坠入黄河,长河落日之景凝结起亘古的乡愁。又一座玛曲黄河特大桥横空出世。这座上千米长的大桥,让玛曲驶入了开放发展的快车道。桥通世界,桥连文明。因为桥,河水也收敛了不羁。在桥上站了太久,我的裤脚被风鼓鼓吹起,我知道黄河已经翘首远方,催我出发了。⑩那么,走吧!与这条壮阔河流一道,且行且回顾,在一往情深地投身于苍茫群山间的谷地后,重新回到青海的怀抱。黄河以一颗奔赴之心,莽莽撞撞,在跌宕坎坷的旅途上,于此处以退为进,难道是为了给这片土地留下一个命运与共的生态湿地吗?⑪草原的尽头,峻拔的高山绵延起伏,与牦牛群和羊群相伴而生,好像已连上了天边涌动的白云。B黄河就是一个丹青高手,左勾白云,右挑山脉,笔墨所到之处,画下一条条曲线,描摹出一片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一个个原始古朴的本真天地。她走了,我成了广袤草原上一个白色的点、一抹亮晶晶的水。⑫我久久站在甘南,站在玛曲的湿地,期待西去的她再次东返,在另一个路口再一次与我相遇。(选自《人民日报》2024-04-27,有删改)文学社准备通过学校公众号推送这篇优秀游记,请你细读文本,跟着作者“云游”黄河,完成下面的任务。12.学习过《壶口瀑布》,印象中的黄河总与“咆哮”“磅礴”联系在一起;但读完《黄河路过玛曲》,颠覆了你一贯的认知,正如文中所述: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13.如果给第⑧段或第⑨段中最打动你的场景拍照,你会选哪个场景?请简述理由。14.社长对这篇文章A、B两处句子进行了划线,请你按要求写出对它们的赏析。A句:从加点词语运用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你说说文中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16.请结合你的阅读发现,用恰当的词句补全导读语,并阐述理由。跟着马宇龙“云游”路过玛曲的黄河,你能看到黄河的别样风景,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乘着作者思绪的翅膀,你也可以感悟到黄河所引发的独特情思。阅读本文,你虽未到黄河,但心中已然拥有黄河。本质上,这是一场(1)_________之旅……(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名著阅读。(10分)班级举行“在逆境中崛起”主题演讲,同学们为了写好演讲稿,做了以下准备。17.小语想以保尔为例来丰富演讲内容,于是梳理了保尔在逆境中崛起的经历,请你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经过梳理,你得出了结论:保尔能屡次在逆境中崛起,是因为他有(3)。18.小语在拟写演讲稿提纲时,由于未考虑成熟,留下了部分空白,请你帮他完善一下。“在逆境中崛起”演讲稿提纲引概括内容,(1)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保尔“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论列举事例,论证观点。除保尔外,再从下列出自《经典常谈》的人物中选出一位,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简要列举其事例。A.司马迁
B.伏生(2)联联系实际,再论观点。分析实际生活中“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如何帮助自己战胜困难,直面挫折,从而获取成长和进步的。结收束全文,强调观点。让我们学习“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努力奋斗,不屈不挠,展示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用青春的激情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三、写作(63分)19.根据要求写作。穿行在两点一线的家校之间,发现朴实无华的点滴温情;穿行在烟火俗事的大街小巷,感悟简单朴素的生活真谛;穿行在典籍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文人志士的思想抱负……在你的生活体验中,一定也有很多次精彩的穿行,给你深刻的感悟启迪。请以“穿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透露考生个人身份信息;③不得抄袭和套作。参考答案1.潭影空人心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天涯若比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题中的“翕忽、垂髫、盗窃”等字词容易写错。2.(1)赋睦(2)A蕴含
B源源不断(3)B(4)徐州出土的汉玉,既是先秦用玉制度的体现,又是汉代民族统一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5)C【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赋予,fù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和睦,hémù,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A.蕴含:包含。饱含:充满。这里写玉璧包含着仁、义、和的含义,用“蕴含”。故选A。B.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写玉料接连不断地运到中原,用“源源不断”。故选B。(3)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按照由浅入深的递进顺序,应先建设世界和平,这样才能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最后去维护国际秩序,顺序为③①②。故选B。(4)本题考查病句。语序不当,从逻辑顺序看,应该先说“先秦”,再说“汉代民族”,由个体到群体,“先秦用玉制度的体现”与“汉代民族统一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调换位置。(5)本题考查造字法。“国”的初文是“或”,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与表示疆界的“囗(wéi)”组成,武器保卫邑外四方之义。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可知,“国”是会意字。“和”与“龢”字音相同,意义相通。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是笙和箫之类的吹奏乐器。右边为“禾”字,此处表示读音。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调和、和谐,所以“龢”字的本义是指乐声调和、和谐。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可知,“和”是形声字。故选C。3.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4.道理容易以……为臣子(把……当作臣子)③5.(1)《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6.教学相长善于提问(或先易后难,或善于问答,或循序渐进)【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善于对待提问的人,如同被撞的钟一样,用小力敲打,响声就小,用大力敲打,响声就大,待被撞的钟从容不迫地回响。“善待问者如撞钟”是总述,后面几句是具体说明撞钟的情况。“叩之以小者”“叩之以大者”为并列结构;故断句: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一空,联系课内迁移法,“虽有至道”意为:虽然有最好的道理。