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干混砂浆生产线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dry-mixedmortarproductionlineGB50XXX-20XX主编部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北京
版本升级说明V1.0收集了各参编单位的编写内容,形成初稿。提请内部审查。——编写组2015.02.04V2.02015年2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对本《规范》初稿的内部审查会议,会后经编写组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V2.0),提交建材标准定额总站审查。——编写组2015.03.04V2.1对V2.0版做了初步审查,对标准编写的规范性问题提出部分修改与完善的意见,返回编制组确认、修改。——标定站2015.03.06V2.2对V2.1版本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和确认,并进行上网前的检查工作。——编写组2015.03.11V2.3更正了几处错误,以此版本正式对外征求意见(挂网、定向)——标定站2015.03.13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为11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总图运输、生产工艺、建筑与结构、电气及自动化、给排水及供热通风、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等。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负责日常管理,由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北路69号,邮编:10004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总图运输 54.1一般规定 54.2总平面布置 54.3竖向布置 64.4厂区道路 74.5管线综合 85生产工艺 95.1一般规定 95.2厂内原材料的储存与运输 105.3集料制备系统 115.4配料计量系统 135.5混合系统 145.6产品包装与物流系统 155.7产品散装物流系统 165.8收尘系统 185.9辅助生产设施 186建筑与结构 206.1一般规定 206.2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 216.3辅助用房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216.4建筑构造设计 226.5主要结构造型 236.6结构布置 236.7设计荷载 246.8结构计算 267电气及自动化 287.1一般规定 287.2用电负荷 287.3供配电 297.4电缆敷设 307.5照明 357.6防雷与接地 367.7生产线配电及控制 398给排水及供热通风 428.1给水与排水 428.2供热与通风 439节能 459.1一般规定 459.2生产工艺节能 459.3电气及自动化控制节能 459.4节能计量 4610环境保护 4810.1一般规定 4810.2大气污染防治 4810.3噪声污染防治 5010.4固体废弃物处理 5010.5环境保护监测 5111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5211.1一般规定 5211.2劳动安全 5211.3职业卫生 54附录A结构设计中散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55本规范用词说明 56引用标准名录 57附:条文说明总则1.0.1为在干混砂浆生产线设计中,贯彻实施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1.0.4干混砂浆生产线设计应满足所在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或过于集中建设。现有生产线的改造、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1.0.6干混砂浆生产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
术语2.0.1干混砂浆生产线由生产车间、原料和产成品储存仓库、物流系统、水电供应系统、生产辅助设施等组成的,专门用于干混砂浆生产的流水线。2.0.2集料制备preparationof对天然砂进行烘干、筛分等处理,或对碎石、建筑垃圾等经过破碎、整形、筛分等处理,得到生产干粉砂浆所需集料的工艺过程。2.0.3配料仓batching在计量工序前,存放各种原材料的筒仓。
基本规定3.0.1干混砂浆生产线的设计规模应符合表3.0.1的规定。表3.0.1干混砂浆生产线的设计规模规模类型普通干混砂浆生产线特种干混砂浆生产线小型40≤W<605≤W<10中型60≤W<10010≤W<30大型W≥100W≥30【条文说明】3.0.1干混砂浆生产线的设计规模以单线的小时产能作为评判依据。结合《预拌砂浆》GB/T25181对普通砂浆和特种砂浆的定义,目前国内普通砂浆生产线备案条件均为20万吨/年生产能力,合小时产能约60吨,2014年后新建的砂浆生产线出现部分小时产能大于100吨的生产线,因此,本标准以60吨/小时和100吨/小时区分小型、中型、大型普通砂浆生产线。特种砂浆生产线分为车间式生产线、塔式生产线等不同类型,车间式生产线的小时产能一般低于30吨/小时,用于有色砂浆生产的生产线小时产能在10吨以下,本标准以10吨/小时和30吨/小时作为小型、中型、大型特种砂浆生产线划分标准。3.0.2建设单位应提供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应有初步设计的批复文件;2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在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应有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文件;3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备案证;4批准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5土地规划许可证;6审核通过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原料工艺性能试验报告;8厂区地形图,初步设计阶段(1:2000-1:1000),施工图设计阶段(1:1000-1:500)。
总图运输一般规定总图设计应贯彻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并满足城乡规划的要求。普通砂浆生产线用地不宜低于1.4公顷【条文说明】4.1.1为保证普通砂浆生产线的生产工艺与装备水平,结合我国已经建设的近800条普通砂浆生产线实际用地情况,对普通砂浆生产线提出占地面积不低于1.4总图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总平面布置干混砂浆生产线设计应由生产车间、原料和产成品储存仓库、物流系统、水电供应系统、生产辅助设施等构成。总平面布置应在满足工艺流程基础上符合水电、物流等要求。【条文说明】4.2.2物流要求主要包括对原材料、产成品运输和物流设备的停放、行车等的生产设施中集料制备系统、混合系统、物料储存系统等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地段。其他设施应在符合工艺生产和安全的要求下,依据生活便利和合理利用场地的原则就近布置。集料制备系统布置应设置原材料、固体废弃物的堆场,设置上料通道和运输通道。【条文说明】4.2.6集料制备可分为制砂系统、烘干系统、筛分系统等。制砂原料仓库大门设置方向应避开当地最大风频。电子汽车衡应靠近厂区出入口,散装出料口应方便车辆运输。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设计同时进行。竖向设计方案中,厂内外交通运输、工艺流程、远近期规划、建(构)筑物基础、雨水排放及土石方平衡等,应结合洪(潮、涝)水位、工程地质地形地物及气象等综合确定。【条文说明】4.3.1本条是竖向设计总的原则要求,竖向设计方案应经过综合比较,衡量的标准是为生产、管理、厂能竖向设计有高边坡填、挖方时,应在厂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同时一并提出勘察要求;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及相邻地段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勘察、试验、观测和分析计算。厂内道路及排水设施等标高的确定,应根据外部道路及外部管网接口标高确定,厂区出入口道路路面标高,不宜低于厂外道路路面标高,且连接平顺。【条文说明】4.3.3厂房室内标高宜高于室外标高0.15m~0.2m,湿陷性黄土地区、易下沉软地基地区、【条文说明】4.3.4竖向设计应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建设场地的地面横坡坡度在3%以下时,宜采用平坡布置;地面横坡坡度大于5%时,应作阶梯式布置。台阶的划分应与厂区功能分区一致。阶梯式竖向设计,台阶的长边应平行地形等高线布置;台阶的宽边应根据建筑红线、道路、管线、绿化、地形、地质等确定;台阶的高度宜为3m~6m,确因地形受限时,台阶之间的最大高差不宜大于25m,两台阶之间宜用挡土墙连接。竖向设计中,台阶阶顶至建筑物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物基础大小、形式及埋深与土壤条件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2.5m。每个台阶内部应满足联络道路、车间引道、工程管线、排水系统的布置要求。竖向设计宜采用设计标高、坡向表示法,应标注所有场地特征点、变坡点设计标高及排水坡向,并应满足施工时的可操作性。挡土墙高度在10m以下时,可采用砌体结构;10m以上时,应根据地基和施工条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设计墙体结构。厂区道路厂内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内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车间引道等,应根据厂区规模采用相应的设置标准;【条文说明】4.4.1-1主干道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次干道为连接厂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厂内车间、仓库、码头等之间交通运输较繁忙的道路;车间引道为车间、仓库等出入口与主、次干道或支道相连接的道路。