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生化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生化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生化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生化复习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化: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甘酸

2.核甘酸的三个基本组成成分是碱基、戊糖和磷酸。

3.碱基分为瞟吟和喘咤。腺口票吟A尿喋吟G(常见胞啥咤C尿啼唾U和胸腺喀咤T)

中含有脱氧腺昔脱氧鸟甘脱氧胞甘脱氧胸背

4.DNAAGCT;AGCT

RNA中含有AGCU,A腺昔G鸟昔C胞昔U尿昔

5.核酸中核昔酸的链接方式是3,5磷酸二脂键。

6.DNA的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要点是(1)双螺旋结构的形成: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链、以"右手螺旋"

的方式围绕同一个假想的中心轴形成双螺旋结构。

(2)碱基互补规律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链,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A-T(2),G-C(3)

配对的规律成为碱基的互补规律。(3)形态特征(4)双螺旋结构的维系力

7.喋吟核甘酸从头合成原料:5-磷酸核糖、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

8.喋吟核甘酸首先合成:次黄喋吟核甘酸(IMP)。转化为磷酸腺昔(AMP)和磷酸鸟甘(GMP)

9.喘咤核甘酸从头合成原料: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及C02。H密嚏合成从氨基甲酰磷酸为起

点合成喀咤环

10.脱氧核糖核甘酸的生成这种还原作用是在二磷酸核甘酸水平上进行的,由核糖核甘酸还

原酶催化。

11.嘿吟核甘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是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最终生成尿酸。(临床用别

"票吟醇治疗痛风)

13.DNA复制的特点

(1)DNA的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

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合

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不连续复制。

14.DNA复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复制开始原核生物的环状DNA一般只有一个复制点。真核生物细胞线状DNA有多个起始

点。

15.复制的延长:随从链上不连续合成的DNA片段是有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发现的,故

称为冈崎片段。

16.•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二、三、四级结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或称为空间构

象)。

17.蛋白质一级结构主要化学键是o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化学键是O

1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结构形式分别是a-螺旋、供折叠、小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其中a螺旋

和PP折叠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1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主要化学键:次级键。如疏水键(主要作用里力)、离子键、氧键和范

德华力。

20.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主要化学键:。

21.蛋白质具有两性解离性质是。

22.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l)。当蛋白质溶液的ph大于pl时,该

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当蛋白质溶液的ph小于pl,该蛋白质颗粒带正电荷,

成为阳离子;当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pl时,该蛋白质电荷为零。

23.人体体液ph7.35-7.45的环境中,大多数蛋白质可解离成阴离子。

24.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

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25.蛋白质变性特点: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

酶水解。

26.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mRNA的作用:编码信息-信使(2)tRNA的作用:运送(3)rRNA:核糖体

27.密码子AUG即可表达为多肽链中的氨基酸,还可作为多肽链合成的起始信号,称为起始

密码子。

28.氮平衡:可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

29.氮平衡类型:(1)氮的总平衡N摄入等于N排出,见于正常人。

(2)氮的正平衡N摄入大于N排出,见于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

(3)氮的负平衡N摄入小于N排出,见于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病人。

30.氨基酸的脱氧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以L谷氨酸脱氢醐最重要)、转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和噂吟核甘酸循环等方式,其中以联合脱氨基作用最为重要。

31.转氨基作用:转氨酶所催化可逆反映,转氨酶的辅酶是含维生素B6的磷酸毗哆醛或磷酸

口比哆胺。(a氨基酸则转变成相应的a酮酸)

32.体内转氨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最为重要。临床上

测血清中转氨酶的活性可作为疾病诊断或预后参考指标之一。ALT在肝细胞含量最高,急性

肝炎病人血清中ALT活性升高,

AST在心肌细胞含量最高,心肌梗死病人血清中AST明显升高。

33.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的a酮酸和NH3。(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其逆

过程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34.当肠道ph偏高是,NH4+趋于转变为NH3,增加NH3的吸收。故临床上对高血氨病人通

常采用弱酸性透析液作结肠透析,禁用碱性肥皂水灌肠,目的是减少氨的吸收。(临床应用

对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不能用碱性利尿药)

35.体内氨的去路:主要是在肝内合成经鸟氨酸循环无毒的尿素。肝脏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

官。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是,尿素合成受阻,血氨浓度升高,导致高氨血症。X-酮戊二酸减少

而导致三竣酸循环减慢,ATP生成减少,导致大脑功能不足,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发

生昏迷,称为肝性脑病(或肝昏迷)

36.有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含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称为一碳单位。体内一碳单

位包括:甲基(-CH3)、亚甲基或甲烯基(-CH2-)、次甲基或甲烘基(-CH=)、甲酰基

-(-CHO)及亚氨甲基-(一CH=NH)。HCO3\8、82不属于一碳单位。

37.(四氢叶酸)FH4是一碳单位的载体,FH4分子的N5、N10是一碳单位的结合位置。

38.一碳单位的生理意义:(1)合成核甘酸的主要原料•:(2)直接参与S腺首甲硫氨酸(SAM)

