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主题在于“打下按西方模式建立一个近代国家的基础”,逐步形成既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共同特征,又有本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为起飞奠定了基础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2.以下关于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②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③汪辜会谈开先河,二老共创新关系④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3.有学者认为:荀子深刻地认识到,“礼”与“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两大根本手段,于是立足于儒家的“礼治”,吸收、发挥法家的“法治”思想,使“礼”与“法”在政治和法律层面相互渗透,和谐统一。该学者认为荀子A.是法家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B.背离了孔孟思想的精髓C.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有益学说 D.对儒学的发展迎合时代需要4.1895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在给丁汝昌的劝降中写道:“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这封劝降书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改革力度不及日本 B.清政府部分官员临时变节C.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中国将领对时局认识不清5.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6.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购藏的战国竹简的简称,原系盗掘出土,具体出土时间和地点无从知晓,司马迁等古人都没见过。《史记》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清华简记录烽火制度在战国秦时期才出现。这说明A.清华简弥补战国历史研究的史料空白B.清华简是盗掘出土故真实性有待考证C.清华简和《史记》互证“烽火戏诸侯”D.历史叙述者拥有的史料影响历史记录7.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根植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恩格斯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C.马克思主义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8.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10.1923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十二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的观点是,托拉斯是完全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的国家机构。”1927年,苏联在一份法令中取消了赢利作为托拉斯经济核算活动主要目标的概念。这反映出苏联A.加大了扶植垄断组织的力度 B.发展了新经济政策的理念C.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已经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11.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编译学习西学C.批判传统儒学 D.传播社会主义理论12.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①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②隐含了面向全民大众的价值取向③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理想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13.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长生的昏君;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赞赏有加,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司马光则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材料最能说明A.历史是一种解释B.历史可以随意解释C.历史很难有真相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14.在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意义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对于促进时代主题转换起了巨大作用。这一“转换”理应是A.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 B.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对峙C.从资本主义统治到社会主义洪流 D.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15.“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文中“这种危机”出现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20世纪70年代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90年代16.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化不再等于美国化”“汉语、印度语、阿拉伯语都可以发展出全球性的报纸、广播、电视频道。“播客’更是本土文化走向全球的利器。”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A.多元文化并存的趋势加强 B.美国失去了全球化的机遇C.国际政局发生剧烈的变动 D.亚洲国家居于主导的地位17.据记载,秦在统一后将原六国的许多大工商业者迁徙到边远地区,但这些人凭借其技术、经营手段和财力又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这说明当时A.区域间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C.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有限 D.秦朝尚未控制住全国局势18.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做法A.方便查询工人信息 B.利于维护社会秩序C.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D.放松了对地方控制19.“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A.习惯法体系 B.公民法体系C.自然法体系 D.万民法体系20.西汉初年,一些先朝的礼制如车马殉葬制度不复存在;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末年,车马殉葬制度在诸侯王墓葬中重新被发现。这一变化表明西汉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诸侯王实力日益增强 D.儒家思想重新受到重视21.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 D.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22.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23.下表列举了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位:万元),由此可知,下列企业属于表中丙类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280560A.开平煤矿 B.发昌机器厂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24.“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5.1920年,新青年社创办《劳动者》,创刊号指出:“中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深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B.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D.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成立初的中心任务26.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时间具体措施1938年4月报纸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1940年6月设立卫生处,各县设置卫生科员,各乡设卫生委员会1941年印发防疫传单,举办卫生晚会、卫生宣传周、卫生展览会等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A.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 B.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27.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A.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B.全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服务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28.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9.《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东北建机神庙。至此,杭州已有机神庙数处,可证丝织业之不断发展与扩张。”这反映出,当时杭州A.放弃抑商政策促进了丝织业发展 B.丝织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C.丝织业的发展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D.成为丝织业最发达的城市30.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A.先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 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 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实行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其每年需向国家交纳粟二石,为租;交纳绢二丈、棉三两或布两丈五尺、麻三斤,为调;需为政府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丁男可采取“输庸代役”的方式以免役。