2厂内主干道宽度不应小于6m,次干道宽度不应小于4m【条文说明】4.4.1-2本款规定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对建材生产企业的要求,主干道按照双向道设置,最小宽度定为6m,次干道按照单向道设置,最小宽度定为43厂内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条文说明】4.4.1-3本款规定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表2.3.4的要求。4厂内道路的布置应满足交通运输、安全检修、消防、安全卫生、管线和绿化布置等要求,与厂外道路连接平顺,路型、路面结构应协调一致;5厂内道路宜与建筑物平行或成环形布置,个别地段作尽头式布置时,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6路面标高应低于附近车间室外排水坡坡脚标高,同时应满足室外场地排水的要求;7路面结构组合类型应根据交通量、路基因素、当地气候条件、道路性质、当地筑路材料、施工及养护维护条件确定。【条文说明】4.4.1-7本款规定是厂内道路布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厂区道路布置时,以主干道把厂区划分为若干个分区,组成环状式道路网。当地形较平坦时,采用环形布置比较适宜。若在山区建厂,受地形条件限制,道路呈环形布置有困难时,可根据厂区地形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决定布置形式。厂内外道路连接应方便短捷,人流和物流不应交叉。厂内车道、车间引道等区域应标识明确。管线综合布置管线综合布置应与厂区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绿化布置相结合,统一规划。管线综合布置,应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当条件允许、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共架、共沟布置。分期建设的生产线项目,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远近结合。近期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得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管线应直线敷设,并应与建筑红线及道路平行布置。地下管线综合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流管优先级别应高于压力管;2管径大的地下管线优先级别应高于管径小的地下管线;3不易弯曲的地下管线、永久性的地下管线、工程量大的地下管线应优先布置;4新建工程的地下管线应避让现有工程的地下管线;5施工和检修便利的地下管线应避让施工和检修不方便的地下管线。
生产工艺一般规定干混砂浆生产线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禁采用国家淘汰目录中的工艺和设备;【条文说明】5.1.1本条第1款为强制性条文。根据《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2应根据生产方法、设计规模、产品方案、原燃料性能和厂区地形条件等,确定生产线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3应选择生产可靠、能耗低、管理维修方便的设备;4应选择环境污染小、自动化程度高的工艺,并减少工艺环节;5应采用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干混砂浆生产线工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艺布置宜留有合理的发展空间;2车间布置宜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综合确定,并应在平面和空间布置上,满足施工、安装、操作、维护、监测和通行的要求。物料平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完整砂浆生产线的物料平衡计算应以砂浆小时产量为基准;2各原料的消耗定额应由理论消耗量和生产损失组成;3应根据各物料的水分将干料消耗定额换算为湿料消耗定额,再计算得出每小时、每天和每年的干、湿料需要量;4干混砂浆生产线的生产损失,各原材料不宜大于3%。【条文说明】5.1.3原材料损失是指原材料在生产线输送过程中,因主要生产系统应执行连续周生产工作制,可根据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部条件联系的情况确定,并宜符合表5.1.4表5.1.4主要生产系统名称每天工作班制(班)机制砂及分级系统1~3砂烘干及分级系统3配料、混合系统1~3包装、散装系统1~3注:工作班制按每班8h计。主要生产系统性能考核应在原燃料成分及性能均满足设计条件下进行,其考核要求宜符合表5.1.表5.1.5主要生产系统名称考核时间(h)考核指标机制砂及分级系统72平均时产、合格率、系统产品电耗砂烘干及分级系统72平均时产、合格率、系统产品能耗配料、混合系统72平均时产、合格率、系统产品电耗包装与散装系统72平均时产、系统产品电耗厂内原材料的储存与运输机制集料、天然集料应采用全封闭库房堆放,库房地坪应具有渗水功能。袋装原料宜采用全封闭的库房堆放,库房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原材料储存要求。散装粉料应采用筒仓储存,筒仓数量与仓容应以生产线物料平衡计算为依据。筒仓应设有高料位计、低料位计、人工检修口、减压或破拱装置,筒仓的锥顶角设计应充分考虑物料休止角。筒仓的顶部应设置巡检通道,仓底应设有检修平台。所有原材料筒仓应结合物料性能合理设置除尘装置。各种物料储存期应根据工厂规模、物料来源、物料性能、运输方式、储库型式、工厂控制水平、市场因素等具体情况确定,各种物料储存期宜符合表5.2.7表5.2.7班制仓库物料班制仓库物料棚(库)、仓配料仓总量水泥—≥0.5≥0.5集料3~7≥0.57~14掺合料—≥0.5≥0.5填料7~14≥0.57~14添加剂7~14≥17~14燃料≥3≥0.5≥3注:工作班制按每班8h计。物料输送设备的选型,应根据输送物料的性质、输送能力、输送距离、输送高度等结合工艺布置确定。所有干物料输送设备应全封闭,易产生粉尘处应设置除尘装置;集料斗提机宜选用板链式产品。输送设备的输送能力应高于实际最大需求输送量,输送设备输送能力富余系数宜为1.05~1.20。输送设备的转运点,宜设置收尘装置,下料溜管应降低落差;集料的下料溜管内,应有防磨损和防积料的措施。集料制备系统破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破碎系统的位置,应根据原料资源情况、矿山开采外部运输条件、厂区位置、工艺布置等确定;2破碎系统的生产能力,应根据配料、混合系统生产能力和工作班制确定;3破碎机型式和破碎工序的选择,应根据生产线规模、物料性能、物料粒径和产品粒度的要求、磨蚀性、夹土情况等确定;4单段破碎系统宜选用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多段破碎系统的一级破碎机宜选用颚式破碎机,二级破碎机宜选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三级破碎机宜采用立轴式冲击破碎机;5原材料破碎机前的喂料斗容量,应根据破碎机规格及进料方式确定;6大块石料宜采用板式振动给料机,板式振动给料机的宽度应满足矿石粒度和破碎机入口宽度的要求,板式振动给料机应能负载启动,且应能调速运行;7破碎系统生产应处于全封闭负压状态,粉尘不得外泄;8物料破碎后输送系统的能力,应满足破碎机瞬时最大出料能力。烘干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烘干后物料中水分应小于0.5%;【条文说明】5.3.22烘干冷却后,进入配料仓前的物料温度应不高于65℃【条文说明】5.3.2烘干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当地燃料资源和烘干产量选择工艺方案;2干燥系统的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环保要求;3烘干机的进料输送系统中宜设置流量可调的给料装置;4烘干机的热源宜优先利用废气余热,当无法利用废气余热时,应优先选用洁净环保能源;5燃烧室应设置温度测量仪及负压测量仪;6烘干系统应置于独立的车间内,并设置单独的收尘装置。筛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筛分系统的生产能力,应满足配料、混合系统生产能力和前段设备工艺要求;2筛分机选型应根据原砂级配、成品砂的筛分要求,原砂小时处理能力,原砂的物理特性等确定;3筛分机应设置急停按钮;4筛分机应设置在线取样;5筛分系统处应设置收尘装置。配料计量系统配料计量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料计量系统应满足干混砂浆生产设备各种配料功能的需要;2累加计量时,称量装置应有顺序连锁控制功能;3称量斗的大小应与称量能力相适应,形状和布置应有利于物料流动;4在计量过程中,当计量值超过误差值时应能及时报警,并应停止相应加料设备。称量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料秤应由取得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每台配料秤均应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条文说明】5.4.22配料秤包括电子秤、杠杆电子秤等,秤的准确度(静态精度)等级应符合《电子衡器安全要求》GB14249.1、《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4249.2及《数字指示秤》JJG539中规定的普通准确度等级1.0。最大允许误差首次检定时为±0.5%,使用中为±1%。并应标出最大称量(max)、最小称量(min)、检定分度值(e)和制造许可证标志及编号;3干混砂浆物料的配料精度(动态精度)评定时,配料量应为相应的配料秤全量程的30%~70%。砂、粉料及外加剂的称量斗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称量斗的装载容量应能容纳最大配料量而不外溢,称量斗的易磨损部位宜设耐磨衬板;2粉料称量斗应满足最大配料量的要求,称量斗的上方应排气畅通,并应有良好的滤尘和清除功能;3外加剂称量斗应设有防风、防振装置,并应具有良好的清理效果。外加剂称量斗应耐锈蚀、耐酸碱腐蚀。