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学_第1页
认识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学_第2页
认识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学_第3页
认识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学_第4页
认识急救护理急救护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认识急救护理

学习目标

1对急救护理学的发至和现状有一定认知。

2具备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的问题判断能力和健康宣教的能力。

3能做到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突发创伤、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

和护理的一门跨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致伤致残率、提高生命生活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活动范

围逐渐扩大、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它

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急救护理工作的建立与发展

一、急救护理学的建立

急救护理学是伴随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同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追溯

到静廨的克里米亚战争,源于战地护理。在这期间,俄、英、土耳其在克里

米亚战争时,护理学的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带领38g护士去往战地对伤员实施

救护,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起战地的救护工作。短短的几个月,在护

士的努力下,使战士们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处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急救护理在

抢救危重症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国际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急救护理学是随着急诊医学而发展起来的护理学科,急诊医学的发源地是美国。

地纪办《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大的医疗中心相继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ffi

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纽黑文(即HBHS急诊科首次运用了分诊技术。

崎,美国颁布了公路安全法案》规定要足够重视现场急救,并为此培训了一些

急救人员以及非医务工作者的初级急救技术,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瞬,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建立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加豺。出

年,英国皇家护理学院(F<N)A&E护理团体(制&EmgNg

卸成立,这一团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A&E护士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和护

理技术,并由此形成了现如今急救护理课程的雏形。在世纪&年代开始,随着电子设

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例如除颤仪、心电示波器、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的出现并应

用于临床,是急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瞬5月,国际红

十字会在前联邦德国召开了急救医疗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

化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所必需的必要的一起,国际上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以及交流急

救经验。到瞬,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后,急救护理学

也成为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此后,急救护理快速的发展,为急、危、重症

患者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护理,挽救了成千甚至上万人的生命。

(二)我国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我国的急救护理工作,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对伤员的战地救护和伤员的转运,经

历了从简单到逐步完善,形成新学科的发展过程。20世纪卿代,我国开始在大中城

市建立急救站K年代各医院相继建立了急救中心。®年。月,卫生部颁发供

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条件加强急救工作。解,《中国急救医学》

仓II刊。瞬,卫生部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设方案》规定了急诊室科)

的任务、急诊医疗工作的方向、组织以及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急救护

理的发展。瞬归,我国通过了仔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此后,急救工

作较快发展,全国统一急救号码M延纪9c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

强和全社会对急救护理重要性认识水平的提高,由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

病房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配备了现代化设备、

通讯工具等。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均设置了急诊科,市级城市均设置了急救中

心或者急救站,综合性医院均建立重症监护病房。

2

第一章认识急救护理

第二节急救护理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的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救护,包括现场急

救过程、中途转运以及转运途中的救护等。院前急救在把医院的急救医疗延伸到了院

外的基础上,同时与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军队等相关救援人员共同完成急救任务,

参与对急、危、重患者的紧急现场救护。此外,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救知识

和急救技能,使在急救现场的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都能够参与现场急救,对患者进

行有效的救护,为抢救生命获取重要的时机,进而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做准备。

二、急诊救护

急诊救护*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医院的急诊科。其任务是急

诊接诊、院外转运到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工作,还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灾难救护、紧急事故救援、随时准备前往急救现场、接收送至急诊科患者的急需救

治等。

三、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主要的救治场所为重症监护病房■功是以救治

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U的

特点是强化和集中,有素质的高技术技能型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集中,最先进的监测和

治疗设备的集中,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工作性质是对患者的脏器功能支持和对

原发病进行控制,对其进行准确且持续的动态监测,对各器官、组织、系统的紧急或

延续性的支持治疗和护理。

四、灾难救护

灾难医学是综合性医学科学,是灾难医学的实践。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

然灾害常见的有地震、洪水、旱灾、海啸、龙卷风、火山、泥石流、台风等,人为灾

害常见的有交通事故、化学物质泄漏、流行病、集体冲突、放射性污染等。突发性集

中的人员伤亡是许多灾难的共同特征。必须做好灾前各项准备工作,以尽量减少灾难

带来的损失。一旦灾难发生,应立即组织有关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及时抢救,积极

急救护理学

寻找伤病员;快速实施检伤分类;开展现场自救、互救;及时分流转送。还应重视灾

后预防,防止传染病、流行病的发生。

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养及科研工作

急救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是发展我国急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急救护理人员应

该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救护能力是保证急救护理质量的基本

条件之一。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培训及培养,同时组织进行急救知识的讲

座、急救护理技术的实践培训等,从而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

急救科研工作,解决临床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护理急救事

业的发展。

六、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单位的领导下实施,承担现场急救、中

途转运、急诊科抢救的全过程。应逐步完善和健全急救中心、急诊科、基层卫生部门

等,开放各专科的绿色”通道,完善急救网络系统。

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ng*EMSS)是集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3)以及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

网络。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中途转运,经初步诊治处理后维持基本生命,转送到

医院,急诊科和OJ进行院内急救,进行有效的救治,既适合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

又适合大型的灾难和事故等的救援,为抢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赢得时间和机会。

W6S在概念上强调急诊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包括院前急救的初步救护、抢救患者的生命,都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一个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及时有效的院

前急救、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系统以及

各专科的优先治疗。

n

第一章认识急救护理

(-)急救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

目前院前急救组织大多数以急救中心或者急救站的形式存在的,并配备高科技的

现代化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同时配备救护车和专业的急救人员和救护

设备.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1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做到统一指挥急救工作。

2负责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现场急救和中途转运,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抢救治疗。

