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数:1
课题我看到了什么课型新授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
教
观察的进行。
学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目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标
重占
1.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难点2.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
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一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你能份神右生妆株痔柘1树的哪四痔占?(你能份视JL占?)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
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
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
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
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
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
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
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
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
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
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
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
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2
课题校园的树木课型新授
教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学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目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标
重占1、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
特征。
难点2、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树的相同之处:
板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书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设
都有树叶、果实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
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
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
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
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
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
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
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
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
色。)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
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
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
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
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3
课题大树和小草课型新授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学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
目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标
重占1、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2、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
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新麻已I导.在格同、中野、幽塞、里同中揶能排到福昆苗.
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
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
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
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
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
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
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
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
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C03
)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4
课题种子变成了幼苗课型新授
教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学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目
标
重占1、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
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
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
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菱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5®殁:丑寻■.朔知•袋中牯有水葫芦和仝布薄,分份给幺小幺日,
,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
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
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
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
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o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
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
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5
课题植物的叶课型新授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
教
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学2.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
目一生。
标
重占1、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2、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
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
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而馨.曲们小幺日毋右n釉树叶?故四叶平尾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
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
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
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
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
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
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
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
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
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
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6
课题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型新授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教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
学果等方面。
目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4.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标
重占1、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2、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
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
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
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
:寸一个阶段再同样涮鲁建行3丑号.能不能着出树干的期伊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
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
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
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
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
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
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
吗?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7
课题植物的共同特点课型新授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教
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学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目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
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标
重占1.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
狗尾草、水
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
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
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
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
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
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
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
芦)的结构特征等。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8
课题寻访小动物课型新授
教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
不同的动物。
学2.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
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
标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
重占1
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难点2、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
的内容。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
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
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9
课题蜗牛(一)课型新授
教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
学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
目中留下粘液痕迹。
标
重占1.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2.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
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使学生对蜗
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
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
问题。
3、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
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的运动和反应。
4、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
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5、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
问题。
6、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
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认识蜗牛运动的特
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
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4、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6、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
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0
课题蜗牛(二)课型新授
教
L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
排泄。
学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目3.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标
重占1、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
重要性。
难点
2、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
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
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1、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2、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3、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4、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
题的提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
信息。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
趣。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1
课题蚯蚓课型新授
教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
学反应。
3.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目
标
重占1.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2.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
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使学生对蜗牛
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
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
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
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
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
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
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
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2
课题蚂蚁课型新授
教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学
目
标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重占1.
2.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
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
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是否认真记录。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
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
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
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
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尝试用
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
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
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
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3
课题金鱼课型新授
教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学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目
标
1.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重占
2.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了解
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
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
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
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
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
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
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4
课题动物的共同特点课型新授
教
1.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
学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2.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目
标
重占1、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
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2、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
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
动物的共同特点。
4、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
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学生体
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
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
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5
课题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课型新授
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
学种类的材料。
目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标
重占1.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
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
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
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
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
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
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
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
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
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
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
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6
课题谁更硬一些课型新授
教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学能力。
目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
标
同物理特性。
重占1.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
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
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
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
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
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
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
(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
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
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
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7
课题比较柔韧性课型新授
教
学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
的沉浮能力。
目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标
重占
1.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难点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
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
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
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
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
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
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
韧性是不公平的。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
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
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
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
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
气泡图上。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8
课题它们吸水吗课型新授
教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
学的沉浮能力。
目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标
重占1.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2.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
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
%.不同林制:禺到水的后府尾不一样的,相们种材知•必永的渗诱
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
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
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
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
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
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
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
不是这样呢?
四、课堂小结:
1、诵时对殂的利空一我们明白了材fel的喝永枇片什〃右¥了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19
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型新授
教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
学的沉浮能力。
目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
材料有关。
标
重占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
不同物理特性。
难点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
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
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
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
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5东仝屋故木也和朔料也幺两用(立心、以一"亡A1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
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1”表示,浮可用“f”表示),
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
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
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
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
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
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
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
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
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
填写气泡图。
四、课堂小结
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20
课题砖和陶瓷课型新授
教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
学的沉浮能力。
目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标
重占1.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2.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导课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
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
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
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这些都
是由什〃木才制制虎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
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
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
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
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
(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②
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
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
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
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
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21
课题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课型新授
教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
学的材料。
目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
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标
重占1、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2、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教学提要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
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
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
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
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1”或“t”表示,
其它部分用“或“义”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
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
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
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
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
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
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
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
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教
学
后
记
课时数:22
课题水课型新授
教
学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
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目
标
重占1.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
对比。
难点
2.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板
书
设
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大学《医学人文素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名著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英语精读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燕京理工学院《ERP沙盘综合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发展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音乐与儿童歌曲赏析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法医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家政公司家政服务合同
- 重大危险源识别表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申请结婚报告表实用文档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YY/T 1492-2016心肺转流系统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 YS/T 1028.3-2015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磷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称量法
- JJF 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
- GB/T 665-2007化学试剂五水合硫酸铜(Ⅱ)(硫酸铜)
- 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
- GA 588-2012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