计量给料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量给料装置的输送速度应满足计量时间要求;2计量给料装置应有快慢给料功能,满足计量精度的要求;3应根据输送物料的特性选择计量给料装置。普通砂浆生产线的物料计量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4.5表5.4.5普通砂浆生产原材料名称单一胶凝材料单级集料添加剂填料掺量≤1%时掺量>1%时允许误差±5kg且±1%±10kg且±1%±30g±1±3kg且±1%特种砂浆生产线的物料计量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4.6表5.4.6原材料名称胶凝材料、填料集料添加剂掺量≤1%时掺量>1%时允许误差±2kg且±1%±3kg且±1%±30g±0.5%混合系统混合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混砂浆混合机的检修门应带有安全电子锁,打开检修门能自动切断工作电源;2应带有收尘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现行的有关环保规定;3混合系统布置应设置混合机的维修空间。干混砂浆混合机应符合《建材工业用干混砂浆混合机》JC/T2182的规定,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用于生产普通砂浆的混合机,混合时间不宜超过3min;2混合机工作时卸料门不应漏料;3混合机的装载系数不应小于0.5;4混合机上应设置手工加料斗;5混合机下过渡仓有效仓容宜为混合机额定装载量的1.5~2.5倍。【条文说明】5.5.2过渡仓的仓容应与混合机单批次砂浆混合量相匹配,并大于混合机单批次砂浆混合量,但超过2.5倍时,砂浆会在过渡仓中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物料分离产品包装与物流系统产品包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包装机的选型和数量,应根据生产线规模、砂浆品种、袋装比例、运输方式、运输条件、储存等因素确定,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固定式水泥包装机》JC581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5.6.1-1包装机种类繁多,给料方式多样(如:螺杆式、叶轮式、气流式、自落式等),需针对所生产砂浆品种选用相应给料方式的包装机,以减少包装机故障,以及不同品种砂浆之间的交叉污染。不同砂浆的流动性、堆积密度等物理性能也不尽相同,导致相同包装机的包装产能不固定,所以包装机的数量应根据不同砂浆的包装比例等具体确定。2包装系统应设有包装仓,包装仓有效容量不宜小于混合机有效容量的1.5倍,出料量应根据配料、混合系统生产能力及包装产能而定;【条文说明】5.6.1-2设包装仓可以避免搅拌机直接放料冲击对包装给料量及包装精度的影响,同时避免了生产线间歇出料而导致包装效率低等问题。3包装系统易扬尘处应设置除尘装置;【条文说明】5.6.1-3干混砂浆为干燥的固体细物料(水泥、粉煤灰、石粉等)混合,容易扬起漂浮在环境中,危害相关人员健康及环境,应对扬尘进行收集处理。4在包装机所在平面,应有足够的操作、检修空间及包装袋堆存空间;【条文说明】5.6.1-4包装系统布置需合理,便于生产并能提高生产效率。5包装机的气控系统,应采用无油干燥的压缩空气;6包装工段应纳入干混砂浆生产线中央控制系统内;【条文说明】5.6.1-6联动以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7包装机落袋处宜设置袋装产品连续输送装置;【条文说明】5.6.1-7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8当采用集装袋(吨包)包装,应设置相应的起吊运输设备;【条文说明】5.6.1-8集装袋的体积(约1m³)和重量9包装工段宜设置自动回灰系统。【条文说明】5.6.1-9干混砂浆在包装工段易出现跑、冒、漏,扬尘量也较大,收集的物料较其他工段多,为降低干混砂浆生产损耗,有效利用资源,应对包装工段回收的物料进行充分利用,自动回灰系统可实现对回收物料的高效再利用。产品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和防扬尘措施;2厂内运输宜采用托盘配备相应的叉车运输,也可采用多条输送机组合传送;3运送过程中应能保证砂浆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明显的分层、物料分离现象;4堆放码垛可使用自动码垛机、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操作。产品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存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的有关规定;2不同品种、标号和不同生产日期的袋装干混砂浆应分别堆放;3储存仓库应根据运输、发运条件、包装的能力以及袋装成品的库储存量等因素设计。产品散装物流系统成品仓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砂浆生产线宜设置成品仓,仓容应与生产线产能相匹配;2成品仓宜采用钢板筒仓,高径比宜为2.0~2.5;3成品仓应设有高料位计、低料位计、破拱装置,筒仓的锥顶角不应小于60°,并应安装防物料分离的装置;4成品库的顶部应设置巡检通道,库底应设置检修平台。散装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车能力不宜小于100t/h;2下料斗应为可升降式,升降行程不应小于1000mm,上升极限位置离地高度不应低于4200mm;3下料斗结构和尺寸应满足与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进料口的连接要求;4提升、导向、导绳组合装置应运转灵活,传动钢丝绳应无断裂、无缠绕,电动卷扬机应设置上下限位器;5收尘器应无漏风、堵料现象,吸尘罩应上下灵活,放料时应无粉尘外逸;6料位计应灵敏准确,料满时应自动报警并关闭放料阀门。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应符合下列规定:1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应为采用定型汽车底盘改装的密封罐式专用运输车辆,并应配置进料、气力输送卸料、清空残余物料等装置,应能够向散装干混砂浆移动筒仓输送干混砂浆;2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干混砂浆运输车》QC\T956、《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SB/T10546的有关规定;3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应配备车载收尘系统;【条文说明】5.7.3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提高,预拌砂浆是为保护环境、提高工程质量而发展的产品,应在全生命周期内均为环保产品,通过实际应用表明,在对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配备车载收尘系统后,能显著降低运输车在卸料过程中的粉尘飞散4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的数量宜符合表5.7.3的规定:表5.7.3生产规模(W,t/h)散装干混砂浆运输车(辆)背罐车(辆)散装干混砂浆移动筒仓(台套)40≤W<60≥41≥10060≤W<80≥61或2≥15080≤W<100≥82≥200背罐车应符合下列规定:1背罐车液压举升系统应有互锁功能;2背罐车应配备倒车监视系统;3背罐车数量应与散装砂浆移动筒仓数量相匹配,并应符合表5.7.3的规定。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应有有效防物料分离设计;2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应有破拱装置,并应满足与连续混浆机等施工机械配套使用要求;3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规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简仓》SB/T10461的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标件;4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数量应符合表5.7.3的规定。收尘系统干混砂浆生产线在烘干工段应设收尘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收尘器的烟尘排放指标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2布袋收尘器中,布袋的耐温性能应满足入袋烟尘最高温度的要求;3收尘器应有超高温报警和自动保护装置;4收尘器宜配有压差计和消声器。【条文说明】5.8.1配有压差计后,在出现负压时,能启动收尘器风机,给收尘袋送风,从而有利于收干混砂浆生产线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应配置相应的收尘系统,粉尘排放指标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条文说明】5.8.2干混砂浆生产线易产生扬尘的工序见下表:表5.8.2编号生产工序编号生产工序1集料上料6计量2破碎7混合3输送8散装头进料4筛分9包装5原料储存10成品料储存辅助生产设施机电维修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电维修间的位置宜靠近生产区,装备应根据工厂生产规模、生产线设备种类和当地协作条件确定,大中型设备修理宜以外部协作为主;2机电维修间储存区与工作区宜分隔;3工具、备件等应分类存放,乙炔、氧气瓶应设专用存放库,且应有防火措施;4机修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及照明设施。质检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质检室应按照原材料、产成品取样便利的原则就近布置;2质检室应具备留样、检验、物理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养护、日常办公等基本功能;3原材料留样室应与产成品留样室分开;4原材料检验室应与产成品检验室分开,产成品检验室应设计有效沉降池;5标准养护室宜为不带窗户的暗室,普通砂浆标准养护室宜配备喷淋系统。干混砂浆生产线应有备品、备件储备,备品、备件的种类宜按表5.9.3进行分类。