3在急救站开展一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群众中宣传、普及一些重要的急救

知识。

(二)急诊科的主要工作任务

提供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1承担各急救中心或其他医疗单位转送过来的急、危、重症患者。

2直接到急诊科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

3同时承担急救站的工作任务。

(三)OJ的主要工作任务

3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区域,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和强化治疗的特

殊区域。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1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械对危重患者提供高级监测治疗技术、高质量的医疗、

护理服务。

2动态监测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系统功能以及生命支持、并发症的防治。

3根据病情的动态监测做出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在我国即SS工作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卫生部对于急

救的组织建立、体制管理、救治质量等各方面提供了政策性和指导性的支持,探索符

合我国国情的WSS发展道路,推动我国SV螭发展进程。

(-)进一步完善通讯网络

建立健全、灵敏的急救通讯网络,这是提高急救应急能力的基本要求,对重要单

位、重点部门以及医疗机构设置专线电话,确保在紧急突发的情况下全部设备畅通无

阻、随叫随到。同时利用无线电通讯系统、通讯卫星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快速、灵活、

机动、随时的特点,提高反应时间。

5

急救护理学

(二)院前急救运输工具的保障

运输工具是运送患者的主要载体,又是现场急救、监护的场所,在紧急情况下,

快速地予以支援。目前我国以救护车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并因地制宜,根据急救的需

要发展急救直升机或快艇等方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确

保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三)急救专业人员的组成

加强对急救人员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现场的急救人员由城市医疗

单位人员、各医院的医务人员以及红十字会的初级人员组成。原则上要求急救人员具

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较强的应急能力,基本功过硬,各项急救技能熟练操作,且

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急救人员以内科、外科医生为主,同时配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

员,必要时配备药剂人员,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供应。

(四)充足的急救药品、物品以及设备

配备充足的药品、物品以及医疗设备,做到装备齐全、完善、使用。急救车上配

备必要的设备,可实施输液、气管插管、心脏电除颤等急救措施,以及心电监护、生

命体征监测等监测设备.对其实行规范化管理,专人定期检查更换,处于0X备用

状态。

(五)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存在不平衡性,日VBS的各个环节存在

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急救站、医院急诊科、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等相结合的医疗急救网。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BVE6促进急

救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

就我国目前的急救法律法规来讲,医疗规范、配备标准以及急救人员的培训及服

务标准不统一,因此,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稳定急救队伍,加快学

科的建设和发展。

(七)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

广泛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急救技术,在发生意外或者灾难时,现场人员在

第一章认识急救护理

专业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如何进行自救和救人,以及如何寻求社会各部门的帮

助。例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搬运技术、骨折的固定、气管异物等一

些急救常识。

国第四节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一、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

1时间的紧迫性急救护理最大的特点体现在急黄分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的

急救观念.由于救护对象一般病情为急、危、重症的患者,所以要争分夺秒.对于护

理人员要求做到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工作有条不紊。

2病情的复杂性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涉及多病种、疾病的突发性、病情程

度不同、变化快、随机性强等特点,同时对于患者的病史了解不详,缺乏主观、客观

资料,因此,增加了急救护理的复杂性。

3学科的交叉性急救护理涵盖面广,包括所有专科的急症的处理,同时还要承

担着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等各项工作,同时还需要多科人员协作救治,

因此建立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4条件的艰难性由于各医疗单位的规模不同、医疗设备、分工以及现场条件有

限等因素,故救治水平的高低和护理质量的优劣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5人员的专业性急救科室是应用现代化医疗电子仪器设备最多的部门。在抢救过

程中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抢救人员要熟悉其性能,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止匕外,

还需注意仪器设备保管维修,才能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成为所有医务人员

抢救时的有力工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实践操作的提高需要有

系统专业的培训。

6社会的复杂性急救水平和抢救质量的高低有较强的社会性,公众对急救质量

要求过高,社会影响面较大。同时,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焦虑、情绪激动,

尤其急诊科工作涉及法律及暴力事件多,故应自觉遵守医疗法规,具有高度责任心和

自我控制能力及奉献精神,以防发生医患纠纷。

二、急救护理人员的职业要求

1良好的思想素质急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急救护理事业

是做好急救护理工作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急救护士对患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

同情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只要患者有一线生存希望,就要尽职尽责地全力

7

急救护理学

投入救护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勇于承担责任。

2较强的业务能力急救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急

救技能、专科护理技术、护理有关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等多方面的技巧,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在各种

紧急复杂的情况下取得满意的抢救护理效果。同时将现代化急救的新理论、新观念、

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急救护理活动中,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成功的经

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在抢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自

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健康的身体素质这是做好急救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急危重症患

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抢救工作紧张激烈,随时可能出现大量患者,要求急救护士

精神高度紧张,精力充沛,随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如果身体素质差,就会在繁重

的护理工作中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因此,必须具有健康的身

体,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动作敏捷,胜任艰巨的急救护理工作。

4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外情况或

紧急情况.要求急救护士要具备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整个急救过程做到遇事不慌、

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迅速准确的配合急救。如果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不佳,势

必会影响抢救的顺利进行。

5管理素质急救护理工作内容广泛,在急救过程中能否组织、协调好各有关科

室部门间的关系,保证参与的人员、设备及药物准确无误地投入抢救,直接关系到救

治能否成功,极需要科学而周密的管理,防止因任何一点疏忽而影响抢救。同时要与

其他人员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协作,不推诿责任。要做好急救护理工作,应该具有一

定的管理能力。需要建立、健全各种救护规章制度,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药物标记清楚,有固定的存放位置。当出现急危重患者时,能够配合医生参与抢救,

认真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同时注意做好善后处理,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急救护理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目标祗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上急诊医学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