的合成;(3)沟通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及重要物质的生物合成代谢:一碳单位代谢异常引

起巨幼细胞贫血;胆碱合成减少引起脂肪肝;

39.甲硫氨酸循环:甲基转移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酪氨酸的代谢:先天性酪氨酸缺陷时可导致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毛发等皆呈白色,称为

白化病。

40.有些酶在细胞内刚合成或初分泌时并没有活性,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酶的活

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无活性的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胰蛋白酶原被激活的过程)酶原激活的过程就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41.酶促反应的特点:(1)高度的催化效率(2)高度的专一性(3)高度的不稳定性(4)可

调节性(酶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应活化能)

4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底物浓度的影响(2)酶浓度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

ph的影响(5)激活剂的影响(6)抑制剂的影响

43.抑制剂的影响分为:(1)不可逆性抑制:共价键结合,如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中毒胆

碱酯酶降低(2)可逆性抑制:非共价键结合

44.磺胺药因其结构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底物一对氨基苯甲酸相似,所以能够抑制菌体内的

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导致四氢叶酸合成障碍,影响菌体核酸的合成,

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45.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因为胆碱酯酶的活性被抑制。白化病是酪氨酸酶缺乏所引起的。肝衰

竭时凝血酶,抗凝血酶3都明显减少。急性胰腺炎时血清和尿中淀粉酶(AMY)的活性升高。

46.各类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缺乏时引起“俗盲症(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干燥症、卜眼病(维持上皮

完整与健全)。

维生素D缺乏儿童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骨质疏松。

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K化」!i:2;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缺乏时引起脚气病和消化不良。

维生素B2缺乏时表现为皮肤干燥,舌尖疼痛,口炎

素PP缺乏时引起癞(糙)皮病。

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维生家B12缺乏时,甲硫氨酸合成障碍,四氢叶酸不能利用,导致巨幼细胞贫血。

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表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强,易破裂,牙龈糜烂,皮下出血点或紫

瘢。

47.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最终被

分解C02和H02并逐步释放能量。

48.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递氢和递电子的酶和辅酶所构成的连锁反应体系,称为氧化呼吸链。

仅能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称为递电子体,氧化呼吸链又称为电子传递链,

生成H20和ATP的主要环节。

49.氧化呼吸链的基本组成成分:(1)尼克酰胺核甘酸NAD(2)黄素蛋白FAD(3)泛醍CoQ

(4)铁硫蛋白FeS(5)细胞色素Cyt

50.氧化呼吸链中细胞色素传递电子的顺序是:Cytb-Cytcl-Cytc-Cyta3

体内重要的氧化呼吸链包括(1)NADH氧化呼吸链

(2)FADH2氧化呼吸链

氧化鳞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过程伴有能量的释放,所释放的

能量可使APP磷酸化成ATP,这种氢的氧化与APP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璘酸化是体内生成ATP的最主要方式。

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P/。比值约为2.5,即产生2.5分子ATP,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

递,P/。比值约为1.5,即产生1.5分子ATP

CN-可结合复合体IV中氧化型Cyta3,阻断电子由cyta传递至cyta3.

51.呼吸链抑制剂阻断电子由Cyta传递到Cyta3,

移至通风处。

52.糖酵解反应特点:(1)1分子葡萄糖经糖醛解可净生成2分子ATP糖原中1分子葡萄糖

残基经糖酵解净生成3分子ATP。(2)糖酵解过程中,由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和内酮

酸激酶催化。这三个酶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1的催化活性最低,

是糖酵解的限速酶。

53.主要有三条:(1)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2)糖的有氧氧化(3)

磷酸戊糖途径。

54.糖的有氧氧化反应过程(1)糖酹解途径:细胞液中(2)丙酮酸氧化脱竣生成乙酰COA:

线粒体(3)乙酰COA彻底氧化分解(三竣酸循环)线粒体

55.三较酸循环特点:

(1)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2次脱段(3)3个不可逆反应(4)4次脱氢(5)生成10

分子ATP

56.有氧氧化是机体过得能量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净生成30分子或32

分子ATP比值为(1:15或1:16)(2:30或2:32)

57.糖酵解途径:

58.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糖原合成过程中充当葡萄糖的供体。

59.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肝及肾中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能将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

葡萄糖,肌肉中无此酶。只有肝糖原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

血糖。

60.(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生糖氨基酸和甘油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

肝是进行糖异生的主要部位。

61.血糖的调节(1)肝的调节肝对血糖浓度的稳定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空腹血糖维持在

3.9-6.1mmol/L,当餐后血糖浓度增高时,肝糖原合成增加,从而使血糖水平不致过度升高;

空腹时肝糖原分解加强,以补充血糖浓度;长期饥饿或禁食情况下,肝的糖异生作用加强,

血糖得以补充,以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2)激素的调节: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一胰岛素升高血糖浓度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

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62.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能使该酶活性增