表5.9.3类别主要备品、备件易损件破碎机上的转子、侧板、抛料头等,筛分机上的筛网、耐磨橡胶套等,除尘器上的滤袋、脉冲阀等;搅拌主机上的叶片、高速飞刀、骨架油封、密封条等;包装机上的橡胶套、出料嘴等;调压阀、电磁阀组、气管接头等气动元件;继电器、接触器、空开等电气元件;非易损件对接骨架(带文氏管)、振动电机、料位计、风机、传感器、蝶阀驱动套件、搅拌臂、联轴器等压缩空气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的有关规定。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建筑与结构一般规定干混砂浆生产线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应贯彻“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方针。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保证生产工艺必需的操作、检修面积和空间,布置简捷顺畅的水平和垂直交通路线,应根据环境保护地区气候特点,满足采光、通风、防寒、隔热、防水、防雨、隔声等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对工业企业安全卫生设计的有关规定。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划分应符合表6.1.3的规定:表6.1.3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构)筑物名称二级严重除三级以外的建(构)筑物三级不严重原材料库房、地磅房、围栏、厕所、成品库房建(构)筑抗震设防分类,应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生产线的生产规模、停产后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和修复的难易等因素来划分,并应符合表6.1.表6.1.抗震设防类别建(构)筑物名称重点设防类(乙类)变电站、压缩空气站、水泵房标准设防类(丙类)除丁类以外的建(构)筑物适度设防类(丁类)原材料库房、地磅房、围栏、厕所、成品库房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干混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条文说明】6.1.4作为重点设防类建筑的例外,考虑到小型的干混生产线的变电站、空压站、水泵房等通常采用砌体结构,明确设计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结构体系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时(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5.2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的有关规定,干混砂浆生产线主要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烘干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厂房;原材料库、成品库、外加剂库火灾危险性分类为戊类仓库;配料混合塔、机制砂车间火灾危险性分类为戊类厂房。功能相近的辅助车间、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宜合并建设。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生产车间的全部工作地带,白天应直接利用天然采光,如因工艺和使用条件的限制,天然采光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以人工照明为辅的混合采光。车间内工作平台上部的净高及楼梯至上部构件底面的高度宜不低于2.0m。车间内通道宽度应按人行、配件的搬运及车辆运行等要求确定。按单人行走时,固定设备(或封闭罩的运行设备)旁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7m,运转机械旁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0m辅助车间的设计应满足各主体专业的要求,房间净高不应低于2.7m,并应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辅助用房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干混砂浆生产线的生产辅助用室,应包括车间办公室、值班室、机修间、质检室、控制室、压缩空气站以及更衣室、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生活用室。辅助用室外围护结构(包括门、窗)的热工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要求。控制室设计除应符合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规定外,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室应布置在便于观察设备运行的地方,并应设置固定观察窗;2控制室的地面、墙面及顶棚应便于清扫;3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60dB(A)。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包括厂前区的工厂办公楼或综合楼、食堂、锅炉房、浴室、单身宿舍、消防水池、泵房、变电室,门卫室及围栏大门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建筑构造设计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前区辅助建筑及生产车间厂房的屋面可采取有组织排水,钢筋混凝土屋面坡度不应小于2%,金属压型板屋面坡度宜取1/8~1/20,雨水较多的地区宜取其中的较大值;2厂房高度超过6m时,应设置直接到达屋面的垂直爬梯,可不设从其他部位到达屋面的垂直爬梯;3垂直爬梯应从6m处开始设置护笼;4从厂房内可直接通达原材料库顶时,库顶的周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结构墙面应优先采用金属压型板等轻质板材,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厂房,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金属压型板或其他大型板材;2在寒冷及风沙大的地区,建筑围护结构应以封为主;3原材料库、储料棚等粉尘较大的建筑,不得采用开敞式或半开敞式的库房,应设置封闭的外围护结构。有设备出入的车间,车间大门的尺寸应满足设备进出的需要,门的宽度应大于设备宽度0.6mm,人行门宽不应小于0.9m。生产车间宜采用手摇式上悬窗开启;在难以到达的高处,宜采用固定的采光窗或通风口。有隔声及防火要求的门窗,应采用相应的配件。楼梯及防护栏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产车间可采用金属梯作为楼层和工作平台之间的连接通道,金属梯的宽度不应小于0.8m2钢梯角度宜选用45°或51°,室外钢梯宜采用钢板踏步;3车间各类平台的临空周边、垂直运输孔洞以及楼梯洞口的周边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高度不小于100mm的楼面、地面散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构)筑物的外围应设置散水,人行门下设台阶,车行门下设坡道;2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地面宜采用混凝土或地坪砂浆;3布有电线的地、楼面,应设置防水花、抗静电措施;4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胀土地区的地面、散水、台阶、坡道应按国家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地沟、地坑及地下防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水设防标高应为稳定的最高地下水位或最高滞水水位再加高0.5m,但不应超过室内地坪标高;2地坑底面低于地下水设防标高时,按防有压水处理;3地坑底面高于地下水设防标高时,可按防无压水做防潮处理,地坑及地下廊分缝处,应做防水处理;4地沟、地坑应设集水坑。主要结构造型建(构)筑物的基础应优先采用天然地基,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人工地基:1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建(构)筑物的使用要求;2地基有好的下卧层,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人工地基比天然地基更为经济合理;3在震区地基有不能满足抗液化要求的土层。多层厂房宜采用钢框架结构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厂房宜采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或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塔楼的选型,宜采用钢框架结构;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机制砂生产车间、烘干车间、原材料库、外加剂及成品库等宜采用钢结构。砂仓、成品仓等筒仓的结构宜采用钢结构筒仓。制砂机、破碎机、烘干机等基础可采用大块式、墙式、框架式的结构。结构布置厂房的柱网,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不增加面积的原则下,应整齐并符合建筑模数;平台梁板的布置应规则,受力应明确。厂房内的大型设备基础、独立的构筑物、整体的地坑等,宜与厂房柱子基础分开。厂房外用比邻的建筑物,宜用沉降缝或伸缩缝与厂房分开。筒仓边的上料楼、提升机楼和楼梯间宜完全附着在筒仓上。混合机、骨料分级设备等放在楼板上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当设备重量直接由基础承受,且设备竖向需要穿过楼层时,厂房楼层应与设备分开。设备与楼层之间的缝宽,不得小于防震缝的宽度。【条文说明】6.6.6当设备、料斗等设备穿过楼层时,由于各楼层梁的竖向挠度难以同步,如采用分层支承,则各楼层受力不明确。同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位移对设备、料斗产生的附加作用效应,严重时可损坏设备。