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大量逃亡。安史之乱爆发后,政府新增很多税收项目,但并没有解决经济困局。780年,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此为两税法。——摘编自李军《从租庸调到两税法》材料二唐初立租庸调之法,……杨炎变为两税,……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租庸而入于租也,相沿至宋,未尝减庸调于租内,而复敛丁身钱米。……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征之。……杂徭仍复纷然。……嗟乎!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比有何新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32.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1959年,卫生部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摘编自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等文(1)根据材料概括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33.材料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出身官宦之家,幼年丧母,个性刚强。谭嗣同师从欧阳中鹄和刘人熙,两师都崇拜王船山(王夫之)。他亦受影响而潜心精研船山学。自1885年起,谭嗣同多次离家漫游,十年时间足迹遍及十余省。1893年,谭嗣同在上海结识英国人傅兰雅,购买了大量外国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科学译著。1895年,谭嗣同在北京加入强学会,结识了梁启超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不久,他在天津认识了严复,还加入了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在理教。1897年,谭嗣同写完《仁学》。他在书中说道:“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他还引用法国人的口号:“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英勇就义,1899年该书由梁启超代为出版。——据王建华《谭嗣同传》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谭嗣同思想的渊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谭嗣同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指出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所学,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又保留了日本本民族的特色,同时有大量的封建残余,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故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按西方模式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排除A项;洋务运动只是在技术上学习西方,并没有建立西方的模式和经济基础,排除C项;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并没有形成本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排除D项。2、A【解析】
①是康熙帝对收复的描述;②是对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的描述;③是在1993年汪辜会谈的描述;④是对1945年收回的描述,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②④③,A正确,BCD排除。故选A。3、D【解析】
据题意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用,这种思想迎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D;荀子是儒家代表,排除A;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未背离孔孟思想,排除B;荀子主要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吸收诸子百家,排除C。故选D。4、A【解析】
本题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可知,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看来,日本因新政而自强,中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才能免于败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清政府部分官员是否变节,B项错误;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清政府改革与日本的比较,而不是日本发动战争的蓄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将领对时局的认识问题,D项错误。5、B【解析】
乡镇企业的“推销员满地跑”,说明这些企业是自己找市场,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商品市场较为活跃,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销售状况,而不是生产状况,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现象虽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但并非直接推动力,其只能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乡镇企业不属于私营企业,而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故排除D项。6、D【解析】
通过材料叙述内容可以看出,清华简和《史记》的记载不相符合,说明历史叙述者拥有的不同史料影响了历史记录的差异,故D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战国历史研究史料空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物的获得手段不能作为其是否可信的主要依据,B项叙述不符合材料主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清华简和《史记》记载不符,不能相互印证,排除C项。7、A【解析】
由材料“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之上的,故选A;恩格斯肯定的是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而非整个资本主义私有模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暴力革命这一斗争策略的态度,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恩格斯认为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其并非最终归宿,且马克思等人如果认同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模式,则也没有必要号召所有工人一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了,故排除D。8、C【解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说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不是对战争本身的认识,排除A;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9、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材料“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是对雅典民主实质的描述,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雅典民主的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BD选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范围的狭小,与材料无关,排除。10、C【解析】
1923苏俄正在执行新经济政策,对托拉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正确;苏联只是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方式,并不是扶持垄断组织发展,A错误;这些政策是当时新经济政策下的做法,并没有发展新经济政策的理念,B错误;当时苏联还没有形成计划经济体制,D错误。11、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作者认为清朝初年的学术讲究从大处着眼,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考据从精处着眼,道光咸丰以后洋务运动兴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新”应指西学,故B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思潮开始于19世纪末,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儒学的批判,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排除D项。故选B。12、A【解析】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图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北大的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不是面向全民大众,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13、A【解析】从材料“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司马光则说汉武帝”中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人物有着不同认识和评价,这说明了历史是一种解释,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随意”;C项错误,错在“很难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4、A【解析】
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世界出现相对安全的和平环境,为中国的发展建设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即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故A正确;冷战对峙形成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C、D与材料无关,排除。15、B【解析】