道:道理。“师严然后道尊”句意:老师受到尊重,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崇。道:道理。二空,联系成语法,“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像翻一下手掌一样。易:容易。“先其易者”意为:先砍容易的地方。易:容易。三空,根据词类活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意为: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是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当其为师,则弗臣也”意为: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国君也不以臣子相待。臣:以……为臣子(把……当作臣子)。四空,根据查字典法,“及”字有①赶得上②达到③等到三种解释,“及其久也”意为:等到时间久了。及:等到,故选③。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学学半”,第一个“学”同“敩”,教导;第二个“学”指学习。“其”,表示推测,大概;“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2)“逸”,轻松;“庸”,归功。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为: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这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方法。这启示我们,在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意为: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再砍伐坚硬的关节处。这体现了在学习中提问要有顺序和策略,先解决简单的问题,逐步深入到复杂和关键的问题,最终就能解决问题。【点睛】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所以国君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当臣子在祭祀中扮演受祭者的时候,国君不以臣子相待;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国君也不以臣子相待。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给天子讲课,不必面朝北方表示居臣位,这是为了表示尊敬教师。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轻松而效果加倍,学生又把功劳归于教师;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辛勤而效果减半,学生又埋怨教师。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再砍伐坚硬的关节处,等到时间久了,木材就相互脱离分解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如同撞钟,用小的力气叩击,钟声就小;用大的力气叩击,钟声就大;等他从容不迫地叩击,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7.根据“缺月挂疏桐”,可知图中的“圆月”“密桐”是错误的,另外图中不是梧桐叶。(任选两点即可得满分)8.凝重(沉重、悲伤,忧伤)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洁身自好)【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图文转化。阅读图片可知,圆圆的月亮挂在枝繁叶茂的树梢,图中叶片狭小椭圆。“缺月挂疏桐”意思是: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这幅画中不妥之处有:“圆月”与“缺月”不符;“密枝叶”与“疏桐”不符;图中狭小椭圆的叶片不是梧桐叶。8.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分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意思是: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直写词人自己孤寂的心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综合以上分析,结合“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词可知,词的情感基调是:沉重、悲伤、忧伤的,演唱时的表情应是凝重、悲伤的。9.芒种10.大自然的口头语言11.①组中原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桃花和布谷鸟拟人化,生动形象,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这些物候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②组“多”意为大多数,但不是全部,说明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大多数是由动物发出的,还有不是动物发出的,而“都”表达的是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全是由动物发出的,用“都”是不准确的。用“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9.本题考查信息提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意思是:提醒人们到了割麦子和插秧苗的农事了。结合【材料三】“催人农忙”可知,这句农谚所描述的情景,对应了材料一中的“芒种”。“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10.本题考查内容提炼与概括。由【材料三】“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多由动物发出”“山谷中的林涛吼,田野里树叶飒飒响……至于稻麦、甘蔗拔节生长的声音,专注的科学家兴许能听到。雷声轰鸣——是告诉人类、万物,暴风雨来临了”“要是没有大自然的口头语言,自然界将是一片死寂,那将是怎样的可怕”可知,【材料三】描述了大自然通过动物、植物、雷声等自然现象揭示的物候规律,是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因此可提炼标题为:大自然的口头语言。1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①组原句中“传语、暗示、唱歌”赋予将杏花、桃花和布谷鸟人的动作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大自然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这些物候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而改动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语言直白,缺少生动性。②组原句中“多”意为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结合后文“山谷中的林涛吼,田野里树叶飒飒响——前者是雄壮的示威,后者是小家碧玉的私语”等内容可知,“多”在句中说明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大多数是由动物发出的,还有不是动物发出的;改动后句子中“都”表达的是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全是由动物发出的,表达太绝对,与后文内容不符。