细而搞的设备应楼层上的设备不应跨越防震缝布置;当输送设备、管线等需穿越防震缝布置时,设备应具有适应结构变形的能力或防止断裂的措施。建筑在高压缩性软土地基上的厂房,应根据地面大面积堆料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输送天桥支在厂房上或筒仓上时,应在天桥上支点处设置滚动支座。对筒仓、主塔等建(构)筑物,应设置沉降观测点。设计荷载建(构)筑物楼面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值系数应按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也可按表6.7.1采用表6.7.1类别标准值(kN/㎡)准永久值系数一、生产车间平台、楼梯、输送机转运站4.00.5二、胶带、绞刀、斜槽输送机走廊2.00.5三、烘干设备30.00.5四、机制砂破碎机平台10.00.5五、控制室5.00.5六、骨料分级、除尘平台5.00.5七、混合机平台8.00.5八、主塔其他楼面4.00.5九、民用建筑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注:1主塔支撑料仓楼面,按料自重折算成面荷载按活荷载计算;2楼面兼做屋面时应计入防水层的重量。建(构)筑物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6.7.2采用。表6.7.2项次类别标准值(kN/㎡)准永久值系数1瓦垄铁、压型钢板屋面0.502不上人屋面0.503上人的平屋面2.00.4注:1对受荷水平投影面积大于60㎡的钢架结构,屋面竖向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可取不小于0.3kN/㎡;2屋面兼做楼面时,应按楼面考虑;3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建(构)筑物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积灰荷载标准值及其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6.7.3采用表6.7.3项次类别标准值(kN/㎡)准永久值系数1相邻灰源的建筑物0.50.82其他建筑物00注:1对1项的积灰荷载,仅用于距烟囱中心20m半径范围内的屋面,当邻近建筑物在该范围内时,方可考虑;2表中积灰荷载,仅适合用于屋面坡度α≤25°,当α≥45°时,不考虑积灰荷载,当25°≤α≤45°时,按插入法取值;3设计屋面板和檩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建(构)筑物的设备荷载标准值,应按工艺要求的数值采用。计算时应按具体情况将其分解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应采用0.8。【条文说明】6.7.4建(构)筑物的设备荷载标准值包括动力系数指标。各种物料的重力密度,内摩擦角和摩擦系数,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结构计算干混砂浆生产线的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按使用工况分别进行承载能力及稳定、疲劳、变形、抗裂及缝宽度计算和验算;处于地震区的结构,尚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载力计算。主塔架高度宽度之比大于4的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顶点的水平位移Δ与总高度(H)之比(Δ/H),不应超过1/500;层间相对位移的Δ/h不应超过1/400QUOTE∆/h不应超过1/400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角QUOTE∆ue/hΔUe/h不应大于1/300。【条文说明】6.8.3Δ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柱顶允许变形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房柱顶高度大于或等于30m时,风荷载作用下柱顶位移不宜大于H/550,地震作用下柱顶位移不宜大于H/500;2柱顶高度小于30m时,风荷载作用下柱顶位移不宜大于H/500,地震作用下柱顶位移不宜大于H/450。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单层厂房,刚架柱顶位移设计值的限值,应符合表6.8.4的规定:表6.8.4刚架柱顶位移设计值的限值吊车情况其他情况柱顶位移限值无吊车当采用轻轻钢墙板时当采用砌体墙时h/80h/120有桥式吊车当吊车有驾驶室时当吊车由地面操作时1/4001/180注:h为刚架柱高度。当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单层厂房的跨度大于或等于36m时,计算基本雪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方法,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条文说明】6.8.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对大跨度、轻质屋盖结构,此类结构的雪荷载经常是控制荷载,极端雪荷载作用下容易造成结构整体破坏,后果特别严重。因此,基本雪压应计算地震作用时,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6.8.7表6.8.7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8屋面活荷载0楼面活荷载0.5设备荷载0.8【条文说明】6.8.7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必要时尚应进行稳定性计算。对直接支承设备、料斗的构件及其连接,应计入设备等产生的地震作用。破碎机基础和大型风机基础,可不作抗震验算。设计长胶带头部支架和导向轮的承重结构时,应计入长胶带拉力对结构的作用。
电气及自动化一般规定生产线及附属设施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统筹兼顾,合理确定设计方案。【条文说明】7.1.1生产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电气设计应满足生产需要,并应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条文说明】7.1.2本条强调生产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电气设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需“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在保证技术先进性和操作方便的同时需兼顾“节能、环保和经济”用电负荷下列场所用电负荷应为二级负荷:1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厂房、仓库的消防用电负荷;2数据中心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供电电源;3建筑物内的消防应急、疏散照明。【条文说明】7.2.1本条规定了不同建(构)筑物的消防电源要求。明确了生产厂房、仓库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确定的原则。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除本规范第7.2.1条规定外的用电负荷应为三级负荷。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消防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条文说明】7.2.3电源的负荷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供配电电源电压等级与供电回路数应根据工厂建设规模、用电容量和供电条件确定。干混砂浆工厂宜采用10kV供电,低压配电宜采用220V/380V。当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W及以上时,宜采用10kV供电;当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W以下时,宜由低压供电。下列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1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2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3蓄电池。变电所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建设规模和负荷分布设置变电所;2变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和接近电源侧,应方便进出线和设备运输;3不宜设在多尘、水雾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处,也不宜设在与上述场所相贴邻的地方;5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6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间内变电所宜选用干式变压器;【条文说明】7.3.6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车间内变电所的油浸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火舌从变压器室的排风窗向外窜出而危及燃烧体的屋顶承重构件或周围环境有火灾危险的场所,致使事故扩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燃烧性能较差,耐火极限时间较短,容易引起厂房火灾事故。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物承重墙和支承多层的柱和梁,耐火极限时间为0.5h,非承重墙和楼板的耐火极限时间为0.25h,其他支承单层的柱等则为燃烧体。本条涉及防火安全措施,故为强制性条文。