根据材料“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可知,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均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仍未解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滞胀危机”出现,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发展特征,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6、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仅仅是全球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等在内的本土文化必然在世界扩大影响,全球化的世界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故A项正确;全球化机遇对每个国家机会均等,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国际政局发生剧烈变动,排除C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17、B【解析】
秦统一后被迁到边远地区的原六国大工商者很快在当地将工商业发展起来,说明当时秦朝私营工商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B项正确;材料没有长途贩运的信息,A项错误;迁工商业者到边远地区不能说明国家在重农抑商政策上的力度有限,C项错误;秦朝没有控制全国局势与其可以将许多工商业者迁到边远地区不符,D项错误。18、B【解析】
依据材料“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然后听鬻之”来看,唐朝政府对武器制造进行了严格管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答案为B项。A项方便查询工人信息不是唐朝实行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唐朝对特殊地区的管控加强,排除;D项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19、D【解析】
从材料中的“帝国”可排除A、B、C三项,只有D项是帝国时期形成的法律。故选D项。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B【解析】
依据所学,西汉初期经济凋敝,取消了车马殉葬制度。而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此制度又被重新采用。B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变化,A错误;汉武帝时期诸侯力量逐渐被削弱,C错误;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D错误。故选B。21、D【解析】
西周依据宗法制实行分封,一定程度上拓展国家疆域和巩固了统治,故选D项;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前就得到了重视,排除A项;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专制主义体制,排除B项;分封制下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排除C项。故选D。22、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先秦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出现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即“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所以,答案为东周23、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甲企业以国家资本为主,不允许买办和一般商人投资,联系所学可知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工业;乙虽是国家资本为主,但是允许买办官僚等投资,说明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丙企业没有国家资本和外债资本,只有买办官僚和一般商人的资本,说明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B;AC属于乙类,排除;D属于甲类,排除。24、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可知材料整体上肯定了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全面肯定其专制主义统治,作者主要是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角度评价秦始皇的措施。故②③④正确,选B项。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5、B【解析】
据题意可知《劳动者》创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工人的意识以维护自身权利,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故选B;《劳动者》传播的不是西方启蒙思想,排除A;当时尚未发动起工人运动,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26、A【解析】
题干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对抗日救亡事业的支持与配合,反映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故选A项;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不能说明疫情日益严重,排除B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从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的是全民族共同抗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27、A【解析】
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家面临海战、海防方面的重要问题和急需了解的知识,材料体现了科举制对现实的关注,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时务策试题围绕的主题局限在海战海防,无法追求人才多元化,排除C;近代教育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28、B【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29、C【解析】
材料表明,清初“机神庙”的发展能够证实杭州丝织业的繁盛,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传统思想依然影响着丝织业,C正确;在清代,政府仍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机器大生产”出现于近代,排除B;“最发达”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故选C。30、B【解析】
据材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知,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说明宪法制定是非常严肃的,并且经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订,A错误;C说法片面,错误;宪法代表队是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D说法错误。【点睛】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都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新变化: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作用: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弊端:征税越来越多,百姓负担越来越重。原因:封建专制,阶级压迫严重;决策随意,缺乏民主监督;统治后期吏治腐败,搜刮百姓;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政府收入。【解析】
(1)新变化:根据材料“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此为两税法”可知,税收变化主要体现为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作用:根据材料“,政府新增很多税收项目,但并没有解决经济困局”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需为政府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丁男可采取‘输庸代役’的方式以免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中可征收货币,因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弊端:根据材料“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征之”可知,主要弊端是征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经营权移交协议参考样式
- 2024食品零售商副食供应协议范本
- 2024年承诺书协议模板
- 2024年专业混凝土加工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高端定制瓶装水订购协议
- 2024年二手挖掘机交易协议2
- 2024年期品牌双经销商协议规范
- 2024年装修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样例
- DB11∕T 1707-2019 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 2024年度线上线下推广协作协议
- 第一单元我的视频类故事第一节认识数字故事课件
- 木结构防腐措施及方法
- 小学综合实践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主题活动一:发现影子》教案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知识点语法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7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
-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件(共53张PPT)
- 功能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发展
- MATLAB SIMULINK讲解完整版
- SAPAPO快速指引
- 印尼语常用语
- 试议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