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口容量A级必备学问基础练[2024南师附中练习]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有()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实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材料中三种模式依据人与环境关系的志向程度排列依次为()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爱护环境非常重要。下列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A.发展经济和爱护环境二者并不冲突,应当走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道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需把爱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整实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2024无锡期中]读“木桶效应”图,回答4~5题。4.依据“木桶效应”原理,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图中确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是()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 D.水资源5.下列措施中,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提高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④实行安排生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泰州靖江中学期末]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约364.81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其中拉萨市人口为86.79万人,是西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读拉萨河流域示意图,回答6~7题。6.西藏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不包括()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C.土地生产潜力小 D.自然资源丰富7.提高西藏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③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苏州中学期中]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读图,回答8~9题。8.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9.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激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10.[2024南师附中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肯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给的人口数最相宜的人口数实际供给的人口数45万25万35万(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2)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3)该岛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人,想要提升该岛国人口容量可以实行的措施有哪些?

B级关键实力提升练[2024梁丰中学期中]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改变关系图。据此回答11~12题。11.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供应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旺盛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12.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改变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改变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需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2024徐州高一期中]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削减14.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激励人口外迁,削减耕地面积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15.[2024南京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有,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肯定人口扩容余地)分布示意图。(1)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缘由。(2)据分析探讨得知西藏自治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自治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缘由。第三节人口容量1.B2.A3.A解析第1题,在肯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若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模式Ⅰ,人口数量没有达到环境容量,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模式Ⅱ,人口数量峰值超过了环境容量,其后人口数量下降,对环境造成了肯定的破坏,但影响不是很严峻,没有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容量没有下降;模式Ⅲ,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容量下降。故最志向的模式应是Ⅰ,其次是Ⅱ,最终是Ⅲ。第3题,爱护环境、发展经济应同步进行。4.A5.B解析第4题,图中木桶中最短的木板代表森林资源,所以图中确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就是森林资源。故选A。第5题,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居民的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故选B。6.D7.C解析第6题,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稀有,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潜力小,是西藏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缘由。故选D。第7题,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无法提高西藏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可提高西藏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②正确;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粮食减产,可能会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③错误;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西藏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④正确。故选C。8.B9.D解析第8题,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有,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由此可以推断影响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故选B。第9题,宁夏南部地区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放宽生育政策、激励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A错误;宁夏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将来不能增大人口密度及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B错误;垦荒拓耕会破坏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宁夏南部地区水资源缺乏,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北部地区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足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宁夏南部地区可以向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D正确。故选D。10.答案(1)d(2)Z>X>Y(3)25万提倡低碳生活、健康生活观念;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地区间资源互补性。11.B12.D解析第11题,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环境承载力最大值为6000人,这是考虑到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估计数值;t2时期,该地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想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接近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12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同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改变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不能超过环境承载限制;读图可知,t3时期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持续供给人口的实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13.C14.A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口数量增加不是人口承载力改变的主要缘由,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误;图示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改变很小,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大为提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略微削减,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因此土地资源并未削减,D错误。故选C。第14题,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可以提高人口承载力,A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误;耕地面积削减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惊慌关系,C错误;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误。故选A。15.答案(1)水热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足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难的增多等。解析第(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