耐火等级和厂房的生产类别的划分,详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变电所中低压为0.4kV的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当用电设备容量较大、负荷集中且运行合理时,可选用较大容量的变压器;【条文说明】7.3.6选用125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对一般车间的负荷密度来说更能接近负荷中心,使变压器的供电半径不大,以节约电缆和减少能摞损耗。另外,中小容量的变压器高压侧安装的负荷开关—3在低压电网中,配电变压器宜选用D,ynll接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条文说明】7.3.6变电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的有关规定。电缆敷设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3应便于敷设、维护;4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条文说明】7.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条文说明】7.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同一层支架上排列的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一倍电缆外径的空隙。【条文说明】7.金属导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刚性塑料导管(槽)及金属线槽等布线,应采用绝缘电线和电缆,在同一根导管或线槽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回路时,所有绝缘电线和电缆均应具有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条文说明】7.4.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配电线路不应穿越通风管道内腔或敷设在通风管道外壁上,穿金属管保护的配电线路可紧贴通风管道外壁敷设。布线用各种电缆、电缆桥架、金属线槽及封闭式母线在穿越防火分区楼板、隔墙时,其空隙应采用相当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条文说明】7.4.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应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无铠装塑料护套电缆,在流沙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条文说明】7.2当沿同一通路敷设的室外电缆数量小于或等于8根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条文说明】7.3电缆在室外直埋敷设时,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行车道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0m;在寒冷地区,电缆宜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防止电缆受到损伤。【条文说明】7.4.7电缆穿保护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导管,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热镀锌钢导管,明敷或暗敷于非潮湿场所的金属导管宜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的热镀锌钢导管;2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除变电所等重要性场所外,对一台电动机所有回路或同一设备的低压电机所有回路,可在每管合穿不多于3根电力电缆或多根控制电缆,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3每根电缆保护管的弯头不宜超过3个,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地中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3m,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4穿金属导管的交流线路,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相导体和中性导体穿于同一根导管内;5暗敷于地下的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保护,当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电缆在线槽或桥架中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线槽或金属桥架布线宜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明敷,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金属线槽或桥架,建筑物顶棚内敷设的线槽应采用带盖板的封闭式金属线槽;2金属线槽或桥架在室外敷设时,应采取防雨淋措施,并应采用防锈蚀型或采取防锈蚀措施,当采用钢质材料时,应采用热镀锌防腐措施;3电线、电缆在线槽或桥架内不得有接头,分支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进行;4同一配电回路的所有相导体和中性导体,应敷设在同一金属线槽或桥架内;5有电磁兼容要求的线路与其他线路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时,应用金属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线、电缆;6金属线槽垂直或大于45°倾斜敷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线或电缆在线槽内滑动;7多个电缆线槽或电缆桥架分层敷设时,电缆线槽或电缆桥架间应留出维护、检修的间距,且应满足表7.4.10-1中的层间距;电缆在电缆沟中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电缆与地下管网交叉不多、地下水位较低或道路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的地段,当同一路径的电缆根数小于或等于18根时,宜采用电缆沟布线,当电缆多于18根时,宜采用电缆隧道布线;2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表7.4.10-1和表7.4.10表7.4.10-1电缆电压级和类型,敷设特征普通支架、吊架桥架控制电缆明敷120200电力电缆明敷6kV以下1502506~10kV交联聚乙烯20030035kV单芯25030035kV三芯300350电缆敷设在槽盒中h+80h+100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表7.4.10-2电缆支架配置及其通道特征电缆沟沟深<600600~1000>1000两侧支架间净通道300*500700单列支架与壁间通道300*450600注:*小于300mm的浅沟内可不设置支架,勿需有通道。3电缆水平敷设时,最上层支架距电缆沟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4电缆在电缆沟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表7.4.10表7.4.10-3电缆特征敷设方式水平垂直未含金属套、铠装的全塑小截面电缆400*1000除上述情况外的10kV及以下电缆8001500控制电缆8001000注:*能维持电缆平直时,该值可增加1倍。5电缆沟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应做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井),积水可经逆止阀直接接入排水管道或经集水坑(井)用泵排出。电缆在排管内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不宜采用直埋或电缆沟敷设的地段,宜采用排管内敷设;2电缆排管可采用钢管、混凝土管、玻璃钢电缆保护管及聚氯乙烯管等;3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4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5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大于等于0.2%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6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下面时不应小于0.5m。7当在线路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时,应设电缆人(手)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手)孔井,人(手)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消防线路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照明厂房及库房照明宜采用一般照明;对同一场所内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宜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条文说明】7.对只采用一般照明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的工作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条文说明】7.灯具布置应根据建筑结构、灯具形式和生产要求确定。【条文说明】7.车间及库房一般照明光源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直管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和发光二极管(LED)灯;2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应按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3应急照明应选择能快速点亮的光源;4多尘埃的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5X的灯具;5在室外的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的灯具。