强,促进脂肪动员,称为脂解激素。

63.通过一次%氧化,可产生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1分子NADH+H+和比小氧化

四个步奏:脂肪酸经氧化后产生大量乙酰COA

16碳软脂酸生成106ATP,18碳软脂酸生成120ATP

64.酮体:乙酰乙酸、小羟丁酸和丙酮。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是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

肝不能利用酮体(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却能利用酮体,当长期饥饿(血酮+)、糖供应

不足时,酮体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和肌肉组织的主要能源。

65: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补充,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被称为营养必需脂肪酸。

66.甘油磷脂的合成:甘油二脂是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胆碱及乙醇氨由活化的CDP-

胆碱及CDP-乙酰胺提供。

67.胆固醇的合成原料是乙酰COA和NADPH+H+

68.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

69.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

要去路。其作用为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

70.血浆脂蛋白的分类:①电泳法:a-脂蛋白、前*脂蛋白、小脂蛋白和乳糜微粒。

②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

度脂蛋白(HDL)

71.乳糜微粒(CM)主要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和胆固醇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前B-脂蛋白主要功能:转运内源性甘油三脂和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小脂蛋白主要功能转运胆固醇到肝外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a-脂蛋白主要功能逆向转运胆固醇到肝外。

密度脂蛋白(HDL)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72.肝在三大营养物质中代谢的作用:

①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主要通过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作用,维持机体血糖浓度,相

对稳定。(3.9~6.1mmol/L)正常情况下,人体主要凭借激素和器官的调节作用,使血糖的来

源和去路维持动态,肝是调节血糖的主要器官。进食或输注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升高,肝可

将较多的葡萄糖转变为肝糖原。空腹或饥饿早期.肝糖原可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确保脑等重要组织的能源供给。饥饿状态持续十几小时后,还通过糖异生,可将非糖物质(氨

基酸乳酸)转变为葡萄糖。

②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功能受损或磷脂合成障碍时,脂肪不能有效的以脂蛋白形式由

肝输出,脂肪便会在体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③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功能受损时。合成尿素能力下降,导致高血氨,神经系统

能量代谢紊乱出现昏迷现象.既肝性脑病。

73.生物转换:氨、胆红素、激素、神经递质等非营养物质在体内极性增强,溶解性增大,

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换。

74.生物转换的类型:第一相反映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第二相结合反应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

非营养物质有:葡萄糖醛酸、活性硫酸根、乙酰基。

75.生物转化并不等同于解毒作用。

76.胆汁酸的分类。

初级胆汁酸:游离型胆酸。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游离型脱氧胆酸。石胆酸。

77.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78.血红素的合成。基本原料有:甘氨酸、琥珀酰COA和Fe2+

79.AIA合成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即辅酶为维生素b6。(磷酸毗哆醛)

80.胆色素是含铁口卜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

81.UDPGA的葡萄糖醛酸,亦称结合胆红素。

82

83.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评"肌肉兴奋性8身*

心肌兴奋性0c尚fNa>]+[CalH

84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是Na+(包括血浆)主要阴离子是CI-其次为HC03-

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其次是Mg2+,阴离子以HPO42-

85.主要电解质代谢:

钠,氯代谢:肾对钠的排出具有较强调节能力,既"多吃多不,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的代谢,既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86.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血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调节和肾脏的排泄三个因素。

87.CO2和H20,两者化合生成H2CO3称为挥发性酸。它是机体酸的主要来源。

88.硫酸、磷酸、乳酸、酮体,这些酸不能从肺排出,只能经顺随尿排出,称为非挥发性酸

(固定酸)

89.碱性物质的来源:蔬菜水果。

90.肾的调节①H+-NA+②NH4+-Na+③K+-Na+交换

病案分析

一、李先生,42岁,体态肥胖;近期内发现餐后不久,尤其是食用海产品后在夜间脚跟、

拇指等关节剧烈疼痛并红肿,甚至影响到了走路。到医院检查好后,血尿酸为630umol/L,

血脂、血糖偏高。

请思考:1.李先生可能患有什么病?用何药物治疗?痛风、别嘿吟醇

2.作为一名护士,应对李先生在疾病的预防和生活习惯中对于哪些建议?少吃含喋吟食物,

少吃如海鲜啤酒豆类高脂食物。

二、王女士,女,45岁,因反复发作性昏迷3个月,每次发病前均有进食高蛋白食物史,

今发病3小时入院治疗,此次发病前因亲友家宴请而吃了很多烤鸭,肝功能显示:血氨

160umol/L,ALT15WL。

请思考

1.王女士发病的机制及其临床护理原则是什么?

发病机制:(1)氨中毒(2)假神经递质(3)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调性作用(4)氨基

酸代谢不平衡

护理原则:(1)卧床休息,有腹水者取半卧位休息

(2)饮食护理:适当补充足够蛋白质,首选植物蛋白为主,高维生素,高热量

(3)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进食高蛋白食物与该病的发生有何关系?

蛋白质主要是在肝内进行分解,因为肝可以生长出很多酶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