因此用“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2.黄河在玛曲柔美地逶迤远去;黄河在这里不仅西流,而且来来去去,不断往复;河水流过玛曲黄河大桥,仿佛忽然停滞不动了。(任意一点即可)13.示例1:第⑧段,打动我的原因:这一段描绘了牧民和谐幸福的生活,辽阔苍茫的背景下,又有妩媚与秀丽,成群的牛羊,劳作的人们,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更打动我的是时刻呵护黄河的人们,他们对黄河百般怜惜与疼爱。示例2:第⑨段,打动我的原因:玛曲黄河的朝暮之景是那样美丽。特别是玛曲黄河大桥,一桥飞架,桥连世界,大桥让玛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催人奋进。14.这句话运用“扎入”“掉转”“拐出”等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河水奔腾向前的气势,增强了河水的动态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河水勇往直前的画面。同时“却”字和“猛地”两个词,形成了强烈的转折和对比,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展现了河水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这种转折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也反映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三个动词放在一起赏析也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美丽与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原始古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15.含义:黄河在以后会遇到困难,也会拥有美好,但这一次与玛曲黄河大桥的相遇注定给黄河以重大的影响。因为在这次相遇,促使黄河成长了,在未来的生活中,黄河(她)将会跨越各种困难,看到更美的风景。16.示例1:这是一场感受黄河别样风采之旅。理由:黄河穿越甘肃玛曲县,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系统。这里的黄河不仅西流,还形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孕育出了广阔的湿地。黄河在玛曲得到了滋养,变得更加湍急和清澈。玛曲黄河大桥见证了黄河的成长,成为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纽带。作者在桥上远眺,看到了牛羊成群、雪山湖泊和村庄,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示例2:这是一场触动心灵之旅。理由: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玛曲黄河的壮丽景色,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玛曲黄河的成长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因此,虽然我们没有亲身踏上黄河的土地,但通过阅读本文,我们的心中已然拥有了黄河,这就是一场触动心灵的精神之旅。示例3:这是一场催人奋进之旅。理由: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玛曲黄河的壮丽景色,更是在体验一种人文情怀,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黄河翘首远方,催人奋发;桥连世界,促进发展。黄河以一颗奔赴之心不断向前,我们也要努力上进。【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信息提炼。由题干信息“学习过《壶口瀑布》,印象中的黄河总与‘咆哮’‘磅礴’联系在一起;但读完《黄河路过玛曲》,颠覆了你一贯的认知”可知,本题描述的黄河与“咆哮”“磅礴”相反,是安静、柔美、温和的。结合第③段“我登上尼玛梁山梁,远眺黄河蜿蜒曲折,柔美地逶迤远去。在草原捧着云朵的地方,黄河像一条细细的白色飘带缓缓地舞动,安详、静谧、旷远”可得出:黄河蜿蜒曲折,柔美地逶迤远去;黄河像一条细细的白色飘带缓缓地舞动,安详、静谧、旷远;结合第④段“黄河在这里不仅西流,而且来来去去,不断往复,由此滋生出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湿地”可得出:黄河在这里不仅西流,而且来来去去,不断往复;结合第⑥段“河水流过玛曲黄河大桥,仿佛忽然停滞不动了。它左顾右盼,频频回首,像有什么放不下、舍不得”可得出:河水流过玛曲黄河大桥,仿佛忽然停滞不动了。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⑧段“我望见成群的牛羊,互相交错的雪山与湖泊,还有那些红色屋顶的房子。云层低垂,阵阵风起,让一片辽阔苍茫多了秀丽与妩媚”描述了成群的牛羊、交错的雪山湖泊和红色屋顶的房子,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草原生活图景;“还有两个穿绛红长袍的女子俯身从河中取水,她们先将水弹向天空,再弹向大地,最后抹一下头顶”描述了两个女子取水的细节,体现了她们对黄河的感恩和敬畏,展现了当地居民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宗教仪式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神秘和魅力。因此,这个场景描绘了玛曲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人们对黄河的感恩和敬畏,展现了当地居民对黄河的深厚情感。第⑨段“一轮朝阳下,拱桥托日,美轮美奂。黄昏时分,夕阳渐渐西沉,坠入黄河,长河落日之景凝结起亘古的乡愁”描述了朝阳下拱桥托日和黄昏时长河落日的情景,展现了玛曲黄河在不同时间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又一座玛曲黄河特大桥横空出世”象征着玛曲的发展和进步,也让人感慨时光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引发读者对玛曲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恋,这种交织的情感使得这个场景富有感染力。结合以上分析,选择其中一幅图景描述并分析即可。1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A句要求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扎入、掉转、拐出”都是动词,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奔腾向前的气势,增强了河水的动态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河水勇往直前的画面。