照度标准应符合表7.表7.房间或场所参考平面照度标准值(lx)照明功率密度限值(W/m2)UGRU0Ra现行值目标值主要生产车间地面100≤4.0≤3.5—0.660存储库地面75≤3.5≤3.0—0.660输送走廊地面30≤2.0≤1.5—0.420控制室0.75m水平面300≤9.0≤8.0220.680质检室0.75m水平面300≤9.0≤8.0220.680电梯机房地面200≤7.0≤6.0250.680配电装置室0.75m水平面200≤7.0≤6.0—0.680变压器室地面100≤4.0≤3.5—0.680风机、水泵房地面100≤4.0≤3.5—0.680锅炉房地面100≤5.0≤4.5—0.680办公室0.75m水平面300≤9.0≤8.0190.680门卫室0.75m水平面200≤7.0≤6.0190.680走廊地面50≤2.5≤2.0250.460卫生间0.75m水平面75≤3.5≤3.0—0.460【条文说明】7.5.5本条引用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部分内容,给出了不同的场所的照度标准值、照明功率密度限值、UGR值、U0值、Ra值。其中工厂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防雷与接地建筑物的防雷设计类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宜利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的结构主钢筋、钢柱和建筑基础钢筋做防雷装置的组成部分。厂房金属屋面若为不小于0.5mm厚的热镀锌或彩色钢板,且屋面板表面无绝缘覆盖层时,可作为防雷接闪器。砂浆工厂的低压配电接地形式宜采用TN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工厂建筑物内各电气系统宜用同一接地网,接地电阻应满足最小值要求。TN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TN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采用保护导体(PE)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相连接;2保护导体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应在靠近配电变压器处接地,且应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地,对于高层建筑等大型建筑物,为在发生故障时保护导体的电位靠近地电位,需要均匀地设置附加接地点,附加接地点可采用有等电位效能的人工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等外界可导电体;3保护导体上不应设置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可设置供测试用的只有用工具才能断开的接点;4保护导体单独敷设时,应与配电干线敷设在同一桥架上,并应靠近安装。采用TN-C-S系统时,当保护导体与中性导体从某点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中性导体不应再接地。包括配线用的钢导管及金属线槽在内的外界可导电部分,不得用作PEN中性导体。PEN中性导体应与相导体具有相同的绝缘水平。接地保护的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保护线与保护干线直接连接,不应采用将需接地保护的设备相互串联后与接地干线连接的方法。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接地极或接地导体。保护导体截面积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内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建筑物中的下列可导电部分,应做总等电位联结:1)总保护导体(保护导体、保护接地中性导体);2)电气装置总接地导体或总接地端子排;3)建筑物内的水管、燃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各种金属干管;4)可接用的建筑物金属结构部分。2来自外部的本条第1款规定的可导电部分,应在建筑物内距离引入点最近的地方做总等电位联结;3辅助(局部)等电位联结应包括固定式设备的所有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界可导电部分;4连接两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辅助等电位导体的截面不应小于接至该两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较小保护导体的截面,连接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外界可导电部分的辅助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不应小于相应保护导体截面的一半;5总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不应小于装置的最大保护导体截面的一半,并不应小于6mm2,当联结导体采用铜导体时,其截面不应大于25mm2,当为其他金属时,其截面应承载与25mm2铜导体相当的载流量。计算机系统接地导体的处理应满足下列规定:1计算机系统应同时具有信号电路接地、交流电源功能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等三种接地系统,该三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均不宜大于4Ω,电子计算机的信号系统,不宜采用悬浮接地;2计算机系统的三种接地系统宜共用接地网,当采用共用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应以诸种接地系统中要求接地电阻最小的接地电阻值为依据,当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当计算机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时,两接地网的距离不宜小于10m;3计算机系统接地导体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机信号电路接地不得与交流电源的功能接地导体相短接或混接;2)交流线路配线不得与信号电路接地导体紧贴或近距离地平行敷设。4计算机房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线配电及控制生产线的用电负荷等级应按工艺要求确定。【条文说明】7.生产线宜设置对主要生产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监控系统。【条文说明】7.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产线应具有单机控制和联机控制两种模式,联机控制应采用电气连锁控制,满足运行安全、可靠、简单、合理的要求;【条文说明】7.2联机控制模式下,生产线的启动和停止程序应按工艺要求确定,运行中任何一台连锁机械故障停车时,应使传来方向的连锁机械立即停车;3电动机的控制按钮或控制开关宜装设在电动机附近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当需在不能观察电动机或机械的地点进行控制时,应在控制点装设指示电动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或仪表;【条文说明】7.4自动控制或连锁控制的电动机应有手动控制和解除自动控制或连锁控制的措施,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当突然起动可能危及周围人员安全时,应在机械旁装设起动预告信号和应急断电控制开关或自锁式停止按钮;【条文说明】7.7.3电动机及通用电气设备的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有关规定。生产线控制系统宜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集散式控制系统(DCS)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构建,并应具备数据采集、显示、查询、打印、报警和通讯等功能。【条文说明】7.7.4生产线应装设联系信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沿生产线设置启动预告信号;2控制室(点)应设置允许启动信号、运行信号、事故信号;3控制箱(屏、台)面上应设置事故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4生产线的巡视通道每隔20m~30m(或在连锁机械旁)应设置事故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事故断电开关宜采用钢丝绳操作的限位开关或防尘密闭式开关5控制室或控制点与有关场所的联系,宜采用声光信号。当联系频繁时,宜设置通信设备。【条文说明】7.控制计算机和控制机柜供电电源应使用不间断电源(UPS),UPS电源输出规格应为单相220VAC、50Hz。配料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料控制系统应具有配方设定、人员管理、顺序控制、数据存储和查询等功能;2配料控制系统应由分散处理单元、数据通讯系统和人机接口组成,系统应易于组态、使用和扩展;3配料控制系统应具有快速给料、慢速精准给料和卸空回零的功能;4配料控制系统应可输入、存储多种生产配方,并具有修改功能;5配料控制系统应具有手动和自动称量误差补偿功能;6配料控制系统应具有权限管理功能,可实现对配方、参数设置及数据查询浏览权限的差异化管理;7配料控制系统应具有显示被称物料设定值和实际值(需要量和实际投入量)的功能。所有数据应能随机打印或储存在计算机内,以备随时查阅或复制,在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配料时,应能按设定的程序启动、停止,当任一供料单元缺料或无料时,应能予以报警或自动停机;8配料控制系统的参数显示、报警和自诊断功能应集中在显示器上、并可在打印机上打印。同一条生产线的电气设备,宜由同一电源供电或由同一电源的多个回路供电。【条文说明】7.7.8本条从供电的连续性方面考虑,若多个电源给生产线供电,其中任何一个电源发生故障都将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运行,增加了事故率。此处的“同一电源”可以指工厂区内的“一个变电室”、“变电室中的一台变压器”移动式生产线设备宜采用软电缆供电。【条文说明】7.生产线控制箱(屏、台)面板上的电气元件,应按控制顺序布置,其位置、颜色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颜色和按钮的颜色》GB/T2682的有关规定。生产线电气设备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226.1的有关规定。
