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人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 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2.“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作品是()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格尔尼卡》 D.《天鹅湖》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说明垄断组织A.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B.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4.伏尔泰的《风俗论》认为是“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两重灾祸摧毁了罗马帝国。伏尔泰所说的“蛮族”和“宗教纠纷”分别是指A.罗马奴隶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日耳曼人和基督教内部纠纷C.日耳曼人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纠纷D.奥斯曼人和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纠纷5.东汉后期以来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然而世道颓废,名士们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身价"。这反映了东汉末期A.人才名与实相背离问题突出 B.道家思想受到大族重视C.儒家思想影响地方官员选拔 D.贵族阶层普遍崇尚技艺6.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必须注意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主张。其主要目的是A.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B.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C.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D.为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做准备7.下面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展历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认识是A.德国人开启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B.德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C.西门子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8.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进行群众运动”;后者则是成立农民协会……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A.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改变 B.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C.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D.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9.《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10.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所以可以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D.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专著,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11.“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做数字帝国主义。此材料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 B.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化C.数字跨国公司冲击国家主权 D.网络削弱了霸权主义12.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 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36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营利所得起征点为2000元,报酬所得起征点为月入30元。条例颁布后,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1937年1月,上海律师公会成立所得税暂行条例研究委员会,一面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减免,一面表示,“本公会拥护良税,素不后人”。1937年1月1日,营利事业及存款利息所得税全面开征。1943年1月,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1943年2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强化了罚则。根据财政部统计,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1937年占比4.15%上升到1940年占比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摘编自《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作用。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但是古代中国却未能较西欧之先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时代,而是在外力侵逼下不得已步入此一历程。材料一近代民族国家区别于绝对主权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国民主权或人民主权,实行的是立宪民主制度。从西欧国家形态的演进历程来看,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上半叶,王权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民族的孕育与成长是与等级君主制或绝对君主制国家的成长与巩固相一致的,绝对专制主义为民族国家和世俗建构与认同权力体系开辟了通道。绝对主义国家在完成政治一体化后,越来越不能满足市民阶级的要求,市民阶级不仅要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主权,也要自由的社会和有保障的人权,绝对主义国家无法提供相应的合法化的法律制度框架,由此,把绝对主义国家改造成民族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过程。一般认为,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英、法、德建立起第一批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3期材料二无论是封建化时期,还是绝对君主制时期,“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一以贯之,成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政治统一性的重要体现。“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周天子及后来的专制君主的利益,为了应付“家…‘国”之间的内在矛盾,专制君主不断吸取前朝教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人民依附于某一个具体的家族式或家庭式的政权,“家国”的政治伦理从根本上排除了契约精神,民主与自治也就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主义观念也就难以自发产生。这也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竞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热心”建议联军从下水道进城又快又安全,甚至为侵华联军攻打紫禁城按扶登城云梯,这些在今天看来奇特的景象。——夏引业《中华民族构建与认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罗斯福政府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意图复兴经济和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体现了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选C;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B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罗斯福新政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动新政,排除D。故选C。2、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分析选项内容可知,《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间喜剧》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格尔尼卡》是20世纪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立体派绘画作品,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天鹅湖》是19世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典范,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B【解析】

超大企业重视构建信息网络和收集信息,目的是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这样使得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B正确;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也即经济全球化尚未真正实现,因此这一时期垄断组织的行为并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垄断属于私人垄断阶段,其指导思想依然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因此D中“克服”表述绝对,排除。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古罗马帝国灭亡影响较大的“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指的分别是日耳曼人的进攻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选项正确;罗马奴隶的反抗属于内部的阶级矛盾,A选项错误;罗马帝国分裂时期,伊斯兰教尚未创立,C选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是东罗马帝国,D选项不符合题意。5、A【解析】

本题以古代选官制度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东汉后期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但“重德”竟最终演绎成重视虚伪与无用的道德行为,这说明汉末名士们名与实相悖问题突出,A项正确;“道艺”并非是指道家思想,B项错误;材料中的选才并非限于地方官员的选拔,且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影响,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说法过于绝对。6、B【解析】

1948年9月解放战争态势已经较为明了,七届二中全会时期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此时强调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意在为即将建立的全国政权吸收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B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故此举目的不在于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排除A;吸收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干部,这类人军事方面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故其目的不是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C排除;“一五计划”是在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并经济得到恢复后实施的,此时尚未建立政权,D排除。7、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西门子公司经营的业务有电报、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白色家电、航空电子、雷达和交通控制等等,体现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故C项正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发生的结果,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在工业领域的成就突出,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德国表现并不突出,排除B项;题干中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8、A【解析】

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是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建设内容之一,而20年代的农运更多的是配合北伐军事行动,说明中共在不断成长,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A正确;中国革命性质在五四运动后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排除C;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排除D。9、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确在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以应给付的物消偿债务后,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之债务即行终止,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并非强调债务人或担保人的职责问题,排除A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有关保障债权人权利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10、B【解析】

《茶赋》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提供绝对可靠的历史信息,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即记载准确的历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A项错误;传说不可以作为信史,需要有其他有力材料的佐证,因此无法仅根据神农氏的传说确定茶的起源。C项错误;《茶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比唐代《茶经》更早。《茶经》不能确定在唐朝以前是否已经出现茶,只能确定茶至少在唐朝时已出现。D项错误。11、A【解析】

学者观点强调了控制信息流对于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犹如帝国主义时代控制海洋一样。而信息流是科技革命的重要表现,说明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A正确;题干与全球化无关,排除B;题干指的是国家控制信息流,而非跨国公司,排除C;根据题干主旨可知,掌握科技实际上容易形成霸权主义,D排除。12、B【解析】

根据材料“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可知,上述思想认为劳动能生善心,使得奸邪之念不起,可见其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B正确;题干列举人物不能对代表统治阶级,排除A;敬姜和颜元对劳动的作用认识相近,排除C;题干主旨是劳动和人的意识关系,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以立法方式推进;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向社会公布并讨论;适时调整起征点和税率。(2)作用:推动了税收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战时经济发展,为抗战提供了财政支持;提高了社会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强化了国家意识。【解析】

(1)根据“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1943年2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强化了罚则”可知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是以立法的方式推进,向社会公布并讨论,逐步扩大了征税的范围,适时调整了起征点和税率。(2)根据“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1937年占比4.15%上升到1940年占比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政府的所得税改革推动了税收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