其中,“扎入”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流进入甘南时的迅猛与直接,仿佛一头扎进大地;“却”字和“猛地”修饰“掉转”,则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在遇到某种阻碍后突然改变方向的动作,充满了力量感与动态美;“拐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转折的剧烈程度,一个“拐”字,将黄河水流在地理空间上的急剧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动词的连用,不仅准确地传达了黄河在甘南地区的流势特点,还赋予了文本以强烈的画面感和动感,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黄河这一壮观的景象。B句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黄河就是一个丹青高手,左勾白云,右挑山脉,笔墨所到之处,画下一条条曲线,描摹出一片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一个个原始古朴的本真天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一位丹青高手,赋予其人的特性和动作。通过“左勾白云,右挑山脉”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黄河在流经之地所留下的自然美景,如同一位画家在画布上挥洒自如,创造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同时,“笔墨所到之处,画下一条条曲线,描摹出一片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一个个原始古朴的本真天地”则进一步强调了黄河作为自然造化的力量,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了一幅幅生态和谐、原始古朴的美丽图景。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还让读者在欣赏黄河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以后的千里之行,她将走过更多的桥,面对更大的山、更深的谷,遇见更美的风景”,描绘了黄河未来旅程的艰难与挑战,也预示着她的不断成长与蜕变;桥、山、谷等意象,象征着黄河在成长道路上将面临的种种障碍与考验,而“更美的风景”则是对她克服困难后所能收获的美好愿景的期许。“但这一次的邂逅,注定烙在她的心里”话强调了玛曲对黄河的特别意义:玛曲不仅是黄河流经的一个地方,更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里,黄河得到了充分的滋养与补给,变得清澈明亮,也在这里,她初尝了成长的喜悦与力量;这次与玛曲的邂逅,对黄河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记忆,将永远铭记在心。黄河在玛曲的经历,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心灵上的洗礼与成长。这种经历,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黄河的记忆之中,成为她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描绘黄河未来的旅程与玛曲的特殊意义,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成长历程的深刻感悟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借黄河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生命成长、挑战与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与追求。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第①段“河水一头扎入甘南,却猛地掉转方向,拐出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第③段“远眺黄河蜿蜒曲折,柔美地逶迤远去。在草原捧着云朵的地方,黄河像一条细细的白色飘带缓缓地舞动,安详、静谧、旷远”、第④段“玛曲的黄河却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大江大河走向的一贯认知。黄河在这里不仅西流,而且来来去去,不断往复,由此滋生出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湿地”、第⑥段“河水流过玛曲黄河大桥,仿佛忽然停滞不动了。它左顾右盼,频频回首,像有什么放不下、舍不得”可知,黄河穿越甘肃玛曲县,形成了颠覆人们一贯认知的、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系统。这里的黄河不仅西流,还形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孕育出了广阔的湿地。黄河在玛曲得到了滋养,变得更加湍急和清澈。因此,这场阅读之旅是一场欣赏黄河别样风采之旅。由第⑤段“顺着蜿蜒流淌的黄河行走,对于黄河‘母亲’一般的感觉在我心中不断滋长”、第⑦段“以后的千里之行,她将走过更多的桥,面对更大的山、更深的谷,遇见更美的风景,但这一次的邂逅,注定烙在她的心里。源源不竭的水源补给赐予她巨大的力量,从此她再也不用惧怕下游那些传说中的崇山峻岭、高峡低谷了”、第⑧段“两个穿绛红长袍的女子俯身从河中取水。她们先将水弹向天空,再弹向大地,最后抹一下头顶。她们感恩黄河,将黄河时刻呵护在手心,捧上额头,百般怜爱疼惜”可知,本文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作者通过描绘黄河的别样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抒发了对黄河“母亲”般情感的感悟。这种情感与审美体验的交融,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享受了美的熏陶,更在心灵上得到了升华和启迪。因此,这场阅读之旅可以被视为一场“心灵之旅”或“审美与情思交融”的旅程。由第⑦段“她一边走一边摸索,一边成长,一路吸纳各个支流,在这里终成大河”、第⑨段“又一座玛曲黄河特大桥横空出世。这座上千米长的大桥,让玛曲驶入了开放发展的快车道。桥通世界,桥连文明”、第⑩段“黄河以一颗奔赴之心,莽莽撞撞,在跌宕坎坷的旅途上,于此处以退为进,难道是为了给这片土地留下一个命运与共的生态湿地吗”可知,本文不仅仅描述了玛曲黄河的壮丽景色,更是在体验一种人文情怀,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黄河翘首远方,催人奋发;桥连世界,促进发展。黄河以一颗奔赴之心不断向前,我们也要努力上进。因此,这场阅读之旅是一场催人奋进之旅。17.示例:(1)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2)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3)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18.示例: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后来开始了《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受到了巨大打击。出狱他后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解析】17.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1)(2)空考查情节概括。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八章“保尔哆嗦了一下。列图诺夫,他的英勇的师长,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好同志,竟牺牲了。