给排水及供热通风给水与排水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地区水资源的总体规划,与邻近城镇和工农业部门协商对水的综合利用;2在保证用水水质的前提下,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中水回用等措施,降低耗水指标,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排水设计应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体,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有关规定。给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区生活用水量宜为30~35L/(人·班),小时变化率宜取1.2~2.5,且用水时间宜为8h,厂区淋浴用水量宜采用40~60L/(人·班)、淋浴延续时间宜为1h2浇洒道路和场地用水量宜采用2.0~3.0/(m2·d),绿化用水量,宜采用1.0~3.0L/(m2·d)3未预见水量可按生活总水量的15%~30%计算;4水源选择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尽量使用中水;5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应设置水量调节储存设施,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高位储水池;6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工程设计应结合当地规划,综合设计生活污水、洪水和雨水的排放;2生活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也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计算。供热与通风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建厂地区气象条件、总图布置、工艺和控制要求、区域能源状况及环境保护要求,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供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业企业设计安全卫生标准的规定;2所需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供热规定确定,当其热负荷可由区域热电站或区域锅炉房供热时,不应单独设置锅炉房;3干混砂浆生产线所需采暖负荷小,可采用空调、电地暖方式解决局部采暖要求;4锅炉房烟囱高度、个数及废气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发布的《锅炉房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的有关规定;5热水采暖管网应采用双管闭式循环系统。敷设型式应根据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结合美观、投资要求综合确定;6各采暖用户热力管入口处应加设调节阀,并应安装在入口阀门井内,对于沿墙敷设的热力管,室外安装有困难时,入户阀门可安装在室内。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烘干车间应设高窗通风,并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2物料堆存运输环节应设置粉尘气体收集、净化设备,粉尘不得无组织排放;3配料搅拌塔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工人操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应符合国家对工业企业设计安全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当超出规定值时,应设置机械通风;4空压机房有两面墙开设对外窗户时,优先采用自然通风,设在车间内的空压机房,热气应排至车间外,并应考虑机械通风。
节能一般规定总平面布置时,应优化生产现场布局和物流规划,缩短原料和成品输送距离。在工艺设计中应对生产中的原料消耗进行配料计量,并应对回收粉尘再利用。干混砂浆生产线应采用节能型生产工艺设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包括“节能设计专篇”。屋面排水宜通过建筑散水引到绿地。附属公用建筑应满足当地建筑节能要求。企业应建立能耗统计体系,建立能耗测试数据、能耗计算和考核结果的文件档案,并应对文件进行受控管理。生产工艺节能生产工艺布置应流畅合理。操作工位应采用自然光,条件不满足时,使用人工照明。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生产线上应配备低耗、高效的节能型电力变压器。干混砂浆的生产能耗限额不得高于12.5kgce/t。干混砂浆生产应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并应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企业可通过电机变频改造、节电改造、低压供电系统增加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等节能技术改造,应选取适合干混砂浆产能需要的生产线及设备功率。【条文说明】9.2.7企业通过电机变频改造、节点改造、低压供电系统降低生产及辅助生产能耗电气及自动化控制节能电气及自动化控制设计中,应避免设备空载运行,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30kW及以上的交流电机宜采用软启动器控制,当软起动不能满足电机起动转矩的要求时或对有调速要求的电机应采用变频器控制。工厂照明应采用绿色节能光源。条件允许时,生活用电、路灯、生活用热水可采用太阳能技术。采用电容器在变电室低压侧进行集中无功补偿,负荷较大的用电设备可采用就地补偿方式。负荷线路长度应尽力求短捷,低压送电线路长度宜控制在200m以内。干混砂浆生产使用的电动机系统、泵系统、通风机系统、电力变压器、空气压缩机等通用耗能设备,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12497、《\o"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GB/T13469-2008)"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GB/T13469、《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GB/T13470、《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2和《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GB/T27883等相关用能产品经济运行标准要求。节能计量企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4851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应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企业宜设置能耗计量系统,通过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实时采集能耗数据。企业应对砂浆生产用燃料进行计量,固体燃料输送应设置计量秤,非固体燃料应在管道上设计量仪表。【条文说明】9.4企业应按工艺管理要求分系统设置有功电能计量装置。【条文说明】9.4.
环境保护一般规定环境保护设计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所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条文说明】10.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说明环保设计必须依法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农村房屋交易合同3篇
- 2024年度民间融资居间合同(含争议解决机制)范本2篇
- 2024年房产交易居间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汽车生产企业诚信经营与产品质量保障协议3篇
- 2024年化工产品供需安全合同2篇
- 2024企业专业保洁临时工聘用协议书2篇
- 2024专业汽车物流服务协议版A版
- 2024年工厂照明系统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奶茶店员工劳动合同变更协议3篇
- 2024喷泉工程环保验收与运维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冀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词汇》专项训练卷+答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北风爷爷您吹吧》课件
-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九章 统计 章末测试(提升)(含答案)
-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内控体系指引
- DB52-T 1800-2024 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指南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估报告
- 抖音美食账号脚本范文
- 颈部疾病病人护理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