一种疯狂的愤怒攫住了保尔的心”“‘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保尔像一根稻草似的,被甩出了马鞍,翻过马头,沉重地摔在地上”等内容可知,听说师长牺牲了,保尔扬起马刀和战友们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但一块弹片射进保尔的头部;第九章“临别的时候,柯察金说:‘还不如左眼瞎了呢,现在我怎么打枪呀?’他仍然一心想着前线。”“保尔没有回家去探望亲人,因为舍佩托夫卡又被波兰白军占领了,目前正是双方战线分界的地方。和平谈判正在进行。保尔日日夜夜都在肃反委员会工作,执行各种任务”可知,抢救过来后保尔右眼失明了,他没有回家休养,而是参加了肃反委员会工作。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九章“保尔日日夜夜都在肃反委员会工作,执行各种任务”“保尔经常头疼得像针扎一样,但是还得到站台上去。肃反委员会的工作损害着他的神经”“保尔头疼得要命,差点要失去知觉,但是他仍然聚集起力量,回答扎尔基说:‘我们还要一道生活,伊万。一道大踏步前进。’”可知,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严重影响了保尔的健康,但他一直坚守岗位。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二章“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柯察金的小队在清除自己地段上的积雪。直到这时保尔才体会到,严寒造成的痛苦是多么难以忍受。奥库涅夫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保暖,脚上那只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好几次掉在雪里找不到。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随时有掉底的危险。由于睡在水泥地上,他脖子上长了两个大痈疮。托卡列夫把自己的毛巾送给他做了围巾。瘦骨嶙峋的保尔两眼熬得通红,他猛烈地挥动大木锨铲雪”、第三章“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保尔开始考虑回基辅的问题”“然而最吸引他的,还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和熏黑了的车间,机器,还有那滑轮的轻微的沙沙声。他向往那巨轮飞速旋转、空气中散发着机油气味的地方,向往那已经习惯了的一切”等内容可知,在筑路队保尔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了,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但病稍有好转,他又投入了工作中。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八章“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谁想到你会有今天?’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等内容可知,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最终认识到“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结合第二部第九章“保尔开始工作了。他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书名不用考虑就出来了:《暴风雨的儿女》”可知,后来保尔发愤读书,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结合以上分析,选择保尔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填写两空内容。(3)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以上人物经历,结合第二部第三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可知,保尔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斗争中,以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他战胜伤病、困苦和死亡,在逆境中崛起,成为一名钢铁般的战士。由此可概括出(3)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毅力。1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由“列举事例,论证观点”“联系实际,再论观点”“收束全文,强调观点”可知,此空围绕“观点”填写提纲要点;结合“引”和“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保尔‘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可知,演讲稿开篇亮出了观点:保尔“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故此空为:亮明(点出)观点。(2)考查事例概括。从给出的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原著内容,围绕“逆境”及“崛起”两方面概括人物的主要经历。“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作者。结合《经典常谈》中《<史记><汉书>第九》“父亲死的第三年,司马迁果然作了太史令。他有机会看到许多史籍和别的藏书,便开始作整理的工夫。那时史料都集中在太史令手里,特别是汉代各地方行政报告”“朝廷里纷纷说李陵的坏话。武帝问司马迁,李陵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司马迁……说李陵这个人秉性忠义,常想牺牲自己,报效国家”“武帝听了他的话,想着贰师将军是自己派的元帅,司马迁却将功劳归在投降的李陵身上,真是大不敬;便教将他抓起来,下在狱里。第二年,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希图留个后世名……他出了狱,不久却又作了宦者作的官,中书令,重被宠信。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量项目运营方案
-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
- 科普专栏方案
- 地方公务员西藏申论19
- 吉林申论(乙级)2013年
- 2010年3月20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面试真题
- 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模拟6
- 上海市综合管理模拟19
- 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53
- 建筑工程法规知识培训
- 作文审题立意-选材
- 实验五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课件
- 砌砖抹灰施工方案
- GB/T 19710.1-2023地理信息元数据第1部分:基础
- 专利使用授权委托书样本(通用)正规范本(通用版)
- 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
- 考勤表(A4打印-通用-简洁)
-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记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天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